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广东省救灾渡荒工作述论

来源 :银幕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z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国初期,广东省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在中央指导下,广东省结合自身情况,在[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群众互助、辅之政府必要的救济]方针下,开展救济工作。政府与群众的共同努力,使救灾工作有极大的成效,新生的政权得到巩固,同时也为以后的救灾防灾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国初期;广东省;救灾渡荒
  广东省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1949年至1951年间,广东省发生了较大的的灾害,受灾面积广,影响大。制约了农业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损失严重。为了战胜灾荒,维护社会稳定,广东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在中央指导下,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救灾渡荒工作,力图将人民的损失降到最小。本文对建国初期广东省救灾渡荒工作进行探讨,论述救灾成效与不足。同时也为以后救灾防灾工作提供借鉴。
  一、受灾情况
  广东省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广东历史上就是水、旱、风、冻、虫、瘟疫等灾害齐全,发生频繁的地区。1949年,广东省还未解放时,就发生了严重地水灾,全省有82个县遭受水灾,39个县重灾,解放后灾害持续发生。
  1950年,广东省灾情相当严重,受水、旱、风等灾害影响,受灾地区广。发生灾荒的有近90个县,较严重的有39县,有些地方连续遭灾。四月以来雨水连绵,各江泛滥。四月下旬,西江地区春汛早到,连续降雨,川德县广宁等山洪暴发,西江地区和珠江中下游相继出现崩决,高要、四会、三水、等县内涝,东江、北江和珠江下游也同时发生水灾,受灾田地达163万余亩。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灾民有919000人。
  1951年,春雨连绵,3月份的寒流袭击大陆各县,冻死不少秧苗,今年早种物普遍失收。4月份就有12个县发生水灾。5月初76县2市,因天寒,雨久,水漫失收,减收稻谷148082市担,损失种子262883市担;损失肥料可折米199342市担。水灾县份共32縣,受灾田亩1117141市亩,受灾人民537414人。全省缺粮人口2044950人,绝粮人口370090人。
  据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灾荒十分严重。这些灾害的发生,给广东省人民带来严重的损失。受灾害影响,大量耕地无法种植农作物,灾区人民出现断粮缺粮的现象,人民生活困难。1950年初,广东省才解放,周围还潜伏有大量国民党敌特分子和土匪。灾害发生的同时,这些敌特分子也在进行破坏活动,给广东省的安定带来威胁。
  二、政府措施
  面对严重的灾情,第一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的救灾工作方针是“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群众互助,以工代赈,并辅之以必要的救济”。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在贯彻执行中央救灾方针下带领广东人民积极采取各项措施,进行救灾工作。
  为了帮助灾区群众的缺粮和农业生产问题,广东省委和省政府通过拨粮款、发放农贷、减免农业税等方式直接对受灾群众进行救济,缓解他们当时的困难。
  拨发救济粮款,为了帮助农民渡过灾荒,省府拨发救济粮款给各专署。1950年,东江区东江专区协助渡荒,拨粮百余万斤社会救济粮,全区共1725473斤,分别发放给受灾地区。中央下拨救济粮1190万斤,救济款1500万元。1951年,省府民政厅除及时发放中南前后拨来社会救济粮18231793市斤,救济款旧币480亿元,省府还拨谷500万斤。这些救济粮款有力的支持灾民渡过灾荒。
  除了直接拨救济粮款外,省政府还发放各种农贷,采取集中放贷原则,由各专署分配各属县。发放耕牛贷款40多亿元,受益农户53000多户,发放农具贷款27亿多元。还拨出水利贷99亿多元,完成了大小各种水利工程。粮产种肥贷解决了300多万亩稻谷田的缺种缺肥需要,保障了农民的生产安全。这些农贷的拨发,激发了农民生产上的热情。
  除此之外,政府还通过农业税的减免来帮助灾民渡过灾荒。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轻灾少减,重灾多减,特重灾全免”的原则,结合本省具体情况,对灾区受灾农户按规定进行减免。减轻了灾区农户的负担。
  通过救济粮款、农贷、农业税减免这些政府的直接救济,不仅解决了灾区群众当时缺粮断粮问题,而且为恢复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有效的帮助广大群众渡过灾荒,从而更加巩固了党和人民政府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
  三、群众互助
  广大人民群众是生产救灾的主体,在中央指导方针下、省府带领群众进行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群众互助运动。
  (一)生产自救
  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是灾区目前的重中之重。各地区大力发动群众,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互助互救、生产渡荒运动。
  针对灾荒问题,专署各乡各村召开农代会议,将生产自救与退押减租、反霸等运动结合起来。不少农民参加退租减押、反霸运动,获得斗争果实。生产积极性提高,积极参加生产自救运动。
  1950年,博罗一区灾荒严重,全区缺粮4476户,18872人。为了解决缺粮问题,麻陂乡的青山、曲潭、埔前等村都组织了开荒生产合作社,集体开荒。全区已开好荒地1240余亩。同时各村农民都积极进行兴修水利,坦田村每天便有260人参加一条四里多厂的开圳工作。各专,县,区乡成立抗旱委员会。兴梅专区每日有30%的人参加抗旱斗争,动员学生32000多人,干部、大军、工人、学生轮流下队参加抗旱。开展群众性的抗旱救灾运动,大部分的耕田抢救过来了。灾后各厅召开紧急会议,组织救灾小组深入乡村调查访问急救治疗伤病,土改队和大军结合发动群众进行救灾,保证不饿死人。
  开发土产,广东省土产收入占全省收入的较大比例,做好土产开发与销售十分重要。对此,省政府鼓励合作部门及各私商大力购销土产。和平县水丰乡乌心茶叶为当地土产,村民有组织的进行采茶换米,解决了缺少口粮地问题。专区贸易公司为结合农村生产渡荒运动收购土产,决定灾水丰乡设站收购乌心茶叶。各村农民,每日采茶劳动收获可换全家9口人的口粮。省土产公司发出第一批收购土产资金2712亿元,雷白县成立城乡交流委员会,筹肥38000斤贷给农民。各地建立成立土产交流委员会,有些地方召开土产交流会,讨论土产购销问题。有的县份则用救济粮收购土产。这些办法都使土产有了良好的销售途径,解决了土产滞销问题。   发展各种农副业生产,是生产自救的重要途径。广东省各级干部带领群众因地制宜,扩生宽存门路。通过参加各种副业,各地区灾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有效的帮助群众解决生存问题。除此之外,省府还号召群众进行节约,进行适当的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二)节约劝捐
  社会救济是生产救灾的重要办法,对帮助灾区群众渡过灾荒起了一定的作用。省府号召全省人民进行节约劝募运动,党、政、群体纷纷踊跃参与。
  各地展开了极其广泛的群众救灾运动,发动社会救济,节约劝募救灾。党政军群每人每日节约二两米运动,工薪制干部有节约5%至10%的工薪捐献救灾。各地群众开展一人一千元、一人一把米、百日节约、每日一百元等捐献运动。1951年,募得社会救济米1200万斤,寒衣募捐中超额的募捐款25亿元,同时,退押减租、清匪反霸运动也在进行,群众获得大量的斗争果实,并将其投入农业生产中。
  自由借贷是社会救济中的重要办法,对于农村经济的活跃发挥很大的作用。广东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倡借贷自由、活跃群众性的借贷关系。保证有借有还,利息双方自议,提倡雇工自由,工资双方自议,提倡劳动互助。自由借贷逐步在广东省开展起来。
  其他方式的救济对帮助灾区人民渡过灾荒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工商业对灾区直接进行投资,如潮汕商业集体向农村投资80亿元.医疗人员也动员起来,捐出医疗药品,组织医疗工作队,进入灾区给农民治病。各地还组织慰问团,对灾区进行慰问,群众们募得大批物资。这些社会救济对灾区群众来说,是重要的救济力量。
  四、救灾经验及教训
  1949年至1951年广东省经历了各种历史性的灾荒,广大群众损失严重。但是在广东省委及省政府的领导下,党、政、群各方积极参与生产救荒,广东省的救灾工作取得很大成果。灾区人民顺利渡过灾荒,社会秩序得到稳定,经济也得到恢复和发展。
  广大人民群众能渡过灾荒,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广大干部群体的组织领导。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省府直接拨发救济粮款,对灾区进行直接救济,解决灾区民众当时之需。在中央的指示下,广东省各地组织生产救灾委员会,以便于更好地进行救灾工作。民政厅、建设厅等有关部门也相互配合进行救灾工作。
  灾区群众是生产自救的主体,群众自身的力量才是抗灾救灾的关键;社会救济又是生产救灾的又一大力量,大量社会救济款、社会救济粮和救济物品,帮助灾区群众解决了很多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是生产救灾的两大力量,这不仅解决了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上的很多困难,也为灾区民众提供了精神支持;对灾情缺乏正确分析,预见不足,自上而下都有一些麻痹思想。如粤中上半年饿死人了之后才发现灾情的严重性,救灾工作布置太迟,致使工作陷于被动。但是,有些干部对救灾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缺点,拉低了救灾工作的实施效率。
  綜上所述,建国初期广东省省委和省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各种措施的救灾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的救灾经验。农、副业生产也逐渐得到恢复,经济也逐渐好转,各种生产也得到恢复。同时也密切了群众和党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档案馆.1950年民政工作总结[Z].档案号:249-1.
  [2] 广东省档案馆.1951年民政工作总结[Z].档案号:249-1.
  [3] 广东省档案馆.解放以来广东省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概要[Z].档案号:249-1-11.
  [4] 梁必骐,叶锦昭.广东的自然灾害[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5] 博罗一区及时发放农贷,迅速遏制严重灾荒[N].南方日报,1950-06-04(02).
  [6] 高明二区春荒严重,粤中专署拨粮急赈[N].南方日报,1950-06-12(02).
  [7] 和平、博罗部分地区生产自救渡过春荒[N].南方日报,1950-05-30(02).
  [8] 广东各界纷纷节约救荒[N].南方日报,1951-05-25(01).
  作者简介:陈亚芊(1995—),女,白族,湖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
其他文献
摘要:对“文艺本质”进行科学的论述首先出现在马克思文艺本质论,对文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本文以马克思文艺本质为基点,联系文艺创作,从文艺本质的角度来阐述文艺与物质、精神生活的关系。并从个人精神的角度来解读与文艺本质的关系,试图分析其中的关系。  关键词:文艺;社会意识;精神  为什么说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艺术家发挥个人创造精神?因为文艺创作是文艺家各自的精神劳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期刊
摘要:毋庸讳言,高校作为一个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阵地,应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铸魂育人思想,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更应及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反应。时刻教育当代大学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励大学生用好知识回报社会,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远大志向。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命担当 
期刊
摘要:本论文以朝鲜中期的文臣,也是文人松江郑澈[鄭澈、1536(中宗31)~ 1593(宣祖26)]的作品-《关东别曲》,《思美人曲》,《续美人曲》,《星山别曲》为中心,并根据单词的特点分类,将作品中的词汇分为朝鲜语固有词和汉字词。根据朝鲜语固有词和汉字词的使用率分析的结果显示,朝鲜语固有词的使用率高于汉字词的使用率。  关键词:松江歌词;汉字词;固有语;词类特性  本文从《松江歌词》中发现各种词
期刊
摘要:演员的选择,是打响各种影视剧的名声中颇为重要的一环;演员的表现可以让一部影视剧留名影史,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亦可成就一名演员。笔者着眼于国内外声名赫赫的演员李连杰和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了解完两人的大部分作品后,对二人的作品及作品背后的寓意进行分析。  关键词:演员;作品;寓意  一、代表作品及寓意分析  (一)《少林寺》和《意大利种马》  笔者之所以把这两部片子放在一起,是因为这是李连杰和史泰龙
期刊
摘要:纪实摄影的表达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记录的本质特征也在发生着转变,由原本纯粹叙事性记录转向对客观事物的符号化,承载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理性思辨与主观情绪。本文将通过对摄影师何崇岳的作品《计划性生育》分析,探索符号化在纪实摄影中的应用及其发展。  关键词:纪实摄影;符号化;计划性生育  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纪实摄影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导致摄影师的身份发生不断的变化,同时,摄影
期刊
一、研究对象、研究原因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落实儿童工作,保障儿童权益,为困境儿童提供救助并形成解决方案的工作是我国未来社会工作的重点。社会性困境儿童是指本身生理上没有面临问题,但由于社会性因素造成困境的儿童。对于社会性困境儿童的社会工作需要以家庭为单位,通过对于家庭的社会工作改善困境儿童的生存环境,切实解决其所处困境。因此,本次研究以社会性困境儿童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问题
期刊
摘要:在管乐队当中的各种管类乐器中,不论是长笛、短笛以及单簧管等其它管乐,其自身的发展和应用都牵动着管乐队整体的表現。而且,某一乐器的升级演奏技巧,可以真正实现提高整个乐队整体的演出效果,并且也能够对整个乐曲的整体结构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幻,更能够实现令交响乐的作曲者,可以更加直观地重视自身乐曲本身传递的内在情感。同时,乐器的演奏方式改变,也能减少乐器的演奏技法以及乐曲的限制,从而就能实现满足乐器应用
期刊
摘要: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因《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的发表一跃成为世界著名作家。作者在书的自序中就告诉我们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作者用炼金术的过程象征人们追求梦想的过程,他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具哲理的细节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奇幻的异域世界,作者的文字初读会有一种心灵鸡汤之感,但细细品味却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在不经意之间触发我们思考的神经。  关键词:梦想;初心;追寻;成长  文章讲的是男主人公圣
期刊
摘要:新媒体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社会发展应有之义,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繁荣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具有长期性、发展性、系统性的特征。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其内容及形式建设明显滞后,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体系;强化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想指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拓展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途
期刊
摘要:民族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反映着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因此民族节日是个微观的文化研究视角。本文将从泰国一年一度的盛大的“春耕典礼”作为切入点,从春耕节中“圣牛”的作用与内涵、泰国神话传说故事中牛的形象以及考古遗迹中的相关发现等方面,探析牛与泰民族的深远的社会关系以及精神上的崇拜。最后得出这一崇拜现象给泰国人民带来的物质文化层面以及精神文化层面的影响。  关键词:泰国;动物崇拜;牛崇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