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传统造型语言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以书法练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梳理中国传统造型语言知识体系,探究书法、中国画及民间美术等领域的造型语言特征。将视觉艺术原理、中国艺术史与艺术实践融入课程,通过对中国画、民间美术等造型语言特征的研究,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造型语言的基本属性与审美规律。
【机 构】
: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造型语言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以书法练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梳理中国传统造型语言知识体系,探究书法、中国画及民间美术等领域的造型语言特征。将视觉艺术原理、中国艺术史与艺术实践融入课程,通过对中国画、民间美术等造型语言特征的研究,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造型语言的基本属性与审美规律。
其他文献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新媒体的大环境之中,新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展艺术设计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之一,但其本质并非仅仅是实现信息的表达,更多的是通过会展艺术设计体现为观者带来良好的互动体验,达到一种情感认知和沟通交流。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会展艺术设计更趋向于多元化,其对文化的塑造和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章首先对于“双师型”教师进行介绍,之后研究其与数字媒体教育之间的关联性,且深入探讨与剖析“双师型”教师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最后提出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作用的建议,以期共同探讨交流。
分析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演进过程。2020年出台的“强基计划”重构了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高校与考生实现正和博弈,政府回归确定型利益相关者,提高了学科专家的参与度,满足了大众、传媒的利益诉求。
文章从乡镇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探究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当前发展的现状和在的问题,提出改变教育观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投入、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等策略,力求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形式主义,使美术课程成为学生激发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真正发挥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所用。
融入美术核心素养的“小学实用美术”课程教学模式包含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两大部分,第一课堂注重“图像识读”、“美术表现”与“审美判断”素养培养,第二课堂侧重“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素养培养,二者相得益彰。经过实践,全面提高了师范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网络时代的来临,为高校音乐学院专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高校将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育课程进行整合,加速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本文针对网络时代下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论述高校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融合改革的原则,深度分析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挑战,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推进音乐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进而推动高校音乐学院专业教育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十分迅速与便捷,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互联网+”这一概念也开始频繁而广泛的出现在各行各业,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时代趋势与发展潮流。随着“互联网+教育”逐渐渗透进器乐教学的领域,对信息时代下的乐教学新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器乐教学做相关分析与进一步探究。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可挖掘的教学内容,传统的阅读教学因缺少具体情境和合理的任务,不能引起学生深入阅读的热情。本文通过设计合理的任务来带动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必须调动相关知识和经验,通过查找资料,合作讨论以及师生对话,来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文本背后的作者意图,让学生在解决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现的快乐。
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中国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自2011年我国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后,书法逐步走进了中小学生的课堂。然而,我国中小学书法课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基础教育中书法课程的问题和改进方向进行讨论。
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立意高远的创新,是紧依国家政策导向,科学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因子注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以及知识点的各个方面。以此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活的生命力。《设计概论》课程是设计教学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程,起着设计实践的先导作用。将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有效地整合到《设计概论》课程教育中,将课程思政的价值本源以设计概论专业知识的教授与思想政治理论一并而行,共同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育人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案思路,形成把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各环节全课程育人格局。同时半富专业课自身内涵,挖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