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的生物制造新材料

来源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机材料是指由无机物单独或混合其他物质制成的材料。无机材料的提取、制备、生产、使用及废弃过程,常常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
  科学家一直在寻求既能生产无机材料又不污染环境的方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工程师蒂莫西卢认为,如果我们利用活的生物制造材料,就可以既避免污染,又能节省能源。为了创造这样的材料,蒂莫西卢的团队绘制细菌细胞,进行“工程化设计”,他们将活体细胞和无生命物质环境结合在一起制造混合物质,使活体细胞生存并充分发挥其功能。他们利用大肠杆菌制造出一种生物膜,能够吸附在不同纳米微粒表面,形成活体混合物质,既适宜大腸杆菌生长,又可以导电或发射荧光,从而使我们能够利用外部信号控制细菌所产生的物质,而且通过改变大肠杆菌所处的环境,来改变生物膜的组成。经研究人员改造的大肠杆菌细胞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由此决定形成材料的过程和属性。这样,人类可以利用活的大肠杆菌生产出复杂结构的材料,并使其能够自我组装成特定的东西,如用于太阳能电池和诊断传感器的材料,甚至可以成为自我修复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感知自己受到损伤并自我修复)。这项研究并不局限于大肠杆菌,他们正在考虑使用光合生物和真菌作为制造新材料的活体。此外,蒂莫西卢还设想改变活细胞传感器的属性,使其能发现特定的环境信号,如毒素。并且,该生物膜也能应用到农业废弃物领域,使其转化为生物燃料。研究人员说,人们希望利用太阳能来合成新材料,他们希望模拟自然系统,如骨骼的形成系统。
  利用活的生物生产新材料、新器件实质上是两全其美的,既有使活细胞生长的功能,又有无机材料的功能,如导电或发光。这为基因工程与材料制造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其他文献
长久以来,语言似乎一直是人和动物的“专利”,那么植物呢?难道植物就不会“说话”吗?并不是!其实植物不仅会“说话”,而且每种植物语言都有着特定的意思呢!  那么,植物是怎样“说话”的呢?下面就请本期到场的植物明星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吧。  爱“哭”的树  我叫“雨蕉”,又名“晴雨树”。我们家族的大部分成员广泛分布在中美洲多米尼加民居附近,当地居民出行前都会看一下我们“哭”了没有。因为只要我们雨蕉
对于网络视频中的弹幕,有人讨厌,因为感觉影响到自己的观看体验;有人则很喜欢,他们甚至不会在第一时间点开更新的视频,一直等到弹幕数量变多了才看。那么后一种人是出于什么想法呢?  中国暨南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一个实验。实验中,研究人员请志愿者观看广告视频。觀看之前,他们使用孤独感量表将志愿者分为孤独组和正常组,并利用眼动技术追踪志愿者观看视频的视线轨迹。结果发现,当观看没有情节的广告时,两组志愿者
蔡京是福利制度推手  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有着双重身份。看过《水浒传》的朋友应该知道,高俅是宋朝的太尉,又是一名高技能的蹴鞠运动员;宋徽宗既是皇帝,又是艺术造诣很高的书画家。不过下面这位宋朝人,他的另一个身份你未必就晓得了——他是蔡京,宋徽宗朝的宰相,或者干脆说,就是一奸相吧,私生活奢靡,执政误国,同时他也是著名的书法家,据说“宋体字”就是他创造的,这些你应该知道了。不过你知不知道蔡京还是北宋国家福
夏日炎炎,室内的闷热让人难以忍受,空调成了家庭不可或缺的电器产品。中国北部地区处在副高压带,白天维持在36℃以上,让人恨不得一直站在空调下面乘凉。于是,因为直吹空调而着凉的情况屡见不鲜,有人甚至患上空调病。  如果人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因空间相对密闭,空气不流通,致病微生物滋生,再加上室内外溫差较大,身体适应不良,就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和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
最近,读到胡松涛的《毛泽东影响中国的88个关键词》。该书仿佛画出了一幅别开生面的“语言地图”,引导人们去巡看毛泽东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一些突出“坐标”,因而也会勾起人们对现当代中国话风文风的万般思绪。  毛泽东风云一生,立志改变,事实上确实改变了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东西。看起来不是那么轰轰烈烈的话风文风,就是他用力甚多的一个领域。他年轻时学师范,想改革教育,认为“非将国语教科书编成,没有办法”。为此,他
在总结国际政坛重大人事变动时,媒体往往会忽略那些屡选屡胜的低调面孔。他们在本国通常连续执政10年以上,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常青树”“不倒翁”群体。  非洲盛产恋栈政客  因战争罪和反人类罪而遭国际刑事法院通缉的苏丹总统巴希尔(现年71岁),1989年起任总统,后多次连任,2015年4月以94.1%的得票率再次胜选。做满这届5年任期的话,巴希尔执政将达31年,直追已经91岁的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  同
这三年中国的国际环境并不理想,东海、南海爆发的摩擦考验领导人的智慧。国际社会批评中国咄咄逼人的观点也并不鲜见。  我认为,评价政府的外交,必须把行为放进国际权力格局的大背景之下。很多人还在讨论中国是应该继续“韬光养晦”还是要“有所作为”,其实看清了国际格局的变化后自然得出结论。  邓小平时代决定中国必须韬光养晦,1980年代中国对外策略是请进来,打开国门并开放市场给西方,决定了不会和国际社会有冲突
自由贸易协定 (Free Trade Agreement,以下简称FTA)的宗旨在于促进协约国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其目标之一是消除贸易壁垒,允许产品与服务在协约国家间自由流动。韩国意识到,作为对外依赖度高的国家,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蔓延的大环境下,要想打破僵局,只有尽可能地和更多国家达成FTA。对韩国来说,利用自贸协定(FTA)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项必需的生存战略。  2004年以来是
2016年1月31日,袁庚在深圳蛇口逝世,享年99岁。谈及袁庚,人们总是将他与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相联系,喜欢讲他如何把招商局资产由1.3亿升值为200多亿元的经济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袁庚自己对这些经济上的贡献并不很感兴趣。袁庚曾多次公开表示:“中国没有真正的经济问题,都是政治问题。”袁庚在蛇口改革的成功,不仅是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的成功,更是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出版物,我一向喜欢,那些为大展特展而出的专辑和图录尤其好,常能从中知道一些平日不太会注意或别处无法知道的事。台北故宫的清宫档案多达四十万件,可以想象,这是什么样的一大奇观。武侠和历史小说里常听说奏折、密折、朱批、圣旨、国书,所以每逢在图册里遇到,总是看得兴致盎然。看大臣对皇上讲话的语气,虽然官样文章,也能窥见人物的性情。至于皇帝的朱批,不仅看文辞,也看笔迹,和平时零星得来的印象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