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应用激趣、激情、激活等方法可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关键词】兴趣;吸引;激发;举一反三;成语接龙
The interest commence, let the student fancy language lesson
Luo Zhong- ping
【Abstract】Study of had better stimulate to the interest that learn material, is application arouse an interest, intense emotion and activate an etc.'s method can make the student fancy language lesson.
【Key words】Interest;Attraction;Stir up;Draw inference from one example;The idiom connect a dragon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的内在动力。但现在有不少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上课无精打采,甚至昏沉欲睡,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科的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三个方面来进行。
1.激发学习兴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学期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开学的第一节课,我就用几个生动典型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得好与坏,会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学习、工作乃至未来的事业,鲜活的实例会触动他们,起警示作用,促使他们自觉调整心态,努力去学好语文,自觉的喜欢语文课。当然激趣有很多种,我经常采用故事吸引法、以旧接新法、悬念设置法等。
故事吸引法。我在课堂上经常结合所授内容穿插故事吸引学生,调动学生情绪。如解答问题时我引用一、两个故事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介绍作者时我讲一些此人有趣的故事,这样通过有趣的故事,既能调整学生情绪,又能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教育、得到锻炼,这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以旧迎新法。每一节课我都会设计一段“导语”导入新课,导语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诱导作用,起着诱发学生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导入新课时,多引用一些学生以前学过的或他们熟知的知识,这样容易调动他们的回忆神经,如教学郑振铎的《海燕》一课,导入语就可引用“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一歌曲,一旦“似曾相识燕归来”,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精神会为之一振,接下来学习会显得特有激情。
悬念设置法。课堂上我会经常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如当我讲授八年级下册的《南京大屠杀》这一课时,我先制造阴沉的气氛,引导学生回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中国时候的情景,设置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悬念。当学生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的时候,我不马上给予判断对与错、好于坏,而是通过反问,卖关子,进一步激发他们争论,让答案在争论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在争论中会变得更自信、大胆、乐在其中。通过以上种种激趣方法,从而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学习兴趣。
2.巩固学习兴趣。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我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多样化,不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掉。那如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呢?我一般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在教学《忆读书》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课外读读“四大名著”,激发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在读书中要注重积累,让学生由课内走出,延伸到课外,不断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又如我在教学《黔之馿》这一故事性的短文时,我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让有表演才能的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表演活动,最后再让学生对照课文评评哪些地方表演的比较好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这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又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为更好地激活课堂,我抓住学生爱“玩”的特点,适时进行各类知识的竞赛,如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开展猜字谜、成语接龙、智力比拼等活动,题目可让学生出,有时候我自己出,这样竞赛式的学习,学生显得特别积极,每次下课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很高涨,每到精彩之处,因时间关系我们就只能“下回继续”,语文课就像电视连续剧那样让学生牵挂着,等待着……这样一来,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有新鲜感了,兴趣自然也就来了,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3.发展学习兴趣。语文课教学的最大目的是所学知识用之于社会生活。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语文课有用、有价值,从而真正爱学、要学这门学科。如作文教学课,目前不少学生谈作文色变,提起笔来总觉得无话可说,难以下笔,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写作素材,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写作素材从何而来?一靠观察,二靠积累。观察是发现写作素材极为有效的第一步,是积累生活经验的好方法,所以适当的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能源。金代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素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实地观察了景物,自然能写出出神入化的佳作。这样就把学生怕写作文情绪改变为喜欢它的情境,从而更加稳定对语文课的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语文课的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的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收稿日期:2011-06-02
【关键词】兴趣;吸引;激发;举一反三;成语接龙
The interest commence, let the student fancy language lesson
Luo Zhong- ping
【Abstract】Study of had better stimulate to the interest that learn material, is application arouse an interest, intense emotion and activate an etc.'s method can make the student fancy language lesson.
【Key words】Interest;Attraction;Stir up;Draw inference from one example;The idiom connect a dragon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的内在动力。但现在有不少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上课无精打采,甚至昏沉欲睡,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科的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三个方面来进行。
1.激发学习兴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学期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开学的第一节课,我就用几个生动典型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得好与坏,会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学习、工作乃至未来的事业,鲜活的实例会触动他们,起警示作用,促使他们自觉调整心态,努力去学好语文,自觉的喜欢语文课。当然激趣有很多种,我经常采用故事吸引法、以旧接新法、悬念设置法等。
故事吸引法。我在课堂上经常结合所授内容穿插故事吸引学生,调动学生情绪。如解答问题时我引用一、两个故事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介绍作者时我讲一些此人有趣的故事,这样通过有趣的故事,既能调整学生情绪,又能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教育、得到锻炼,这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以旧迎新法。每一节课我都会设计一段“导语”导入新课,导语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诱导作用,起着诱发学生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导入新课时,多引用一些学生以前学过的或他们熟知的知识,这样容易调动他们的回忆神经,如教学郑振铎的《海燕》一课,导入语就可引用“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一歌曲,一旦“似曾相识燕归来”,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精神会为之一振,接下来学习会显得特有激情。
悬念设置法。课堂上我会经常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如当我讲授八年级下册的《南京大屠杀》这一课时,我先制造阴沉的气氛,引导学生回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中国时候的情景,设置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悬念。当学生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的时候,我不马上给予判断对与错、好于坏,而是通过反问,卖关子,进一步激发他们争论,让答案在争论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在争论中会变得更自信、大胆、乐在其中。通过以上种种激趣方法,从而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学习兴趣。
2.巩固学习兴趣。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我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多样化,不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掉。那如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呢?我一般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在教学《忆读书》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课外读读“四大名著”,激发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在读书中要注重积累,让学生由课内走出,延伸到课外,不断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又如我在教学《黔之馿》这一故事性的短文时,我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让有表演才能的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表演活动,最后再让学生对照课文评评哪些地方表演的比较好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这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又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为更好地激活课堂,我抓住学生爱“玩”的特点,适时进行各类知识的竞赛,如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开展猜字谜、成语接龙、智力比拼等活动,题目可让学生出,有时候我自己出,这样竞赛式的学习,学生显得特别积极,每次下课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很高涨,每到精彩之处,因时间关系我们就只能“下回继续”,语文课就像电视连续剧那样让学生牵挂着,等待着……这样一来,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有新鲜感了,兴趣自然也就来了,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3.发展学习兴趣。语文课教学的最大目的是所学知识用之于社会生活。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语文课有用、有价值,从而真正爱学、要学这门学科。如作文教学课,目前不少学生谈作文色变,提起笔来总觉得无话可说,难以下笔,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写作素材,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写作素材从何而来?一靠观察,二靠积累。观察是发现写作素材极为有效的第一步,是积累生活经验的好方法,所以适当的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能源。金代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素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实地观察了景物,自然能写出出神入化的佳作。这样就把学生怕写作文情绪改变为喜欢它的情境,从而更加稳定对语文课的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语文课的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的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收稿日期:201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