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图像应用分析(人教版)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h_z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土地资源”为例,从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图像应用分析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的图像解读,帮助教师引领学生提高图像解读能力。
  关键词:土地资源;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图像解读
  “土地资源”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的内容,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为“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本节教材精选各类图像,不同图像所承载的地理信息以及用途不同,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认真细致地读图、析图、绘图,在完成新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图像解读能力。本文在对本节课课标解读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对教材图像系统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课标解读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知识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对本节课的课标解读如下:①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图片,说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名称,并能识别各类土地利用类型。②运用统计图等图像及相关数据,概括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提升读图、析图能力及分析数据的能力。③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分布特点。④观察漫画,并结合生活经验及身边实例,列举我国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说出一些解决措施,培养从生活中获取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⑤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以及我国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⑥通过对我国“土地国情”的学习,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提升对我国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的热爱。⑦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和土地资源以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承载了万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土地资源。因此,教材在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之后,首先详细介绍的就是土地资源。但学生对土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并没有非常深刻,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引起学生的重视,而图像可发挥巨大的作用。本节课由“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地区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包含不同的图像。本节教材呈现了7幅图像,类型丰富,有景观图、统计图、地理分布图、漫画等,需要教师做好引领指导学生读图、析图的工作。例如,柱状或饼状统计图,让各种对比一目了然,极具震撼力,但需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五颜六色的土地分布图,对学生而言有些眼花缭乱,更需教师引导读图、析图。
  三、图像应用分析
  1. 利用景观图和统计图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地理景观图能够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地理事象较好地呈现出来,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印象和促进理解。本节在开篇讲到土地利用类型时,展现了教材图3.6“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8幅景观图,分别为农业用地中的耕地、草地和林地,建设用地中的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工矿用地,以及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其中,除了永久积雪和冰川以及戈壁离学生生活较远之外,其余几幅景观图都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可以将其与学生的衣食住行紧密相连,作为导入图片。如通过增加一幅学生在校日常就餐的照片(图1),从所穿棉衣引出种植棉花的耕地(图2),从所吃的大米主食引出种植水稻的耕地(图3),从所喝牛奶引出饲养奶牛的草地(图4),从所用筷子引出种植树木的林地(图5)等,自然而然地将教材图3.6中的各景观图展现出来,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习思维。该过程也引出土地的意义,如课本中所提的“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的空间”。同时,通过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我国分布的信息,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第一个特点:类型齐全。还可拓展提问:土地类型齐全,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有哪些有利影响?通过景观图的阅读,学生对土地利用类型有了感性认识,欣赏到不同土地之美,感受到土地的作用之大,对生活在如此丰富多彩的土地上产生自豪和热爱之情。
  地理统计图是根据地理数据资料绘制成的图形,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过程和地理信息量化处理的一种形式,它使地理信息更加形象化和直观化。教材图3.7“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部分国家的比较”、图3.8“中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图3.9“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为三幅统计图,分别以柱状图(图3.7和图3.8)和饼状图(图3.9)的形式呈现。图3.7中,中国的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2公顷,所示柱形几乎与横坐标轴相平,难以读出纵轴读数,与居第一位的加拿大(29.59公顷/人)相比遥不可及,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之少在此图中一目了然。民以食为天,要养活近14亿人口,农业用地是重中之重。故图3.8特意将我国的耕地、草地和林地的人均拥有量分别与世界人均水平进行对比,所得结论在图中亦一目了然,我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均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这其中,耕地又是最少的。图3.9将我国各类土地所占百分比以饼状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从中可看出草地所占比重最大(34.48%),林地其次(31.86%),而对于养活人口来说最重要的耕地所占比重仅为12.86%。
  针对这三幅统计图,可采用问题导学策略,设计如下导学问题:①我国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居世界第几位?我国的人均土地面积情况是怎样的?②对养活近14亿人口有重要意义的农业用地的人均拥有量是多少?③从我国各类土地构成图中,可以看出各类土地的比例如何?这样的结果你满意吗?你理想中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比例是怎样的?能否以教材图3.9的形式画一画?在此基础上,提供课前查阅的资料,让学生画出家乡的土地利用构成饼状图(图6)并设计如下问题:④家乡的土地利用构成情况怎样?是否是你理想中我国的土地利用构成比例?请根据资料画出家乡的土地利用构成饼状图。通过读统计图,学生认识到无论是人均土地面积还是人均农业用地面积,我国都处在世界后列,耕地在我国各种土地中所占比重非常之小,学生更能认识到我国用有限的土地养活众多的人口之不易,初步形成保护土地的意识,树立珍惜和节约粮食的观念。通过绘制理想中的土地利用构成饼状图,和家乡的土地利用构成饼状图,发现家乡的图和理想中的图(即耕地所占比重较大)更加相近,在欣喜自己生活在富足江南水乡的同时,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做了铺垫。   2. 利用分布图掌握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状况
  地理分布图主要反映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分布状况和空间联系。它是学习地理必不可缺的工具,也是直观简明的地理教学资源,在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上,教材提供了一幅地理分布图,即图3.10“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中以不同的颜色展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状况,共有6种颜色,分别代表水田、旱地、草地、林地、沙漠及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同时,教材配以活动题来探讨土地利用类型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是和所在干湿地区及主要地形类型的关系,学生可通过教材图3.10、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及图2.22“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来完成任务。
  对于图3.10的利用,可以按照教材的处理方法,将学生分为四小组,利用该图和图2.2、图2.22,分别讨论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自然环境特点。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可能使学生仅仅对照这3幅图,找到相关信息,并一一对应填入表格,但对于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却无深入思考,导致思维深度不足。所以,教师可以先不让学生直接读教材图3.10,而是提供一幅含有400 mm等降水量线的中国地图简图(图7),在图中不同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处标注不同字母,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表1,结合教材图2.2和图2.22,寻找水稻、小麦、森林和牧草各自生长最适合的地点,选择相应字母并进行解释。水稻、小麦、森林和牧草各自最适合的地点分别对应为水田、旱地、林地和草地,最后再利用图3.10进行总结。给植被安家,不把各土地类型的分布情况给出来,而是做选择,意味着可能选对,也可能选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加深理解,形成较深刻的印象,也利于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意识。
  3. 利用漫画及景观图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地理漫画多以夸张和拟人的手法,以绘画的形式,幽默讽刺地揭示人地关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它具有哲理性,夸张而简洁,把地理信息直观、轻松地传授给学生,比文字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学生易形成深刻印象,也利于其想象力的激发。在学习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教材提供了图3.11“土地资源遭到破坏”,该图由四幅漫画构成。“飞来的山峰”反映因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城市用地快速扩张,进而占用大量耕地的问题;“小草的哀求”反映因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水土的怒吼”反映因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的辛酸”反映不當排放导致土地污染。图3.12“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由四幅景观图构成,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对耕地、草地、林地等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一般来说,措施总是和问题对应出现,所以可将教材图3.11和图3.12结合在一起学习,设置如下导学问题:①读图3.11,能否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各漫画所反映的土地问题?各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②你家乡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利用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③请选择一种土地利用类型,针对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试着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我校学生多来自农村,对家乡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直观认识,再通过和同伴的交流,拓展了这种认识,然后齐心协力寻找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更加全面,激起为家乡出一份力、把家乡建设得更好的愿望,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4. 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提升
  总结本节课内容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图8),将各知识点连接成线,并以网络的形式描述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或者教师示范,学生做出自己的思维导图。
其他文献
腐败现象产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建设的滞后与缺失.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本文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建设、腐败案件查处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看—气候分布地区→找—气候规律→析—气候影响→寻—气候措施"四方面进行有效教学,采用综合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气温、降水、气候之间的因果关系
金属手钏是由多个单圈组合成套的手环组成,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第四种缠臂手钏从最初的金属丝环发展而来,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产生,最初是流行于北方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是党的全部工作的生命线。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也进入了新时代。无论是革命、建设还
今年7月23日,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发生了老虎咬人事故。面对某女“叫妈妈,永远无人应答了”及数次手术植皮的伤痛,网民无一予以同情,而是一边倒的责怪和咒骂。因为她违背了猛兽区严
在距离北极点1 000千米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一个山洞里,储存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近90万份植物种子,作为"备份"防止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因灾难而绝种,被称为"种子诺亚方舟"。
建立了剥谱解析沉积物粒径谱方法,该方法用高斯函数表示每个组分的粒径谱,由总谱数据确定高斯函数参数.应用该方法对胶州湾沉积物粒径谱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胶州湾不同
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适应新高考要求出发,文章构建了 “三步十二环” 的区域地理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案例为载体, 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开展区域地理教学. 教学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当代西安,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西安又成为新丝绸
中央审计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审计监督工作迈向全面覆盖新时代。当前审计机关的体制、模式、人员和技术手段等还不能适应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如何转变审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