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小学语文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意义
1、语文教学必须将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德育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语文课本中精选了许多思想教育性极强的好篇章,语文教学应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思想教育于整个过程,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根基。
2、德育教育必须从小做起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社会公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生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心灵纯洁,喜问,喜听,易受外界的影响。在小学阶段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加强德育,在教学时善于引导,易于将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掌握主动性,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达到好的效果。
3、小学语文中加强德育的优势
每个教师和每门学科都有加强思想教育的责任,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更多的优越条件。小学语文课本和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会接触众多文质兼美的作品,欣赏到大量光彩照人的形象,文中的角色都是学生选择、模仿的对象。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细心引导学生,加强德育,使学生的身心在语文课堂教学活泼的氛围中得到真正完善。
二、小学语文中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1、增强爱国、民族自豪感
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必须十分重视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增加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从而促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象语文教材中的《詹天佑》、《最后一课》等课文,都是反映爱国主义精神的好作品,在授课时,要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谈心得、谈体会,懂得“祖国在我心中”的含义,真正明白“爱国”的含义。
2、加强诚信教育
中国是文明古国,非常重视诚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常常挂在我们的嘴边。但近些年一部分人“一切向钱看”,做事情不讲诚信,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加强诚信教育已成为非常必要的问题。现行小学教材中,收录了很多深含寓意的故事,如《狼来了》、《中彩那天》、《万年牢》等,这些素材都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3、培养良好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交往需要从小培养,语文教师可以在一些细节上引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如要教导学生学会礼貌待人,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见面时会主动热情地打招呼,伤害了别人会主动地说声“对不起”,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等。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给学生提供锻炼相处、交际往来的机会,使学生切身去体会怎样与人相处、与人交往,取长补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习惯。
4、提高学生情绪感知和调节能力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蛋”、“小皇帝”,独生教育,造成了孩子情绪化普遍比较严重。提高学生的情绪感知和调节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体验情绪,通过讨论强化对自己情绪变化的认识和控制。
5、学会爱和美
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两方面,与爱是分不开的。近来社会上暴露的许多事件,给了人们极大地冲击,再一次激起了大家对美和爱的讨论。小学课本中的《珍珠泉》、《掌声》、《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等课文,都在教育我们如何去体验美,如何去热爱自然、关爱他人。
三、小学语文中加强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阅读中加强德育教育
“以读为本,悟情明理”,阅读教学不应仅停留在理解内容、学习知识的层面,要充分挖掘其内在的育人因素,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朗读时,教师把课文读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加上一定的表达技巧,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让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接受思想和情感的熏陶。
2、讲析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有的德育意图并不直接,需要教师去进行讲析。将自然、历史、人物故事、观点看法等内容融入讲析中,让学生获得真实、深刻的体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3、写作中进行德育教育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作文是思维创作的高级表现形式,能综合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在写作时教师要在审题上引导学生明白写作目的,确定德育导向;在选材上鼓励学生采用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将“作文”和“做人”统一起来,把握德育手段;在评改时对作文中展现的优秀品质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强化德育效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在写作中实现德育。
4、课外活动中注重德育教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對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知识的习得和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要靠课内外的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只有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完善和提高。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和上进心强,结合课内教学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正好符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巩固、加深课堂教学的效果,把德育落实到日常社会生活中。
5、作业中体现德育教育
作业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必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作业既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潜移默化开展德育。应认识到作业不等于书后练习,完成作业是一种活动,是课堂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教师应站在有效教学的高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灵活多样、贴近生活、激发思考的作业形式,调动他们完成作业的兴趣,主动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成为学习的热爱者和主动者。
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科特点,融德育教育与知识教学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郓城县程屯镇中心小学 山东】
一、小学语文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意义
1、语文教学必须将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德育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语文课本中精选了许多思想教育性极强的好篇章,语文教学应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思想教育于整个过程,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根基。
2、德育教育必须从小做起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社会公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生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心灵纯洁,喜问,喜听,易受外界的影响。在小学阶段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加强德育,在教学时善于引导,易于将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掌握主动性,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达到好的效果。
3、小学语文中加强德育的优势
每个教师和每门学科都有加强思想教育的责任,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更多的优越条件。小学语文课本和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会接触众多文质兼美的作品,欣赏到大量光彩照人的形象,文中的角色都是学生选择、模仿的对象。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细心引导学生,加强德育,使学生的身心在语文课堂教学活泼的氛围中得到真正完善。
二、小学语文中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1、增强爱国、民族自豪感
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必须十分重视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增加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从而促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象语文教材中的《詹天佑》、《最后一课》等课文,都是反映爱国主义精神的好作品,在授课时,要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谈心得、谈体会,懂得“祖国在我心中”的含义,真正明白“爱国”的含义。
2、加强诚信教育
中国是文明古国,非常重视诚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常常挂在我们的嘴边。但近些年一部分人“一切向钱看”,做事情不讲诚信,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加强诚信教育已成为非常必要的问题。现行小学教材中,收录了很多深含寓意的故事,如《狼来了》、《中彩那天》、《万年牢》等,这些素材都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3、培养良好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交往需要从小培养,语文教师可以在一些细节上引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如要教导学生学会礼貌待人,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见面时会主动热情地打招呼,伤害了别人会主动地说声“对不起”,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等。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给学生提供锻炼相处、交际往来的机会,使学生切身去体会怎样与人相处、与人交往,取长补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习惯。
4、提高学生情绪感知和调节能力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蛋”、“小皇帝”,独生教育,造成了孩子情绪化普遍比较严重。提高学生的情绪感知和调节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体验情绪,通过讨论强化对自己情绪变化的认识和控制。
5、学会爱和美
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两方面,与爱是分不开的。近来社会上暴露的许多事件,给了人们极大地冲击,再一次激起了大家对美和爱的讨论。小学课本中的《珍珠泉》、《掌声》、《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等课文,都在教育我们如何去体验美,如何去热爱自然、关爱他人。
三、小学语文中加强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阅读中加强德育教育
“以读为本,悟情明理”,阅读教学不应仅停留在理解内容、学习知识的层面,要充分挖掘其内在的育人因素,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朗读时,教师把课文读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加上一定的表达技巧,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让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接受思想和情感的熏陶。
2、讲析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有的德育意图并不直接,需要教师去进行讲析。将自然、历史、人物故事、观点看法等内容融入讲析中,让学生获得真实、深刻的体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3、写作中进行德育教育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作文是思维创作的高级表现形式,能综合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在写作时教师要在审题上引导学生明白写作目的,确定德育导向;在选材上鼓励学生采用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将“作文”和“做人”统一起来,把握德育手段;在评改时对作文中展现的优秀品质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强化德育效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在写作中实现德育。
4、课外活动中注重德育教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對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知识的习得和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要靠课内外的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只有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完善和提高。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和上进心强,结合课内教学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正好符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巩固、加深课堂教学的效果,把德育落实到日常社会生活中。
5、作业中体现德育教育
作业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必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作业既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潜移默化开展德育。应认识到作业不等于书后练习,完成作业是一种活动,是课堂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教师应站在有效教学的高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灵活多样、贴近生活、激发思考的作业形式,调动他们完成作业的兴趣,主动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成为学习的热爱者和主动者。
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科特点,融德育教育与知识教学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郓城县程屯镇中心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