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guangyi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感情地朗读是一门艺术和本领,要讲方法和技巧。感情朗读不仅是将静态文本变成有声音的语言的一项活动,而且还是一项对作品进行重建的艺术工作。感情朗读可以鼓舞人心,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课文;感情色彩;方法和技巧
  一、教学标准的普通话
  语言是人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沟通的重要工具。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如果一个人讲的东西要让别人听得清楚明白,声音正确是第一位的。要提高朗读能力,首先要重视语音的训练,换言之即是学习标准的普通话。
  1.声母、韵母教学发音一定要规范,拼读要得法。要做好这一点,笔者苦练基本功,深入研究、体会、琢磨声母、韵母的发音。对于发音,做到既能口头讲解字母发音方法又能准确示范,使学生的模仿与内化相结合,使学生发音标准、顺畅。在拼读方法的指导及拼读训练上,多练习、多对比、多体会。如,读guǎng(广)时要注意发音时的嘴形;读shàng时可与shèng区分——shàng(上下)shèng(胜利)。此外,还须特别注意翘舌音zhi、chi、shi、r与舌尖前音z、c、s之间的差异。
  2.要注意文中多音字及一些易读错的字的读音。一个字有多个发音,叫多音字。我们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区分多音字的读音和意义。一般情况下,只要我们多留心、多查找、多积累,形成良好的识字辨字的读书习惯,这方面的困难会迎刃而解。
  3.重视异读词、轻声词、儿化、变调等的规范。在异读词方面,我们稍加注意的是读书音与口语音的区分。如,“熟”shú(读书音)、shóu(口语音)。而轻声词则在普通话里大量存在,语气词“吗”“呢”“啊”,助词“的、地、得、着、了、过”都应该读成轻声。在一些双音节和多音节,也有读轻声的音节,比如,“玻璃”“房子”“舌头”“喜欢”等。轻声音节的发音特点是短而弱,它的调值取决于前一个音节的声调。
  总之,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注意正音,读起来才能准确、流利,熟练了,就能琅琅上口。
  二、让学生掌握朗读技能
  1.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兴趣对朗读训练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想要朗读,他们才会用心去读,才会读得入情入境。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学生朗读兴趣:①通过教师的示范、优秀作品的展示(或典型的课文录音)陶冶学生性情,引起学生朗读兴趣;②讲述一些成功的朗读和演讲名人的例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有热切的尝试的冲动;③采用激励机制,根据学生的朗读成绩给予表扬和奖励,使他们快乐,增强他们的朗读兴趣;④经常进行朗读比赛,通过“是骡是马放出来溜一溜”的方法,测评、比较、交流朗读效果,并使之产生“名人效应”。
  2.学习朗读基础知识。要朗读好文本,首先正确阅读文本并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最基本的要求是:没有遗漏的字,没有增添的字,没有重复,没有读破。实际上,经常有学生无法正确地分割句子而无法理解字和词的含义,更不用说体验感受了。因此,学生在朗读时必须严格要求,做到眼、口和脑都准确到位。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朗读,他们将形成最基本的朗读能力,从而能够流畅地读完文本。
  3.加强朗读方法指导,加强技能培训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通过教师的引入读、示范读等朗读技巧的引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感知能力。
  ①注意范读。范读是引导学生在情感上阅读文本的最有效方式,因为范读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文本的语气是愉快的、高昂的,还是温和的,低沉的,让学生直接跟读。此外,模仿是孩子的本性。当学生长时间模仿时,他们便形成了知识的积累,然后逐渐形成了阅读能力。例如,在开国大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适当范读,使学生迅速掌握文章的语气基调——兴奋、激动、自豪,可以在朗读时快速进入情境。
  ②正确掌握音调、速度、重音和停顿,并进行强化训练。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是朗读的基础。但是,如果你无法正确地通过语气、速度、重音、暂停等理解文本表达的含义,你仍然无法达到阅读思想和感受文本的程度。因此,我们也必须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朗读的技巧。
  ③在阅读中,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含义,准确理解其思想感情,经过感受,消化后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有时还需要查找相关的资料才能准确把握思想感情。例如,朗读12册《詹天佑》第二自然段,先要了解当时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欺凌、侵占,才能在这段中读出愤怒之情。
  ④关键点在指导。在阅读训练中,教师发现当学生朗读而不符合要求时,应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和理解情境,使文本读得好,但不能简單地提醒“注意读出感情”等就了事。例如,有些学生甚至老师在朗读一年级《轻轻地》时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很大声。他们都忽略了深层的东西——“我和妈妈对爸爸的关心、爱护”。因为爱,所以“轻轻地”。所以要读好“轻”以及一系列的动作——“妈妈起床了,很‘轻’很‘轻’”。
  总之,无论在课堂或者课外,多注意改变朗读的形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注意让他们在阅读中的感受,并大胆放手,让学生创造,学生的朗读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地理是高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考地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能够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的图像方式,让学生能直观看到知识点。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把地理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应用方法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研究专家
【摘要】岳麓版必修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对某些史实评价的片面武断,把有争论的“井田制”写成定论,前后内容表述矛盾。本文从激疑、存疑、教师点拨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处理“井田制”,强调引导学生关注细节,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培养求真、质疑的品质和敢于发问的精神,以期对类似有争议性的教材细节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井田制;历史细节;史学品质  历史新课标倡导“在
【摘要】把脉新时代的文化教育,为了让学生打好丰富而有内涵的中国底色,本文以小学语文高年段的語文教材为例,阐述笔者基于语文单元主题,是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单元主题进行融合教学的。结合自身的研思实践,笔者从开展各具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拓展经典古文阅读和经典诵读的四读法这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归纳。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单元主题  华夏文明,亘古弥远,把脉新时代的文化教育,“传统文化进校园”“
“学习故事”由新西兰学前教育学者卡尔提出,是一种用来记录、评价和支持儿童学习的方式。对国外学前教育乃至中小学教育的评价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国内对学习故事评价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学习故事作为真实情景中完成的结构性观察和记录,能提供一种反映儿童发展的持续性画面,能用来记录和交流儿童学习的复杂性,为教师提供了一种观察与解读幼儿学习行为的方法,这种评价模式有其借鉴学习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一、“学习故
有一个颇为值得借鉴的教育事例:多湖辉是日本杰出的教育家,他的大名在日本家喻户晓,但他说自己小时候是个名副其实的后进生,是“母亲一言改变了我。”学生时代的多湖辉十分厌恶学校教育,老师经常批评他,他因此对老师耿耿于怀。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学习成绩属于“学困生”。他被分到学校最差的班级。那时,他整天就想着如何在学校造反。上五年级的时候,多湖辉伙同几个“劣等生”找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干了一起破坏学校的大事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科学课更加需要重视这一方面。本文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电路出故障了》这节课为例,提出一些提高课堂趣味性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趣味性;探究  2017年出版的科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其中一个基本理念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课程的意义性和趣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班级良好学风和班风的引领者。做班主任不易,做好中途接班班主任更是难上加难。中途接班,如何让所带班级在短时间内平稳过渡,给班级带来新的要求和风气?笔者认为,接班初期应多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出发,采取恰当的管理策略,因势利导,一定可以化难为易,使班级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获得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中途接班初期;心理特点;有效策略  由于任教初三化学学科的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学的宗旨在于引导学生自由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主动汲取知识,体验数学的奥秘。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其数学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索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数学能力;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推进,要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以重
【摘要】在深入推进课改的今天,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线教师,要对规则课的教学有更高层次、更全面的认识,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思想和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重构规则课的课堂教学策略,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提高对规则课更高层次、更全面的认识,对推动教师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有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规则课;有效教学;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数学
【摘要】在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中,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既为班级管理的德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又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班级德育。小学班主任需要转变对网络的认识,发挥网络环境对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利一面,在网络复杂环境下做好小学班主任管理的德育。文章从笔者个人班级管理经验出发,从五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分析几点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经验,为小学班主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班主任;德育  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