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剂量的FOLFOXIRI化疗方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dhyd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改良剂量的mFOLFOXIRI化疗方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

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单独三药治疗或三药联合靶向治疗的312例经病理证实结直肠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研究。剔除此前接受过完整6个月的辅助治疗(或新辅助治疗)或姑息性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同时剔除一般状态差(ECOG评分标准>2)或2级神经病变的患者以及对奥沙利铂过敏的患者。mFOLFOXIRI方案为:奥沙利铂85 mg/m2溶于5%葡萄糖液500 ml静脉输注2 h;伊立替康150~165 mg/m2溶于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90 min;继之静脉滴注亚叶酸400 mg/m2,持续2 h,第1天;5-FU 2800 mg/m2,48 h连续静脉输注;每2周1次。可联合使用靶向药物,贝伐单抗,5 mg/kg,每两周;西妥昔单抗500 mg/m2,每两周。使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NCI CTCAE 4.0.3)对不良反应进行分级。在至少4个化疗周期后,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评估客观反应率。

结果

纳入的312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2(16~73)岁,其中局部晚期结直肠癌113例(36.2%),转移性结直肠癌199例(63.8%)。有87.8%(274/312)的患者用三药之前没有接受任何治疗。全组共1651个化疗周期,中位数为6个周期(范围1~19)。其中有124个化疗周期(7.5%)进行了剂量调整;176个周期(10.7%)延迟,中位数5(3~13)d;124个周期(7.5%)需要减少剂量。整体相对剂量强度>90%;具体药物的剂量强度分别为氟尿嘧啶93.6%(2620 mg·m-2·d-1),奥沙利铂97.8%(83 mg·m-2·d-1),伊立替康94.2%(155 mg·m-2·d-1)。23例患者(7例肠穿孔,7例肠梗阻,1例4级血液学毒性,8例3级疲劳)由于无法耐受的毒性而拒绝了随后的化疗。主要3或4级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69例(22.1%)、疲劳35例(11.2%)和贫血28例(8.9%);共发生20例(6.4%)严重不良事件: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13例(4.2%);肠穿孔7例(2.2%,有4例为上段直肠癌,2例乙状结肠癌,1例横结肠癌其原发灶局部分期T4b并侵犯小肠);9例(2.9%)随后出现败血症(肠穿孔者6例)。所有肠穿孔患者均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全组没有治疗相关的死亡患者。对199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了初步疗效评估,由于22例患者未进行影像学评估,实际初步疗效评估者177例。共观察到113个客观缓解事件,总客观缓解率为63.8%(113/177)。其中部分缓解109例(61.6%),临床完全缓解4例(2.3%),疾病稳定53例(29.9%),疾病进展11例(6.2%);疾病控制率为93.8%(166/177)。127例接受>4个周期的三药方案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81.1%(103/127),高于该组患者接受≤4个周时的客观缓解率(40.9%,52/127)。

结论

mFOLFOXIRI可以安全地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并可在短期疗效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辅助手部桡侧严重毁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对手部桡侧不同程度掌、指骨伴皮肤软组织严重毁损伤的9例,术前使用64排螺旋CT分别对供区、受区进行扫描,通过CTA三维重建技术获得三维图像。应用Mimics软件虚拟手术辅助设计系统的镜像技术和虚拟手术辅助设计技术进行设计,实施带足背皮瓣的甲瓣联合第2趾骨移植再造拇指及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9例。足背
目的初步探讨乌拉地尔减少动脉化静脉皮瓣血流灌注量的机制。方法2016年5月至2016年7月,选取20只体质量为(25.0±5.0)kg的雄性巴马小型猪,均在上腹部设计动脉化静脉皮瓣,根据乌拉地尔的用药方式随机分为局部用药组及肌注用药组。术后监测两组给药前后的皮瓣血流灌注量与血压,以及术后1周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用药前、用药后15 min、用药后30 min,局部用药组的皮瓣血流灌注量分别为(7
目的观察缝合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后感觉恢复情况。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共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左足1例,右足6例,创面大小5.0 cm×12.0 cm~8.0 cm×18.0 cm。所有病例均有肌腱或骨外露,合并伸趾肌腱断裂4例,肌腱缺损1例,跖骨骨折4例,足趾缺如2例。清创至创面清洁,取修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健侧胫后血管桥接修复小腿毁损性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12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对小腿毁损性组织缺损的7例患者采用CDU检查,发现患肢胫前或胫后动脉外伤性缺如或管腔闭塞。严重污染的创面,在清创后采用VSD处理5~17 d,创面清洁,炎症控制。对清洁创面实施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与健侧胫后血管桥接修复术,外固定支架固定双下肢,切取皮瓣面积23.0 cm×12.0
目的探讨用改良方法重建感觉的游离近端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相邻大面积指腹缺损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采用游离近端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相邻指腹缺损共10例20指,其中示、中指和中、环指指腹缺损分别为4例8指、6例12指。术中将皮瓣内皮神经近、远两端分别与相邻2手指相对侧指掌侧固有神经端端吻接,术后7周行分指术时解剖、切断皮瓣内皮神经,将两断端分别与相邻侧指掌侧固有神经吻
目的探讨磁共振纹理分析技术在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34例于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于新辅助治疗前(治疗前1天)、早期(治疗开始后第10天)及中期(治疗开始后第20天)分别行3.0T磁共振(MRI)检查。病例纳入标准:直肠镜检查肿瘤下缘距肛缘12 cm以内,术前病理活检确诊且临床分期为T3及以上或有淋巴结转移但无远处转移的
食管癌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恶性肿瘤。目前手术治疗仍是食管癌综合治疗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淋巴结转移数目对食管癌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手术当中淋巴结清扫的彻底与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而食管癌手术中对淋巴结清扫方式的选择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胸段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总结,发现食管黏膜下层的纵向淋巴管网及固有肌层的横向淋巴通路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解剖
目的总结管状胃代食管术在儿童多种复杂性食管疾病的应用经验及术后近-中期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入组标准:(1)食管烧伤段长段>2 cm、多段或广泛的食管瘢痕狭窄,并且烧伤后6个月左右。(2)食管肿瘤长径>2 cm,或考虑食管不能保留。(3)重度食管瘘,直径>2 cm或经过3次或以上修补仍复发。(4)长度>2 cm的食管软骨移位,或考虑切除病变食管后无法端端吻合。排除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