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农村教学或是传统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讲,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主体,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而现在的课改则要求学生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只是点拨、启发、引导的地位,学生处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这样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过程,这种新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而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生源参差不齐,所以,农村初中教学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忽略了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知识教学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然而在课改的趋势下,部分教师忽略了基础知识。以我校为例,老师们存在如下原因:一是扭曲理解课改内容。一些教师认为,课改中既然使用导学案,就是将导学案中的问题解决即达到教学的目的了。殊不知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被占去了大部分的时间,根本没有深入课文中将基础知识融入文本里,形成知识学习的脱节,导致学生没有兴趣。二是学生书写潦草。因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书法课,家长也没有精力和能力送孩子去课外辅导班,导致学生书写混乱,字迹潦草。一些老师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板书和批改作业随意性大,导致学生无形中学习到老师的乱写乱画。乍眼一看这是一个与基础知识无关的话题,但仔细思考,学生没有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难道会更好的学习吗?难到不因古诗词填空等基础知识书写潦草而字迹不清导致得分率低吗?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具体落实:(一)重视每一课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读课文中发现疑难生字,借助工具书认识并理解词义。(二)重视书写的规范,从教师自己做起,利用好书法课,既让学生陶冶了情操又规范了书写。坚决杜绝将每周一节的书法课用来上其他课。
二、学生课外阅读面窄,学生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书不仅能陶冶情操更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基本为零。我在任教的八年级两个班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有阅读兴趣且有阅读积累的同学占百分之四。天啊,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我在私下与学生的交流中知道导致他们无课外阅读兴趣的原因有:一是家务活时间取代了读书时间。农村孩子的生存状况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父母外出打工,家里的祖父母虽年龄很大了仍要下地劳动。家里的洗衣、煮饭、喂养牲畜等家务活就无情地压在了孩子们身上。党忙完这些活,吃完晚饭已过十点了,此时睡意已来,哪还有时间看书。二是农村的邻里间没有阅读的氛围。孩子们成天被家长的家长里短及麻将声扰得耳根难以清净,哪有时间来读书?三是周末被沉重的各科作业压弯了腰。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仅没有兴趣去阅读,甚至讨厌去阅读。
因此,无阅读就谈不上掌握阅读方法,没有方法就做不好阅读方面的题。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弥补,具体做法是:一要在思想上重视。从具体的事例中分析课外不阅读给学生的将来带来的危害。如:不博览群书,知识面就狭窄,对各种表达给予了限制,同时也不能从书中得到自己要获取的任何信息。二要掌握好读书的方法,做到“四读”:初读、慢读、细读、研读。初读即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获取初步的感知知识;慢读是利用工具书边读边解决课文中出现的字词;细读是在阅读中进行质疑,在有所感悟、思的地方作下标记,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研读是变读为写,以读促写,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根据实际情况可开展一些读书活动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积累写作素材。三要形成读书的氛围。老师是学生的榜样,首先要在全体老师中形成读书的氛围,让学生有所感触,潜移默化,形成师生共同读书的良好局面。
三、作文教学存在严重问题。
农村孩子因积累少,阅读兴趣不浓,导致写作水平极低。绝大部分学生写作干瘪,个别学生的作文根本称不上作文,错字连篇、字数不足、生搬硬套。因此,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
就我校的情况来说,学生作文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 学生畏惧作文。学生一听到老师布置作文就表情凝重,同时希望老师能作细致的写前知道,以便有章可循。
(二) 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平淡。绝大多数学生因为积累的量少,在老师布置作文要求以后总喜欢去作文书上“临时抱佛脚”,根据大概的思路一路写下来,最后发现雷同的很多。一部分没有作文资料的学生就沿用小学老师教的写作思路,内容及其空洞。
(三) 错别字、语病较多,标点乱用。很多学生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了解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或是一逗到底。不管此处该不该加,看见可以了就加上。导致语句不通。错别字也是初中学生常见的且很难改正的一个缺点。
(四) 层次不清,中心不突出。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正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逻辑思维还没有形成,对作为的思维性所以不够准确。加之学生的文字功底不深、表达能力不强,导致抓不住文章的中心
根据情况,作如下的解决办法:
(一)提高作文在初中语文中的地位。
(二)激发兴趣,降低要求。
(三)增加阅读量和积累。
相信在老师的努力下并注重上面三个方面的问题下,结合自身实际加以改正,语文教学会有所变化的。
一、忽略了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知识教学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然而在课改的趋势下,部分教师忽略了基础知识。以我校为例,老师们存在如下原因:一是扭曲理解课改内容。一些教师认为,课改中既然使用导学案,就是将导学案中的问题解决即达到教学的目的了。殊不知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被占去了大部分的时间,根本没有深入课文中将基础知识融入文本里,形成知识学习的脱节,导致学生没有兴趣。二是学生书写潦草。因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书法课,家长也没有精力和能力送孩子去课外辅导班,导致学生书写混乱,字迹潦草。一些老师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板书和批改作业随意性大,导致学生无形中学习到老师的乱写乱画。乍眼一看这是一个与基础知识无关的话题,但仔细思考,学生没有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难道会更好的学习吗?难到不因古诗词填空等基础知识书写潦草而字迹不清导致得分率低吗?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具体落实:(一)重视每一课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读课文中发现疑难生字,借助工具书认识并理解词义。(二)重视书写的规范,从教师自己做起,利用好书法课,既让学生陶冶了情操又规范了书写。坚决杜绝将每周一节的书法课用来上其他课。
二、学生课外阅读面窄,学生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书不仅能陶冶情操更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基本为零。我在任教的八年级两个班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有阅读兴趣且有阅读积累的同学占百分之四。天啊,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我在私下与学生的交流中知道导致他们无课外阅读兴趣的原因有:一是家务活时间取代了读书时间。农村孩子的生存状况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父母外出打工,家里的祖父母虽年龄很大了仍要下地劳动。家里的洗衣、煮饭、喂养牲畜等家务活就无情地压在了孩子们身上。党忙完这些活,吃完晚饭已过十点了,此时睡意已来,哪还有时间看书。二是农村的邻里间没有阅读的氛围。孩子们成天被家长的家长里短及麻将声扰得耳根难以清净,哪有时间来读书?三是周末被沉重的各科作业压弯了腰。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仅没有兴趣去阅读,甚至讨厌去阅读。
因此,无阅读就谈不上掌握阅读方法,没有方法就做不好阅读方面的题。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弥补,具体做法是:一要在思想上重视。从具体的事例中分析课外不阅读给学生的将来带来的危害。如:不博览群书,知识面就狭窄,对各种表达给予了限制,同时也不能从书中得到自己要获取的任何信息。二要掌握好读书的方法,做到“四读”:初读、慢读、细读、研读。初读即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获取初步的感知知识;慢读是利用工具书边读边解决课文中出现的字词;细读是在阅读中进行质疑,在有所感悟、思的地方作下标记,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研读是变读为写,以读促写,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根据实际情况可开展一些读书活动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积累写作素材。三要形成读书的氛围。老师是学生的榜样,首先要在全体老师中形成读书的氛围,让学生有所感触,潜移默化,形成师生共同读书的良好局面。
三、作文教学存在严重问题。
农村孩子因积累少,阅读兴趣不浓,导致写作水平极低。绝大部分学生写作干瘪,个别学生的作文根本称不上作文,错字连篇、字数不足、生搬硬套。因此,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
就我校的情况来说,学生作文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 学生畏惧作文。学生一听到老师布置作文就表情凝重,同时希望老师能作细致的写前知道,以便有章可循。
(二) 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平淡。绝大多数学生因为积累的量少,在老师布置作文要求以后总喜欢去作文书上“临时抱佛脚”,根据大概的思路一路写下来,最后发现雷同的很多。一部分没有作文资料的学生就沿用小学老师教的写作思路,内容及其空洞。
(三) 错别字、语病较多,标点乱用。很多学生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了解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或是一逗到底。不管此处该不该加,看见可以了就加上。导致语句不通。错别字也是初中学生常见的且很难改正的一个缺点。
(四) 层次不清,中心不突出。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正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逻辑思维还没有形成,对作为的思维性所以不够准确。加之学生的文字功底不深、表达能力不强,导致抓不住文章的中心
根据情况,作如下的解决办法:
(一)提高作文在初中语文中的地位。
(二)激发兴趣,降低要求。
(三)增加阅读量和积累。
相信在老师的努力下并注重上面三个方面的问题下,结合自身实际加以改正,语文教学会有所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