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数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数学。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所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一步。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数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数学。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所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一步。在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方法有很多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方法都可以拿来用。
一、运用游戏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而对游戏情在独钟。如果在教学中能老师创设激趣情境,组织学生在通过游戏活动来开开发学生智力,则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兴趣很快会被调动起来。比如,低年级认识数学教学时,教学生认识“5”,教学重点是会读会写。我设计了“抢凳子”的游戏,用这个游戏导入新课:事先在讲台摆了4张小凳子。“同学们,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看这是几张凳子?”“四张。”“好,我叫5名同学到讲台上来。”游戏开始了,5名学生围着4张凳子转圈,老师放音乐,当音乐停下来时,同学们都抢一个凳子坐下,于是,有一位没有抢到。我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认识“5”,在同学们有头脑中建立了数字“5”的概念。接下来“4比5少1,5比4多1”的道理,这样,上节课关于“4”的知识也得到了预习,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了一起。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的境界,让学生加归生活,而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老师在数学知识教学时,创新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学习是一种好的教学手段。我们常用的“情境”创设主要是用一些有趣的故事、布置一些生活场景,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去,让学生在情境的氛围中。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们抓住学生的一心理特点,适当的把教材中的有关知识与生活场景结合起来,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大胆的思考问题,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10以内的加减法”复习课上,我出了一道具有故事情境的数学题:小熊过生日了,他的好朋友都来向他祝贺。小猴子是小熊最好的朋友,他早早的给小熊送来了5个大苹果;小兔子送来了4个大萝卜,狡猾的狐狸什么也没有送,反而偷吃了2个大苹果,小熊很生气。那么,同学们算一算,小熊一共收到同个水果,最后还剩下几个?小朋友们听到这个带有故事情节的有趣的故事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他们很快列出算式算出了答案:5 4=9,9-2=7,接下来,我鼓励小朋友们像我一样编故事,再算一算,可以几个同学一起合作练习。他们用这种方式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
另外,也可以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时候很难理解,总是很难想象这种知识的学习,总是觉得很难,如果我们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利把知识用文、声、像来呈现在大家的面前。那么,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得到刺激,那些抽象化的数学都会被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出来,学生很容易理解,兴趣也提高了,比如,口算、乘法口诀等知识都可以用多媒体表达出来。另外,为了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把在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知识与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会把课堂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
三、在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这也影响到了学习,如果在学习或者学会后用手操作一下,亲自实践一下,那么,学生就会很快的巩固知识。小学生本来就好动,如果把好动的特点为学习所用,经常把数学知识支手摆一摆、拼一拼,运用探究式的学习,则可以对知识的理解。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通过是摆一摆小棍子来进行加减法的学习,摆一摆图片、三角形、等来认识图形,可以几个小朋友合作来共同完成。比如,在学习10以内的数学时,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给他们分一些小棍子,也可以用一些计数器,让他们小组学习数字。也可以老师拨大计算器,小学生拨小计算器,模仿的同时回答问题:“计数器上刚才有三个珠子,大家观察,现在教师拨上了几个珠子?又添上几个?现在数一数一共是几个子?通过自己的动手,他们很快知道了,2添上1是3、3添上2是5等。
四、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了知识就是要运用,如果没有运用就会很快遗忘。当然学习数学不只是为了做几张试卷学会了解题就完事了,而要在学会运用。在小学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很多都可以被运用到。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注意知识的运用,在生活中家长也要配合,了解孩子学了些什么,在遇到问题时,随便可以考一考,这时,如果学生能及时把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他可能会感觉有一种自豪感。例如,当小学生学会了乘法口诀时,我们可以考一考他:晚饭时,一家人共进晚餐,让学生分筷子,一个人分2根,我们共有5个有,那么需要多少根呢?那么如果是8个有,共需要多少根呢?如果学生能回答,我们可以趁机能他拓展,如果每个人每4根,4个人需要多少根?通过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总之,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后,对学生的知识要求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中的内容,还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知识。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要人性化,多一份创新,多一份关爱。
参考文献:
[1]符祖河.浅议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管理观察,2009,(15).
[2]徐斌.理想课堂三境界[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1).
[3]汪海杰.浅谈小学数学计算准确率的提高方法[J].现代交际,2012,(11).
[4]杨尚和.分析情境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
[5]张桄榕.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魅力中国,2009,(19).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数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数学。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所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一步。在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方法有很多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方法都可以拿来用。
一、运用游戏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而对游戏情在独钟。如果在教学中能老师创设激趣情境,组织学生在通过游戏活动来开开发学生智力,则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兴趣很快会被调动起来。比如,低年级认识数学教学时,教学生认识“5”,教学重点是会读会写。我设计了“抢凳子”的游戏,用这个游戏导入新课:事先在讲台摆了4张小凳子。“同学们,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看这是几张凳子?”“四张。”“好,我叫5名同学到讲台上来。”游戏开始了,5名学生围着4张凳子转圈,老师放音乐,当音乐停下来时,同学们都抢一个凳子坐下,于是,有一位没有抢到。我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认识“5”,在同学们有头脑中建立了数字“5”的概念。接下来“4比5少1,5比4多1”的道理,这样,上节课关于“4”的知识也得到了预习,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了一起。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的境界,让学生加归生活,而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老师在数学知识教学时,创新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学习是一种好的教学手段。我们常用的“情境”创设主要是用一些有趣的故事、布置一些生活场景,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去,让学生在情境的氛围中。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们抓住学生的一心理特点,适当的把教材中的有关知识与生活场景结合起来,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大胆的思考问题,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10以内的加减法”复习课上,我出了一道具有故事情境的数学题:小熊过生日了,他的好朋友都来向他祝贺。小猴子是小熊最好的朋友,他早早的给小熊送来了5个大苹果;小兔子送来了4个大萝卜,狡猾的狐狸什么也没有送,反而偷吃了2个大苹果,小熊很生气。那么,同学们算一算,小熊一共收到同个水果,最后还剩下几个?小朋友们听到这个带有故事情节的有趣的故事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他们很快列出算式算出了答案:5 4=9,9-2=7,接下来,我鼓励小朋友们像我一样编故事,再算一算,可以几个同学一起合作练习。他们用这种方式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
另外,也可以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时候很难理解,总是很难想象这种知识的学习,总是觉得很难,如果我们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利把知识用文、声、像来呈现在大家的面前。那么,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得到刺激,那些抽象化的数学都会被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出来,学生很容易理解,兴趣也提高了,比如,口算、乘法口诀等知识都可以用多媒体表达出来。另外,为了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把在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知识与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会把课堂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
三、在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这也影响到了学习,如果在学习或者学会后用手操作一下,亲自实践一下,那么,学生就会很快的巩固知识。小学生本来就好动,如果把好动的特点为学习所用,经常把数学知识支手摆一摆、拼一拼,运用探究式的学习,则可以对知识的理解。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通过是摆一摆小棍子来进行加减法的学习,摆一摆图片、三角形、等来认识图形,可以几个小朋友合作来共同完成。比如,在学习10以内的数学时,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给他们分一些小棍子,也可以用一些计数器,让他们小组学习数字。也可以老师拨大计算器,小学生拨小计算器,模仿的同时回答问题:“计数器上刚才有三个珠子,大家观察,现在教师拨上了几个珠子?又添上几个?现在数一数一共是几个子?通过自己的动手,他们很快知道了,2添上1是3、3添上2是5等。
四、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了知识就是要运用,如果没有运用就会很快遗忘。当然学习数学不只是为了做几张试卷学会了解题就完事了,而要在学会运用。在小学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很多都可以被运用到。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注意知识的运用,在生活中家长也要配合,了解孩子学了些什么,在遇到问题时,随便可以考一考,这时,如果学生能及时把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他可能会感觉有一种自豪感。例如,当小学生学会了乘法口诀时,我们可以考一考他:晚饭时,一家人共进晚餐,让学生分筷子,一个人分2根,我们共有5个有,那么需要多少根呢?那么如果是8个有,共需要多少根呢?如果学生能回答,我们可以趁机能他拓展,如果每个人每4根,4个人需要多少根?通过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总之,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后,对学生的知识要求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中的内容,还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知识。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要人性化,多一份创新,多一份关爱。
参考文献:
[1]符祖河.浅议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管理观察,2009,(15).
[2]徐斌.理想课堂三境界[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1).
[3]汪海杰.浅谈小学数学计算准确率的提高方法[J].现代交际,2012,(11).
[4]杨尚和.分析情境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
[5]张桄榕.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魅力中国,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