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还是坚持:普列汉诺夫在祖国的最后一年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俄国,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4)23-0058-03
  近廿年来,学术界对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普列汉诺夫兴趣重拾,并由廿多年前的政治批判转向肯定性地评价。普列汉诺夫到底说了些什么,将其核心内容简介于中学历史教师们,对我们的教学教研不无有益。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之后,4月13日,经过20天的长途跋涉,流亡西欧37年的普列汉诺夫回到了彼得堡,以图“为革命的胜利而工作”。针对当时革命之后的俄国,普列汉诺夫的“建国主张”主要是:对内,稳定现存的社会政治秩序,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善劳资关系;对外,团结一致反对德国的侵略,保卫祖国。他的这一主张,受到了当时除布尔什维克以外,包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在内的所有政治派别的响应。4月16日,流亡瑞士的列宁也回到了彼得堡,并于第二天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了著名的《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即《四月提纲》的报告,于4月20日刊载于《真理报》。《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为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在对外策略上,列宁主张反对临时政府继续对德战争,并号召工人、士兵用行动让临时政府在战争中失败。普列汉诺夫的主张与列宁的主张完全对立。由此,普列汉诺夫的具体政治理论活动,则是坚决地反击布尔什维克的社会主义革命。
  普列汉诺夫与列宁的“不和”早在1902年前后就开始了。普列汉诺夫对列宁的“灌输论”“革命家集团论”激烈批评道:这一理论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德国青年黑格尔派、俄国老民粹派“英雄与群氓论”的翻版。①1905年列宁鉴于俄国革命的现状,又提出“革命转变论”,即将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由无产阶级领导,以便在“下一步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之时得以“最顺利地进行”。关于此种类似言论,早在马、恩时代就有人提出过。对此恩格斯警告说,无产阶级不应当代替资产阶级去统治,否则无产阶级将陷入“无法摆脱的进退维谷的境地;他所能做的事,同他迄今为止的全部行动,同他的原则以及他那一派的直接利益是相矛盾的;而他所应做的事,则是无法办到的”。即作为社会主义者无法将自己的纲领长久性地束之高阁,让资本主义从从容容地发展,若让其从从容容地发展了,自己所掌握的政权也必然变质;不让资本主义从从容容地发展,就必然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而运用政权的力量强制性地搞社会主义,如此,一般民众将无法接受,因而也就必然要对他们进行强制,如此这般也就不叫社会主义了,所以也就是“无法办到的”。普列汉诺夫依据马、恩的这一思想,坚持早在反俄国民粹派时就提出过的观点,说如此这般地“转变”之后建立起来的政府,要么“是一个在共产主义基础上的革新了的皇帝专制”政府,①要么是个搞资本主义的“可笑政府”。
  因为列宁、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都是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知道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要想进行直接的社会主义革命,就必须等待特别有利的时机。这一“时机”因为“一战”的发生出现了。于是,由布哈林率先奠基“理论”——资本主义是个世界性结构,现在的世界是一体的;列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从而在1915年前后,提出了“世界(欧洲)革命论”的理论。这一理论说,因为俄国落后、专制,因战争引起的社会危机较之西欧更严重,因此更容易爆发革命。俄国布尔什维克要利用这一危机,率先起义革命,夺取政权,从而引发先进的西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西欧的无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后,转过来就会支持俄国,帮助俄国摆脱落后状态,跳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关于这种依靠西欧先进力量帮助的“跳跃论”,早在民粹派那里就出现过,普列汉诺夫对此曾讽刺说:“西方是西方,而俄国是俄国,换句话说,‘不要垂涎别人的蛋糕,趁早起来自己做自己的去’吧。”这话虽然过去了20多年,是否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已经到了可以“跨越”自身,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了呢?在普列汉诺夫看来,还没有:“俄国还是半亚细亚式的,而不是欧洲。”因此,针对列宁、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论”,进而针对列宁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猛烈的批评。普列汉诺夫在《谈谈列宁的提纲以及为什么有时梦话值得注意》中说,列宁关于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号召,在俄国的现阶段,“乃是在俄国土地上散播……一种极其有害的疯狂企图”,是“在完全脱离时间与地点的情况下写成的……梦话”。“不容争辩,就经济意义上说来,德国比俄国要发达得多”,但是“德国人不可能去完成将由俄国人开始的事业。无论法国人、英国人、美国人都不可能完成这一事业。俄国无产阶级不适时宜地夺取政权之后,决不能完成社会革命,而只会引起内战”。对此,列宁给予了坚决回击,说普列汉诺夫“造谣”,“使用了从最反动的势力那里窃取来的手法”,等等。
  通过上述大而化之的叙述,我们可以认识到,此时的普列汉诺夫并没有“背叛”自己早年的思想,而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思想,只是在新的形势下有了一些新的表现而已。
  普列汉诺夫自回国到1918年6月逝世,共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和演讲,这些文字1921年在巴黎汇编出版,题为《在祖国的一年,1917—1918年文章与演讲全集》。这部文集在苏联长期遭到否定,在中国1980年出版时,仍然是被视为“反面教材”。苏、中的批判集中起来,就是说普列汉诺夫“背叛”“叛徒”“机械主义”“唯生产力论”等等。当苏联解体之后,学界在反思其原因之时,才又想起了当年普列汉诺夫的“警告”或“预言”,觉得有几分道理。于是,对普列汉诺夫思想的研究便再次热起来了。当然,这次所“热”只属于学界研究范围。
  《在祖国的一年》,几乎每篇都渗透着这样一个思想:俄国的经济和文化落后决定了它在当前需要的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是发展资本主义。如,“并不是在任何特定的时候都能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来改造社会的。社会主义制度至少要以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为前提:(一)生产力(所谓技术)高度发展;(二)国内劳动居民具有极高的觉悟水平。在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的地方,根本谈不上组织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再如:“我们社会主义者确信,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框框内会容纳不下现代高度发达的生产力,那时候资本主义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让给社会主义。但是对于俄国来说,这是比较遥远的未来的事情。现在的俄国与其说是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如说是苦于它的不够发展……现在摆在我国历史日程上的首要问题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等等。   虽然普列汉诺夫连篇累牍地讲这个道理,但布尔什维克,甚至包括大部分孟什维克也听不进去。一是因为当时的俄国正处于革命的热潮之中。革命的热潮使当时的俄国形成了“不断革命论”的舆论氛围。二是布尔什维克自1903年形成以来,就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立的鉴于俄国落后而关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这就是上述所说的“灌输论”“革命家集团论”“革命转变论”“世界革命论”,以及后来的“一国胜利说”。①对当时的布尔什维克党来说,他们坚信不疑、理直气壮,根本听不进普列汉诺夫这套被称之为“机会主义的、实质上是反革命的纲领的理论”。三是普列汉诺夫也没能从经济统计学的层面,具体阐述当时的俄国到底落后到什么程度,以及资本主义发展到什么具体的高度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一问题。这第三个问题显然不是普列汉诺夫能够完成的任务,也是包括马、恩在内的无产阶级导师们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②这也就不能从具体数据上说服广大工人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充满对不受压迫、不受剥削理想的广大工人,有了这样的“数据”也许能让他们止住一些对社会主义革命的热情),也不能让大部分孟什维克信服。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说当年的普列汉诺夫确实错了呢?现在看来,显然不能这么说。因为尔后70多年的苏俄社会主义实践,又确实证明普列汉诺夫的基本观点都是对的。其实,关于这一点,经过几年社会主义实践的列宁,就已经有了体验。据说当布哈林去探望病中的列宁时,发现他手里拿的正是一本普列汉诺夫的《在祖国的一年:1917—1918年文章与演讲全集》。布哈林惊问你怎么读这本书?列宁答道:这本书里有许多真理。
  但若因普列汉诺夫观点的正确,就说十月革命是一个纯粹偶然或主观的事件,那也错了。十月革命是“具有久远深刻的历史必然性的,它是置身于‘世界历史’环境中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性和先进的西欧社会思想影响长期交互作用的产物”。当然,在这个“交互作用”过程中,普列汉诺夫本人曾经起过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在资本主义的背景之下,先进国家的先进思想往往能够被落后国家中的先进人物所接受而传播于自己的国家,从而使这些落后国家发生政治思想的发展超前于经济文化发展的现象。当年的普列汉诺夫在反对民粹派的斗争中,为俄国全面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其结果是提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政党。虽然此时的社会主义政党还处于普列汉诺夫的规划之中: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应该积极地参与和影响历史,以更自觉地促进俄国的“自然历史进程”,不过早夺权。但到1903年布尔什维克成立之后,普列汉诺夫的规划就受到了挑战,到1917年则具体变为“四月提纲”指引下的十月革命了。所以,面对这样一种局面,作为其“创始人”的普列汉诺夫,无不惆怅无奈,感叹道:“我们在落后的、半亚细亚的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否开始得太早了呢?”
  现在学界从学术的角度重拾普列汉诺夫的理论,是将其作为二月革命后的俄国有可能区别于十月革命的另一种选择来讨论的。这另一种选择就是当时在西欧已经开始,“二战”后较为盛行的“社会民主主义”道路。
  学界的这一讨论并不是无谓的,它是关于落后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长期历史争论在当代的一种反映。
  【作者简介】李明海,男,中学特级教师,正高职教师,湖北省宜昌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
  徐振祥,男,中学高级教师,宜昌市历史学科带头人,就职于湖北市宜都市第一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育教学。
  【责任编辑:王雅贞】
其他文献
积极做好 2 0 0 1年中国机关后勤杂志的订阅工作 ,是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搞好机关后勤舆论宣传工作的基础。我们要按照吕世光副局长和刘广振常务副会长的讲话精神 ,落
春天,北京举行了国际画廊博览会,盛况空前;秋天,国际当代艺术展来到上海,高朋满座。短短几天时间,实在不能满足更多国人对最高水准的当代艺术的朝圣心理,不过好在,这仅仅是一
平易近人的理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平易近人的课堂具有持久的影响力。追求深入浅出、亲切易懂,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人为本、助人成长,有助于在哲学课堂
何谓声律?辞海释为:“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要求什么?要求的依据又是什么?这里均无说明。可见声,律这个概念尽管经常在使用然,而作为一个术
《出国与就业》杂志是半月刊,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出国领域的专业性杂志,我们的工作是相当紧张的。由于出版周期仅为两周,所以每一期的稿件必须在一周内排完,另一周时间用来印
本刊继1999年、2000年成功举办10万元有奖大征订活动后,2001年将继续举办有奖订阅活动(详情见本刊2001年第1期)。我们举办有奖订阅活动,就是让广大农民朋友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更
西雅图信息技术大展在即颇负盛名的美国西雅图信息技术大展定于6月21日至22日举行。展会内容为计算机,通讯,IT解决方案与战略。本展只对专业观众开放。地点在华盛顿州会议与
《知识经济》自创刊以来,踉踉跄跄终于走到了今天。在今年第3期上,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读者问卷调查”活动。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共收到“调查表”10672封。看着每天
在当代中国美术界,在关于什么是“当代艺术”的问题上,实际上客观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当代艺术”观念,一种是由中国老中青三代美术家坚持“二为”和“三贴近”而创作的“当代
失语者 最近,笔者在中央电视台看到TCL的一则企业形象广告:一匹在各类广告中常见身影的骏马在蓝色背景中没有目的地飞奔着……广告语吆喝道“成就天地间”。广告画面的确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