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黏度原油自适应控水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

来源 :钻采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上油田多采用长水平井开发,其“趾端效应”突出、边底水锥进现象明显,制约了油田的高效开发.对于目前南海西部油田再生产井低黏度原油高含水的问题,常规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存在局限性,创新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黏度油的新型自适应控水装置.新型自适应控水装置设计基于流体力学沿程摩阻理论与流体旋涡理论,其结构由择流器和旋流器组成,放大油水性质差异.采用软件对控水装置进行仿真模拟,将油水压差比作为性能指标,并搭建试验设备进行试验验证.根据仿真模拟及试验结果表明,水通过控水装置的压降远高于油的压降;且随着含水率增加,产生的过阀压降增加,证明新型自适应控水装置对低黏度油具有很好的控水稳油效果.
其他文献
建筑物是一座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信息,有效的建筑物分割与识别技术,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意义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筑物的分割与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内容,准确高效的分割与识别建筑物有助于无人汽车和无人机快速分析其周边环境建筑物信息,定位自身位置,完成无人配送、无人机侦察、无人机救援等任务。本文围绕建筑物图像开展相关工作,对建筑物的分割和识别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建筑物的分割技术研究方面,本文分别对基于边缘
传统的气液计量方法是采用分离器,利用多相流体中各相的密度差异,通过物理方法将气液进行分离,之后通过单相仪器仪表和计量罐进行计量,设备质量和体积较大,综合成本高,安装周期长.为解决页岩气排采中的两相流计量难题,文章提出一种非分离式的计量技术,核心特征是将文丘里与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相结合,配合深度学习算法,对两相流量进行精确计量并实时显示管道内流体流动状态,应用此技术开发的两相流量计在页岩气测试现场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文章所采用的非分离式计量技术,针对不同试验井况,测试结果稳定,计量精度较高,适用于页岩气
安岳气田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溶洞极为发育,是天然气富集带,构造上通过精细控压钻达目的层后仍然存在恶性井漏问题,井漏对完井投产效率和井筒安全作业造成较大影响.在结合前期钻井精细控压参数与设备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针对易漏储层高效完井投产技术,通过两趟管柱达成完井目的.第一趟暂堵管柱,高效安全建立屏障,阻断井筒漏失通道,减少在井筒高风险条件下下管柱和替环空保护液时间,之后再回插二次完井管柱最终实现高效完井.该技术在GS001-H26等井获得成功应用,测试百万方级气井5口,累计测获天然气产量822×104 m3/d,
文章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高泉区块地应力分析及新井水平井段的出砂风险预测及安全压力降取值.通过区块内目标井邻近的GT1井的测井数据计算了地层参数,进行了单井一维地质力学分析,并结合GT1井的单井分析结果,对高泉区块进行了三维精细地应力场数值计算,得到了目标水平井段所在地层局部区域的地应力各分量的值.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和基于塑性的出砂预测模型,分析了GT1井的出砂现象.在压差—产量观测数据基础上,分析得出了高泉区块清水河组地层的“临界出砂塑性应变值”这一出砂预测模型关键参数的取值.有限元数值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万物互联”的基础,通过网络中的节点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传输。由于节点本身的能量有限,网络的运行时间也非常有限,这也是制约着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设计一个能够高效利用有限能量的路由算法,用以均衡网络能耗,延长网络运行时间一直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充分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理论,分析现有分簇路由算法原理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网络能量利用率,优化路由方式,提出了两种改
现今在油井增产、水井增注中,酸化作业是一项重要的措施.铁离子稳定剂是在酸化过程中,为克服铁离子的沉淀给地层带来二次伤害而使用的一种酸液添加剂.文章研究了一种在酸化条件下使用的铁离子稳定剂,考察了草酸、冰醋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柠檬酸四种铁离子稳定剂的稳铁能力,制备出新型铁离子稳定剂FW-1并对其稳铁能力进行了评价实验.研究表明,新型铁离子稳定剂FW-1具有螯合性、还原性和pH控制性等特性.在室温下,FW-1对Fe3+的稳定能力为65.04 mg/mL;FW-1具备较好的热稳定性,在90℃下测得稳铁
测井仪常用于勘探深层地底下的油气资源分布,面临着高温的作业环境,其内部的电子器件在高温下往往失效烧毁.因此,石油行业需要对测井仪进行热管理设计.以往研究大多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测井仪的热管理效果,难以获得影响测井仪内部电子器件温度的关键因素.文章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得到测井仪热管理系统的温度分布,与实验结果对比,仿真的最大误差不超过5%,说明模型比较准确.随后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相变材料质量、电子器件功率和井下环境温度对电子器件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变材料质量与电子器件温度呈负相关,电子器件功率与电子器件温
新疆玛湖油田水平井三开造斜段克下组发育大段褐色泥岩,目的层百口泉组存在褐色泥岩夹层.该褐色泥属硬脆性泥岩,岩水敏性强、易水化分散,使用水基钻井液配合螺杆钻进滑动托压严重、粘卡风险高.针对钻井期间易发生粘卡,文章通过调整酸液及其他添加剂浓度,形成酸液解卡剂8种配方,通过溶酸性评价确定采用15%盐酸+3%氢氟酸配方,对褐色泥岩和灰色荧光砂砾岩具有最强的酸蚀溶解能力,并成功应用于处理玛湖区块2次粘卡事故.相比于传统的泡油基解卡剂,该酸液解卡剂具有用量少、现场配制简单、解卡时间短、解卡率高等优点,为处理褐色泥岩段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iC)作为一种新型战略性热结构材料,具有耐高温、耐磨损、抗热震、抗疲劳和抗蠕变等优点,在航天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高性能制动以及先进核能等高温热结构部件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CMC-SiC的硬度高且材料各向异性,属于难加工材料,常规切削加工(CM)技术难以实现其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的加工。因此,探寻一种新型加工技术来改善其加工性能具有重要的
为了解决连续油管在长水平井段因螺旋变形而自锁无法下至预定深度的问题,利用弹簧蓄能和齿形交错结构,研制了一种扭转式机械振荡器并分析了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基于冲击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工具冲击载荷的计算模型,结合管柱的螺旋屈曲摩阻模型,计算了不同管柱结构下连续油管在水平段的极限推进深度,最后开展了页岩气井的现场试验.计算结果表明,安装扭转式机械振荡器后,同工况下推进深度相对光管柱提高了94.7%,相对安装水力振荡器的管柱提高了78.1%,极限推进深度可达2700 m以上.现场应用验证了连续油管极限推进深度理论计算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