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v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筛选能有效防治葡萄白粉病的药剂。[方法]在防治葡萄白粉病田间小区试验中,设8个处理,于病害发生初期每隔10 d施药1次,共施3次,药前进行基数调查,每次药后10 d调查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 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使用剂量为2 500和3 000倍时,末次防效为78.6%和75.5%,与各对照药剂防效相当,对葡萄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葡萄安全。[结论] 生产上使用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 2 500~3 000倍液可有效防治葡萄白粉病。
  关键词 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葡萄;白粉病;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6.6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7-05462-01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creen the reagent that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grape powdery mildew. [Method] In the field plot experiment, eight treatments were set up, the medication was applied once 10 d interval in initial stage of disease occurring, and applied 3 times totally. The base investigation was made before medicine and the statistics were made for disease index and control effect after each 10 d medication applying. [Result] The control efficacy was 78.6% or 75.5% when the Pyraclostrobin+Fluxapyroxad 42.5% SC at 2 500 or 3 000 fold, with the equal control effect to the contrast agent, and were safety to the grape. [Conclusion] Pyraclostrobin+Fluxapyroxad 42.5% SC during 2 500-3 000 fold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powdery mildew on grape production.
  Key words Pyraclostrobin+Fluxapyroxad 42.5% SC; Grape; Powdery mildew; Control effect
  葡萄白粉病(Uncinula necator)起源于北美洲,遍布于世界各葡萄产区。该病主要危害葡萄的叶片、枝梢及果实等部位,以幼嫩组织受害最重[1-2]。金华是南方葡萄的主产区之一,种植规模大,由于地处南方高温多雨地区,葡萄白粉病发生严重,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3]。因此,笔者针对葡萄白粉病发生蔓延严重、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问题,在田间进行了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地点及品种。
  试验在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镇中柔村葡萄园进行,供试葡萄品种为夏黑,葡萄为3年生篱架式大棚栽培,株行距3 m×1 m。
  1.1.2 供试药剂及防治对象。
  药剂:①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 5000倍液,由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提供;②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 4 000倍液,由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提供;③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 3 000倍液,由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提供;④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 2 500倍液,由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提供;⑤25%凯润EC 1 875倍液,由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提供;⑥300 g/L BSF70004F 3 000倍液,由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提供;⑦25%乙嘧酚SC 800倍液,浙江禾益农化有限公司提供;⑧清水,空白对照。共8个处理,重复4次,每个重复10株,共32个小区,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1.2 方法
  1.2.1 田间调查及统计分析方法。
  药前进行基数调查,每次药前当天和末次施药后10 d调查防效,共調查4次。于6月1日进行第1次调查并施药,药后第10天(6月11日)进行第2次调查并施药,第3次调查并施药在6月21日,于第3次药后10 d(7月1日)进行第4次调查。末次药后10 d调查前先目测观察施药区各处理对葡萄生长的影响。每小区随机调查10个新梢,每梢自上而下调查10张片叶。并根据以下分级标准进行记载。
  1.2.2 药效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第1次施药后10 d,7种处理在防效上均无显著差异。第2次施药后10 d,7种处理的防效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防效较高的为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 2 500倍(70.0%)和对照药剂25%凯润EC 1 875倍(69.7%),显著优于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 4 000倍(63.8%)、5 000倍(59.1%)和当地常规药剂25%乙嘧酚SC 800倍(63.2%)。末次药后10 d的调查结果表明,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 2 500倍防效最好,为78.7%,其次是25%凯润EC 1 875倍,防效为77.7%,均显著高于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 4 000倍(70.7%)、5 000倍(67.2%),300 g/L BSF70004F SC 3 000倍(72.7%)和25%乙嘧酚SC 800倍(73.6%)。
  3 小结
  由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的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 药剂在2 500~3 000倍用量下,与对照药剂防效相当,对葡萄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田间目测观察,试验药剂对葡萄安全。建议生产上使用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 2 500~3 000倍液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
  参考文献
  [1] 张瑛,黄羽,林玲,等.南方湿热地区葡萄不同品种抗白粉病调查初报[J].中国果树,2007(4):54-55.
  [2] 董瑞萍.葡萄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植物保护,2011(13):35-36.
  [3] 沈建生.金华市葡萄无公害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量子点标记技术得到较快发展,以其为基础开发的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已有广泛应用。为了解量子点标记技术在食源性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为量子点标记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进一步深入推广,简要综述了量子点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在食源性病原体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量子点标记;食源性病原体;检测  中图分类号R1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1-0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食用的八角茴香油有效成分,并分析其对烟草加香的效果。[方法]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分析广西八角茴香油挥发性成分及它们对其香气的影响。[结果]分析显示,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共鉴定出匹配度较高的31种香味成分,占挥发油总比例的91.7%;利用二维色谱分离出在GCMS中无法分离的1甲基4(1甲基乙烯基)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等组分;在所分离的八角茴香油的主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KBQS01(QS01)的增产潜力,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介绍其选育经过、品种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结果]KBQS01特征特性优良:生育期125 d左右,株高120 cm左右,第1果枝节位5.9节,单铃重6.37 g,大样衣分41.35%,小样衣分41.59%,子指11.5 g。KBQS01纤维品质较优,产量较高,2010年湖北省区试结果: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高山和赤霉素处理对杂交兰(Hybrid Cymbidium)开花的影响,为其花期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玉女杂交兰为材料。在惠州市象头山(海拔约600 m)进行高山处理;赤霉素浓度分别为50、200、400、600和800 mg/L,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花芽分化后,赤霉素和高山处理均可明显促进玉女杂交兰花序的生长,使花期提早,败花率降低;赤霉素处理可使玉女杂交兰的花朵变大,高山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啤酒废水培养螺旋藻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啤酒废水培养螺旋藻,研究不同废水浓度下螺旋藻的生长状况及其对废水中氮、磷、有机质的去除效率,以及在放大培养时螺旋藻的生物量、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结果]螺旋藻可在啤酒废水中生存,且啤酒废水有缓冲培养液pH增加的作用,能使螺旋藻更长时间处于适宜生存的状态。50%啤酒废水、50%Zarrouk培养液最适宜螺旋藻生长,且产量达到最大。同时,螺旋藻可对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中等肥力状况的高沙土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泰兴香荷芋生育及产量、效益的影响。[方法]在统一垅宽100 cm、垅高20 cm、 垅面宽60~65 cm的基础上,试验设6个种植密度处理:种植密度42 000株/hm2,株距47.62 cm;种植密度47 250株/hm2,株距42.33 cm;种植密度52 500株/hm2,株距38.10 cm(CK);种植密度57 750株/hm2,株
期刊
摘要 [目的]对水稻叶色发育缺陷突变体的研究有助于阐释高等植物叶绿体发育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基因网络。[方法]从籼稻品种华粳籼74发展的一个株系中出现幼苗期叶片白化、四叶期枯死的表型分离,通过与粳稻中花11构建F2群体和分子标记,对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结果]该白化突变体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alb24,定位于第6染色体SSR标记RM276和Indel标记ID49551之间,遗传距
期刊
摘要 [目的]对抗浪鱼MC4R基因进行PCR扩增。[方法]采用PCR方法,依据鲫鱼的黑素促黑素受体4(MC4R)基因保守区的核苷酸序列,采用引物设计软件,对抗浪鱼的MC4R基因设计出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和纯化测序,并利用phylip软件对抗浪鱼和其他已知MC4R基因序列的鱼类构建基因进化树。[结果]抗浪鱼MC4R基因的扩增长度为1 001 bp。9种鱼类的MC4R核苷酸序列聚为2大类。其中,比目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硫酰氟对贮烟害虫的熏杀效果。[方法] 设置4个试验仓间,每个仓间均设置上中下3个浓度检测点。熏蒸过程前期每2 h检查一次,共检查11次。[结果]硫酰氟熏蒸防治烟草害虫的研究表明,硫酰氟整仓熏蒸22 h后,仓间设置的3个浓度监测点的浓度基本一致;均能达到对烟草甲成虫100%的杀灭效果。[结论] 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 硫酰氟;熏蒸;烟草甲虫  中图分类号 S482
期刊
摘要 [目的]考察不同pH、重金属钴初始浓度、陈化时间和离子强度对土壤中钴化学形态分布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采取经典Tessier连续提取技术。 [结果]随着处理土壤pH的升高,有机物结合态含量呈下降趋势,两者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0.800**,P<0.01), 残渣态随pH升高呈上升趋势,生物有效性在pH 5时达到最大值。在研究初始钴浓度范围内,随着外源钴浓度的浓度的增加,土壤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