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规划第一人”:萨茹拉带领求职青年团120度沸腾

来源 :家庭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i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一定要有大格局、大动作、大干劲,像75℃水温的人太多了,所以我要做120℃的,始终沸腾,一直嚣张。
  ——萨茹拉
  她是国内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第一人,但第一堂课是靠“骗”得来的;她的课堪比极品川味火锅,每学期都有1000余名学生选修,只有“人品大爆发”的120个人才能挤进课堂;都说就业难,但她带的班实现了100%的就业率;她生于20世纪60年代,却深受“80后”“90后”学生追捧,有自己的粉丝团“拉面”……今年3月,她的励志书《没有计划的人一定被计划掉》再度荣登畅销书TOP10。她说:“人就应该活得有激情有干劲,要在自己最美的年华里做最美的事。”她就是萨茹拉——众多高校学子的“精神导师”,国内“职业规划第一人”。
  规划三境界:
  装模作样,像模像样,有模有样
  萨茹拉出生于内蒙古大草原,10岁随父母来到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央民族大学任教,同时进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所研究生,主攻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
  1996年初夏,研究生刚毕业的萨茹拉在中央民族大学的校园里徘徊:“我接下来该干什么呢?”走到西门的弯道上时,33岁的她遇到了研究生导师,便将心中的疑问告诉了自己的老师。老师问:“北在哪儿?”萨茹拉指了指中央民族大学北面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方向。导师只说了一句话:“谁给你规定的?”说完导师转身离开,留下了萨茹拉一个人……
  导师的一句点拨,让萨茹拉瞬间找到了“沸腾点”——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
  但仅有想法不足以支撑起一片天。作为一名教经济专业的老师,萨茹拉觉察出理论与现实没有很好地接轨。所以,当方向确定后,萨茹拉兼职在一家外企做人力资源管理,切身体会理论和实践的冲突、融合。
  外企的日子给萨茹拉上了堂最直接的职业生涯课。萨茹拉的女上司丽莎是典型的职业经理人,谈吐优雅、举止干练,但这样一位全球500强企业的总经理却没有任何架子,会主动跟保洁员打招呼,会跟看门的老头聊天。有一天,在停好车后,她真诚地对保安说:“真辛苦您了,我们这个车位很好,谢谢您。”当萨茹拉表示出惊讶的神色时,丽莎郑重地说:“一个优秀的员工首先一定要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交际家,你要学会跟不同层次的人沟通,因为人脉就是钱脉,就是资源……”
  这个故事最后被萨茹拉写进了她的语录,并概而括之:“迈入职场后你必须得学会‘装’,并且持之以恒地‘装’,装成所有人都喜欢的模样,因为只有装模作样才能像模像样,最后达到有模有样。”
  萨茹拉在这家外企“潜伏”了数年,当基本熟悉了理论和实践后,她放弃了外企的高薪诱惑,坚定地回到了校园。回归后,萨茹拉开始有意识地开一些小型的讲座,由点带面,一点点地扩大她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影响力。
  萨茹拉的大动作发生在2001年。这年冬天,在又一届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时,萨茹拉直接找到学校就业部门:“很多大学生离开了家会迷茫、会困惑,大学毕业后又有很多同学找不到工作,没有出路,甚至有人轻生,所以就业工作需要有专家指导。”领导听了频频点头,转念又问萨茹拉:“专家在哪儿呢?”萨茹拉脸不红心不跳地拍拍胸脯:“这儿!”
  就这样,萨茹拉“骗”来了第一场“职业生活规划”讲座。开讲那天,500人的阶梯教室被挤得满满当当,很多学生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听了这场讲座。站在讲台上的一瞬间,萨茹拉有点儿腿软,不过,她很快便镇定自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说话,怕什么?!
  2个小时后,萨茹拉以她的精彩表现赢来了阵阵掌声,也因为一句大胆预测引起一阵轰动:“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很快就会像窗外飘雪的天空一样,要迎来寒冬了!”对此,台下的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笑言:“萨老师,您开玩笑吧!”
  1年后,萨茹拉的预测变成了现实。2002年11月,“非典”来袭,很多公司由于效益不佳等原因大量缩减招聘人数,大学毕业生的第一场就业寒冬来临。于是,再次开讲的时候,萨茹拉的教室坐满了戴着口罩上课的学生。
  此情此景让萨茹拉信心备增。恰逢学校要开设选修课,萨茹拉没有多想就申报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当时职业规划的观念鲜少有人提及,她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3年春天,萨茹拉正式开设全国第一堂“职业生涯规划”课。虽然当时“非典”正在肆虐,但阶梯教室里已经看不到空位,来晚了的同学只能站在走廊过道里。
  授课三板斧:
  师道,道可道,非常道
  萨茹拉开了“职业生涯规划”之先河,而随之,她在开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职业生涯规划”看似一门很理论的课程,萨茹拉却将课上得跟培训课一样。她只花少部分的课进行理论讲解,更多的时间都是实践课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职场经验分享……总之一句话:怎么折腾,她怎么来。
  这种折腾,在第一节课便会“现身”。每学期的第一节课,萨茹拉只会做一件事:让学生们掏出手机,在10分钟之内至少认识10个人。面对四顾皆为陌生的面孔,学生们往往又惊讶又惊喜又恐慌,而萨茹拉还站在讲台上,用高分贝的声音激情四射地搅和:“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前10名同学有糖吃!有糖吃!”因为,她总会随身带着一些怡口莲或巧克力糖果,随时奖励给反应够快的学生。
  萨茹拉用“好玩”引导学生“上钩”,而这只是开始,等待学生的将是更多惊险又紧张的“实战考察”。
  一次,萨茹拉让学生分组进行商铺调查,并选择自己最期望入职的单位。有名女生足足花了两周的时间才完成这项作业,作业细致到圈定范围内的所有店铺的详情。女生最想入职的是某大厦,因为觉得它是一家五星级酒店,待遇肯定很好。萨茹拉立刻反问:“真是五星级吗?”女生一下卡了壳,因为她确实忽略了这个细节。下课后,萨茹拉专门找到该女生进行了批评:“你粗心得连工作单位的星级都不知道!找工作需要好眼光,更需要良好的态度!”最终,自觉惭愧的女生又花了两周的时间重新交了份满意的作业。   但更多时候,萨茹拉则像职场前辈一样,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及职场经验一点点地传授给学生。
  2010年6月,一个男生找到了一家大型服装厂的实习工作,任务是为即将开始的全国十几个城市的服装表演当摄像。表演的第一站是辽宁省大连市,临行前萨茹拉告诉他,随身带上针线包和创可贴,每天工作的时候都要带着。男生虽然很不理解,但还是带着这两样东西出发了。
  从大连回来,男生高兴地告诉萨茹拉,带的东西还真派上用场了。模特在酒店走秀,临上场时裤子崩开了。服务员一时找不到合适颜色的线,男生便拿出了自己的针线包。电工师傅布线时割破手,创可贴也派上了用场。一站下来,男生成了团队里最受欢迎的“及时雨”,自然也受到老板的关注。
  萨茹拉又发话了:“接下来的几站不用带这两样了,你就负责在饭桌上收集供货商的名片。每人要两张,一张给老板,另一张自己留着。”几个城市走下来,男生的名片收集了两大盒子,老板找他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因为他常常在需要供货商电话的时候又找不到。
  第三次出发前,男生又来取经,萨茹拉告诉他,这次出去每天晚上把当天发生的事做详细记录,实习结束后把记录整理好交给老板。结果可想而知,同时实习的十多名毕业生,只有这名男生和另一个人成功被聘用。事后,萨茹拉总结说:“在求职做计划前,你必须揣摩透对方的心理和需求。”
  除了亲自指导,萨茹拉还会不时出拳“打击”。有个女生一直想入伍当兵,但她的身高比最低标准还矮2厘米。女生来问她成功的可能性,萨茹拉多方分析后很客观地劝解道:“部队打破规则降2厘米要你的可能性不大,几乎可以说没有。”可女生很固执,萨茹拉就直接带她找到了学校的武装部:“请问一个人得优秀到什么程度,部队才能降2厘米录取?”最终,女生认清了事实,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她感慨地说:“萨老师说得对,一味付出也是不行的,你比别人更努力的同时还要方向正确。”
  所以,当萨茹拉走进电视节目“杨澜访谈录”讲述这一个个求职故事时,很多观众由衷感叹:“如果当年我在迷惘的时候,能有这么一个人帮我指点一下,该有多好!”
  职场三步曲:
  “拉面”,脸面,体面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不在求职路上走弯路,2011年,那些被萨茹拉指点过后茅塞顿开的学生们自发组成了粉丝团“拉面”,并在豆瓣上建立讨论小组“拉面馆”,萨茹拉立刻加入其中,并自封“最大的拉面”。而对于“拉面”们形形色色的问题,萨茹拉总是来者不拒,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萨茹拉很喜欢自信的学生,并一直教导学生们这是“必胜绝招”。曾有两个“拉面”相约找到萨茹拉求助,这两个女生想去“北京最好的单位”实习,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研究生都难找工作,更别说没毕业的本科生了。萨茹拉看出她们的担心,说:“北京最好的单位非国务院莫属了,你们不去试试?”两个女生一听直摇头:“这怎么可能!”萨茹拉却一个劲地“怂恿”,接着在网上搜索有关国务院的信息。最终,她还真找了一条国务院某单位招实习生的信息……几天后,两个女生走进了国务院的机关大院。两个月后,她们很自豪地向室友们展示自己的工作证:“在以前,我们从来不敢想自己能用这张小小的工作证在国家机关的食堂里吃饭!”
  有了“拉面馆”后,萨茹拉这个“精神导师”的求助者更多了。很多“拉面”远道而来,只为求“师父”的只言片语。2012年暑假,一名东北男孩顶着蒙蒙水珠找到了萨茹拉。男孩刚刚高考完,感觉考进目标大学问题不大,所以特意来拜师寻问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萨茹拉全面了解了男孩的情况后,根据男孩的特点定了一个任务:整个暑假只休息一周,其余的时间用来学英文。男孩接受了萨茹拉的建议,并严格执行学习计划。结果,9月开学后,男孩因为英语成绩突出被分进了快班。而这个班的成绩优异者能直接进入外交部做实习翻译。事后,萨茹拉解释说:“他的目标大学4年都要学英语,而英语不能突击,只有利用暑假的时间把英语基础打好,这样才方便进大学后更快地适应未知的大学生活。再则这个孩子比较文静,稍微有点内向,所以我没有鼓励他找一个店去打工、发传单。”而对这类的“拉面”,萨茹拉总结经验之谈:“一、寒假暑假千万别在家待着,高三的学生刚高考完,要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准备,而在校的大学生则要实践、实践、再实践;二、人各有长处,发扬长处,规避短处,如果各方面都不突出,那就提高综合素质,让人挑不出毛病。”
  偶尔,萨茹拉也会恨铁不成钢。寒假期间,一名大四的学生找到了一份医药公司的工作,兴奋地跑来告诉她,并说一周后就去报到。萨茹拉当即建议他:“这一周,你要去寒风中站着。”一周后,学生又来了,愤愤不平地说公司把他分到了外地,而很多能力不及他的人却留在了总公司。萨茹拉问他这七天都做了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上网、睡觉、买东西”。听到这句话,一向温和的萨茹拉气坏了:“我要是你,这七天就跑遍市里的大药店做做行业的调查,看看药店和顾客对公司生产的药有什么反响,喜欢什么样的药。如果七天之后你拿着厚厚的调查报告去见老板,我不相信他会派你去外地!课堂上讲过的职场守则‘我要感动死你’,你都丢到哪个旮旯去了?你要用你的行动感动老板啊!”
  可面对当下的公务员大潮,萨茹拉很不以为然,她认为:“现在有些地方用人太浪费了,一个特别简单的岗还招一个博士。学生们7年读完本科、研究生,再读3年博士,有的还读博士后,就为了一个旱涝保收的岗位,当一个小科员,太浪费了!”
  这样的老师相当非主流,可萨茹拉2013年1月出版的励志书《没有计划的人一定被计划掉》,两个月后却直冲许多畅销书排行榜,以致更多的学子对她好奇万分,纷纷在“拉面馆”里询问真实的萨茹拉是什么样子的?一时间,“风流倜傥、妙语连珠、酷、有范”种种溢美之词纷纷出现。萨茹拉看到后得意地笑,笑过之后留了一句言:“一言蔽之——性感,有故事有经历的人才性感。”
  3月15日,中央民族大学一年一度的就业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学生们穿梭在招聘会的各个展台前,或喜或忧或叹,一幅毕业众生图。萨茹拉的教室里满满当当全是人,过道里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台下的学生,眼神一色儿的明晃晃亮晶晶。
  萨茹拉职场“点睛”
  1.职场中人应该准备三个本子,分别放在公司、家里和随身携带的包里。本子上记好自己接下来一周应该做的事,每天看看自己做了什么,做好了没有,做完了没有。这样才能督促自己避免把所有的事堆在一起去做,从而提高做事的效率。
  2.应聘前求职者要先了解求职公司的情况。例如:一定要浏览公司的网站,这是一个很好地了解一家公司的途径;面试之前找机会去将要应聘的公司周围看看,哪怕是站在公司的门口,观察公司的人几点上班,着装是什么样子的等等。越了解企业文化和用人习惯,求职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3.公司高层通常都会比正常上班时间早到半小时,他们常常用这半小时调整情绪并计划今天要做的事情。而一般情况下老板看到你,就是看到你能为他带来的钱,还要看要发给你多少钱,所以不管你今天出了什么状况,早上到了办公室最好面带笑容。
其他文献
期刊
梳理新中国摄影事业的历史,当会发现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而这些节点似乎都是同石少华的名字联系在一起。1952年新闻摄影局并入新华社,成立新闻摄影部,石少华被任命为新华社党
我脑海中曾经充满了问号,也怨过命运的不公,为什么给我这么好的歌喉,却不给我等同其价值的机会?后来我明白了,生命中的有些人、有些事需要等待……  ——黄绮珊  今年春天,凭借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黄绮珊以歌曲《等待》征服全场。黄绮珊那梦幻般的歌声,使她获得了“亚洲第一女声”“中国的惠特尼·休斯顿”的美誉。谁能想到,这个曾经对妈妈抱怨自己长相的普通女子,以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中的插曲得到关注,
以“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17中国国际商用车展(CCVS),将于11月4日至7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该展会逢单年举办,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商用车展,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商用
期刊
期刊
鸣沙山下,沙如雪  鸣沙山下,沙如雪  敦煌图经里有丝路清晰的脉络  有时它们来自远古  像一场异域的风暴  北出玉门关向西,刮过吐鲁番,到大宛  南自阳关出西域,经鄯善,至莎车  它们不停地落着  充满熙攘与空旷  胡商贩客、僧侣使节,沿着不同的方向聚拢  沙子追逐雪花  沙子里有丝绸、瓷器、茶叶、布匹……  雪花中具玻璃、鸵鸟、汗血马、返魂香……  它们的鸣唱和飘落  有看不见的界限和疆土  
期刊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带着桂花香和露珠的气息.早晨,好清凉.rn坐上车子,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我要去访问好朋友.rn橡胶树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朋友.橡胶树啊,你如一位热
春寒料峭,冬天赖着迟迟不肯归去,我的心情也因着这天气而阴晴不定。打开手机,无意间看到同事拍摄的一组景物,瞥见那抹浅浅的淡黄,沉寂的心湖仿佛被春风吹开了一条缝隙,“哗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