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了中职生家庭教育的种种问题,以及在这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改善和加强家庭教育,从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关键词】中职生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种,其作用是更是不可小视。家庭教育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能否顺利走过人生这个转折期、能否健康成长、成材的最重要因素,而家长又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对中职生的家庭教育的探索。
一、中职生家庭教育的种种问题
在对学生个案心理咨询工作中,我发现出现在学生身上出现的许多问题,大多是由家庭教育造成的,病根在于父母们。综述起来,影响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的不和谐性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特别是发达城市,一些家庭的矛盾冲突也在不断加剧,甚至导致了家庭的破裂。家庭不和所带来的紧张状态,是引起孩子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他们容易情绪紧张,为父母关系失调而慌乱、憎恨和烦恼;父母的不和,经常争吵、打架,使孩子处于焦虑不安、恐惧之中,形成孤僻冷漠、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性格特征。
另外,矛盾纠纷不断的家庭,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要,孩子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缺乏安全感,对家庭充满怨恨和敌意,有的则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形成神经质的病态人格,有的则感到自卑,自甘堕落,将对家庭的敌意指向社会,形成反社会人格。
(二)家长长期的不合理教育方式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太适应子女身心发展的特点,是一个较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尽管小孩中考失败了,进不了某所普通高中,但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和成材观,仍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的一切包括生活、学习、交友等各方面过分干预和苛求,使子女无所适从,导致子女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社会适应能力差.
另一方面,有的家长对子女不管不问、冷漠、厌恶、打骂,认为孩子读了职业高中就没有发展可言,甚至觉得自己的孩子注定没出息了,干脆放弃对孩子教育,对孩子放任自流,当中有的家长存在这样的想法:与其让孩子那么小到社会工作受别人欺负或者跟着社会的混混学坏了,还不如花点钱把孩子关在学校里三年,起码有老师管教。一旦孩子感觉到父母已经放弃了对自己的希望,那么很容易放弃了对自己的要求。长期下去,使子女逐渐萌生自卑感、无助感和不安全感,同家长的感情越来越疏远。
(三)家长的素质不高
家长的素质,包括家长的世界观、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中职生的父母多数仅有中等学历水平,工作岗位集中于工人、小个体户和办事员,且有些父母是下岗失业人员,在生活上往往有爱喝酒、赌博等不良的习惯。这些都直接地造成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但此处要着重提出的是,大多家长对心里健康知识的缺乏,不懂的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和健康教育。
(四)家長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1、在和孩子沟通这方面,家长缺乏主动性。有的家长是需要沟通时才进行沟通,有些家长对沟通并不在意;有的家长以自己工作繁忙为由或过于重视自己的娱乐需求而忽略孩子的沟通要求,或者在沟通过程中心不在焉,敷衍了事,这些都是在亲子沟通的主动性上做得不够的家长。2、父母主动和孩子沟通,但在和孩子交流时很不适应。信息时代,孩子的知识接触面广,和孩子相比,父母在知识、观念的更新上显得相对滞后,尤其是对电脑和电子产品,孩子的理解和运动能力强,所以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由于不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往往不能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去和孩子沟通,从而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
二、改善中职生家庭教育,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善良的品质和优良的素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对当前职业学校学生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家长应有足够的注意和重视。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父母应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积极合理的教育态度,创设和谐的家庭心理环境,采取恰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即此,本人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一)营造的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家庭气氛是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联系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环境。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健康的家庭,对于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极为重要。因此,父母双方应该彼此相爱,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为人处世通情达理,邻里关系和睦;对子女充满关爱,关心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尊重孩子的人格,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这样的家庭气氛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生活,心情愉悦,学会了尊重、关爱、自信、自律,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转变教育方式,建立民主型的家庭关系
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发扬民主作风,建立民主型的家庭关系。民主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直爽亲切、爱社交、善与人合作等特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采取合理的、民主的、宽容的态度,多看孩子的优点,少看孩子的缺点,相信孩子的能力,应认识孩子到到职业学校读书也有前途,鼓励孩子认真读书,并和他一起讨论职业生涯目标,让孩子迷茫的心有个港湾。
(三)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家长只有懂得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作为父母要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以便能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四)改善亲子沟通的方式
1、在沟通方面,家长应提高主动性。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在集体环境中,他们的行为表现往往与家中有着很大的差别。要客观及时地把握孩子的状态,应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利用电话、书信或者面对面和老师沟通,比较详细地提供和询问孩子的方方面面;关心孩子的智商,也要关心情商;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也要重视心理健康,为他们和谐全面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援助。
2、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信息网络时代,传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已受到严重冲击。老师、家长正在接受挑战。要更新观念,重新学习。“望子成龙”是家长的良好愿望,在一定意义上,家庭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不仅取决于家长的动机、态度,更主要的是取决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方法,信息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必须从端正认识,改正方法入手:
在电脑普及的今天,学生通过互联网在校内外学到跨时间、跨空间的书本知识,这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为日后走向社会,适应信息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懂电脑、用电脑是学生的必要技能,那种谈网色变、因噎废食的做法显然只是权宜之计,不利于孩子接受新知识,家长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来,正确引导,不能一禁了之,等闲视之,应认识到网络和枪炮一样,是一种工具,它既可以用来造福,也可以用来作恶,而要想发挥它的正面作用,前提就是不要怕它,排斥它,要走近它,了解它,掌握它,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中职教育的发展,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家庭应和学校、社会结合起来,根据社会对用人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确立家庭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胡立平《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及对策》.
[2] 吕艳芬《影响职校生教育的主要家庭因素及其思考》.
[3] 李成柏、李永旭《职业高中学生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法》.
[4] 夏金和.《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及其调适》.
【关键词】中职生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种,其作用是更是不可小视。家庭教育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能否顺利走过人生这个转折期、能否健康成长、成材的最重要因素,而家长又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对中职生的家庭教育的探索。
一、中职生家庭教育的种种问题
在对学生个案心理咨询工作中,我发现出现在学生身上出现的许多问题,大多是由家庭教育造成的,病根在于父母们。综述起来,影响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的不和谐性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特别是发达城市,一些家庭的矛盾冲突也在不断加剧,甚至导致了家庭的破裂。家庭不和所带来的紧张状态,是引起孩子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他们容易情绪紧张,为父母关系失调而慌乱、憎恨和烦恼;父母的不和,经常争吵、打架,使孩子处于焦虑不安、恐惧之中,形成孤僻冷漠、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性格特征。
另外,矛盾纠纷不断的家庭,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要,孩子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缺乏安全感,对家庭充满怨恨和敌意,有的则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形成神经质的病态人格,有的则感到自卑,自甘堕落,将对家庭的敌意指向社会,形成反社会人格。
(二)家长长期的不合理教育方式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太适应子女身心发展的特点,是一个较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尽管小孩中考失败了,进不了某所普通高中,但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和成材观,仍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的一切包括生活、学习、交友等各方面过分干预和苛求,使子女无所适从,导致子女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社会适应能力差.
另一方面,有的家长对子女不管不问、冷漠、厌恶、打骂,认为孩子读了职业高中就没有发展可言,甚至觉得自己的孩子注定没出息了,干脆放弃对孩子教育,对孩子放任自流,当中有的家长存在这样的想法:与其让孩子那么小到社会工作受别人欺负或者跟着社会的混混学坏了,还不如花点钱把孩子关在学校里三年,起码有老师管教。一旦孩子感觉到父母已经放弃了对自己的希望,那么很容易放弃了对自己的要求。长期下去,使子女逐渐萌生自卑感、无助感和不安全感,同家长的感情越来越疏远。
(三)家长的素质不高
家长的素质,包括家长的世界观、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中职生的父母多数仅有中等学历水平,工作岗位集中于工人、小个体户和办事员,且有些父母是下岗失业人员,在生活上往往有爱喝酒、赌博等不良的习惯。这些都直接地造成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但此处要着重提出的是,大多家长对心里健康知识的缺乏,不懂的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和健康教育。
(四)家長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1、在和孩子沟通这方面,家长缺乏主动性。有的家长是需要沟通时才进行沟通,有些家长对沟通并不在意;有的家长以自己工作繁忙为由或过于重视自己的娱乐需求而忽略孩子的沟通要求,或者在沟通过程中心不在焉,敷衍了事,这些都是在亲子沟通的主动性上做得不够的家长。2、父母主动和孩子沟通,但在和孩子交流时很不适应。信息时代,孩子的知识接触面广,和孩子相比,父母在知识、观念的更新上显得相对滞后,尤其是对电脑和电子产品,孩子的理解和运动能力强,所以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由于不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往往不能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去和孩子沟通,从而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
二、改善中职生家庭教育,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善良的品质和优良的素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对当前职业学校学生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家长应有足够的注意和重视。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父母应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积极合理的教育态度,创设和谐的家庭心理环境,采取恰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即此,本人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一)营造的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家庭气氛是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联系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环境。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健康的家庭,对于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极为重要。因此,父母双方应该彼此相爱,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为人处世通情达理,邻里关系和睦;对子女充满关爱,关心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尊重孩子的人格,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这样的家庭气氛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生活,心情愉悦,学会了尊重、关爱、自信、自律,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转变教育方式,建立民主型的家庭关系
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发扬民主作风,建立民主型的家庭关系。民主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直爽亲切、爱社交、善与人合作等特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采取合理的、民主的、宽容的态度,多看孩子的优点,少看孩子的缺点,相信孩子的能力,应认识孩子到到职业学校读书也有前途,鼓励孩子认真读书,并和他一起讨论职业生涯目标,让孩子迷茫的心有个港湾。
(三)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家长只有懂得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作为父母要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以便能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四)改善亲子沟通的方式
1、在沟通方面,家长应提高主动性。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在集体环境中,他们的行为表现往往与家中有着很大的差别。要客观及时地把握孩子的状态,应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利用电话、书信或者面对面和老师沟通,比较详细地提供和询问孩子的方方面面;关心孩子的智商,也要关心情商;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也要重视心理健康,为他们和谐全面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援助。
2、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信息网络时代,传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已受到严重冲击。老师、家长正在接受挑战。要更新观念,重新学习。“望子成龙”是家长的良好愿望,在一定意义上,家庭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不仅取决于家长的动机、态度,更主要的是取决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方法,信息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必须从端正认识,改正方法入手:
在电脑普及的今天,学生通过互联网在校内外学到跨时间、跨空间的书本知识,这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为日后走向社会,适应信息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懂电脑、用电脑是学生的必要技能,那种谈网色变、因噎废食的做法显然只是权宜之计,不利于孩子接受新知识,家长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来,正确引导,不能一禁了之,等闲视之,应认识到网络和枪炮一样,是一种工具,它既可以用来造福,也可以用来作恶,而要想发挥它的正面作用,前提就是不要怕它,排斥它,要走近它,了解它,掌握它,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中职教育的发展,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家庭应和学校、社会结合起来,根据社会对用人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确立家庭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胡立平《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及对策》.
[2] 吕艳芬《影响职校生教育的主要家庭因素及其思考》.
[3] 李成柏、李永旭《职业高中学生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法》.
[4] 夏金和.《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及其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