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l64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指标已经被列入中学各学科的教育标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从朗读教学入手,使学生在朗读中入境生情,陶冶情操,提高对语言文字所包含情感的感悟能力。
  【关键词】情感教育 朗读教学 朗读能力 感悟能力
  在具体的诗歌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倾听、图片观察、朗诵,对诗歌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后,教师往往会对朗诵提出要求。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说:“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朗诵!”可是,对学生来说,究竟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声音?怎样才是用好听的声音朗诵?
  古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朗读是教师经常使用的诱发学生情感的一种手段,绝非一种人云亦云,人读亦读的情感表达方式,应当读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情味,让人耳目一新。情感是学习的动因,是学习语文,发展智力师傅重要的心理因素。因此,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开展情感教育。不管是要引发学生的情感,还是要提高学生对情感的理解能力,朗读都是很有效的实现方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借助朗读教学实现语文情感教育呢?笔者在实践中采取以下方法:
  一、以声传情,启发情感
  运用教材实施语文情感教育就要抓好朗读这一重要环节。情感教育突出在“情感”二字,要以富有情感的方式进行教育,以情感的体会作为收效。如果是简单的说教和分析,即使教师的分析再透彻,学生有时也可能无动于衷。没有情感的引发,更不可能有情感的体验了。而情感需要通过声音来传递,因此,我们说,为了读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新味儿,那教师就首先应当做到“以声传情”。
  朗读,要求教师在运用朗读时段时,要把握好语调、节奏,以声传情。叶圣陶先生说:“吟咏的时候,对教研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性成为读者的东西了,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教师融情的范读,景随声出,便可以唤起课文中美的形象。例如,我让他们朗读课文诗歌《瀑布》时,最后一节描绘了瀑布的形态:“好伟大啊,一座珍珠的屏,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是世人对瀑布由衷的咱们。教师可先用轻声、缓慢、赞美的语气范读,让学生初步感知风中瀑布飘渺、朦胧、纤细的美姿,如轻烟袅娜上升,似迷雾朦胧一片,像细尘纷乱飘洒,感受形象美。诗歌的第一节,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也能唤起美的形象。“还没/看见/瀑布,(停顿稍短)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先听见”后停顿稍长)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叠叠”要读得重、慢,重读“涌”,读出浪涛的气势)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阵阵的风”要读得轻柔些)让学生通过节奏的变换,掀起感情的波澜,感受到祖国山川的优美,身心的愉悦之感便油然而生。
  比如,在品读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的时候,在没有伴奏音乐的条件下,走到学生中间进行全文示范朗读。在整个过程中,目光不时地与学生交流。我发现,教师走到哪儿,学生的目光就跟到哪儿,眼中闪烁着光芒,脸上流露着欣喜、快乐的表情。我们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交流,感情也不断地升华,慢慢地,有些学生跟着笔者轻声地朗读起来,声音由小到大,人数由少到多,整个课堂十分和谐。他们似乎已经看到了一片生意盎然、五彩缤纷的景象,感受到了柔和温馨的春风和绵绵的细雨,感受到了蓬勃的朝气和无限的生机,心里也为之振奋了起来。在这个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自读课文,对语言进行品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启迪了学生的审美情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还启发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基本上达到了这篇文章情感教育的目标。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越是感情内涵丰富的文章,越需要这样的方法。因此,运用教材实施语文情感教育就要抓好朗读这一重要环节。
  二、以形传情,激发情感
  教师自然得体的动作、表情、姿势,更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凭借多种感官,从教师的体态语言中感悟情感,产生共鸣。
  在教学《雨巷》一课时,我是这样教学的:我读第一节(读),诗中有种忧愁的感觉,我们应该用心去读,想象诗人写诗时的心情。评点学生的评论,其实就是朗读指导,是巧借学生之口进行具体引导。“她静默地走近”这一句要读得轻而缓,把丁香姑娘那种轻巧缓慢的脚步声读出来,而后面“像梦一般凄婉迷茫”应读出一种淡淡的忧愁。拈出感情基调后,进而就学生回答顺势提出朗读要注意语速和语调。我读第二节(读),这一节有三个“丁香”,要读出不一样的味道。例如“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个“丁香”读的时候音调要放低,读出忧愁的感觉。“丁香一样的芬芳”是写香味,要读出心驰神往的感觉,“丁香”两个字要拖长一点,读的时候面部表情应该是陶醉状,好像嗅到了花香一样,再配一个伸出右手向外拉开的动作。越是民主、和谐的课堂,越是灵光叠现的课堂,这里点出了朗读要注意表情和动作。最后,教师没有重复前面的词句,而是以总评的方式点出朗读的关键:要感同身受,引起共鸣,以形传情。朗读指导其实就是熟悉作品,为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打下坚实基础。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教师的面部表情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感情线索,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让学生能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
  三、以辞传情,升华情感
  “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反映了写作与阅读的双向思维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声形手段,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体验情感,对于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如果都能在自己的教学中把朗读这一教学手段运用得很得体,那么,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必能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要鼓励学生,在读完后,能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也就是通过写作或言辞的表达,来抒发诵读中的情感——通过诵读佳作,进而读自己的作品!在这一朗读、写作、进而朗读的过程中,完成学生一次完整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读完佳作后,朗读自己创作的文章,更有利于学生情感从写到读这一过程的抒发。
  实现情感体验的升华,要依托语言文字和图意的感悟,借助想象来完成。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实现情感升华,而激发想象,进而诵读,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
  借助朗读来提高学生对情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就要重视朗读水平的提高,重视朗读的效果。有效朗读是感情和技巧的结合,其中,感情是基础。感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技巧的不足,对感情强烈的感受能力使读文章的人在技巧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文章的情感并为之感染;感情表达真挚的人在技巧不足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文章的感情诠释出来,令别人被自己打动。相反,只有技巧而无感情的朗读不仅不能感染人,还会让人觉得做作。但是仅有感情而无技巧的朗读水平有限,学生对文章的情感把握也因此受到限制。因此,掌握朗读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章传递的感情。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到:“真正的学习,应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叶圣陶说:“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记了旁的东西,大家来读,来讲,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当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了围炉夜话般的宽容性的时候,情感的陶冶便变得轻而易举了。
  参考文献
  [1]《教育语言艺术》1998年语文出版社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第8、9期
  [3]《上海教育》1992年第6期上海教育杂志社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全面的开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教学的首要目的。初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唯物性。因此,初中数学的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长期以来被许多师生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  关键词:随堂小测数学教学作用分析探讨  
内容摘要:在深入贯彻新《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课堂需要建造成一所具有五种元素的特色乐园:第一元素——情感、第二元素——个性、第三元素——合作、第四元素——感悟、第五元素——开放,让孩子们在愉快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课堂五种元素    在深入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课堂发生惊人的变化,迫切需要建造成一所具有五种元素的特色乐园。孩子们在这充满希望、充满绚丽的天地里,不再机械地
据相关书籍查阅,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精神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症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与自闭症儿童接触已有两年的时间了,据我两年的观察,我发现,与自闭症儿童沟通除了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拥有一张名片--微笑是最好的名片。  
一、课例背景  所谓听、说、读、写,读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识发展水平着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了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我们一直在强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阅读策略的渗透,我们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以及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透过特定音响结构实现思想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并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以及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而音乐又是一门情感艺术,它的魅力在于给人一个想像驰骋的空间。音乐本又是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浮想连翩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全球性课题。这是当今社会赋予每一个化学教师的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都应行动起来, 努力实现初中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的共赢。  关键词:初中化学 环保教育 原因 措施   在世界人口日益增长,生产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大多数
【摘要】 小学教师要掌握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主要途径是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 二、创设情景,增加体验 ;三、创设民主,让学生乐于交流;四、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五、激励评价,拓展兴趣。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新理念 生活 情境 民主 需求 兴趣      《新课程》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
【摘 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导入原则 导入方法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利用各种策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导入新课的几点体会。  一导入在生物教学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最近我们对部分幼儿进行了一次“幼儿习惯养成情况及原因”的调查。调查结果说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为趋早性。人的良好行为习惯萌发于幼儿期,从小开始培养,易形成好习惯。二为渐进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为反复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
摘 要:动画的创作现可分为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真人实拍动画和定格动画。每种手法带来的视觉效果都不一样,要把这几种手法结合在一起做出来一部动画是什么样呢,这里面的重点就是要统一风格,往往风格的不统一导致画面脱节,从而失去了动画的乐趣。本文主题内容是在使用动画创作各种手法的同时,如何能够保证动画的风格统一,从而最终达到更好的动画效果。通过各种手法的综合利用,例如结合三维动画,二维动画还有真人实拍。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