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

来源 :当代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enal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分这天傍晚,我表弟卢伟志接到那个要命的电话时,正开着普桑出租车,从南环加气站出来。交接班这个点儿,更像是出租车司机们的聚会。他们、车和那些笑骂声,共同组成了加气站的尾巴,放肆地甩到人行道上。卢伟志已经习惯了沉默,这些笑骂声在他耳朵里,转了个圈儿就会散出去。每次从加气站出来,他都长吁一口气,有种清晰的奔逃感,像只保命壁虎扔掉尾巴,疼痛清晰却畅快。
  卢伟志这天却畅快不到哪里去,他最近感冒有些重,嗓子眼里像堵着团棉花,一整天说不上几句话,实在没办法就用手比划。当然,最麻烦的是接电话,越是用力,就越发不出声。很多事情就这么邪门,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
  电话是明翰的大学老师打来的,一个女声,甜蜜嗓音中带着严肃和沉重,你是明翰的爸爸吧?他用力“嗯”了声。赶紧来学校一趟,你儿子把同学打了,住院了。他刹住车,方向盘猛甩了下,几乎是冲着手机喊,什么?谁住院了?出了什么事?掺杂了情绪的声音很不清晰,最后两句,连他自己都没听清。对方显得有些不耐烦,音量提高了,来了再具体说吧。电话挂了。
  卢伟志把手机扔向副驾座,双手用力拍了下方向盘,喉咙里涌起干燥的疼。他正发怔,手机忽然出现信息提示音,是那个老师发来的:别忘了多带点钱。他感觉后背汗津津的,稳了稳神儿,才想起拨打明翰的手机。关机。再拨,还是关机。
  他倏然觉得身体有些酸软,下了车,顺势抓住马路边的石头沿儿蹲下来,又缓慢把屁股挪上去。太阳正挣扎着下坠,它在卢伟志发白的短袖衫上,镀了层黯然的红。深秋的天空,因为有了云彩而显得高远,他的嘴巴翕动着,似乎说了句什么。天和云离他更近了,卢伟志习惯这样干,每次冲天和云说话的时候,就抬起头,遇到的人也会跟着仰头看,很认真,那些高高低低的云,就有了相逢的味道。我曾问过卢伟志,你到底看什么,还张着嘴巴,就不怕鸟粪落到嘴里?他只解释一句,这个时代快得让人心慌。
  卢伟志看了会儿天,慢慢低下头,他忽然想起明翰另外一次打架。到现在有十几年了吧,那时候的明翰刚上小学,也就是那件事发生后不久。卢伟志后来跟我说起那件事,是这样形容的,他感觉自己被厚棉被裹紧了身体,等着有人挖个坑,把他给活埋了。别人想不到的是,上次明翰打架,倒是救了卢伟志。
  那天傍晚,卢伟志本来想买好敌敌畏,藏在床底下,先给年迈的岳母和小明翰做最后一次晚饭,然后再偷偷喝掉。他住在岳母家,睡在刚刚死亡的大舅哥和嫂子的床上。那几天,岳母时刻抱着大舅哥带镜框的照片看,照片中那双眼睛,温和中透着让他恐惧的光,打闪一般看着他。卢伟志小心翼翼地躲着,却又在房间的各个角落里,重新发现了那双眼睛。大舅哥似乎一直在对他说,这个家就拜托你了。卢伟志听得很清楚,声音不快不慢,像他那些无边无际的岁月。
  生活几乎捱不下去了,闭了眼一了百了。他特意去外面买了只鸡炖上,热气和浓重的大料味在屋子里弥漫。鸡在锅里变软,他想到土坟前的那只祭品鸡,它们都没有来处,却各有归途,不像他。天刚擦黑时,槐香镇小学校长的电话,惊醒了他,明翰因为被同学骂作“没爹的孩子”,打破了同学的头,学校要开除他。卢伟志支付了医药费,跟校长、老师和同学的家长,说尽了好话,明翰才免被開除。一番折腾后,他不想死了。一种巨大的责任感,包围了他。这个家实在太需要他了,他望着床下的药瓶儿,咬了咬牙。
  从那时起,他就学会了看天。天上的云,给了他模模糊糊的安慰。那件事中,妻子去世了,还有未出世的孩子。他和妻子是同学,当兵前就谈上了,退伍后第二年,他们结了婚。在结婚现场,明翰抱着他的腿不让他把姑姑带走。现在他又有了那种不好的预感,明翰千万不能被开除啊。他轻叹一声,接着那叹气声又被弹回到了心里。
  夜班司机还没到,他掏出支软包哈德门点上,开始考虑该找谁借点钱。他转头盯着加气站的尾巴,那些同行倒有几个认识的,可找他们借钱门都没有。他们原来都笑话他是金公鸡,说他在辉城有套过百平的房子,还一毛不拔,还笑话他吸的什么破烟。三年前,他破例买了两盒十块钱的泰山,请他们喝酒。喝到高兴时,卢伟志说自己的儿子,都考上大学了。那一刻,在城市边的小饭馆里,所有的人都愣住了。有人问他,你儿子多大?18了。他说。声音慢慢地,手迅速在长头发上滑过,尽量展现出点尊严和潇洒。他的头发是按季度理,从很短到很长,一年循环四次。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别人惊讶的原因。
  卢伟志三年前才33岁,这18岁的儿子打哪来的?后来,辉城出租车行业,开始盛传卢伟志的离奇故事,当时流传着很多版本,说的最多的是,前妻嫁给他时,带着个儿子,可是女人后来又跑了,把儿子留给了他。卢伟志不愿意解释。有人问过他,说女人都不跟着过了,留她的孽种何用?换了我,早他妈让他滚蛋了。卢伟志总是笑笑,尽快离开,再找个安静的地方静一静。
  实在心烦了,他就看会儿天,云在眼前缓缓流动,像时间存在的样子。他总是控制不住地想,那件事后,他被判了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执行,因为受害人家属——岳母大人,没有追究他的刑事责任,卢伟志半月后等于无罪释放。
  交了车,夜班司机把他拉到小区大门口。银行卡里的钱,有5635块。在辉城,他能找谁张口借钱呢?表弟后来在一次饭局中说,他当时想找我借了,但是买房时还欠我几万块,没办法还,就不好意思再开口了。我是他在辉城唯一的亲戚,有时候,我会喊他一起吃饭,他总说拉着客呢,很少参加。后来我就不再叫他了。我猜测大概就是因为借钱的事情。
  卢伟志下了出租车,开始往家跑。他在居民诧异的眼神中,跑得气喘吁吁。耳边带着风声,长长久久地跟着他。爬上六楼,站在家里防盗门前,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钥匙插进锁孔里。
  他感觉嗓子里有火,就先到厨房里,抓着自来水管,喝了口凉水。又找出感冒药吃了下去。
  卧室墙上挂着把马头琴,一米长的红木琴身,琴柄雕刻成马头形状。梯形共鸣箱蒙着雕花牛皮。琴是亡妻的。她原来常穿着蒙古族服装,抱着它跟着演艺公司到处演出。卢伟志本来想把琴埋到她的土坟里,可又有些舍不得,琴上有亡妻的影子,那是他千年不灭的记忆。他埋掉了琴弓,留下了这把琴。卢伟志小心翼翼地抬起梯形琴身,墙上粘着个卡纸袋,里面放着张银行卡。多年前,他从部队复员和她结婚时,赚了钱就交给她。现在花钱的时候,他就冲着马头琴说。卢伟志常感觉她还活着,有时候睡不着了,他就站起来抚一下琴弦,发出嗡的一声响,像一句暗语,他就会在这声暗语中安稳睡去。   卢伟志取出卡下了楼,夜班兄弟还在等他,这个点儿,去省城的长途客车已经没有了,兄弟给他联系了辆去济南拉私客的个体车。卢伟志不清楚,老师说的多带点该是多少,他总觉得头皮有些隐隐发硬,这种感觉更像一个暗号,在告诉他,将要发生什么。
  上了车,车载电视正在放电影,嘈杂的声音把客车撑得满满的。他抬头瞥了一眼,电视上有个时髦老太太,拿着拖把正追打着一个年轻小伙。卢伟志心里突然一紧,他想起了自己的岳母。
  岳母也是挣扎着活的。老人家教师岗位退休,独自一人把儿女抚养成人。儿女双亡,这伤痛不是一般老人所能承受的。但事后老人家的克制和冷静,让卢伟志心里更加挣扎。那件事发生后,卢伟志从拘留所出来,先是回桃花镇家里,他父母(我姑父和姑姑)好像突然老了十岁。在拘留所那些天,父母借遍了亲戚,又把粮食和牲畜全卖了,凑了18万,但是岳母坚决不收。当天下午,卢伟志买了草纸和祭品,来到槐香镇岳母家。明翰还没放学,他推开虚掩着的门,岳母蒙头在床上躺着,他跪倒在岳母床前,一直等她醒来。
  不知过了多久,岳母腾地坐了起来,问,你是小涛不?小涛是大舅哥的小名。我是伟志,伟志。他默默地说,声音完全苍白无力。岳母猛然清醒的样子,却并没有哭,只说,去换上吧,你哥的衣服都在房间里。他进了大舅哥的房间,床上整齐地叠着一套运动服。大舅哥原来待他不错,嫂子更是拿他当亲兄弟。全都没了。一切都回不去了。半小时后,他还是换上了大舅哥的衣服。那天傍晚,岳母带着卢伟志,领着上小学的明翰,去了槐香镇西面的坟地。他在大舅哥夫妇坟前,磕出了一个深土窝儿。妻子没在祖坟里,她在百十米外的河边,孤零零的一个土丘。他哭不出来,没有眼泪。风声像要索取什么,吹得土坟前的尘土且开且合,如梦醒时分。不是在医院里,警察把他带走,他或许已经自杀了,和妻子埋在了一起。就这样听着寂寞的风声,也挺好。他想。
  回到家,岳母让他签个抚养明翰的协议。协议是提前拟好的,他看都没看就签了。喊他爸,岳母指着明翰说。明翰用力摇头,他是仇人。他说。说完哭着跑出家门。那一阵,他也搞不清楚是怎么挺过来的,每天做饭侍奉老小。他觉得,他的时间是按秒计算的,一点点往前捱,过得太慢,像这长生不老的岁月。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可他觉得那时的他,生不如死。
  最终自杀不成,卢伟志开始到附近砖窑下苦力,有时也干装卸工,或贩运青菜。赚了钱就交给岳母,让她存着。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大舅哥的照片不见了。岳母领着他,去镇上服装店买了身新衣服换上。他突然看到了活着的希望。岳母似乎正在放下什么,他激动得半夜睡不着。很快到了元旦,他把父母接到槐香镇,父亲买了一些炮,领着明翰去放,岳母忽然大骂大哭。母亲反驳了几句,岳母就指着母亲说,死的不是你的孩子,你当然不心疼!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卢伟志下了车,先给老师打了电话,老师说是皮肉伤,无大碍。卢伟志的心稍稍放了下。但对方父母不依不饶,非要讨个说法不行,已经闹到了学校,学校正研究怎么处理明翰。卢伟志忙给老师道歉,说了一大堆好话,请老师帮忙千万不要开除明翰,那明翰就完了。也许是心太急,声音竟有些哽咽。老师叹了口气,明翰这孩子,也不是不好,就是性格太烈,像匹野马。老师没有再说下去,只说,见了明翰,快去医院吧。
  卢伟志答应着。他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也不知该想点什么,他似乎听到了一个肃杀而诡异的声音,那是来自医院的声音。
  那个地方,他永远也忘不了。
  明翰还是原来的明翰,可又不是。明翰高了,也帅了,浓密的头发遮住眉毛,眼神灰冷,没有妥协,但也与世无争。灰冷的明翰站在卢伟志面前,身后是灰冷的天空,天还没有大亮,一只大鸟从他们面前飞过,留下一道暗影,远处,几片枯叶正在飘落。
  卢伟志来不及责备,拉起明翰就要去医院。明翰站着不动。
  你同学怎样了?卢伟志的心提了一路,可还尽量保持平稳的声音。
  你现在来管我了,雪中送炭吗?明翰挣脱他的手,翻了个白眼。
  我不管你谁管你。钱我都带来了,该怎么给人家治怎么治吧。卢伟志掏出那张银行卡。
  明翰将脸扭向一旁,不看卢伟志,更不屑那张银行卡,我说过了,我的事不用你管。我自己会管。明翰说着看了下手机,又看了看远处的天空。不知是睡过了头,还是一夜没睡,他的眼皮有些浮肿,脸上依然是不明不白的冷漠。
  这样的话,卢伟志听得太多了。从小到大,明翰都在重复这句话。他从来不提自己的父母,至少在卢伟志面前不提,这让卢伟志对这个孩子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硬硬的,梗在心里。
  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干打架斗殴的事?
  明翰冷哼一声,又将头一扭。他的这个动作,卢伟志也太熟悉了。不要再装了。虚伪!明翰说。
  卢伟志强压着心里的怒火,抬脚就走,去医院。先给人家交了医药费。
  我已经去过了。要去你去。明翰站着不动。
  卢伟志终于火了,明翰的耳机掉了下来,忧伤的马头琴声从里面飘了出来。灰冷的天空有了裂纹,那种沉沉的,忧伤的,让人无法妥协的声音,让他突然有种找不到归路一样的惶恐和不安。
  卢伟志在前面走着,他的眼里慢慢溢出淚水,对,是委屈。明翰说得对。明翰刚上中学时,岳母查出了不好的病。几年前,岳母跟着他搬到了辉城,第二年就去世了。明翰房间书桌上,立着张岳母的水晶照片,很慈祥的眼神。他有次收了起来,明翰大吵大闹。等明翰上大学后,卢伟志进他房间拾掇时,总感觉岳母在盯着他,那眼神走走停停,起起伏伏,就像他这么多年的生活,有种浪迹天涯的味道。后来明翰走了,他就收起照片。明翰进家门前,他再赶紧放上。
  到医院的时候,天已经亮了。时间过了这么久,多年后的今天,那件事仍如不死的魂灵,纠缠着他。空气中透着刺骨的阴冷,不时有人擦肩而过,卢伟志感觉举步维艰。
  明翰的同学已经醒了,是个瘦弱的男生,额头包着白纱布,眼角青了一块。别的没看出有啥毛病。明翰说,那不是他打的,是他自己跌倒,撞到了桌子角。明翰说他就推了他一把。   住口。卢伟志很生气。
  同学的父母都在,也是一对瘦弱的中年人。父亲倒没说什么,可母亲不依不饶,提了很多要求,除了要求支付所有医药费,负责后遗症什么的,还要求学校好好处理明翰,说,真是缺爹少娘管教的孩子……卢伟志的心一紧,他看见明翰空空的眼神飘到了半空中,脸由灰冷变成了灰白,眼窝似乎在这一刻也陷了下去,整个人变得僵硬。他愣了会儿,就一声不响地走了出去。
  待明翰走后,卢伟志说了许多好话,交了医药费。明翰的同学睁着眼睛,他一直没有说话,安静地看着卢伟志。卢伟志心里突然涌出极大的悲伤,他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同学的父母一愣,两双眼睛满是惊讶,气氛有些怪异而紧张。阳光变得昏黄,接近黄昏的颜色,在卢伟志眼前四季一样缓慢地浮沉。卢伟志又想起那把马头琴,红木琴身,马头形状,还有琴的主人,那个让他想忘又忘不掉的女人。过了一会儿,同学的父母终于点了点头。
  那次车祸,他开的车,妻子,未出世的孩子,还有妻子的哥哥、嫂子,全都死了。有的死在了医院里,有的死在了车祸现场。明翰是大舅哥的孩子,不是他的……卢伟志说了很多,他甚至说到了他的死。他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他还提到了马头琴,说那把马头琴是活着的,它永远都不会死,即便他死了,琴也还活着。他还说,这么多年,他以为他过了那道坎,明翰也过了,可是,他们都没过。他一直活在自己的假象里,假装已经忘记。在这对陌生的夫妇面前,卢伟志把埋藏心底多年的秘密,不,是心里话,都说了。不得不承认,这些话,卢伟志对我都没有说过,我还是他在辉城唯一的亲戚呢。
  这中间,他被那对夫妇打断了几次,他们说,那怎么办呢?你必须过了这道坎,明翰也不是坏孩子。他们唏嘘着,似乎已经原谅了明翰。
  不知为什么,出了医院,卢伟志就像火车驶出了隧道,突然想在这个城市住一晚,就一晚,看看这个城市的灯火,是不是也像萤火虫一样,落了一片,又落了一片。还有,灯火下的人们,是不是也和他一样,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和颜悦色地过着自己的山河岁月。
  他还想和明翰好好吃顿饭,相对而坐,在一个不大不小的饭馆里,像一对儿真正的父子那样。
  明翰没有理他。他问了好几句,想吃什么?明翰好像一句也没有听到。他翻来覆去地摆弄着那个淡绿色的菜谱,也不点,一只耳朵上挂着耳机,长长的耳机线路过一样淡漠地悬着。这个饭店很小,但很干净,隔壁是有名的沙县小吃。卢伟志记得岳母活着的时候,他经常从那里买些吃食给岳母,当然,那是在辉城。辉城小,一共只有三家这样的店,卢伟志都记得很清楚。
  整整一天,卢伟志都在这个城市里慢慢地走,他第一次这么悠闲地散步,他走得很轻很慢,像怕惊醒了大地。在一个商店的橱窗里,他看见了自己的影子,陡然间他觉得自己老了,生命像按了快进键,将他变成了压缩包。他感觉心里一阵冰冷,像将整个深秋都塞在了心里面。
  他在一个公园门口坐下,手里提着一双鞋,是给明翰买的,44码,大得像条小船。这个下午他还看了场马戏,在公园里,免费的,是为了一个什么庆祝活动。有好几匹马,个个身姿挺拔,英俊无比,一匹接一匹地从他眼前掠过,轻盈得像片片月光。有一匹老马,红色,没有上场,它默默站在一旁,眼神幽深安静。风从远处吹来,无根无涯,枯叶大片大片飘落,那么相似又片片不同。卢伟志想到了家里的马头琴,他走过去,伸出手,想摸一摸老马,摸摸它老去的皮毛和它苍凉的一生,他想,如果马会说话,他很想坐下来,和它一起聊聊人生。
  你喜欢它?马的主人说。
  嗯。卢伟志点头。
  它老了。马的主人说,好久没上场了。
  那你们怎么处理它?卢伟志不知自己怎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什么怎么处理?马的主人有些不高兴,斜了他一眼,当然是和我们一起喽。
  卢伟志笑笑。他没有像别人那样散场了就急着走,他站在黄昏鳞伤的暮色里,看马的主人一件件收拾好行囊,带着他的马儿们安静地离开。
  那匹老马回了下头。待他们走后,卢伟志一遍遍跟自己确认,他确信那匹已经无法上场的老马,在离开他的瞬间回了下头,看了他一眼,这让卢伟志激动了半天。
  是的。那是一匹老马。一匹红色的老马。
  天快黑的时候,卢伟志给明翰打了电话,约他在这家小饭馆吃饭。
  事情基本解决了,老师那里我也说了,你再求求她,别让学校处分你。明翰点好菜,卢伟志慢慢地说。
  随便。想处分就处分呗。面无表情。
  那你大学不是白上了,以后怎么办?
  该怎么办怎么办。我说了,不用你管。
  我不管行吗?
  没听懂吗?我已经长大了,我的事我自己解决。说着,抬了下眼皮,那个,还有,这次的钱我会还你的。
  我没说让你还,你也还不了。
  当然,现在是不会,以后会的。明翰冷漠地抬了抬下巴,做出随时走人的架势。
  有些债是还不清的。卢伟志依然不紧不慢地说。今天,他似乎想和这个曾經是别人的孩子,现在又是自己的孩子,好好谈一谈。
  明翰没说话,手指在手机上划来划去。
  这些年,我对你不够好吗?卢伟志终于问出了这个埋藏在心底十几年的话。
  还可以。我没说不好。
  那为什么总和我赌气?
  没和你赌气,我在和自己赌气。轻喘了口气,不屑的语气。
  卢伟志不说话了,他想起小时候的明翰,总是站在明媚的黄昏里,远远地看着家的方向。看见他走来,就抱起小书包,飞快地跑掉。那时的明翰,就是这个样子。多年以后,依然如此。
  菜端上来了,米饭,两个菜。卢伟志本来想再点一个,被明翰一个白眼给制止了。
  马上毕业了,你有什么打算?
  明翰低头扒拉两口饭,有些错愕地抬起头,冷冷地看了眼卢伟志。   不要总考虑我,没用。有空考虑考虑你自己吧。自己多大了不知道吗?
  我多大了?卢伟志有些好笑。这么多年,他几乎忘了自己的年龄,也很少考虑自己的事情。自己有什么事情,无非就是明翰。是的,还有一些,可都被他挡在了生命之外。
  那你说我考虑你考虑错了?卢伟志感觉胸口有股火,燃烧着他十几年的悲欢离合。
  我可没这样说。我要说这次打架不怨我,你信吗?明翰突然停住手,拔下耳机。细细的、喑哑的声音传出来,又是马头琴的声音。卢伟志的心突然变得沧桑起来,像失散后的久别重逢,有欣喜有悲伤。他掏出支烟,看了看墙上贴的禁止吸烟的牌子,又慢慢地装回兜里。什么时候不让吸烟了?他喃喃地说。
  早就不让了。又是一个白眼,重新塞上耳机。
  我说的话你都听到了吗?卢伟志感觉自己像片老叶子,秋天过了,还固执地守在枝头。
  听到了。那个,你去哪儿睡觉?明翰抽了张餐巾纸,擦了擦手,吃饱了的样子。
  这个?卢伟志还真没想好,确切地说,他根本就没想,他忘了。
  找个小旅馆,凑合一晚,明天一早就走。
  明翰冷哼一声,知道你就是这个打算。
  明翰帮他找了家小旅馆,自己回学校了。
  明天别叫我,该走走,别整那么大阵势。临走,扔下一句话。
  卢伟志走的时候,真的没有给明翰打电话,那时天色尚早,他要赶最早的一班火车,下一班就要到下午了。
  城市依然安静,路灯还亮着。卢伟志对这样的安静太熟悉了,无数个这样的清晨,他开着出租车,像一条觅食的鱼,穿行在城市的海洋里,只为了寻找一点点充饥的食物。
  给我吧。你老了,不知道吗?明翰接过卢伟志手里的包,一根指头拎着,大步走在前面。
  出租车也不舍得坐,就那么小气吗?
  卢伟志讪讪,天天开出租,早就坐烦了。
  城市太安静了,那个细小的、瘦弱的声音,又从明翰的耳机里传出来,苍凉悲伤的曲调,如落在枝桠上的风,道尽了这世间的来来往往。
  這一刻,卢伟志拿不准那到底是不是马头琴的声音,突然,他的双眼一湿,又一湿,他抬起头,又习惯地看了会儿天空。等他再低下头时,发现明翰不见了,他愣了好久,街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声音开始流转,他终于想起,明翰,明翰好像也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
  责任编辑:段玉芝
其他文献
阿贞是个清秀的姑娘,她和女儿租住在二十里堡一号楼一单元的阁楼上,这个阁楼的主人叫房太太。原来阁楼与五楼相通,房太太的儿子给她出主意让她把中间的楼梯口封上,阁楼就有了独立的空间,简单装修一下租出去,每月的租金就可以当她的生活费了。  年轻人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拆迁那会儿他们选了大套,把这又高又小的房子给了房太太,如今又来打这阁楼的主意。唉,从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货,不用掂也知道斤两。不过话得说回来,
期刊
那个让人揪心、涉及多个地点和人员的“泰安首个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轨迹追踪之事,竟与那地那楼有关,而他竟然全程参与了此事。  他说那天是庚子鼠年正月初三,所里接到紧急任务,追查前一天刚被确认的泰安首例新冠肺炎患者5天前也即腊月二十八下火车后,打的、就诊、就餐、住宿的详细活动轨迹和相关接触者情况。  疫情就是命令。他与所里其他同事立即兵分多路,大海捞针般深挖细查起来。仅摸排出那辆出租车和相关乘客,就用了
期刊
那天,去了趟大明湖。因疫情还未彻底结束,所以,进公园,需先拍身份证,测体温。  然后,就看见了一丛丛假山石间垂落下来的迎春花。环境,格外的寂静,空气,也格外的清新。  很多花儿开了。  有玉兰、贴梗海棠、金钟花、石楠、迎春、榆叶梅、蜡梅……它们开得很热烈,像铆足了劲儿,不开个痛痛快快都不算来过这个世界。  就像朋友马西良说的:花不虚假,自然就开。  我喜欢花们恣意的开放,喜欢它们不做作的纯真模样。
期刊
1  要不是万芊站起来,把辫子甩开,看到火车头从远处的绿色里一点点漫上来了,万石当时就撞死了。万芊是姐姐,万石是弟弟。这样寻常的姐弟俩,镇上随处可见,更多的组合还有两姐一弟、三姐一弟,甚至四姐一弟。不是不计划生育,当年计生办开展了多次多胎阻击战,但大家的生育热情就是挡不住。生育旺盛不是因为富裕,而是因为不富裕,在童安镇,大家总说,多个孩子多条路。  多条路有没有,万芊不知道,但多个孩子,父母的心就
期刊
第二次看到这辆银灰色的奥迪车,我实在无法按捺住自己的好奇之心。  它慵懒地卧在村口,在一片落日的余晖中散发着柔和的光辉,低调奢华、霸气侧漏,却和周围的环境很不协调。我对它看了又看,总觉得那不可一世的外壳之下藏匿着叵测的居心。  走过去,把头凑近车窗,里面坐着的竟是孙井然。  看到我,他也愣住了。  然后,我们俩的脸上同时绽放出笑容。我以为他会像从前一样,爆发出嘎嘎的鸭子般的笑声。可是没有,他笑得很
期刊
研讨会结束,已经晚上六点,大家陆续从会议室里出来。我和刘教授同行,邀他自助餐以后一块儿去散步。我在会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但由于时间上的限制,没来得及清晰完整地展开,有些遗憾,我想借散步的机会与刘教授商榷。说是商榷,但其实含有更多炫耀的成分。我还算年轻,刚在专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几篇文章,正志得意满,非常有炫耀的欲望和冲动。  当时同行的还有某机关单位的吴主任。吴主任一直闷头走路,没说话,我也没拿眼
期刊
老胡快五十岁了,看上去倒不像是年近五十的样子,顶多也就三十出头。他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有些瘦,漫长脸,白白净净,说话声音挺好听,显得挺斯文,不太像个老板,倒像个文化人。  前不久,老胡在西安上大学的儿子死了,死于一场交通事故。接到校方电话时,他正在洗脚房与洗脚的小妹聊天。  那位小妹长得挺靓,他想和人家好,便说,我开了个厂,厂不大,也就几十号人。保守一点儿说,一年有一两百万的利润吧。我有一辆小轿车,
期刊
我初次遇到林先生,是在1956年的杭州城。记得那时是夏季,我已年入古稀,锈迹斑斑,而林先生却正值壮年,二十出头。我记得当日他和那老板讲价的情景,他的口才是那样好,以至于我错认他是个读书人。最终,是他细数分文地把我买了下来,而后他用陈醋小心翼翼地拭去我身上的锈迹,再用清水把我上世纪的尘土冲洗干净,并组装着我身上破碎的零件……  我盯着他那涉世未深的面孔,自认为经历过朝代更替、扛过大风大浪的我,却猜不
期刊
一大早,满囤正埋在一堆木料里,忙得满头大汗,满园探头探脑地进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猥猥琐琐的老头。  “我满仓哥啊,不认识了?”满园见满囤一脸的纳闷,赶快介绍。  满仓是满囤的继母带过来的弟弟。继母带着他嫁过来时,还不到三岁,满囤已经上一年级了。当时还是生产队集体劳动,按人头分粮草,多一个人能多分一份口粮,一个三岁的孩子又吃不了多少,所以爹有些赚了便宜的兴奋。满仓是爹爹去世才跟着娘过来的,登记户口时
期刊
禄爷从公社供销社退休了,但他的四个兜的中山装依旧笔挺地穿在身上,冬天黑绒呢子的,其它时间则是蓝色的。他身杆儿也依旧直直的,像栽在道边的钻天杨树儿,人们也依旧见了他就点头哈腰地笑。他可没有因为住在乡下了,家里人来得就少了,相反,一天一天人却是越来越多了。不是大儿子用小车拉着来,就是有人找小儿子来办事,人来人往若市的门庭,还和以前一样热闹,为此,禄爷并没有一点儿落架凤凰不如鸡的感觉。  家里来了人,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