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淼说,他的青春是被戏剧毁掉的,因为,从建立剧社到树立形体戏剧的风格、从排练到演出,他的青春中,貌似只有戏剧。他还说,他的青春也是被戏剧延长的,因为,他的生命里就这件事了,而这件事也是他的青春。
戏剧的无限可能
见到赵淼时,他和三拓旗剧社的成员们正在排练,为即将在青戏节中上演的《九种时刻》。排练室里不过四张桌子,几把椅子,两张桌子一并就能当床,累了的就直接爬上睡会儿,另外两张摆满了书和零食,每个人的神情都那么随意自在,看得出,他们早习惯这间排练室,以及大家在一起的状态。
熟悉赵淼的人谈论他,都会提及他早年间的一段影视经历—在电影《爱情麻辣烫》中,他和高圆圆对戏,演一个收集声音的中学生。但如今再说起这个桥段,赵淼脸上会出现一种很囧的表情,那种想要赶紧翻篇的囧。因为,他现在是一个青年戏剧导演,有自己的剧社,探索着形体戏剧的独特风格,今年,他的三拓旗剧社成立15周年,他们还有了属于自己的戏剧节。
1996年,还在读高中的赵淼就成立了三拓旗剧社。七年后,在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读书的赵淼率领剧社参加了第三届大学生戏剧节,上演的剧目是《6:3》的第一部。那时他正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参加大戏节纯属近水楼台先得月—报名地点就在校内,步行一百米即至。他当时的班主任王小凡亦是大戏节的组织者之一,对他们很是支持,哪怕系领导不太欣赏这种专业院校去占普通院校名额的事。赵淼欣喜地发现,自己找到了一个比中戏更让他激动的舞台。
那时,热爱戏剧的年轻人因为大戏节彼此认识,之后,便开始了各个学校的串联。赵淼还记得那段日子,每天穿梭在清华、北大、北师大、人大、首经贸之间,带着新认识的朋友也被他们带着,各处看戏。“大学是我看戏最疯狂的时期,几年间看了五百多部戏,那时加入一个戏剧论坛,大家在一起会互相攀比谁看得多。反正看戏不贵,拿着学生证,一场戏不过二三十元。”为了看戏,赵淼还想了个办法:在剧组做义工,这样就可以免费看戏。“当时《女吊》在人艺演出,我们就负责撒花,每天很早就到,看剧组排练、修正。那些花瓣要重复利用,撒完了再捡起来,但每次捡的都比撒的多,因为总有脏东西,后来演员专门叮嘱我们:千万要弄干净呀!”
2002年,英国“O”剧团的《三个黑故事》和尼翰剧团的《红舞鞋》到中国演出,有中戏内部场,舞台上没什么景,演员们用自己的肢体、形体表达着自己想要的表达,演人、演挂钟、演桌子、演金鱼……赵淼的同学看得昏昏欲睡,赵淼却恨不得从椅子上跳起来,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形体戏剧的概念,“戏剧原来是有无限可能的”,特别是在那个多数年轻人的戏都带有明显孟京辉痕迹的时期。“三五年之内排出这样的戏,”“O”剧团的访问结束后,赵淼对自己和同伴说。
2007年,号称“中国第一部真正的形体戏剧”《达人未爱狂想曲》诞生,赵淼和他的三拓旗出品,他也第一次因为戏剧赚到了钱。那一年,也是赵淼最后一次参加大戏节,“很早我就给三拓旗制定了计划:参加三届大戏节就够了。2003年、2005年和2007年,我们从本科读到研究生,至2007年毕业最后一次参加,算是圆满。我不希望自己永远赖在‘大学生’这个界限里,我们试图关注观众的需求,关注自己距离一个成熟的剧团,还有什么缺失。”
一年后,首届青戏节开幕,全称是“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赵淼又呈上了新的形体戏剧作品《东游记》,舞台上的道具就是三口红木箱,电话、火车、石英钟、鱼、树、电脑都是演员演的,属于赵淼和三拓旗的形体戏剧风格就此确立,青戏节也成了他和他的三拓旗剧社展示这一切以及获得一步步成长的舞台。
青戏节的仪式感
《壹光年》是2009年赵淼参加青戏节的作品,老妈,二女儿,大儿子,大儿子的儿子和一只猫组成的一个普通人家的故事,再加上温馨的音乐和阳光的肢体语言,使得这部戏成了赵淼的三拓旗剧社至今口碑最好、反响最热烈的一部戏,首演两年以来,长演不衰。
一年后,赵淼带到青戏节上展示的作品是《鬼马电梯》,风格较之前没有太大的突破,有人依旧力挺,但也开始有观众抱怨,怎么又是这样啊?赵淼说,有的导演排戏是一部戏一个风格,简称“一戏一格”,而他可能是“五戏一格”,因为这样做才能把一个东西研究透、做透,比较彻底,因为,“打破风格的前提是要形成风格。”
参加青戏节到第四年,赵淼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今年想随意一点,有什么想法都往上招呼,心态上也更松弛。”今年的《九种时刻》,他特意找了个只能容纳一百多人的小场子,“一是做实验戏不需要太多人围观,二是如果被骂,骂的人少点。也许它并不成熟,但这就像让观众走进后厨,这是个半成品,我们拿出来给你看,有什么意见我们消化了,再回厨。这也是青戏节对我们的意义:展示哪怕是半成品,无限制的交流。”
从一届到第四届,每届都会在青戏节上亮相,问赵淼,青戏节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说是一种仪式感。“每年差不多到了这个时候,我们都会为它留出一段空当,排一个作品,有点儿像献礼的意思,而且这个献礼没有限制,任你游戏。就好像大学时期的考试,说多重要,也说不上,但总归给你一种仪式感,让你的心提起来,去接受一次检阅—就好像我们每年见一次孟京辉,每年和他说一句话,都是在青戏节。”
青戏节还给了这些平时各忙自己的戏剧青年一个海聊的机会,“有各种奇怪的会,大家聊经历,聊作品,了解彼此的变化。戏剧风格上到没有什么互相借鉴的,毕竟最有意义的就是大家都不一样,唯一能借鉴的就是你会看到,从大戏节就认识的同伴,过了十年仍然在坚持,这是最给人激励的。”
像早就计划好参加三届大戏节那样,他计划三拓旗参加青戏节也维持在五六次。“类似的平台会给剧团带来益处,但也会使人产生惰性,就像你在任何一个坑里趴久了,都会变成像那个坑的模样。我们一直在探索不同的样式,这决定了我们的观众是小众戏剧中的小众观众,也决定了我们不会在一个坑里趴太久。”
其实,无论是参加青戏节的《东游记》《壹光年》《鬼马电梯》,还是最早的《达人未爱狂想曲》,以及后来单独排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年轻一代的戏剧导演中,赵淼的戏无论从演出寿命还是大众口碑上都是当仁不让的佼佼者。但是,即便如此,三拓旗剧社的收支仍然无法达到平衡,但这并不会让赵淼困扰,因为很多看似与收入无关的事也让他乐此不疲,因为“这是在培养我们的观众”。但现实终究还是需要改变的,“就像是一个木桶,哪块板最短就解决哪块,如果收支问题最严重就解决它,但是,不可能去换一块新木板。”
今年,三拓旗剧社成立15周年,赵淼和他的团队做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戏剧节来纪念这15年,主题叫“用身体表达爱”。目前,剧社一共有十来个人,不演出的日子,几乎每天下午一点半之前大家就会来准时报到,排练到晚上七八点再回家。“像他”,赵淼指着他身后正在摆弄iPad的一个男生说:“这部戏里没有他,但他也会来。”
“我们其中有的演员拍一集电视剧也有万八千的收入,但他们愿意来排戏,哪怕没有一分钱收入,接个电话说句‘别烦我,排戏呢’就挂了,理由还挺高级。”赵淼笑着说。
一个观点
目前国内的戏剧氛围是创作方面不太自由,运作方面太过浮躁。现在确实有很多烂戏,也总有人骂烂戏,但我特别想说,我们也和大家一样,吃得是有化学剂,穿着塑料,喝着农药,你渴望一些吃毒草的人,挤出纯净的牛奶吗?。戏剧反映的是社会,我们只是一面镜子,不是戏剧出现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出现了问题,与其都去骂别人,不如先做好自己。
两份坚持
以前,年轻的戏剧人坚持的是生存,而现在则是要在诱惑面前坚持着自我。一个投资一百万的商业戏,一个投资两万的探索戏,你做哪个?从2004年开始,三拓旗每逢双年就排演一台童话剧,因为,童真是所有戏剧的必需品。我们希望保持童真的状态,不仅是导演、演员,包括灯光、舞美,没有童真,每个人演戏都变成了“接活”,不可能会有好作品。”
九种时刻
赵淼在本届青戏节上的最新力作。创作灵感来自人在九种环境中的情感—相遇或分别,得到或失去,无言或呐喊。没有完整的故事,你们也不会被我们逗笑。纷乱并且琐碎,你得试着去和我们捋出头绪。麻烦还很迷惑,难以告知我们最后会身到何处,来看吗?人不多的挤在一起,我们来一些不同以往的动作。可能荒诞或者非理性,但那也许就是生活。
戏剧的无限可能
见到赵淼时,他和三拓旗剧社的成员们正在排练,为即将在青戏节中上演的《九种时刻》。排练室里不过四张桌子,几把椅子,两张桌子一并就能当床,累了的就直接爬上睡会儿,另外两张摆满了书和零食,每个人的神情都那么随意自在,看得出,他们早习惯这间排练室,以及大家在一起的状态。
熟悉赵淼的人谈论他,都会提及他早年间的一段影视经历—在电影《爱情麻辣烫》中,他和高圆圆对戏,演一个收集声音的中学生。但如今再说起这个桥段,赵淼脸上会出现一种很囧的表情,那种想要赶紧翻篇的囧。因为,他现在是一个青年戏剧导演,有自己的剧社,探索着形体戏剧的独特风格,今年,他的三拓旗剧社成立15周年,他们还有了属于自己的戏剧节。
1996年,还在读高中的赵淼就成立了三拓旗剧社。七年后,在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读书的赵淼率领剧社参加了第三届大学生戏剧节,上演的剧目是《6:3》的第一部。那时他正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参加大戏节纯属近水楼台先得月—报名地点就在校内,步行一百米即至。他当时的班主任王小凡亦是大戏节的组织者之一,对他们很是支持,哪怕系领导不太欣赏这种专业院校去占普通院校名额的事。赵淼欣喜地发现,自己找到了一个比中戏更让他激动的舞台。
那时,热爱戏剧的年轻人因为大戏节彼此认识,之后,便开始了各个学校的串联。赵淼还记得那段日子,每天穿梭在清华、北大、北师大、人大、首经贸之间,带着新认识的朋友也被他们带着,各处看戏。“大学是我看戏最疯狂的时期,几年间看了五百多部戏,那时加入一个戏剧论坛,大家在一起会互相攀比谁看得多。反正看戏不贵,拿着学生证,一场戏不过二三十元。”为了看戏,赵淼还想了个办法:在剧组做义工,这样就可以免费看戏。“当时《女吊》在人艺演出,我们就负责撒花,每天很早就到,看剧组排练、修正。那些花瓣要重复利用,撒完了再捡起来,但每次捡的都比撒的多,因为总有脏东西,后来演员专门叮嘱我们:千万要弄干净呀!”
2002年,英国“O”剧团的《三个黑故事》和尼翰剧团的《红舞鞋》到中国演出,有中戏内部场,舞台上没什么景,演员们用自己的肢体、形体表达着自己想要的表达,演人、演挂钟、演桌子、演金鱼……赵淼的同学看得昏昏欲睡,赵淼却恨不得从椅子上跳起来,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形体戏剧的概念,“戏剧原来是有无限可能的”,特别是在那个多数年轻人的戏都带有明显孟京辉痕迹的时期。“三五年之内排出这样的戏,”“O”剧团的访问结束后,赵淼对自己和同伴说。
2007年,号称“中国第一部真正的形体戏剧”《达人未爱狂想曲》诞生,赵淼和他的三拓旗出品,他也第一次因为戏剧赚到了钱。那一年,也是赵淼最后一次参加大戏节,“很早我就给三拓旗制定了计划:参加三届大戏节就够了。2003年、2005年和2007年,我们从本科读到研究生,至2007年毕业最后一次参加,算是圆满。我不希望自己永远赖在‘大学生’这个界限里,我们试图关注观众的需求,关注自己距离一个成熟的剧团,还有什么缺失。”
一年后,首届青戏节开幕,全称是“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赵淼又呈上了新的形体戏剧作品《东游记》,舞台上的道具就是三口红木箱,电话、火车、石英钟、鱼、树、电脑都是演员演的,属于赵淼和三拓旗的形体戏剧风格就此确立,青戏节也成了他和他的三拓旗剧社展示这一切以及获得一步步成长的舞台。
青戏节的仪式感
《壹光年》是2009年赵淼参加青戏节的作品,老妈,二女儿,大儿子,大儿子的儿子和一只猫组成的一个普通人家的故事,再加上温馨的音乐和阳光的肢体语言,使得这部戏成了赵淼的三拓旗剧社至今口碑最好、反响最热烈的一部戏,首演两年以来,长演不衰。
一年后,赵淼带到青戏节上展示的作品是《鬼马电梯》,风格较之前没有太大的突破,有人依旧力挺,但也开始有观众抱怨,怎么又是这样啊?赵淼说,有的导演排戏是一部戏一个风格,简称“一戏一格”,而他可能是“五戏一格”,因为这样做才能把一个东西研究透、做透,比较彻底,因为,“打破风格的前提是要形成风格。”
参加青戏节到第四年,赵淼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今年想随意一点,有什么想法都往上招呼,心态上也更松弛。”今年的《九种时刻》,他特意找了个只能容纳一百多人的小场子,“一是做实验戏不需要太多人围观,二是如果被骂,骂的人少点。也许它并不成熟,但这就像让观众走进后厨,这是个半成品,我们拿出来给你看,有什么意见我们消化了,再回厨。这也是青戏节对我们的意义:展示哪怕是半成品,无限制的交流。”
从一届到第四届,每届都会在青戏节上亮相,问赵淼,青戏节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说是一种仪式感。“每年差不多到了这个时候,我们都会为它留出一段空当,排一个作品,有点儿像献礼的意思,而且这个献礼没有限制,任你游戏。就好像大学时期的考试,说多重要,也说不上,但总归给你一种仪式感,让你的心提起来,去接受一次检阅—就好像我们每年见一次孟京辉,每年和他说一句话,都是在青戏节。”
青戏节还给了这些平时各忙自己的戏剧青年一个海聊的机会,“有各种奇怪的会,大家聊经历,聊作品,了解彼此的变化。戏剧风格上到没有什么互相借鉴的,毕竟最有意义的就是大家都不一样,唯一能借鉴的就是你会看到,从大戏节就认识的同伴,过了十年仍然在坚持,这是最给人激励的。”
像早就计划好参加三届大戏节那样,他计划三拓旗参加青戏节也维持在五六次。“类似的平台会给剧团带来益处,但也会使人产生惰性,就像你在任何一个坑里趴久了,都会变成像那个坑的模样。我们一直在探索不同的样式,这决定了我们的观众是小众戏剧中的小众观众,也决定了我们不会在一个坑里趴太久。”
其实,无论是参加青戏节的《东游记》《壹光年》《鬼马电梯》,还是最早的《达人未爱狂想曲》,以及后来单独排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年轻一代的戏剧导演中,赵淼的戏无论从演出寿命还是大众口碑上都是当仁不让的佼佼者。但是,即便如此,三拓旗剧社的收支仍然无法达到平衡,但这并不会让赵淼困扰,因为很多看似与收入无关的事也让他乐此不疲,因为“这是在培养我们的观众”。但现实终究还是需要改变的,“就像是一个木桶,哪块板最短就解决哪块,如果收支问题最严重就解决它,但是,不可能去换一块新木板。”
今年,三拓旗剧社成立15周年,赵淼和他的团队做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戏剧节来纪念这15年,主题叫“用身体表达爱”。目前,剧社一共有十来个人,不演出的日子,几乎每天下午一点半之前大家就会来准时报到,排练到晚上七八点再回家。“像他”,赵淼指着他身后正在摆弄iPad的一个男生说:“这部戏里没有他,但他也会来。”
“我们其中有的演员拍一集电视剧也有万八千的收入,但他们愿意来排戏,哪怕没有一分钱收入,接个电话说句‘别烦我,排戏呢’就挂了,理由还挺高级。”赵淼笑着说。
一个观点
目前国内的戏剧氛围是创作方面不太自由,运作方面太过浮躁。现在确实有很多烂戏,也总有人骂烂戏,但我特别想说,我们也和大家一样,吃得是有化学剂,穿着塑料,喝着农药,你渴望一些吃毒草的人,挤出纯净的牛奶吗?。戏剧反映的是社会,我们只是一面镜子,不是戏剧出现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出现了问题,与其都去骂别人,不如先做好自己。
两份坚持
以前,年轻的戏剧人坚持的是生存,而现在则是要在诱惑面前坚持着自我。一个投资一百万的商业戏,一个投资两万的探索戏,你做哪个?从2004年开始,三拓旗每逢双年就排演一台童话剧,因为,童真是所有戏剧的必需品。我们希望保持童真的状态,不仅是导演、演员,包括灯光、舞美,没有童真,每个人演戏都变成了“接活”,不可能会有好作品。”
九种时刻
赵淼在本届青戏节上的最新力作。创作灵感来自人在九种环境中的情感—相遇或分别,得到或失去,无言或呐喊。没有完整的故事,你们也不会被我们逗笑。纷乱并且琐碎,你得试着去和我们捋出头绪。麻烦还很迷惑,难以告知我们最后会身到何处,来看吗?人不多的挤在一起,我们来一些不同以往的动作。可能荒诞或者非理性,但那也许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