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勇:紫禁城的宏大,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1bb1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祝勇,作家,学者,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成为90年代“新散文”领军人物。后从事故宫文化研究,代表作有《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等。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祝勇在新媒体平台举办了新书《故宫六百年》云发布会,直播在线人数达1800万,创下图书在线直播纪录,让更多读者领略到了六百年故宫的风雨沧桑和无穷魅力。
  文化的故乡
  祝勇1968年生于辽宁沈阳,进入故宫工作之前,他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十八岁时离开沈阳,在北京读书、工作、定居。之后,他去南方,入藏地,几经历险,“在大地上爬行摸索”。后来,他受邀赴美国加州大学任驻校艺术家,回国后又读博、写作、拍纪录片。丰富的人生履历为他日后从事故宫文化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优秀的作家往往都有一个写作原点,这个原点往往是自己的故乡。就像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贾平凹笔下的商州、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他们都是从那些地方出发,延展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曾经的祝勇,离开家乡到全国漫游,也是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写作原点。他感觉自己有两个故乡,一个是地理的故乡,一个是文化的故乡。这个文化的故乡,似乎在他出生以前,就已经埋藏在他的血脉、基因里。在多年苦苦的追溯寻找中,他找到了故宫。
  他这样描述自己心目中这个文化的故乡:它是一座凝聚了中华文明之美的城池。万万千千的劳动者成就了它的美。它的美,来自时间的孕育,来自万物的和谐,来自真与善的赐予。每当有恶与丑的力量试图挟持这座城,这座城中都会自生出一种力量与之抗衡,在这样的博弈中,这座城并没有被摧毁,而是变得愈发硬朗和健康。
  “文物都是有生命的”
  祝勇和故宫的不解之缘,从2002年开始。那一年,祝勇写了《旧宫殿》。2011年,祝勇又写了《血朝廷》——也就在这一年,祝勇正式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从此他便可以近距离观察这座一直令他神往的宫殿。
  “大多数人去参观故宫,都是走马观花,不知道到底有什么讲究。其实这座紫禁城,背后有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所以我建议大家以后去故宫可以在里面慢慢参观。故宫是一个大学校,要慢慢地学。”祝勇说。
  2018年,祝勇从诸多的古物中精挑细选18件古物:商代前期的兽面纹鼎、商代后期的亚酗方尊、春秋后期的莲鹤方壶……写出了《故宫的古物之美》。祝勇说:“我们耳濡目染的都是历代的艺术家、能工巧匠们呕心沥血做出来的精品,这些东西会不知不觉把它的精气神注入到你的内心。故宫里面这种文化的气脉特别养人,它在养你,无形之中耳濡目染,就会形成故宫人自己内心的修养和外在的气质。”
  2019年,祝勇又开启了绘画系列。《故宫的古物之美·绘画风雅1》是绘画主题的第一部。在这本书里,《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等等古代名画,都以独特的方式和角度呈现在读者面前。“文物都是有生命的,它有很多的情感在里面,哪怕隔了一千年,当你去欣赏它时,还是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气息。我就是想把这些气息、情感写出来。”
  绘画主题写完,祝勇还会继续写书法、建筑等主题,他想要将“故宫古物”写成一个系列,力图连缀起一部故宫的“极简艺术史”。
  《故宫六百年》:以空间带动时间
  前不久,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快手App联合举办了祝勇的新书《故宫六百年》云发布会。“在新媒体平台上推广故宫文化、传统文化,希望可以在传统和新生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故宫的历史与文化。”祝勇如是说。
  《故宫六百年》通过对紫禁城六百年历史的回顾,揭示定都北京的历史意义,展现中华文明在宫殿建筑、园林、绘画、藏书等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祝勇说:“紫禁城的宏大,不仅使营造变得不可思议,连表达都是困难的。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
  在具体写作时,祝勇打破了传统编年体的叙述方式,尝试以空间带动时间,把建筑和事件结合在一起讲。在祝勇看来,通过空间的移动,把600年的历史串出来,从午门进去的时候是明朝初年,最后从神武门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正好把时间的顺序纳入到空间的顺序当中,把对历史的认知跟对空间的认知结合起来。”当大家跟随着他的文字,从午门进入,走完了故宫的主要区域,从神武门出来,也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对故宫600年历史的回望与重温。
  近年来,祝勇一直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推广、传播故宫文化。《故宫六百年》可以视为他推广故宫文化、讲好故宫故事的又一次努力。“我始终认为,不是年轻人不喜欢传统文化,而是要看我们会不会讲故事。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都在我们的血液里,包括年轻人。只不过需要我们以更合适的方式去唤醒和激活。”祝勇说。
  (一航整理)
其他文献
跨年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以一个动人的抗癌故事,带来很多温情与力量。易烊千玺饰演的韦一航身患癌症,态度消极。直到遇见同样患病的女孩马晓远,他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阳光向上的马小远,像自带光环的小太阳,温暖着韦一航。当他开始积极面对人生时,她在他的手背上画了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其实,这朵小红花也是一种人生的鼓励。生活中,除了疾病以外,还有很多烦恼和挫败需要面对。无论与生活中的哪个背阴面对抗,都应该拥
期刊
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平凡呢?最近上映的一部电影,似乎给出了问题的答案。这部新片就是彼特·道格特导演的《心灵奇旅》。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为乔伊·高纳的黑人男性。他觉得自己生来就为了演奏,梦想成为爵士乐演奏的钢琴家。可惜的是,经过多年的奋斗,已经大把年纪的他只能靠兼职谋生,在一家中学做音乐代课老师。面对着没有兴趣的孩子,教着最基础枯燥的音乐,每天就是地铁、工作、睡觉,他感觉自己的生活很没劲,只
期刊
我去一家公司給工程师做讲座,我不问他们有没有听音乐会、看展览的习惯,反而问他们:“你在这里工作5年了,知道公司门口那一排是什么树吗?”大多数人一时无法回答。事实上,他们公司门口那排小叶榄仁的叶子漂亮得不得了,绿色会在阳光里发亮。后来再见面时,有一位工程师和我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件事,我现在下班时会先看看小叶榄仁再回家,所以不会经常和太太吵架了。”  他还问我现在5岁的女儿该学钢琴还是小提琴,我只是
期刊
我在奥马哈听了一堂哲学课,坐在一群二年级的小学生中间。两个老师坐在藏蓝色的地毯上,孩子们靠着他们俩围成一个极不规则的半圆。  老师在写字板上写下四个问题,然后统计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学生人数。问题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1.什么是哲学?2.大学像什么?3.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不真实的?4.什么东西是有生命力的?  统计结果是:第一个问题只有一个孩子感兴趣;第二个问题九个孩子感兴趣;第三和第四个问题五个
期刊
世界熙熙攘攘,每天睁开眼睛,无数声音向我们涌来:汽车在咆哮,广播在叽叽喳喳,人群在喧闹……我们习惯了与声音相伴,以致很少会有声音让我们特别留意,驻足回味。可是人生这条路上啊,总有一些特别的脚步,能踩到我们的心尖上,那些特别的脚步声,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那年夏天,“我的腳步声都是腾哧腾哧那种的,这是一个男人的脚步走在大地上应该发出来的声音。”作者以为自己已经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却没想到《十三岁的一
期刊
1.我的童年是寂寞的,父母为了赚钱,把我放在乡下奶奶家。那时我身体很不好,动不动就生病,而且笨笨的,也不爱说话。院里的小朋友都不爱和我玩,总觉得我是一个拖油瓶。  2.奶奶家在一个大院子里,总共有五六户人家吧,院子里有很多的树,一到春天,就会开出各种各样的花,特别漂亮。一个冬天的下午,院里的孩子们突然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每人都拥有院里的一棵树,然后他们便兴致勃勃地分了起来。  3.只有我呆站在一边
期刊
她遇到他那年,刚刚读初三。  十五岁的她就像五月里努力抽穗的麦子,散发出少女的气息。她经常照镜子,想着青春还可以有多美。  由于她的成绩实在是有点糟糕,老妈把他请到了家里。起初,老妈也是有些迟疑的。说是家教老师,其实只是一个读大三的男孩。但别人都说这个男孩读名校最好的专业,辅导效果非常好。  第一次上课,他穿着一件藏蓝色的运动外套,戴黑框眼镜,头发剪得规规矩矩的。她一看就觉得他肯定是那种只会读书的
期刊
我曾收到一封几乎改变我生命轨迹的信。那时,我正躺在协和医院的ICU里,写信的人是我的父亲。写信的那天下午,他刚刚拿到医院对我下发的病危通知书。我也是很久以后才知道,那封信是他当时想要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唯一能够抛出的绳索了。我得的是凶险的非典型性肺炎,从发病到住进ICU只间隔了5天。  头顶24小时都不会熄灭的白色灯光取代了昼夜交替,枕边的机器一刻不停地微微振动,发出房间里唯一的声响。那些用来隔
期刊
在所有远古的玉器造型之中,龙的形象一直非常突出而神秘。可以说,研究龙的起源是打开华夏文明起源奥秘的一把秘匙。无论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辽河流域,都发现了不同的龙的形象,它们的年代不一、形态各异,有的用蚌壳堆成,有的用石头摆成,有的出现在陶器的彩绘图案上。在婉转柔和的线条中,你能读到造就它的那个文明的古朴与醇厚。  在东北地区曾集中发现了很多距今五千年前后的玉龙,早期玉龙被命名为“红山文化玉龙”,一
期刊
安史之乱突然爆发时,唐玄宗毫无思想准备,朝廷毫无思想准备,整个军事行政系统毫无思想准备。盛世危机,就在于此。大家全都如痴如醉地进入了另一种习惯性准备:准备当夜的诗会,准备明天的乐舞,准备河边的郊宴,准备山间的论道。在这种情况下,当危机轰然降临的时候,猝不及防的大地只能等待着首先挺立起来的人格支柱。这第一个人格支柱,就是颜真卿。  唐朝的三分之一军队都掌握在叛乱者安禄山手里,唐玄宗着急而又凄楚地问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