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本心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年前,我阅读过晋代文人嵇含所撰的《南方草木状》。起初,完全是因为爱屋及乌,更准确地说,是爱祖及孙——嵇含是嵇康的孙子。嵇康特立独行,傲骨铮铮,具有“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胆识,关键时刻不畏强权高压,为好友吕安仗义执言,虽死不惧。临刑前,他“手挥五弦,目送飞鸿”,迈越今古,何其潇洒!《广陵散》虽绝,而其灵魂永存不灭。“天地悠长,人生若忽。苟非知命,安保旦夕。思与君子,穷年卒岁。优哉逍遥,幸无陨越……”一位最注重养生的高士居然能够视死如归,我对嵇康的敬意逐年增长,无有穷极。
  嵇康的诗文我读了又读,其侄孙的《南方草木状》也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嵇含此书只有五千余字,篇幅不大,所写的草木为八十种。嵇含做过广州太守,因此其笔下的植物虽被统称为“南方草木”,但准确地说,以岭南植物为主,比如甘蔗、指甲花、沉香木、桄榔、槟榔树、荔枝树、椰树、橄榄树、龙眼树、海枣树、千岁子、钩缘子、海梧子、海松子、人面子等,其中一些草木的名称是北方读者闻所未闻的,实为岭南所独有。
  《南方草木状》以近乎诠释词条的写法,简而赅,隽而永。试举三例:
  枫人,五岭之间多枫木,岁久则生瘤瘿,一夕遇暴雷骤雨,其树赘暗长三五尺,谓之枫人。越巫取之作术,有通神之验。取之不以法,则能化去。
  蜜香纸,以蜜香树皮叶作之。微褐色,有纹如鱼子,极香而坚韧。水渍之,不溃烂。太康五年,大秦献三万幅,尝以万幅赐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令写所撰《春秋释例》及经传集解以进,未至而预卒,诏赐其家,令上之。
  抱香履,抱木生于水松之旁,若寄生,然极柔弱,不胜刀锯。乘湿时刳而为履,易于削瓜。既干,则韧不可理也。履虽猥大,而轻者若通脱木,风至则随飘而动,夏月纳之,可御蒸湿之气。出扶南、大秦诸国。太康六年,扶南贡百双,帝深叹异,然哂其制作之陋,但置诸外府,以备方物而已。按东方朔《琐语》曰:“木履起于晋文公时,介之推逃禄自隐,抱树而死。公抚木哀叹,遂以为履。每怀从亡之功,辄俯视其履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亦自此始也。”
  嵇含的写法既圆泛又周至,可谓字字皆有来历。《抱香履》一则最为典型,作者既描述了抱木的性质、制履的过程、抱香履的功用,还记叙了扶南(古国名,今柬埔寨等地)进贡百双,晋武帝叹为奇异,却嫌弃它们的制作工艺太过粗糙,弃而不穿。嵇含还考证了木履的起始年代和“足下”这个称呼的来历。通篇不足二百字,却容纳了相当大的信息量,这着实了不起,值得点赞。
  我阅读《南方草木状》,有一个最大的不满足,那就是作者的笔墨过于冷静客观,缺乏温度和态度。嵇含置身局外,描述岭南草木之特质特性,偶加品评,其间结合见闻,点缀史料,全都做得天衣无缝,但作者的个人感情于行文处一概不见。一旦作者舍弃了个人的亲身感受和真情流露,这些草木便如同枯槁的标本,无论作者如何强调它们的观赏价值和药用功效,也很难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
  好在这类书籍不只一部。我阅读嵇含《南方草木状》所未能满足的地方,终于在阅读蔡英《南方草木记》时得到了充分的补偿。
  蔡英创作散文多年,出版过散文集两部,其细腻的感受、温润的笔触最适宜撰写《南方草木记》这样的文章。她时时处处都能与草木合体,与草木共呼吸。从她的视角和触觉去感受南方草木,就能调动五官,调动身体的每一个活性细胞,贴近那些与我们生息相依的自然之子,接纳它们,了解它们,欣赏它们,爱护它们。本书的文字既有草木气息,又有文化品味,还有浪漫情调。请看《地菜子》中作者精心结撰的章节:
  母亲将地菜子对折,秧成两个小把子,连同鸡蛋、枫球、红枣、黄豆和生姜放到铁锅里,加进两瓢清冽的井水。妹妹在灶下烧起火,不一会儿锅里冒出咕嘟咕嘟的滚水声。母亲嘱小火,妹妹便将熊熊燃烧的大柴夹到另一边灶里,剩下的木柴发出细微的火光,像黑夜里的星光。一阵阵青草的香气袅袅升起,那是地菜子的清香,还夹着枫的香、枣的甜。一人舀一碗,汤汁黄色略带红,很是可爱。迫不及待地喝一口,微微的甜,浓浓的香,淡淡的涩,那是春天的味道,也是春草的味道,还是泥土的味道。一仰头喝上两碗汤,加两个蛋,肚皮胀得滚圆。母亲满意地笑道:“三月天,吃了地菜子煮蛋,一年不生病呢,最主要是祛风。”我好奇,风重是什么症状?原来,就像后山五麻子那样,眼皮不由自主地乱颤;或像对门的四毛砣那样,七八岁还口角流涎,孩子们都不敢同他玩。我暗想,大约他们小时候不肯吃地菜子煮蛋吧,于是又霸蛮喝下一碗汤。
  其实,地菜子沒开花时,更嫩更好吃。隆冬时节,地菜子伏生在地上,紧紧地趴住泥土,叶片肥厚,像萝卜菜秧子。挖出来,用油盐爆炒,极嫩,略有一丝丝的涩味,我们极爱。有时,母亲会将地菜子焯水,切碎,搅在蛋汁里,做地菜子煎蛋。听说,北方人在立春日,将地菜子剁碎,和上猪肉包饺子吃,味道更鲜。如今,村里人喜欢用地菜子打火锅。一大盆红辣椒豆豉汤置于火上,待到汤咕嘟咕嘟滚开时,倒入极鲜嫩的地菜子,涮下即吃,有嚼头,又清爽可口。
  前些日子,读到辛弃疾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时,只觉清香满口,不由反复吟诵。这地菜子花啊,细如米粒,平时毫不起眼,落在古诗里却鲜艳明媚。其实我是孤陋寡闻,《诗经》里早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便是说荠菜之鲜美。宋时大文豪苏东坡便将荠菜、萝卜煮粥,用以暖胃养生,谓之“东坡羹”。
  那次,我无意中看到“一车荠菜花,你愿意嫁我吗”的新闻,大意是某韩星带一车箱的荠菜花向女友求婚。文章配了一张图片,后备箱满满的是开着小白花的荠菜,女孩子坐在花前,长发垂胸,眉目温柔。这画面让我微微一动,这女孩,这荠菜,多么朴素,又多么温馨。荠菜花的花语便是“为你献上我的一切”。
  原来,荠菜花可以美成这样,美得倾国倾城。
  蔡英的《南方草木记》以七十七种木本、藤本和草本植物为描写对象,将地域框定为“南方”,也是狭义上的,而非广义上的,以湖南省境内的植物为多。她用四季来归纳,第一辑《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的是王安石的诗句,第二辑《夏木阴阴正可人》用的是秦观的诗句,第三辑《秋尽江南草未凋》用的是杜牧的诗句,第四辑《坐看青竹变琼枝》用的是高骈的诗句,这样的归纳是大致的而非精确的,是诗意的而非科学的。草木各有盛期,亦各有特质,具体将它们归入春、夏、秋、冬哪一辑,均依其盛期而定,依其特质而定。比如将《水念子》归入“春”字第一辑,可谓一目了然:   前年,我和朋友们到茶亭看花,大片大片金黄的菜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只熏得头晕脑胀,心醉神迷。朋友在油菜花下面采了不少野菜,其中一种便是水念子,说是回家做粑粑吃。第一次听到这个,我深感意外。回家翻《植物志》,原来其貌不扬的水念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明菜,也叫鼠曲草。南宋时期,元军大举入侵潮汕地区,大批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之时,发现荒野之中有一种野草不但具有特殊的香味,还可以充饥果腹,它便是水念子。清明前后,望城人喜欢采摘水念子的嫩苗煮熟,揉入米粉中做粑粑,或切碎煎蛋。传统的做法是,将清明菜洗净沥干,捣烂为泥,滤取汁液,与糯米粉拌和均匀,加入白糖、橘皮丝等调料制成圆饼,放入锅内蒸熟或油煎。每一个水念子粑粑都透着一种草木的气息,散发着一种原生态的清香,似乎可以让梦、雨水和月光自由地呼吸,安静地生长。
  又比如将《青青园中葵》归入“冬”字第四辑,探其性,循其理,求其味,确实处处吻合: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菜”,即葵、藿、薤、葱、韭,葵为其首。一直到元代,王祯在《农书》中还将葵呼为“百菜之主”。葵,便是家乡人所叫的“冬苋菜”,应为“冬寒菜”,因苋与寒音同,所以误之久矣。葵一年可多次播种,分为春葵、秋葵、冬葵,冬种春生的那茬最好吃,细嫩润滑。
  冬苋菜是老家冬春时节的家常菜。寒风阵阵,细雪霏霏,冬苋菜从地面拱出来,一寸寸生长着,直到满地长遍绿芽。那片绿色俏生生的极显眼,是冬天枯黄背景中的一抹亮色。这绿又是质朴的,即使在寒冬也丝毫不轻佻,只让你笃定不慌。是啊,有了它们,整个冬天都有了鲜嫩的食蔬,肚子饱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冬苋菜的茎叶碧绿,叶脉上却染紫色。叶子是圆圆的扇面形,像个小小的巴掌,覆着一层细细的茸毛,很是好看。越是天寒,那巴掌也愈厚实,紫从脉络里长出来,是经冬的喜气。风霜雨雪,它都撑着巴掌承接着,没有退缩没有畏惧,怪不得古人也唤冬苋菜为“承露”,多美多贴切。长到尺来高的时候就可以摘菜了,嫩尖尖地掐了,阔大的叶,细长的柄,肥实的茎。自家的菜干净,清水里过几遍,水灵灵的,简直要活泼泼笑出声儿来。
  草木之益可谓大矣,悦人之目,赏人之心;草木之恩可谓厚矣,蔽人风雨,活人性命。草木之益,人既已屡获屡得;草木之恩,人亦曾久知久蒙。人之为人,何以为报?怜之不足,理应惜之;惜之不足,理应爱之。人类与大自然的契合,自此有端,亦自此有极;自此和谐,亦自此美妙。蔡英的《南方草木记》便写出了她怜之、惜之、爱之的厚谊深情,笔触到处,读者将多有同感,亦将多有共鸣。
  草木有本心,這一点,上古时期采葑采菲的先民便已知晓。草木对于水土、气候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和改造能力,人类一直以其为师法的对象。草木遵时而荣,循期而枯,则是无数诗人吟咏、哲人思索的题材。蔡英的《南方草木记》引用了《诗经》和汉魏以来古典诗文中许多与草木相关的名句,比兴妥帖,风雅鲜明,常常能够引人发思古之幽情。
  阅读《南方草木记》时要细心,要精心,要热心,还要醉心,淡看是不行的,浅观是不行的,遥望更不行,唯有做好了与南方草木相握相拥的心理准备,你才能恰到好处地体会作者那份暖心暖肺的大感觉。人之爱可及于草木,草木之心能感动天地,这就是本书对读者最亲切的叮咛。
  南方之嘉木有幸矣,南方之花草藤蔓亦有幸矣,本书以美文为它们绘影传神,令人不忍释卷。惝恍之间,倘若你顺利重返了大自然怀抱,回归了童年少年岁月,请不必惊讶,那是阅读此书时理应获得的奖赏。
  是为《南方草木记》序。
  (蔡英著:《南方草木记》,现代出版社,2018年7月第一版)
其他文献
帅兵,书友兼茶友,或曰茶友兼书友。其实,二者是很难分开的,因为喝茶时聊书,聊书时喝茶。与帅兵在一起喝茶,算算,至少有十二、三年了。他给我的整体印象是:阳光。乐观。通情达理。亲切待人。什么时候见到他,都是一脸的笑,且那笑是真诚的,也是清澈的。  喝茶,我和帅兵都是颇有些讲究的。讲究环境,讲究茶叶,讲究在一起喝茶者的品位与气场。比如,我们经常选择在某公园旁边的茶馆,因为帅兵他要“管住嘴,迈开腿”,喝茶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国专和清华国学研究院先后兴起,一南一北,一官办一私立,前后相接相续,均以振兴国学、造就英才为鹄的,春风化育,门墙济济,英髦才彦蔚然辈出,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腾誉学林,教泽绵长,至今令人称羡,传为佳话。一  无锡国学专科学校,简称无锡国专,始创于1920年。它办学的成功,得益于主办人和掌门人唐文治先生。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江苏太仓人。其父唐受祺以课徒教书为业,
这几日读苏炜先生的长篇小说《迷谷》,颇为感慨:后悔这样的作品今日才得见,果然当年太无知,小觑了当代的中国文坛和学者;这部作品的阅读体验也是独一无二的,让我掩卷动容,却无法概括读罢感到寒冷悲怆,那寒冷后却似乎还有希望,然而希望之后,又不免袭来阵阵失望;感到讽刺,却抓不住具体的讽刺对象。即使笔者从同类各种作品乃至上辈人的苦痛回忆中了解那个混乱的时代,却不能彻底了解的是这部小说那忽明忽暗的隐喻背后作者的
胡真同志是2011年3月1日下午四时去世的,至今已整整六年。离世之前,他给家人再三留言:“我走后,只要给我换一身干净的旧衣服即可,然后迅即打电话给火葬场,请他们派灵车来接去火化。灵车费和火化费都由自己家里付给,千万不要让公家支付。我的一生,人民和党抚育了我,但我为人民和党做的事太少了,实在有愧,因此不能再让公家破费。”因而他去世后,家人只是遵嘱为他再追交了二万元党费,火化前没有举行遗体告别,没有开
湖南师范大学周秋光教授是国内研究中国社会史与文化史的知名学者,近些年来,致力于尚属拓荒阶段的湖南社会史研究,经过十年磨一剑的苦心钻研,2013年8月,一部由周秋光教授编著的《湖南社会史》在湖南人民出版社顺利面世。全书共三十三章,计一百一十余万字,按时间顺序分为古代(远古—1840)、晚清(1840—1912)、民国(1912—1949)三卷,每卷包括社会构成、社会生活、社会功能三个板块,以此对上起
陈寅恪和朱希祖都是著名史学家,都为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前者为清华四大导师之一,后者为章太炎门下“五大天王”之一,只是朱希祖名气远没有陈寅恪响亮。虽然两人并非好友,但据罗香林回忆私交还是不错。罗香林是朱希祖的女婿,也曾受教于陈寅恪,其回忆应大致可靠。从朱希祖日记中可看到不少两人交往的记录,且朱希祖对陈寅恪评价很高。不过,他们在1936年到1937年间关于李唐氏族的渊源问题有过一次学术
诚意仁心  《礼记·大学》:“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所谓“诚意”是指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如何能如此,那是因为自己有了认知,有了思想。“诚意”还可理解为:真的思想,真的愿意。王阳明在论完善人性和成就道德人格的问题时,把“诚意”放在优先地位,认为人只有通过真诚的道德努力,才能够成为一个儒家意义上的具有真实性的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
当西方世界在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后,大清帝国仍自命为世界中心,期待着万邦来朝,结果,等来的却是一群群乘着坚船、架着利炮不知来自何方的“蛮夷”。老朽的王朝被打得丢盔弃甲、屡战屡败,以至于曾严格恪守的那种“天朝自开辟以来,圣帝明王垂教创法,四方亿兆率由有素,不敢惑于异说”〔1〕的华夷之分原则也不得不有所松动,帝国精英中最开明人士开始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旗号,主动将重闭多
在我国,影响最广泛的两部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与《辞海》是这样对诗定义的:“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文学的一大类别,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一般排列成行。”这样的概括看上去无可厚非,然而细细想来,两个大同小异的解释,却很难让人明白“什么是诗”:“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显然不是诗所独有,《古
作为一位新诗人,罗念生先生的名声不彰。其实,早在清华读书期间,他就曾在《清华文艺》、《清华周刊》等处发表诗作。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后,其诗作可见于《北平晨报·诗与批评》、《大公报·文艺副刊》、《益世报·文学周刊》、《新诗》等知名报刊,其诗歌写作生涯,大概持续到了1948年。诗作中有一首长达十二节二百六十余行的叙事诗《铁牛——一名战争》,不过似乎极少为人所知。他亦有诗集出版,不过仅有薄薄的一册《龙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