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不过度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e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人理解的“过度早教”,是类似于“揠苗助长”型的,学太多,学得太超前。但在幼儿教育中如何评估是否过度呢?
  著名幼教研究者丽莲·凯茨认为,幼儿教育教给孩子四方面:知识、技能、意向和情感。 知识和技能好理解,前者包括事实、概念、故事等,后者如学会用剪刀、绘画、弹琴和各种运动技能等。意向如好奇心、愿意寻求挑战、毅力等;情感如孩子感到被接受、自信或焦虑不安等。
  如果孩子在早期教育中这四方面都得到增长(或至少某些方面没有损害),那么就不是过度早教,反而是很适宜的。举个例子来说,如何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让3岁多的孩子认识三角形?
  可以让孩子边看图边读绘本《好饿的小蛇》,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对各种形状感兴趣;让孩子带戴上三角形眼镜去发现自然界里的三角形物体(孩子们会发现,原来身边有这么多三角形)。这一点特别有意义,国内孩子学的很多学科知识往往和现实生活脱节,孩子们不知道知识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还可以让孩子试一试用三角形拼出其他形状和物体。比如拼出另一个三角形,或者一棵圣诞树,老师还可以让孩子们排队站成一个三角形……
  你看,认识三角形这门课可以做得很丰富甚至相当深入。
  学前教育提倡整合课程,即把各学科有机整合在课程中,而非像中小学那样分科教学。一堂认识三角形的课程,孩子在听故事、观察环境、拼图等活动中丰富体验和理解,在认识和探索三角形中又感到新鲜有趣,对孩子在知识、技能、意向和情感四方面都有正向促进。这样的早期教育自然没有过度之说。


  但如果老师只是拿了张图形的挂图要求小班的孩子在课上记住这是三角形,这是四方形,这是梯形,这是六边形……让孩子反复记忆,记错了甚至还批评孩子,这样的早期教育短期内看似增加了一些知识,但往往是以损害孩子的意向和情感为代价的,他们长大后也许就会讨厌几何学科。正如莉莲·凯茨所说,如果因为过早地教孩子知识而损伤了孩子的意向和情感,是得不偿失的,因为意向和情感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影响更为长远。
  这就是揠苗助长式的过度早教。
  简而言之,学前教育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新的研究发现和教育实践层出不穷。方法得当、适应孩子的认识能力、能引发孩子兴趣的早期教育,哪怕学的东西很多甚至超前了,也不会过度;但如果只是为了让孩子提前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却对孩子的意向和情感造成长期负面影响,哪怕学的东西不多(尤其是和别的孩子比较时),也是过度早教了。
其他文献
纳塔利·沃佳诺娃,中国人对这个名字或许陌生,但她的脸,稍微了解时尚的人都会十分熟悉,商场灯箱上,电视广告里,各种秀场中,她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她为Calvin Klein拍摄的大片让品牌晋升潮牌前列。集各大品牌代言于一身的她,甚至有勇气拒绝Chanel。  全球时尚界偶像的背后,是她从不折不扣的穷二代到世界名牌趋之若鹜的超级名模的传奇经历:19岁嫁给贵族公子,生下3个孩子后遭遇婚变,带着3个拖油瓶
期刊
在我的印象中,外公外婆老是打架。外公属龙,外婆属虎。外公高且瘦,听说很年轻就当上了本地某著名工厂的高层领导。外婆矮且胖,农村姑娘,从小在家里喂猪。后来,外公由于某些原因被陷害下台,就被曾外公强迫娶了外婆。外公老是嫌外婆没有文化,于是老吵架,甚至打架。他们住在河边,一打起来什么都往河里扔。外公扔过外婆的麻将和锅,外婆也不甘示弱地扔过外公的烟和酒。  外公生性好烟酒,特别是酒。以前,他老拿着1.5L的
期刊
舟舟的身上,贴着南辕北辙的两个标签:先天愚型儿、天才指挥家。  19岁,舟舟穿着高级燕尾服赴美演出,聚光灯下,意气风发,他恣意指挥着美国国家交响乐团数百名顶尖乐手。台下座无虚席,一群媒体记者等待演出完毕便一拥而上。  如今的舟舟,37岁,中年发福。属于他的舞台,是街道小学昏暗的旧剧院,歌剧《卡门》的音乐声从后台音箱里传出。没有乐团,在一团空气中,他挥舞着指挥棒。  稀稀拉拉的观众中坐着舟舟的父亲胡
期刊
一个朋友的老公需要外派公干两年,为了前途,非去不可。所有人都在提醒她:喂,你这样放一个男人出去,实在太危险,女人没准可以熬,男人可是熬不住的。  朋友不置可否,最终坚定地加入虚拟性爱大军。到底怎么搞呢?大家都很好奇,难道真的像激情视频一样,脱给男人看吗?再说这类视频之所以受欢迎,靠的还是视频后女主角的神秘性。  朋友说很简单,她有心情的话,拍几张裸照发过去,平日洗澡时打开视频跟他对话。她是东方人,
期刊
被摆弄的活道具  地上溢满黑色淤泥,屋子旁堆放着木棍和酒罐。汽油味、烟味,弥漫在空气里。一个小孩静静地躺在单轮小推车上,眼角发青、嘴唇苍白。他耷拉着脑袋,双手摊开在身体两侧,像是死去的样子。小车被穿白大褂的日本士兵推着,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孩子像随时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  这是抗日剧《我叫赵红花》剧组在横店拍摄外景的一幕。扮演被日军做活体实验致死尸体之一的,是一个名叫杨嘉旺的9岁孩子。从3岁起,他和
期刊
登上《我是大明星》的舞台前,颜雨林重重地拍了拍徒儿亚楠的肩膀,一字一顿地说:“你一定可以!”  他为亚楠编排的舞蹈是《红高粱》,年轻的女孩舞动着大红的绸缎,身体像一团升腾的火焰缭绕在舞台中心的钢管上,在无数次的蜷缩、伸展和爆裂中牢牢攫住所有人的眼睛。  音乐停,红绸落地,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颜雨林长舒一口气。  作为钢管舞国家队前队长、现教练,他已经走出了“男人跳舞是不务正业,男人跳钢管舞是不男
期刊
她几乎不了解我  火车进站已近凌晨,从行李架上拖箱子时,不期然晃了一个趔趄,幸亏同座男子帮忙,好歹总算挤下车。  站台上打开箱子一看,瞬间疯掉,里面居然是大大小小二十几个碗碟。突然想起离家前夜,客厅里那些叮叮当当的动静,想必是妈妈正往我箱子里装碗碟。第二天从家里出来直到上火车,行李箱一直拖在她手中,设若早点发现,免不了当时就与她大吵一架。  我又急又气地将碗碟丢出来,动作过大,一个碟子碎掉,尖利的
期刊
好感  时间已接近晚上十点,林然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继续在电脑上修改文案。  今天因为一份不合格的文案,她被小好几岁的上司训了一顿。三十大几的人了,还是公司的老员工,真是难堪。其实林然一直是个认真的人,但这几天儿子病了,她公司家里两头忙,文案就做得粗糙了些。  上司勒令林然加班改文案,偌大的办公室只剩下她一人。直到董树生把一份打包好的面放在她面前:“饿了吧,吃点东西。”见林然面带吃惊地看着他,董树生
期刊
妻子成为了精神病人  第一次看到妻子在乔治敦大学校园漫步时,我像个小丑似地大喊:“美丽公主!”  她叫朱莉娅,是意大利人,光彩照人,我高攀不上,但我无所畏惧。我对她一见钟情,马上学了些意大利语来取悦她,不到一个月我们就成了一对。  毕业两年后,我们结婚了,去了旧金山生活,那时我们都才24岁。  朱莉娅有具体的生活计划:在时尚公司当上市场主管,35岁时要有3个孩子。我的志向则比较含糊:我想在旧金山海
期刊
同一类父亲  我自认跟父亲不同,但其实我们何其相似。  对儿子小柯,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周末带他去吃大餐,或者偶尔高兴时,无比敞亮地把他叫到跟前:“儿子,想要啥,爸爸给你买!”其余时间,则把他扔给妻子,不管不问。  尽管如此,我自认已是一个好父亲——相比我的父亲。  记得父亲年轻时,经常这样训斥我:“就你这副样子,老子才不指望你为我养老送终!”他从来不跟我亲密,哪怕是假装一下。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