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品牌够诱惑吗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就是烧成了灰,我也能认出你!”被赋予这句话的人,也许是犯了十恶不赦的罪,以至于让人如此彻骨仇恨。但暂时抛开道德评价不管,从品牌运营的角度来看,这个人可以说是非常“成功”地创建了自己的品牌,足可让人“没齿不忘”。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如果烧成了灰,也能被顾客辨别出来,确实可以归结为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了。
  这一观点正是全球品牌营销大师马丁·林斯特龙的看法,不过他的表述稍有不同。
  1916年,厄尔·迪安设计出了可口可乐的曲线瓶子。其设计要求是即使是在黑暗中,通过触摸也能辨认出是可口可乐的瓶子,更进一步说,即使被粉碎也能让人立即分辨出来。
  林斯特龙据此提出了“粉碎品牌”的理念。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就是一个禁得起“粉碎”的品牌,即使被粉碎了图像、颜色、名字、语言、图标、声音、行为、服务、传统、惯例,也能被顾客轻易识别出来。
  林斯特龙有一次在一个北欧国家的电视演播室参与访谈节目。节目的制片人带来了一台苹果电脑,但是商标被一张贴纸盖住了。制片人特意提醒林斯特龙,电视台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产品植入式广告。但是,林斯特龙这位孜孜不倦于品牌影响力研究的专家怎么肯放过这个机会呢?他当即拿起苹果的笔记本电脑,向全体观众提示,然后让他们在他数到“3”的时候喊出品牌的名称。没有任何悬念,观众们大声喊出了“苹果”。
  “苹果”正是这个星球上最炙手可热的头号魅力品牌!那么,其他的品牌有没有成为“苹果”的可能呢?
  为了成为“苹果”,很多品牌都投入巨资做营销推广,这也使我们每天被动接触到太多的广告信息。在美国,平均每个儿童每年会看到4万多条广告,而成人的这一数字是超过5.2万条。
  但是,这些广告基本都是基于视觉和听觉的,而人类的另外三种基本感觉——嗅觉、触觉、味觉却在无形中被忽略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这些品牌的巨额投入付诸东流。
  品牌应该去影响和吸引尽可能多的感官!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者莱恩·埃尔德和阿拉迪娜·克里希提出:“由于味觉是从多感官衍生而来的,包括气味(嗅觉)、材质(触觉)、外观(视觉)和声音(听觉),如果一个广告能够覆盖到以上这些感官,就会比单独提到味觉要有效得多。”
  林斯特龙认为,品牌传播已经走到了一个边缘。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品牌必须充分利用被长期忽略的三种感觉。
  比如,香港的一家超市门口开了一家面包店。巨大的平板玻璃可以让顾客很方便地观看制作面包的全过程。而面包的香味则可以让顾客产生饥饿感,继而是购买欲。面包的香味使得这家超市在2009年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仍然逆势增长。
  再如,新加坡航空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了一种名叫“斯蒂芬·佛罗里达之水”的香水。这种香水不仅作为空姐的专用香水,同时还被混合在旅途中提供给乘客的热毛巾里。这一被注册成新航商标的香水,极大地提升了新航这一品牌的感官体验。有一位乘客甚至说,正是新航的这一特殊气味帮助他和太太在机场迷路时找到了登机口。
  还如,美国芝加哥的一家电影院,在门口的街道旁安装了排气口,在每部电影开演前的半小时排放爆米花味。这家影院的老板不无得意地夸口说,这种神奇的气味往往使得电影院在几分钟内座无虚席。
  由此,我们也发现了打造感官品牌的路径与方法。
  视觉与听觉肩上的负担太重了,未来的路,要靠嗅觉、触觉、味觉来挑大梁。而诱惑的本质就是通过对五种感官进行叠加刺激,让大脑随之冲动,做出行动。要想让你的品牌具备诱惑力,就必须在营销环节中调动五大感官。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品牌,即便被粉碎,被烧成灰,也抹杀不了顾客记忆中的感官冲动!
  总之,也许不是所有的品牌都能成为“苹果”,但是,只要充分运用了五大感官的诱惑,任何一个品牌都有可能让顾客铭记不忘!
其他文献
你还会成为寻呼机、蘸水钢笔、缝纫机的用户吗?这些经常出现在微博怀旧帖的产品,当然早已被新兴产品打败。但当无数公司竞相开发取代产品时,也有一些聪明的公司让早已过时的老产品在当下找到了市场,不仅俘获众多粉丝,还能成功卖出“天价”。  新ID  比如日本芬理希梦公司的定量制作铅笔,从1992年上市至今,这个每套500支、均价在2000元人民币以上的铅笔共在全球售出了30多万套,并让芬理希梦在各地拥有了一
期刊
如何让消费变成投资?  中华民族是个节俭的民族,人人都知道节俭的道理,但在纸币时代,储蓄并不能让我们的财富增值,相反贬值的可能反而更大。但在我国福利制度尚未健全完善的前提下,老百姓又不敢随便花钱。  必须得花钱!必须得存钱!这是两种相反的观点,在两种相反观点的折中下,老百姓找到了自己的花钱方式,那就是购买投资品,让花钱变得像存钱。  于是地产、茶叶、白酒、贵金属等等成了热炒的对象,一波又一波层出不
期刊
零售空间作为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场所,应该向消费者表达品牌独特的语言。行业的属性、商品的气质、陈列的位置……这些就像零售空间语言的一系列密码。  无论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家庭拥有的街边店和各种开放市场里的摊贩,还是中国早期的家庭式店铺和货郎肩挑的货架,形形色色的零售形态在初级阶段就已经重视利用店招、字号(品牌)等基本的零售设计要素来展示、突出自己的商品。随着零售业的发展,零售设计已经成为零售环节中最重
期刊
蛇年年初,由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集团益普索(Ipsos) 再度携手Campaign Asia-Pacific杂志社开展的《亚太营销人员2012-2013年度展望调查》表明,营销部门洋溢着显而易见的乐观情绪,七成亚太营销人员预计其品牌在2013年里取得较去年更好的表现。这一断言颇从现实中获益:2012年预测的许多经济挑战并未出现,40%的被访者将其2012年的销售业绩形容为“好于预期”。  “这使大部
期刊
2 013年岁首,笔者与一位企业的高端职位的朋友在一起吃顿散伙饭(都要奔赴各自企业所在的省份了)。席间,一个咨询公司的朋友抛出了他们新近接手的项目:如何全案解决产品的价格倒挂(就是销售价格比出厂价都低)?于是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终端太乱了!  怎一个乱字了得  终端混乱确实是块顽疾,乱到不太好总结,别的事情还有点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差别,但是终端混乱则是“一乱天下同”。笔者根据林
期刊
“随时随地”已经成为大零售商的咒语——不要试图让消费  者去你所在的地方,而是在他们所在的地方遇见你。  如何才能追赶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于传统零售商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  或许,O2O是个不错的路径。  宜家:将创意延伸到网络  一直有人问:宜家为何不做电商?  一位宜家前员工出面表示:如果说电商是指在互联网上销售产品,那么给宜家带来的弊可能大于利。如果说是利用互联网来帮助企业做生意,
期刊
如果你足够细心,或许会发现,互联网上的酒类广告日渐增多且形式多样,尤其是白酒品牌更为明显。随着国家政策导致白酒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新媒介环境对消费群体习惯改变的影响,企业如果还单纯地依赖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平台进行营销推广,那么在愈加白热化的新竞争环境中,慢了就不止是一拍了。  让我们理性的回归到现实,白酒消费的真正话语权在消费者身上,品牌需要有更多的、贴近消费者生活环境的媒介选择,如何寻求营销模
期刊
据微信官方称,截止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数量已正式突破3亿。这就是微信,正在以爆炸式速度狂卷中国的最新通讯方式,也是目前增长速度最快、潜力最大的网络通讯方式。目前微信对很多化妆品专营店店主而言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很多店主均已开通微信,但笔者了解到,除了一小部分店主已意识到利用微信来面向顾客推送店铺新产品上市信息和促销活动信息外,绝大部分店主仅将此作为自己日常经营和生活中的通讯工具,还有部分
期刊
放眼当今中国,绝大多数行业的高端市场都被外资品牌占据,单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来说,服装行业有GUCCI、PRADA;奶粉行业有美赞臣、多美滋、雅培;连锁酒店行业有喜来登、希尔顿;汽车行业有奔驰、宝马;而本土品牌只能在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中低端市场挣扎,鲜有高端品牌存在。低端品牌如何实现向高端品牌的升级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我认为:低端品牌惟有从产品、定位、渠道、体验四个方面实现蝶变,方可成就高
期刊
价格策略一直被认为是营销组合重要的一环,但在过去5年,营销人员更多地是追求产品销量不断攀升。这其中,促销贡献了40%的销量,甚至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事实上,根据贝恩公司和Kantar Worldpanel发布的《2012年英国消费者调查》数据,一个品牌一半以上的“粉丝”不会在第二年继续使用该品牌产品。  在接二连三的促销环境下,购物变得浮躁多了。购物狂们变化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品牌商们在招揽新的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