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药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quil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子闲居①,有负薪之忧②,食精良弗知其旨③,血气交渗④,炀然焚如⑤。客有谓予:“子病,病积日矣。乃今我里有方士,沦迹于医,厉者造焉而美肥⑥,辄者造焉而善驰⑦。矧常病也,将子诣诸?”予然之,之医所。切脉、观色、聆声,参合而后言曰:“子之病,其兴居之节舛⑧,衣食之齐乖所由致也⑨。今夫藏鲜能安谷⑩,府鲜能母气⑾,徒为美疹之囊橐耳,我能攻之。”乃出药一丸,可兼方寸,以授予曰:“服是足以瀹昏烦而组蕴结⑿,销蛊慝而归耗气⒀。然中有毒,须其疾瘳而止,过当则伤和,是以微其齐也。”予受药以饵,过信而腿能轻,痹能和,涉旬而苛痒绝焉,抑搔罢焉。逾月而视分纤,听察微,蹈危如平,嗜粝如精。
  或闻而庆予,且哄言曰:“子之获是药,几神乎!诚难遭已。顾医之态,多啬术以自贵,遗患以要财,盍重求之,所至益深矣。”予昧者也,泥通方而狃既效⒁,猜至诚而惑剿说⒂,卒行其言。逮再饵半旬,厥毒果肆,岑岑周体⒃,如店作焉⒄。悟而走诸医,医大咤曰:“吾固知夫子未达也。”促和蠲毒者投之⒅,滨于殆而有喜。异曰,进和药,乃复初。
  刘子慨然曰:“善哉医乎!用毒以攻疹,用和以安神,易则两踬㈣,明矣。苟循往以御变,昧于节宣,奚独吾侪小人理身之弊而已!”
  (《刘禹锡集》卷六)

注释:


  ①刘子:作者刘禹锡自称。
  ②负薪之忧:因生病不能背柴而产生的忧虑,后用作“生病”的代称。
  ③旨:味美。
  ④沴(lì):水流不通畅,堵塞。
  ⑤炀(yáng)然焚如:这里指身体发热,体温很高,如同火烧一样。炀,火烤。
  ⑥厉:通“疠”,癞病,一种皮肤恶疾。
  ⑦辄:足疾,两腿不能走动。
  ⑧兴居:指生活起居。节舛:节制失调。
  ⑨齐乖:调剂不当。齐,通“剂”。
  ⑩藏:通“脏”,指五脏。安谷:消化食物。
  ⑾府:通“腑”,指六腑。母气:产生谷气。谷气是饮食的精气,指食物的营养成分。
  ⑿瀹(yuè):疏通。鉏:同“锄”,除去。蕴结:郁结。
  ⒀蛊慝:病虫害。蛊,人腹中的寄生虫。慝,灾害。归耗气:使耗气归,补偿耗散的精气。
  ⒁泥:拘泥。通方:指已经取得功效的药方。狃:贪。
  ⒂剿说:窃取别人的言论以为自己的观点,此处指别人的言论。
  ⒃岑岑:胀痛,烦闷。
  ⒄痁(shān):疟疾。
  ⒅蠲:免除,解除。
  ⒆踬:跌倒,此处指出问题。

大意:


  我闲居家中,得了病,吃精良的食物不能感知它的美味,血气不通畅,身体发热,如同被火烤灼似的。有个客人对我说:“您的病已经有些时日了,如今我乡里有个方士,沦落为医生,得癞病的人去他那里治疗,会变成肌肤健美,患有足疾的人去他那里治疗,会变成善于奔跑的人,更何况常见的疾病呢?请您去他那里看看吧!”我同意了,于是来到医生的住所。经过把脉、看气色、听声音等综合诊断,他说:“您的病是因为起居作息时间节奏紊乱,衣食住行安排不和谐所致。如今五脏很难消化食物,六腑很难养育元气,只能成为装病灶的口袋了。我能治好您的病。”说完便拿出一颗药丸,大概有一寸见方那么大,交给我,并嘱咐道:“服用这颗药丸足够去除昏烦,根除郁结,消除病患,恢复元气。但是这药是有毒的,病好了就必须停止服用,过量了就会打破和谐,所以用的剂量不能多。”我拿了药来吃,过了两天,腿部就感觉轻松了,麻木的状况也舒缓了;过了十天,奇瘁的感觉没有了,不再会抓挠了;过了一个月,眼睛就可以分辨细小的东西,耳朵能听清细微的声音,走高坡如履平地,吃粗糧如同吃精细的食物。
  有的人听说后来向我表示庆贺,并且诱劝我说:“您所得到的这种药,简直是神效啊!实在难以遇到啊。不过医生的态度多是在医术上留一手而让自己显得高明,把病根留下好让自己有不断的财源,您何不多服用些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呢。”我糊涂啊,拘泥于原有的药方而不满足现有的疗效,猜忌医生的诚心而迷惑于别人的说法,便按照他的话去做了。等到再吃了五天的药,药的毒性果然发作了,我全身胀痛,如同疟疾发作。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而去找医生,医生责备道:“我就知道你不懂道理啊!”赶紧让我吃了解毒的药,所幸还在危险的边缘,终于转危为安;后来又服了些调和的药,身体才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我感慨道:“医生真高明啊!用毒攻击疾病,用和解之药安定心神,药用反了,两方面就会都出事,这道理是很明白的。如果一味遵循老办法去对待变化了的新问题,不明白节制和宣泄的道理,又何止是我们这些小人物调理身体的弊端呢!”

【点评】


  本文是刘禹锡《因论七篇》之首,作者在《因论》小序中说,这组文章是“造形而有感,因感而有词,匪立匪寓,以因为目”,也就是对社会生活的具体现象有感而发,探索其中的原因,既非立言之作,也不属于寓言之类,只是作者的杂感。但从文章内容来看,却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启发借鉴意义。
  “鉴药”,是指从吃药治病中得到的教训。原来,作者生病后,医生为他开了药方、抓了药,并警告说,药有毒性,病好即停止服用,否则会有危险。此药疗效果然出众,不久作者就痊愈了。谁知,有人却说这是医生想要“留一手”,为的是让作者频繁去他那里治病,从而保证他的财源,于是劝作者多服些药,达到更好的效果。作者听信妄言,加了药量,最终酿成恶果;幸亏及时就医,才没有性命之忧。
  这次吃药治病的经历,让作者有所反思。其一,服药时药量一定要适中,不及或过量都达不到疗效,甚至会适得其反,使病情恶化。这就告诫人们做事要掌握分寸,盲目进取,急功近利,愿望固然美好,但往往会因不切实际而弄巧成拙。其二,对于治疗疾病,医生是专业人士,其他人往往只凭经验;作者在病情好转后,不顾医生此前的警告,反而迷惑于他人的说法,到头来“自讨苦吃”。这就提醒人们要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应立足于实情,切不可因循守旧、偏听偏信。(海涛)
其他文献
一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來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是朱熹题为《观书有感》两首中的第二首。品味其意,行船有行船之理,读书有读书之理,万事万物皆有其理。理者,规律也,顺之则成,逆之则败。这不仅是大儒朱熹的观察心得、读书心得、格物心得,也是他的躬行践履之心得。  乾道五年至七年(1169—1171),在福建崇安县为母亲守制的朱熹,数次上书给建宁的两任知府,其心拳拳,只为一件
期刊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面、东六宫的南侧。由乾清门广场东出景运门,会看到诚肃门,进入这道门后,再穿过奉先门,便能找到它了。新中国成立后,奉先殿曾被故宫博物院辟为雕塑馆和钟表馆,而在不远的将来,它将恢复清代宫廷的原状陈列,向世人展示昔日皇家宗庙的真实面貌。  明清两代,均在宫城外设太庙、宫城内设奉先殿。它们虽然都是祭祀祖先的宗庙建筑,但太庙祭祖属国家大典,往往大费周章,礼数颇多;为了满足皇家在平日里祭
期刊
拥有一处能遮风挡雨的居所,是人类在吃饱穿暖之外又一基本生存需求。在真正意义上的房屋出现之前,我们的祖先经历了穴居时代,从利用天然洞穴到挖浅穴居住,始终绕不开一个“穴”。因此,要探讨中国人“住”的话题,我们首先得从“穴”字说起。  甲骨文、金文中尚未发现“穴”字。不过,从一些由“穴”充当部首的字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穴”的早期写法。比如“突”的甲骨文,上面是“穴”,像洞穴之形。而从“穴”的小篆字形来看
期刊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朋友,也不可能不结交朋友,结朋交友本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事情。  朋友是人生中一笔宝贵财富,因志趣相投而结下的友情会给人们带来共鸣与激情,因志同道合而产生的友谊会给人们带来前进的动力。正因如此,真挚的友情、深厚的友谊,历来被人们所推崇和传颂,比如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交”、管仲与鲍叔牙的“管鲍之交”、廉颇与蔺相如的“刎颈之交”、孔融与祢衡
期刊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我国冬季一种民间习俗。“数九”从“冬至”次日开始,数至九九,寒气尽消。作为寒冬一道特有的风景,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数九、画九和写九的习俗。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民间又产生了“九九消寒”的习俗,形式也不断翻新。  “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资料记载。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整个冬季中,这九
期刊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似乎只说了一半,这大好雪夜,倘有酒无书岂非落了俗套,更是辜负了此番良辰美景。  江南的雪,可遇而不可求。记得小时候,同龄小伙伴们在雪地里追着闹着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而素来体弱畏寒的我却只能隔着玻璃望雪兴叹。唯一的消遣乐趣就是翻读闲书,可屋外不时传来欢呼雀跃声,搅得我心猿意马,为落个耳根清净,索性捧着书爬上老屋西北角一个无人涉足的小阁楼里
期刊
“仁民爱物”这句话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简称,这个蕴含深厚生态伦理意韵的命题,是由战国中期思想家孟子提出来的。它的意思是,由亲爱亲人推及仁爱百姓,由仁爱百姓推及爱惜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人类应该把天生之万物看成“物”“我”一体,将仁爱之精神和情感贯注于天地万物,给予它们尊重与关怀。  “民胞物与”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简称,是北宋思想家张载在《西铭》中提出来的。意思是说,天地间所有的人都是
期刊
《风俗通义》是东汉学者应劭所著的一部极有特色的作品。《隋书·经籍志》将其列入子部,清代学人开始将其归为小说家,现代学者张舜徽在其主编的《中国史学名著题解》中又将它列入“杂史类”,可见这部书涉及文、史、哲诸多领域,内容极其广博,以致难以归类。  最早对《风俗通义》进行评说的是南朝宋的历史学家范晔,他在《后汉书·应劭列传》中说:“(應劭)撰《风俗通》,以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洽闻。
期刊
凡是略读过一点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东坡是中国文坛上一个著名的人物。东坡的文学作品,全恃天才,不假人力。他对于一切的文艺,竟没有一样不会,且各有相当的位置。但是,没有听见他用过什么苦功。不但不曾用过苦功,而且是当作一件游戏事看待。试看他自述道: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期刊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不少人对这首节气歌朗朗上口。如今,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蕴含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内涵的二十四节气是如何产生的?其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完整的“节气歌”是怎样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产物。由于农耕生产与大自然规律息息相关,上古先民为了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总结了一年中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