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考试题的解法评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weaw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考中有一道立体几何题题目如下:
  如图,四棱锥P-ABCD中,所有棱长都相等,O是底面对角线AC的中点,M是侧棱PB的中点.
  (1) 求证:MO∥平面PCD;
  (2) 求证:平面PMO⊥平面PAO.
  【题目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面面垂直的判定.
  本题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较高,有一定的区分度,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它,但所需的时间区别很大. 现将阅卷中发现的几种证明过程例举出来与大家共享.
  第(1)小题:
  【证法一】 如图1,取PA的中点N,连结MN、ON,在四棱锥P-ABCD中,AB∥CD,M、N是PB、PA的中点,所以MN∥AB,所以MN∥CD
  
  因为CD面PCD,MN面PCD,所以MN∥面PCD.
  同理可证:ON∥面PCD,
  因为MN∩ON=N,MN面MNO,ON面MNO,
  所以面MNO∥面PCD,因为MO面PCD,
  所以MO∥平面PCD.
  【评注】 这种证法是由线面平行化归为面面平行,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进行的. 但是在解题中“AB∥CD”未经证明,不能直接使用. 本小题也可取BC的中点E,连结EM、EO来证明.
  【证法二】 连结BD,
  因为四棱锥P-ABCD中,所有棱长都相等,
  所以底面ABCD是正方形.
  因为O是底面对角线AC的中点,
  所以O是BD的中点,
  因为M是侧棱PB的中点,
  所以OM∥PD.
  因为MO面PCD, PD面PCD,
  所以MO∥平面PCD.
  【评注】 这种证法是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但在解题中由“四棱锥中所有棱长都相等”不能直接得到“底面是正方形”的结论,只能得到“底面是菱形”、“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结论. 正方形还需进一步证明. 本小题证明只需“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通过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来证明的方法,但过程较为复杂:
  取PC的中点E,DC的中点F,连结EF、OF、ME,通过中位线定理证明四边形OFEM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
  第(2)小题:
  【证法一】 因为四棱锥P-ABCD中,所有棱长都相等,O是底面对角线AC的中点,
  所以O是P在底面上的投影点,
  所以PO⊥面ABCD
  所以PO⊥AC
  因为ABCD是菱形
  所以AC⊥BD
  所以AC⊥面PBD
  所以平面PAC⊥平面PBD
  即平面PMO⊥平面PAO
  【评注】 这种证法是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关键在于证明线线垂直. 但是本证法中漏洞较多:①“AC⊥面PBD”需要说明PO、BD共面,O是AC、BD的交点,②“O是P在底面上的投影点”需要证明,PA=PC,O是中点,得PO⊥AC,同理PO⊥BD.
  【证法二】 如图2,连结AM、CM、PO.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书面表达”在英语高考试卷中占25分 (北京卷占35分),所占分值较大,因此做好这一题目对于考生取得理想的成绩至关重要。近年来高考书面表达对于考生写作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一篇好的书面表达除了要求要点齐全、表达正确和语句通顺外,还要求考生能“应用较多的语法或较复杂的结构”,“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在高考书面表达中,假如“语法结构和词汇有些许错误,但为尽量使用较复杂的结构或较高级的词汇所致”,仍可
期刊
正确运用成语是高考多年来必考的知识点之一,我们根据多年来高考和教学实际,总结出成语误用的十种类型。  一、不明关键词义  成语意思往往约定俗成,如果不明辨成语关键词的意思,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1. (1)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2005年全国二卷)  (2)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200
期刊
《考试说明》中对科学类文体中概念考查的“能力要求”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自然科学类的文章中的科学概念。一般都是近年来自然科学的新发明或者是热点问题。而文中重要概念,就是文中自然科学研究的热点的说明对象。如2008年考查的“湿地”“生物钟”“煤变石油原理”“人择原理”等概念。如果是社会科学内容的文章,一般是论述或者说明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变化。从历年高考的选文来看,侧重于选取文化教育、文学艺术
期刊
高考题并不是“从天而降”,往往是“缘于教材”.教材中一些好的习题素材会成为高考题命制的灵感和源泉,而高考题又为我们在复习教学中编制新题目提供借鉴和启发.本文从2008年江苏省的一道高考数学试题的解法分析着手,尝试进行一些拓展与探究.  一、一道高考数学试题的解法分析  2008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第13题 :在△ABC中,若AB=2,AC=2BC,则S△ABC的最大值= .  【分析1
期刊
高考阅读理解的文章一般由3—5段构成,如何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内部的逻辑对于理解全文有很大关系。本文只讨论段落内部的逻辑。理解了这种逻辑,阅读时就能抓住重点,关注次重点,忽略次要细节,从而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段落的基本结构是:段落主题句(简称为TS,即topic sentence);段落支持句(简称为SS,即supporting sentences);段落总结句(CS,即concluding
期刊
在任务型阅读题中,有时作者在设计空格时常常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填上与之意义相近的词汇。但不少学生仅仅局限于文章中的词语,生搬硬套,而不能从句子的结构和语境的表达意义上去展开联想,其结果必然会造成失分。因此在解题时必须注意词汇的活用,所填的词汇可能会产生词形、句义上的变化。在吃透文章的基础上,对照文章的中的句子结构推敲所填词汇,才能获得较高的正确率。    一、 注意词形的变化    有时在
期刊
2008年江苏高考卷阅读理解题亮点在D篇。它的体裁为小说。这是江苏省高考卷首次考查该体裁。它以独特、新颖的特点引起了师生的好奇和广泛关注,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指导学生,我们可一同探讨,一起体会。且看看该篇阅读理解题的一些特点:语篇较长,阅读量较大。从形式上看段落明显,共分23节。采用了大量的直接引语(direct speech)。文章通过大量生动语言和细节的描述(descripti
期刊
算法知识一经出现,就已快速融入到数学的相关知识之中,成为数学知识的交汇点.它增加了学生的数学视角,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研究总结算法和算法相关问题的解题规律对今后高考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1. 算法循环次数问题  算法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语句,语句中重要的是循环语句,而循环语句的关键是其循环次数的确定,它往往会随着算法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例1 根据如图所示的算法
期刊
一、填空题:共14小题,每题5分,共70分.  1.已知集合A={x|1<2x<8,x∈R},B={x||x|0时,F(x)<0.若对任意的x∈[0,1],不等式组F(2kx-x2)
期刊
什么叫文章结构?简言之就是文章的内部构造,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结构实际是作者思路外化的表现,具体表现为文章的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和标题等。  那么,文章思路又是什么呢?张志公先生指出:“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由此可见,思路其实是一个思维过程。它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至本质,从一个方面到更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