基于建构主义的概念转变学习理论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tayang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教学中,面对学生的错误概念对科学学习的影响,如何使学生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呢?20世纪80年代西方科学教育工作者(如Posner,1982)根据建构主义思想提出了概念转变学习理论(theory of conceptual change learning)。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生原有观念改变、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由前科学概念(pre-science conception)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概念转变或概念变化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新知识的纳入补充了现有的知识,通过累积的方式使这些知识发生变化。二是新获得的信息与原有信念、假定或有关理解之间存在着冲突,因而要对对立的理解作出调整。
  1、概念转变学习的途径
  概念转变学习观认为,概念学习就是学生原有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建过程,就是学习者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有两种不同的途径:一种是通过充实途径。最一般的概念改变类型称之为“充实”(enrichment),这是指在现存的概念结构中概念的增加或删除。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大量知识充实着他们原已拥有的知识。充实的另一种形式是包括对现存概念结构的区分、合并以及增加层级组织。充实的途径涉及到原有概念结构的量的扩展(enlargement),是一条“进化”的、连续的途径,其概念转变开始于同科学概念一致的学生原有的概念结构或是对学生的概念重新解释;另一种是通过重建途径。“重建”(restructuring)意味着创造新结构,这种新结构的建构或者为了解释老的信息,或者为了说明新信息。这是一条“革命性”的、不连续的途径,它发生在学生的概念与科学概念不一致或完全冲突的情况下。在不连续的情况下,认知冲突起关键作用。认知冲突引起认知的不平衡,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直至新的平衡的恢复,实现认知结构的重建。
  心理学家对不同的重建类型作了区分。其一是区分弱势(weak)与强势(radical)重建,弱的重建就是在某一概念或一整套概念的内部结构中进行重组;强的重建就是考虑理论中的变化,类似与科学史中理论的改变。第二类的重建是全局性的重建(global type of restructurings)。这种类型的重建最典型的表现是皮亚杰(Piaget)描述的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知识结构的变化。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被称作“阶段”的全局性重建类型。这种重建是结构的变化,而这种结构则决定着儿童可以利用的表征方式的性质。根据这个观点,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感觉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种类型的重构影响着儿童在所有领域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这是一种全局性的重建。
  2、概念转变学习的机制
  发生在学生头脑中的概念转变的机制是什么呢?皮亚杰深入探讨了认知结构转变的机制问题,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同化、顺应的认知建构过程和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认知发展过程的统一。同化与顺应是人们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时内部心理发生的两个基本过程。同化是指个体把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同化的结果是认知结构量上的扩展;当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与现有的认知结构不相符,存在着不平衡,即现有的认知结构中找不到适当的知识去吸纳新知识,这时必须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结构的调整或重建,以便接纳新知识,这个过程就是顺应。顺应使个体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主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达到与环境的平衡,但这种平衡是暂时的,一旦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环境产生矛盾或认知冲突,就会出现新的不平衡,这就是皮亚杰关于认知结构建构和转变的基本观点。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为了促进学生进行概念转变学习,必须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的原有经验(概念)与新学习的概念或事实之间的不一致或矛盾冲突,从而反思和修改自己的原有经验(概念)和认识,提出或接受(重建)科学的观念(新解释、新假设、新概念)。这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是同化与顺应的统一的过程[3]。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才能自主建构起新观念(新解释、新假设、新概念),才能形成科学的认知结构。毫无疑问,绝大多数科学概念和原理的学习,都需要经历这一由原有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和重建过程。
  3、概念转变学习的条件
  波斯纳等人(Posner,1982)在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和库恩(T.S.Kuhn)的“范式更替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转变学习的条件理论。为了促使学生进行概念转变,他们认为必须提供以下四个条件:
  (1)对现有概念的不满(dissatisfied)。学生只有感到自己的某个概念失去了作用,他们才可能改变原概念。如果学生认为他们的(错误的)概念能够解释某种科学现象,他们就可能不会产生有转变它们的迫切需要。
  (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学习者需懂得新概念的真正含义,而不仅仅是字面的理解,他需要把零散的知识片段联系起来,建立整体一致的表征。没有这种最基本的理解,学生就不能评价它们的意义。
  (3)新概念的合理性(plausibility)。个体需要看到新概念是合理的,而这需要新概念与个体所接受的其它概念、信念相互一致,而不是相互冲突,它们可以一起被重新整合。这种一致包括:与自己的认识论信念的一致;与自己其它的概念或理论知识的一致;与自己的经验一致;与自己的直觉一致等。个体看到了新概念的合理性,意味着他相信新概念是真实的,从而愿意接受它。
  (4)新概念的有效性(fruitfulness)。个体应看到新概念对自己的价值,它能解决原有概念所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能向个体展示出新的方向和新的思想,对个体具有启发意义。有效性即意味着个体把新概念看作是解释、解决某问题的更好的途径。
  了解和掌握概念转变学习理论,有利于科学教师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阴区教研室 江苏】
其他文献
习惯就是忘不掉的,一种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链接。过去,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长过多地注意0—6岁孩子的智力发展,但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其实也非常重要,优秀是习惯,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人是因为他具备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孔子说得很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就变成你的天性了。以致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是
Abstract:The independent choosing ability is a kind of ability necessary for children in their development,while preschool teachers often neglect the cultivation of this ability and fail to really und
2l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的灵魂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小学语文新课标》中也强调:“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更要积极探索语文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如何做呢?我想应从转变观念入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
摘要:小学阶段开展情趣教学是很重要的。小学英语教学首要的问题是培养和保持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英语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开展情趣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趣教学;学习兴趣;    情趣包含性情、感情、兴趣、志趣等内容。情趣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而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 我们在情趣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就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来说,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是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我校数学组老
我园开展的“以节日为载体,拓展幼儿世界”的园本活动为契机,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同时,也尊重幼儿的个性世界,让他们的智慧也能为活动开展碰擦出耀眼的火花。  一、选择适合的节日开展活动,注重幼儿个性的发展  1、节日主题与本班幼儿现有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互相衔接,选择确定适合本班孩子发展的内容与形式。  如:在《团团圆圆中秋节》主题活动中,在活动前,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对月饼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品尝月饼过程中
我校地处苏北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们思想观念也较陈旧,家长文化低,以种地、打临工、做小商贩为主。反映在孩子身上便是无明确学习目的,惰性大,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下。如何让厌学生摆脱厌学情绪,从老师角度谈谈我的看法。  一、注重学习评价的科学性和发展性  农村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少,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有时会显得落后于时代,要通过大力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坚持几个原则:心理相容原则,
从真正意义上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德,是最重要的,因此,教育中的德育举足轻重。而在各科教学中,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条捷径
每次看到班级中部分学生勇敢自信的用英语侃侃而谈、和教师交流各自的观点,而另一部分学生既想表达又害怕的尴尬表情时,作为英语教师的我都会深深的自责:教学方法不科学造成了学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老师关注的焦点在哪儿?是学生?还是知识?还是教案……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笔者认为在课堂实践中一般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一、启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探究留足空间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