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123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本文从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及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发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析,阐述如何增强教学实效性问题。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承担着从历史教育的角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追求社会进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该课程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以中华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历史征程为基本脉络,着重探讨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显然这门课程的开设十分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帮助他们确立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而,如何切实提高它的教学质量,取得实效,真正达到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无疑是一个十分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在教学中处理好以下几个相关方面的问题。
  一、整合课程内容体系,实施专题教学
  提高“纲要”课的教学实效,准确把握该课程的学科定位是前提。“纲要”课首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历史的叙述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三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功能是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德育的作用。因此,开设“纲要”课不单纯是使学生在宏观上对中国近现代史有基本把握,了解其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史、国情从而更加自觉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依据“纲要”课的课程特点,要用有限的课时(36课时)表达170多年的历史,专题式教学相对于教材的章节讲授具有明显优势。若按照教材内容逐章讲解,不仅教学时数不足,而且会由于教学内容多而导致讲授难以深入、重点难以突出。因此,面对庞杂的教学内容和有限的教学时数,在教学中就不能面面俱到,必须在内容上做到少而精,在结构上简明清晰,逻辑严密。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归并缩减章节内容,实施专题教学。专题教学能够在把握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不必受具体理论整体性、系统性的限制,将史论有机结合,在帮助大学生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时代感,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切实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1]。
  在实践中,依据教材的篇章和基本内容可以设置如下几个专题,上编:旧民主主义革命80年。专题:(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及封建帝制的终结。中编: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专题:(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二)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四)新中国的诞生。下编:社会主义建设50年。专题:(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专题讲授的过程中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形成连贯统一的框架結构。
  这样进行专题设计有两个优点:一是线索清晰,环环紧扣,使学生能够从宏观上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变化的逻辑规律。二是突出重点,主体明确,方便教师灵活掌握教学内容,对历史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精讲。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是90后,对历史缺乏直观了解与感受,因此“纲要”课在教学中更应注重讲授思路的多样化,充分运用丰富具体的史实资料,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1、比较教学法:古今对比,中外对比。
  “比较法”教学是把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或现象进行鉴别、分析的一种思维方法。在“纲要”课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可做如下比较:①国家实力的对比:19世纪40年代,大清海军在英国远征军的坚船利炮下溃不成军;19世纪末,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21世纪初,中国导弹驱逐舰武汉号、海口号在亚丁湾披风斩浪为祖国商船保驾护航;2009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青岛检阅了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远洋舰队。②国家领导人的对比:1894年慈禧60大寿,清朝一年前就开始筹办大典,提用户部饷银和边防经费,甚至挪用海军军费,11月7日慈禧寿辰恰好是日军攻陷大连之日,慈禧照样升殿受贺,大宴群臣,还让皇帝和大臣陪坐听戏三日。看看中国领导人在汶川地震中的表现:德国《世界报》的文章说,12日14时28分四川发生地震,16时40分,温家宝总理的飞机从北京西郊机场起飞,总共不到2小时15分。一位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学者表示,中国政府的反应非常迅速,无懈可击。路透社的报道说,“爬上破损的建筑,满含热泪地安抚流泪的孩子,手拿扩音器高声喊话,这就是中国总理温家宝。”③对人民的态度的对比:马关条约后,清政府割让台湾与日本,对台湾人民浴血抵抗日本进驻台湾的义举,清政府不但加以同情和支持,反而阻止大陆义士赴台湾支援台湾同胞的抗争。北京时间2011年3月5日23时15分,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圆满结束,共撤出35860人。中国政府共调派了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军舰、租用了35架次外航包机、11艘次外籍邮轮、100余班次客车。美国中东问题专家艾略特·阿伯拉姆斯2011年2月24日在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网站发表文章,认为此次中国大规模撤侨给美国上了一课。再比如,在讲授导论部分时,可以考虑将中国古代史的辉煌、近代史的耻辱、现代史的雄起作比较,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怀。   2、互动式课堂教学法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同频共振”,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对话式。顾名思义,就是将提问与对话引入“纲要”课教学,通过提问与对话,相互交换意见、讨论问题、沟通思想,对“纲要”课中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正面的回答与解释。通过师生间的双向激励效应促进教学相长。这样不仅能够鼓励大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还能激励教师深入进行理论探讨和研究。对话式教学还有利于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
  ②问题讨论式。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为确保讨论的质量,可提前布置讨论内容,供学生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在讨论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因势利导,对各种分歧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引导讨论深入下去。在讨论结束时,教师现场进行总结与点评,巩固和强化课堂讨论成果,培养学生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的良好品德。
  ③学生讲课式。改变传统的老师台上讲,学生下边听的教学模式,进行位置互换。这种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讲好一堂课,许多学生课下主动自学教材内容,查阅大量参考资料,精心备课并制作高质量的PPT。对于其他同学,则要求他们进行点评和补充,促使他们学习及听课。
  3、情景模拟式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与媒体,通过再现情景或创设情境、实体情境、模拟情境等具体的场景体验,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和思考。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张扬了学生的个性”[2],是教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在“纲要”课教学中,如果灵活运用此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按如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将学生按照专业自然班进行合理分组。指定各自然班的班长为总负责人,进行宏观把控及全面协调。第二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取有代表性且操作性强的历史故事情节,如“太平天国”、“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并提出具体要求,每个自然班同学通过角色的扮演,情景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一份15-20分钟的DV作品,并在DV作品的最后用1-2分钟的时间对所模拟的历史场景进行客观评价,这就做到了广泛的学生动员,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三步,学生搜集资料,编写剧本,拍摄DV。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搜集历史资料,挖掘拍摄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的选取至关重要,既要尊重历史史实,又要像舞台剧一样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冲突最大化的再现。如我所授课的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以洋务运动为主轴进行情景模拟,再现了《马关条约》签订时的历史场景。李鸿章与伊藤博文都分由不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将条约签订时双方的博弈再现的活灵活现,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跟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供帮助,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付出的辛苦及努力要给予肯定与鼓励。第四步,评估环节。教师将各小组提交的DV作品,于课堂之上进行放映,请学生当大众评委,现场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直接与平时成绩挂钩。同时,教师当场点评DV作品,并组织学生就事先设置好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对此段历史加深认识與理解。
  4、影视教学法。
  从内容上来说“纲要”课有较多的史实且较为具体,应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个优势并借助多媒体,提高教学实效。如可组织学生观看专题片、纪录片以及爱国主义优秀影片。如在讲授“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时,可组织学生观看《鸦片战争》、《圆明园》《甲午风云》;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组织学生观看《建党伟业》、《复兴之路》等;结合五四运动组织学生观看《开天辟地》、《我的1919》、;结合抗日战争可组织学生观看《太行山上》、《南京大屠杀》、《濒临城下》,揭露日本法西斯罪行,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在讲授解放战争时,组织学生观看《沂蒙六姐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结合下编的主要内容可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大国崛起》等。通过影像资料所带来的视觉冲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历史的广博和深刻,提高教学实效[3]。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影视作品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不应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对于播放时间较长的影视作品,教师可提前进行剪辑,也可利用课外辅导时间组织学生观看。
  三、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
  1、实践教学目的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纲要”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使思政教学真正实现“内化育人”的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行为、认识社会,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与把握,培养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意识的自觉性;通过组织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纲要”课的课堂学习进一步深化延伸。
  2、实践教学内容
  ①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地区特色,利用与开发学生所在地区的历史教育资源,联系当地革命与生产建设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既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同时也是发掘学生情感,将课程讲精彩的好方法。学生对自己所处地区的情况较为熟悉,更能感同身受,如果将课程内容与该地区历史实际相结合,将会进一步拉近学生与“纲要”课之间的距离[4]。例如作为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竞相争夺的殖民属地——山东,至今仍留存有很多遗址遗迹,在这片土地上,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抗日革命根据地,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出一大批舍己为民的革命英雄。他们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世代传颂。因此,“纲要”课应该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下,以家乡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其中蕴含丰富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内容,使学生受到感性与理性双重教育,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入脑、入心”。   ②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教师在对“纲要”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适时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组成中国近现代史学习研究小组,积极开展理论研讨活动,教师在参与指导过程中积极发现和培养学习骨干,依靠他们带动广大同学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形成学习的中坚力量。同时教师还应积极与校团委、学工处、学生会联系,利用党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节日纪念活动等在全学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教育活动,拓宽历史教育的渠道,形成全校各部门都来关心大学生历史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期,以家乡为切入点,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文献资料采集、抗战老人访谈、遗址遗迹参观等方式,形成高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热爱,加强学生对国史、地方史的了解。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手段现代化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为一体,使之建立起逻辑连接,并能对它们进行获取、压缩、编辑、加工处理、存储和展示。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纲要”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能有效地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在提倡课程改革,基本上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设备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很多学校已经完全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改变了以往教学手段单一化、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效果不明显的弊端,利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融为一体进行传输,为教学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场景,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直观感受和对知识探求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们独立发现、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构建师生互动的平台。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有如下几个好处:
  1、充分利用权威性的数据、图表,能增强论证的说服力。用多媒体显示数据、图表是最大的优势,可以毫不费力地在很短的时间内显示许多数据、图表,为了增加学生的印象,增加数据的对比力度,可以用许多方法来表示。
  2、充分利用图片,能增加学生的亲近感。图片主要是指地图、重要历史事件图片、人物肖像。图片利用得好,可以让学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觉,这比置身事外,隔靴搔痒,效果要好得多。
  3、节省板书时间,加大课堂的信息量。利用纲要图片、关键词句图片,节省板书时间,因为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如果板书太少,或者太潦草,会造成理解问题的失误。
  4、充分利用音像资料,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和真实性。口头教学,无论何种努力,如何精妙,也不能营造出历史的真实环境。
  5、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讲好时事热点问题。如果把课本上的内容,与时事政治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讲,就能把这门课讲得亲切、厚重、兴趣盎然。
  多媒体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诸多便利,如何应用好多媒体也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适当控制播放和讲授速度。和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的最大优点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学信息量大,正因为如此,它出现了从前传统教学里没有出现过的问题:讲授速度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切换速度过快,势必造成学生不能及时做笔记,巩固已学内容,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要给学生以思考和记录的时间。将重点难点用不同颜色显示出来,强化记忆。将课件上传到网络,方便学生课后自学。
  2、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相结合。从教师方面来说,经常运用多媒体,容易造成过度依赖性,有些教师一学期下来,板书的内容很少甚至没有;很多教师不再自己制作课件,直接从网上下载,模仿抄袭为己所用,自然对于书本甚少关注,授课不系统,缺乏生动性和流畅性,助长了教师备课的惰性。此外,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如多媒体出现故障时,有些教师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讲课。因此,用屏幕进行扩展的同时,适当使用黑板板书辅助,这样双管齐下,既能满足生动、形象的屏幕演示,还能满足条理清晰的板书显示,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同时,在课堂外,还可在校园网上建立“纲要”课互动教学平台,建立课程信息资源库和教学QQ群,充分利用网络的沟通渠道,变单向“注入式”教学为师生双向“互助式”教学,将课堂、校园网络、QQ群等连接在一起,利用网络的教学平台,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五、小结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只有注重整合教学内容,实施专题式教学,借助于多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手段现代化,才能切实提高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精神文化的熏陶和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瑞、王金龙.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专题教学的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1).
  [2]吴玉林.体验式教学方法初探[J].沧桑,2009,(4):197.
  [3]阮晓莺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探究与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73.
  [4]杨建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105-107.
其他文献
合唱教学,既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又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难点,也是音乐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和21世纪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吸收新的教学方法、贯彻好新
“暗示教学法”是用于国外的一种教学手段,本文根据暗示的教学理论体育学科的特点将暗示手段运用于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并根据其类型进行全方位的运用.事实证明:暗示手段的运用
黑素皮质素受体家族包括MC1R、MC2R、MC3R、MC4R和MC5R,是目前所知的最小的G蛋白偶联受体亚家族,它们均属于A类7个跨膜α螺旋G蛋白受体,是一系列小基因的产物。作为其中的家
本文以1998~2006年北京地区34个牛场29576头荷斯坦母牛的260530条前三个泌乳期的测定日记录为研究材料,利用多性状动物模型统计分析了体细胞评分(SCS)的遗传参数,与此同时统计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 要】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部门,在高职院校教学及学科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高职院校作为科研基地和信息资源集散地应该积极建设数据库,对特色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整合,最大限度的挖掘馆藏特色、学科优势以及地方经济文化资源,为读者提供个性、高效的服务,同时也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 党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
【摘 要】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素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研究生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研究生就业工作的体会,对研究生就业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研究生;就业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D82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01  长期以来,研究生一直是香饽饽,社会竞相争抢的高级人才,素有“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高等教育学费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对高等教育收费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高等教育成本、学生及其家庭支付能力、高等教育预期净收益和政府、社会责任角度探讨了高等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深入发展,大批高职院校建设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是第一步,后期的运行维护更加重要,只有做好平台的维护工作,才能使师生真正从网络教学平台中受益。本文从平台的定义、优点、建设平台的必要性、可能性、平台的建设过程一一展开介绍。  【关键词】 信息化教育;网络教学平台;交互性;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01
【摘 要】 本文针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学习质量明显下降的现象,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习成绩低劣的学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造成大学生学习质量下降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控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并根据成因分析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一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低劣;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