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彝族文化与日本文化的比较研究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cha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外研究日本文化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支”。一衣带水的日本,自有人类以来,因地域,人缘,文缘等因素,在民俗文化方面与中国有着太多相似。原始信仰、年中行事、生活技艺、语言文化有类似的相通性,一脉相传的现象存在。在中国,中国的西南部,有一个古老神奇的地域‘彩云之南’,因‘倭’、‘倭人’、‘倭国’等文字和提法,与日本绳文、弥生和古坟时代形成千丝万缕的文化关系。本文以迄今为止云南地方文化保存较完整的小凉山彝族为例进行比较,试图找出两个民族古代和现存的文化中的共性,从而发现东亚文化中具有一种从古到今延绵一体的基本类型。
  【关键词】彝族;日本;祖灵崇拜;东亚文化
  
   中外研究日本文化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支”。①一衣带水的日本,自有人类以来,因地域,人缘,文缘等因素,在民俗文化方面与中国有着太多相似。原始信仰、年中行事、生活技艺、语言文化有类似的相通性,一脉相传的现象存在。在中国,中国的西南部,有一个古老神奇的地域‘彩云之南’,因‘倭’、‘倭人’、‘倭国’等文字和提法,与日本绳文、弥生和古坟时代形成千丝万缕的文化关系。本文以迄今为止云南地方文化保存较完整的小凉山彝族为例进行比较,试图找出两个民族古代和现存的文化中的共性,从而发现东亚文化中具有一种从古到今延绵一体的基本类型。
  1 云南彝族与古代倭人的历史渊源
  彩云之南,这片红土地,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二十五个民族共生共存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多样的地形、地貌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孕育了独特的生态文化;彩云之南,她是历史活化石、是博物馆、是百科全书;彩云之南,与“倭族”、“倭人”有渊源关系的文化地域。在春秋时期,《史记》记载:“公元前,扬子江上游流域地区,居住着一些与汉民族不同的倭人建立的王国----滇、夜郎、邛都、昆明等……这些原住民因不堪汉人征战四处逃散。”;周时,《论衡》中提及到“周时天下太平,……倭人贡鬯草”。扬子江上游高原地(金沙江流域)‘鬯草’即灵芝,放入酒中可泡出长生不老药酒,专门贡奉给早期的周王朝。②【日本の古代―日本人とは何か】第56页:西暦一世紀には北九州の倭人部落国家のひとつの奴国の王が中国本土の漢帝国の都に使を遣わし、二世紀初には、それから九州の諸部落国家がすべて連合して、単一の国家に統合されたところの日本最初の領域国家「倭国」の現実を見るにいたった。③
  1.1 小凉山彝族由来背景。凉山是四川、西康、云南三省交界的一个大区域,凉山山脉乃自西康贡嘎山山脉歧分而来,共有四大支。其中第二支为凉山主脉,北部自黄毛岗往南伸展,经黄草坪、烟峰山、大风顶达南黄岗,尽于金沙江岸的龙头山。俗以黄毛岗为大小凉山的划界线,黄毛岗以西至会通河以东之地为大凉山,黄毛岗以东为小凉山④。凉山自古为夷家(彝族)盘踞地区,夷家大本营在大凉山,小凉山则为彝汉往来交易之地⑤。小凉山,一般指的是以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为主,包括永胜、华坪等县批零宁蒗的彝族聚居区。小凉山的彝族是近一两百年由四川大凉山迁入,因大凉山家各支之间冤家械斗,长期打仗,造成生活不安定,相对弱势的黑彝家支由凉山中心区向外迁徙,到云南的黑彝家支数代繁衍,造成集团势力,使宁蒗、永胜、华坪相毗邻的广大区域发展成彝族聚居区,并因此而得名“小凉山”(有和四川大凉山相区别之意)⑥。小凉山彝族存在着黑彝家支和白彝家支两家支(彝族家支是按照血统关系组成的内部互不通婚的父系血缘集团,相当于一个姓氏或家族,由同一等级的父系血缘集团的个体家庭分别组成一个或若干家支。黑彝家支处于支配地位,白彝家支属于从属地位)。黑彝是天生的贵族,自视血统“高贵”,绝对不与其他等级通婚。小凉山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小家庭制,三世同堂者极少,四世同堂者更未发现。一般是儿子结婚后即建房分家,自立门户;女儿成年后出嫁,随夫方居住。小凉山彝族崇信鬼神和万物有灵,祭祀祖先。宗教活动由祭司“毕摩”和巫师“苏涅”主持。节日主要以正月“彝族年”和七月“火把节”为主,节日以接祖,祭祖和送祖为主。死后实行火葬,尸体火化后放入远山上的岩洞中,葬后做“玛都”(灵牌)。有自己的彝族文字,但没有固定法律,通常以家支制度和宗教信仰来约束生活生产。
  2 创世神话的类似
  2.1 神话部分,彝族和日本创世神话有较大的可比性。两个民族在古代,以‘兄妹成婚’为主体,以‘转天柱子’形式结为夫妻,后产下人种和国土。彝族产生人种,日本产生国土。日本《古事记》周启明译版‘天地始分’部分:“‘世界尚幼稚,如浮脂然,如水母然,漂浮不定之时,有物如芦芽萌长,便化为神,……于是,天神乃命令伊邪那岐,伊邪气那美(兄妹神)二神去造成那个漂浮的国土,赐予一枝天之琼矛。二神立于天之浮桥上,用琼矛搅动海水,提起矛来,从矛上滴下的海水变成了岛屿,二神降到岛屿上,……伊邪那岐问到:‘你的身是如何长成的?’伊邪气那美:‘我的身子都已经长成,但有一处多余,今以我所余之处填塞你的未合之处,产生国土,如何?’……两神绕着天御柱走去,相遇而行行房事……”。⑦彝族创世神话《中国民间故事全说?云南?宁蒗卷》:“很古很古的时候,天地还未产生,先产生了一位大神。大神造出五个小神,命令三个小神去造天,两个小神去造地,限定他们三个月把天地造好。……天神举起拐棍朝葫芦的尾部打去,冒出兄妹两个。正要举棍打兄妹两,只见兄妹二人忙说:‘最高的天神,别打我们,把我们留在地上吧。’天神命令到:‘好吧,地上还没有人,那你们两给我造人去。……哥哥厚着脸皮对妹妹说:‘我们兄妹俩成婚吧。’”⑧
  2.2 灵魂观念中的‘祖灵’。灵魂,是寓于个体之中,赋予个体生命力,并主宰一切活动的超自然存在⑨。小凉山彝族人认为:“灵魂是生命的主宰,有魂则有生,无魂则亡”。⑩死人的灵魂存在于仙界,人死后,不经过做斋戒仪式,他们就不能复原成人,不能升入天堂与祖先过平安生活,更不能庇佑后代,只能变成鬼怪祸害人间。”所以在彝族地区在彝族人生活中存在着魂离可招,魂失可赎,魂危可护,祖魂须导,祖魂必引的思想。○11重要节日,重要生产活动一定要祭拜祖先,供奉祖先。在隔海的日本,在正月,七月的盂兰盆节,春祭和秋祭也有着供奉祖灵,希望祖灵庇佑后代的习俗。
  2.2.1 接祖灵。日本正月要举行“魂祭”。《日本年中行事》第41页有关‘正月’:“歳の夜は亡き人の来る夜だというので魂祭を行う風習があります。。。。大晦日に祖霊に供するために御霊の飯とかニダマと呼ぶ飯を仏壇に供える風があり、……晦日に設ける棚には二通りがあった、ひとつは年徳神?八幡?稲荷などの諸神をまつる……、それを神棚と称する……神棚に向き合っていま一つ生き米たまの棚というを設ける。”○12彝族的做法是在室内设一祭祖神案,把已经杀好的猪肉摆成‘活猪’供奉在“玛都”○13下面敬献祖先、迎接祖先的到来,并念祷词祈求祖先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家畜兴旺。祭祀完毕将猪移开,取猪肝,腰和胸部肉各一小块煮熟,另加荞麦粑粑一个,酒一杯,置于放“玛都”的神案板上,再次祭祀祖先。召唤,亡灵保佑活着的人和畜。彝族人认为,死去的祖先灵魂是永恒的,对现实生活施加强有力的影响,掌握着活人的生死大权。因此要祭祀祖灵,讨好祖灵,让其荫庇后人。彝族人用生活主食荞麦,猪的身体和神案应接祖灵。日本人在正月,以生活主食稻米供奉祖先,彝族人也在彝族年除夕夜晚以主食荞麦迎接和供奉祖先,认为祖先会于除夕夜回归故里看望和庇佑后代。
  2.2.2 活祖灵。“活祖灵”是彝族人的提法,在日本被叫做“生身魂”(いきみたま)。《日本年中行事》记载:生身魂(いきみたま)故人の霊に供養する行事にとどまらず、生きている尊者に対して礼を行う日でもあった。新たに迎えねばならぬ新精霊もなく、一族が健康で盆を迎えるのはなによりもめでたいことで、むしろそれが盆としてのあるべき形でもあった。○14活祖灵是彝族祖灵的特殊形式。是指人活着,但其灵魂已经送回祖地。一般是在长辈去世后,因后代人丁不安、六畜不旺等缘故,家人为了求得安康、兴旺,儿孙们又具备了送祖灵的各种条件,这时,如有一位长辈(多为妇女)健在,那么,这位健在的老人,记得成为送活灵的对象,与她已故的同辈们(已故的丈夫、姐妹等)一道被后代举行超度送灵。在比较中,日本和小凉山彝族作法都是用活人来做祭祀对象,把活人灵魂送到已故灵魂之地,目的是为了保佑活着的家人幸福安康。
  2.2.3 送祖灵。《日本年中行事》第536页记载‘送祖灵’活动:“精霊火。火祭による悪霊の追放である。石川県能美郡では、正月の十五日の夜に、少年たちが、屋外に集まって大火をたき、また、小さいな松明を投げ上げて遊ぶ。これを精霊火という。……‘爺様、婆様、この明かりでおいでやれ……’。”彝族的做法是火把节的第二天晚上,村中青年和小孩,点着火把到村子周围玩耍,每块地里插上数十根燃烧的树枝和竹子,然后在坝子里烧一堆火,唱歌跳舞,举行送‘杜沙’(送火把)仪式,把祖灵送回家。全寨男女老幼手持火把走田地,驱虫除灾,解除疾病,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3 彝族“替罪羊”与日本“雛と贖物”
  3.1 彝族。在古时候,古人认为生病或者不好事情发生是因为不详物体附身,届时需要请巫师做法驱除祸祟和病害。认为让巫师施法可以让祸祟和病害从身上转移。此风俗在小凉山彝族中至今都存在着。家中有人生病,有人碰到不好的事,都要请毕摩施法转移。在施法过程中利用‘草人’和‘赎物’做替罪羊解除祸祟。在小凉山,在春秋季节举行祈福除秽“众固”活动。“众”为“污秽”,“固”为“咒”或“除”。届时请毕摩(彝族祭司)主持,……毕摩边念诅咒经和边扎象征鬼魔的草人。开始先打鸡,并以鸡血淋洒草人,……最后由毕摩将沾满鸡血的草人甩出门去,表示鬼魔已经除去。最终目的是把身上的污秽,魔气,不好之事转移到草人身上,让草人代替活人遭罪。○16
  3.2 日本。《日本年中行事》第368页中也有相类似的提法:
  3.2.1 雛。雛の前身である人形に関する古い記録としては、「神功皇后紀」に蒭霊を作って人の身代わりにしたことが記されている。これは、草人形といって、草やわらで作った人形で……祓のとき、体を撫でて草人かたにけがれを移します。○17
  3.2.2 贖物。肉体についたさが災厄を祓うために、人形に災を背わせて、水に流す物をいう。上巳の日の撫でものがその一種である。○18宁蒗小凉山彝族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火把节,历时三天。……傍晚全家围坐在火塘旁举行‘转头仪式’,由一非本家人将活牲举过家人头顶绕圈,顺时针转九圈,逆时针转七圈,然后依次在每人身上擦拭,随即将羊捏死,由巫师苏妮(彝族巫师)蹲在火塘外念送魂经,意用该羊尸体“替罪羊”带走祸害赎回全家灵魂。还有一种带走病害的‘替罪羊’:毕摩用红蓝两种线,栓与患者头上,牵牲口在患者身边绕一绕,让病人向牲口吹口气,诵经将牲口打死,取心、肝脏、脾、肺观察。如果发现黑点,乃视为病根 ,于是将病人头上的红蓝线取下拴在黑点处,抛于十字路口,则病可痊愈。○19彝族人通过把病根转移到他物的方法治病。在其中,日本也有提到‘吹气’,通过吹气来看病或者转移病根,在日本的《日本年中行事》第346页中也有提及到:“……天皇は朝餉の際に、贖物の4つの土器の上に張ってある紙に穴をおあけになり、息を吹きこまれる。これを流してけがを祓うので、この行事は八日間続き……”○20。
  3.3 转嫁巫术在祖灵信仰中的的作用。
  彝族‘替罪羊’在彝族生活中属于‘转嫁巫术’,即把草人、线、牲口等当做灾祸转嫁的对象和途径,通过毕摩施法对草人等进行处理,达到转嫁疾病、禳除灾祸的目的。日本“雛“和“贖物”都是彝族‘替罪羊’的一种,都是施法过程中的法器承担物体,“雛”和“贖物”可以任其顺流漂走,也可以送往十字路口的某个场所。在十字路口送草人等载负祸祟之类的不详对象,通过转嫁形式给人增添生活的勇气;为处于困境的人们提供精神上的避难所。彝族传统宗教的基础是灵魂信仰,其中亡魂信仰占据主要方面。彝族各种巫术行为,都与灵魂信仰密切相关。彝族的灵魂信仰,尤其是亡魂信仰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使它自然地成为造成人们尊敬或恐惧的主要信仰对象,亡魂是彝族人精神和心理问题的承载者,构成了彝族巫术仪式中的“神物”或者“神秘物”。彝族人通过巫术行为仪式展现对“神秘物”祖灵,亡灵的尊敬和崇拜。
  4 彝族与日本文化同源论之延伸:东亚文化祖型的可能性
  原始人共同心理,通常有几个共通点:一为相信万物皆有生命、思想、情绪,即泛灵论;二是相信人死后魂离躯壳,仍有知觉,且存在于另一个世界,衣食作息;三为相信鬼魂可以附身;四为相信人类本可不死,之所以死乃是受仇人的暗算。○21彝族和日本创世神话均以兄妹为血缘为基础;以“结婚”为手段创世;兄妹婚礼中均以“绕柱子”为结婚仪式;在祖先崇拜中,两个民族都存在“接祖灵,送祖灵,活祖灵”民俗活动,认为祖先存在与另外一个世界庇佑着后代;有关罪过或施咒,通过替身代替自己承担罪责或者通过替身对冤家施咒。以上类比能否说明在日本的原始人时期和彝族原始人时期有着同样的心理素质和共同心理?是否可以理解为日本古代民族与小凉山彝族有着类似的文化共同性和文化同源性。由此,我们暂且得出结论,东亚文化中,特别是日本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之间存在一种共通的类型,即为本论中所表述的祖型,其特征为其特征为以‘灵魂信仰’为基础,通过各种巫术行为来展示对灵魂的尊敬和崇拜的过程,既‘接祖?祭祖?送祖’的祖灵信仰。这种祖型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东亚文化虽然非常多样,但还包含有许多共性,是我们认识不同地区文化关系的重要线索。
  参考文献
  [1]陈勤建.民俗视野:中日文化的融合和冲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日.鸟越宪三郎.倭族之源[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3]日.岸俊男 森浩一 大林太良主编.日本人とは何か[M].东京:中公文库,1997.
  [4]林耀华.凉山夷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5]中国少数民族编写组.彝族卷[M]人民出版社 1981.
  [6][10] [13] 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云南省编辑委员会.云南小凉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卷[M].民族出版社,2009.
  [7]日.安万侣.古事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8][14]白庚胜.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云南?宁蒗卷[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版,1998.
  [9][11][19]孟慧英.彝族毕摩文化研究[M]民族出版社,1997.
  [12][14] [15] 17] [18] 19] [20] 日.铃木三堂.日本年中行事[M].东京:角川书店,1985.
  [16]朱旭文.彝族原始宗教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21]张爱萍.中日古代文化源流[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清秀淡雅而意境诗化,殷允功先生深知其中奥妙,每每作画,清新笔墨带情挥洒,诗化意境悄悄逸出,画成则葱郁滋润,诗意盎然,有幸欣赏者,细细品之,如闻丝竹,顿觉清音袅袅不绝于耳。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类,从工笔到写意,从古代到如今,一直兴盛不衰,花鸟画名家知多少?难以统计。有志于绘画并想独树一帜的画家,对于选择不同题材也是考查的方面之一。某些题材成就了若干名家,若继续选择那些题材,并在艺术上超越前贤,难度确
期刊
张之旭,山东冠县人,聊城大学首届书法教育专业毕业,本科学历,十数年来精勤临摹,未敢稍有懈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新,作品多次在全国性书法大展赛中入展获奖。  2006年和谐中华全国书画作品大展入展(山西省文联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山西省美术家协会)  2007年中国宁夏庆华杯(吴忠)书法艺术节论文入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教育学会宁夏自治区宣传部)  2009年百年兰大杯全国书法展入围 (兰州大学
期刊
李秀祥,1970年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号耕池,现为淮安市美术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华夏夕阳红书画院院士,淮安刘老庄书画院副院长,九州枫林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  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后入院校进修学习。并长期研习龚贤、石涛、李可染等大师作品,近年在市书画院有幸得到省美协理士陈生书、赵家葆等老师指导,画艺和视野得到极大的提高、擅画:山水、花鸟、公鸡、老鹰等。每幅作品无不给人耳目一新、清新雅淡、
期刊
朱小胜,男,1977年4月出生于书画之乡浙江浦江,字萧声,号迎雨草堂、三乐轩,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金华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  书法入展获奖情况  全国第二届隶书展(中国书协)  “小榄杯”全国首届县镇书法大赛(中国书协)  “高恒杯”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书法展(中国书协)  “梨乡水城杯”全国书法比赛三等
期刊
张鹏,福建武夷山人。祖籍江西文港。1974年生。北京紫石书画院副院长兼篆刻师。2001年为中国佛学会治印“毕莲子”,2003年为北京卫视治印“天下收藏”。2006年为故宫博物院治玺三方庆香港回归十周年,并送由香港博物馆收藏。2008年荣获“CCTV杯”“篆刻超人”称号。曾为现代名家治印数百枚。
期刊
手捧之旭兄新赠的行草七言联:“数点遥山青到枕,一溪流水碧横琴”,心中闪现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惟美”二字,一种清润、隽永的韵味扑面而来,使我如沐春风,心神气爽,久久不能释怀……  当今书坛,行草书几乎被“二王”书风所覆盖,浩浩荡荡的帖学大军整齐划一地行进在一条“康庄大道”上,可谓声势浩大、势不可挡。帖学的繁荣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兴盛的时期之一,其中一大批中青年书法家崭现于当代书坛,形成了一道极为亮丽的风景
期刊
石宗慧,1951年出生于辽宁省法库县,从小爱好国画花鸟、山水,现一直从事美美术工作。
期刊
杨松奎,伊布拉欣,回族,1965年生于山东省济阳县,现任四平市清真寺教长。  在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下,在清真寺学习,前后跟随十几名阿訇。1990年在山东省宁津县长官清真大寺跟  王瑞祥阿訇穿衣挂幛(毕业),任辽宁省沈阳市新台子清真寺教长,后任开原市老城清真寺教长,在学习期间酷爱阿文书法,形成独特的风格,并多次参加全国阿拉伯书法展。  其作品被中国伊协、中国穆斯林编辑部、中国穆斯林诗书画、宁夏博物馆、
期刊
【摘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三位主人公的设置有着特殊的含义,塔丽莎和沙冰娜分别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境况,而男主人公拓马斯一方面扮演着两种生存境况的选择者,另一方面他也作为一个客体,来完成关于这两种生存境况的展示与设置。  【关键词】昆德拉;生存境况;两极设置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52-02    作者简介:郑俊朋(1
期刊
书法家——刘春光作品    刘春光,字乙木,号逸墨兰轩,1984年9月生于河南平顶山市。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获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展铜奖,“德艺双馨奖”全国书画艺术大展铜奖,第三届“中华名人”全国美术、书法作品展二等奖,第二届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展一等奖,河南省  第十七届、第十八届群众书法展优秀奖等。入展“人文奥运”全国大学生书法展,百年兰大杯书法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