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现代教育思想更加关注数学的人文精神,通过数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来体现人文关怀和师生之间的交互关系,乃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和创新。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这是大家一直关心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数学课上开展的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上。途径主要是中国古代数学史料结合中国国情等。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呢?路子其实也是很宽。
一、数学史中的材料及数学的故事
我始终认为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习的第一要素是学做人。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可见在学习中,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也是可以很好地对学生实施关于意志、品质、人生价值的德育教育。
在实施无理数(八年上册第二章实数)教学时,我给学生讲述了无理数的发现的故事: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以用有理数去描述。但在公元前5世纪,希伯索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成员)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这个发现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引起了信徒们的恐慌。希伯索斯为发现真理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后来终于证明他的发现是正确的,由此产生了无理数。
通过这个故事,我告诉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贵有疑,“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了质疑的精神,我们离真理就更近一步了。
同样,针对个别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坚持的精神,做什么事情总是半途而废的学习现象,我就借助很多伟大的数学家经过不懈努力获得成功的例子来告诫他们、鼓励他们。例如: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做的是代数式求值,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到学习与探索时做的是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爱迪生为我们做的加法,“天才=1%的灵感+99%的血汗”。通过这些事例,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孩子们在伟人的运算中学会坚持、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二、结合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华罗庚先生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中写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轻,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那么我们就可以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在这一方面就包括我们的国情教育。
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举的很多例子都涉及我国经济增长、新成就、新突破。讲科学记数法时,我举了这样的例子:(1)初步核算,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2)改革开放30年来,成都的城市化推进一直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到2008年底,成都市中心五城区(不包含高新区)常住人口已达到441万人,请将这个常住人口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在进行应用题或者函数的教学时,我也总是给问题一个实际背景。例如:达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将于今年6月底完工,届时达州到成都运营长度约为350千米,若一列火车以17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开往成都,则火车距成都的路程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这些问题本身的难度不大,可是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了解了一些我们国家、我们省市的情况及新进展。更加激发学生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对身边世界的热爱。
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美学熏陶
能欣赏数学美,也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无上的美——一种冷峻严肃的美,即就像是一尊雕塑。……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样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洁到崇高的程度,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完美境界。”
而数学中的美处处存在,当我们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从定义上、性质上和判定上去认识它们,也可以从美学的角度去看待它们。在讲轴对称图形时,我采集了一些呈轴对称的对叶,让学生在感叹自然界美的同时,学到了知识。此外,我也尝试着让学生用一句或一段优美的文字去形容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或者公式与运算法则。
其实,孩子们眼中的数学概念与图形也是非常美的。两个朋友像两条直线,相伴到永远(平行线);一个点.一条弧线,看似简单,却能包容世界(圆);永远不完整的人格,多次打磨,梦想是圆满(多边形)。
通过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不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还让学生学会了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四、建立良好的课堂文化,形成团结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其实,现在的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很薄弱。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我告诉学生:同学之间主要应该是合作与互助,而不是竞争。不能把个人的利益看得过重。当你和别人交换一个苹果后。你们都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当你和别人交换一种思想、想法的时候,你们都拥有了两种思想、两个想法。如果和更多的人交流,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不是更加全面了吗?
同时,我也告诉学生如果缺少合作,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是很困难的。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六章“频率与概率”时,某些事件的概率采用直接计算是无法完成的。采用的原理就是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从一定高度落下的图针,落地后可能针尖着地,也可能钉帽着地。用试验的方法估计钉帽着地的概率。
方式:分组合作,全班汇总试验数据。
工具: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钉
步骤:
1.分组:九年级一班共44人,每组4人,共11组。
2.每组每人做20次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如下的表格:
3.汇总各小组中一个组、两个组、三个组、四个组、五个组……的试验数据,相应得到试验30次、60次、90次、120次、150次……时钉帽着地的频率。
4.根据表格,估计钉帽着地的概率。
完成试验,估计出钉帽着地的概率之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如果我们每一个同学单独来完成这个试验并且要得到结果,这应该是很大的一项工作。那样的话既费时间,又费精力。让学生认识到:“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数学教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长期而又艰苦的系统工程。因此,作为初中的数学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培训学生的意志力、审美能力、团结合作意识等,是责无旁贷的。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这是大家一直关心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数学课上开展的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上。途径主要是中国古代数学史料结合中国国情等。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呢?路子其实也是很宽。
一、数学史中的材料及数学的故事
我始终认为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习的第一要素是学做人。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可见在学习中,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也是可以很好地对学生实施关于意志、品质、人生价值的德育教育。
在实施无理数(八年上册第二章实数)教学时,我给学生讲述了无理数的发现的故事: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以用有理数去描述。但在公元前5世纪,希伯索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成员)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这个发现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引起了信徒们的恐慌。希伯索斯为发现真理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后来终于证明他的发现是正确的,由此产生了无理数。
通过这个故事,我告诉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贵有疑,“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了质疑的精神,我们离真理就更近一步了。
同样,针对个别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坚持的精神,做什么事情总是半途而废的学习现象,我就借助很多伟大的数学家经过不懈努力获得成功的例子来告诫他们、鼓励他们。例如: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做的是代数式求值,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到学习与探索时做的是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爱迪生为我们做的加法,“天才=1%的灵感+99%的血汗”。通过这些事例,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孩子们在伟人的运算中学会坚持、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二、结合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华罗庚先生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中写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轻,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那么我们就可以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在这一方面就包括我们的国情教育。
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举的很多例子都涉及我国经济增长、新成就、新突破。讲科学记数法时,我举了这样的例子:(1)初步核算,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2)改革开放30年来,成都的城市化推进一直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到2008年底,成都市中心五城区(不包含高新区)常住人口已达到441万人,请将这个常住人口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在进行应用题或者函数的教学时,我也总是给问题一个实际背景。例如:达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将于今年6月底完工,届时达州到成都运营长度约为350千米,若一列火车以17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开往成都,则火车距成都的路程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这些问题本身的难度不大,可是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了解了一些我们国家、我们省市的情况及新进展。更加激发学生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对身边世界的热爱。
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美学熏陶
能欣赏数学美,也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无上的美——一种冷峻严肃的美,即就像是一尊雕塑。……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样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洁到崇高的程度,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完美境界。”
而数学中的美处处存在,当我们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从定义上、性质上和判定上去认识它们,也可以从美学的角度去看待它们。在讲轴对称图形时,我采集了一些呈轴对称的对叶,让学生在感叹自然界美的同时,学到了知识。此外,我也尝试着让学生用一句或一段优美的文字去形容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或者公式与运算法则。
其实,孩子们眼中的数学概念与图形也是非常美的。两个朋友像两条直线,相伴到永远(平行线);一个点.一条弧线,看似简单,却能包容世界(圆);永远不完整的人格,多次打磨,梦想是圆满(多边形)。
通过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不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还让学生学会了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四、建立良好的课堂文化,形成团结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其实,现在的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很薄弱。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我告诉学生:同学之间主要应该是合作与互助,而不是竞争。不能把个人的利益看得过重。当你和别人交换一个苹果后。你们都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当你和别人交换一种思想、想法的时候,你们都拥有了两种思想、两个想法。如果和更多的人交流,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不是更加全面了吗?
同时,我也告诉学生如果缺少合作,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是很困难的。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六章“频率与概率”时,某些事件的概率采用直接计算是无法完成的。采用的原理就是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从一定高度落下的图针,落地后可能针尖着地,也可能钉帽着地。用试验的方法估计钉帽着地的概率。
方式:分组合作,全班汇总试验数据。
工具: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钉
步骤:
1.分组:九年级一班共44人,每组4人,共11组。
2.每组每人做20次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如下的表格:
3.汇总各小组中一个组、两个组、三个组、四个组、五个组……的试验数据,相应得到试验30次、60次、90次、120次、150次……时钉帽着地的频率。
4.根据表格,估计钉帽着地的概率。
完成试验,估计出钉帽着地的概率之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如果我们每一个同学单独来完成这个试验并且要得到结果,这应该是很大的一项工作。那样的话既费时间,又费精力。让学生认识到:“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数学教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长期而又艰苦的系统工程。因此,作为初中的数学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培训学生的意志力、审美能力、团结合作意识等,是责无旁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