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地图册被称为“第二教材”,它图文并茂,色彩绚丽,更容易吸引学生。地图册里边的知识点时常反映在高考试卷上,如2007年上海高考历史“攀登圣梯”试题,所以课堂教学更不容忽视这一块。但一般来讲,很多一线教师只注重研究历史课本,不经意间就忽略配套发行的“第二教材”,更别说其存在的问题。我在使用人民出版社历史室和星球地图出版社历史室合编的《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必修③过程中特别留意,发现了几处“硬伤”,错的太离谱了。如第41页《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图、第43页《现代中国部分科学技术与文化成就》图等,详解如下:
【错误之一】1927年10月,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它给的信息是:三个事件的时间都是1927年10月。时间果真是一样的吗?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各地红色政权不断地遭到优势敌军的“围剿”。在这样的形势下,“红旗到底打得多久?”成了党必须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其中的第一部分就是后来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毛泽东在文中首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存在的原因和条件,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接着,《井冈山的斗争》文章进一步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得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结论。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给林彪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复信中说:“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这是毛泽东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一九四八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在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版的時候,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中系统阐述了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的思想,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是:将党的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为先进的革命根据地,并进而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所以,正确的表述方式是,1927年10月,毛泽东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0年明确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错误之二】1937年底,(毛泽东)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是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时间是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这篇报告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和策略转变作了理论概括与说明。那么,这个报告是不是1935年发表的呢?不是。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复刊了因长征而中断了的《斗争》,作为中共西北局的机关刊物。后来毛泽东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讲演稿整理成书稿,分两期连载于1936年1月3日和27日出版的《斗争》80和83期上。1951年10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发行,这一卷包括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写的17篇著作,第12篇是《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因此,正确的发表时间应是1936年初。
【错误之三】1974年,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1974年”的时间值得商榷。
在《袁隆平访谈录》中,袁隆平亲口说:“1964年选定杂交水稻作为研究课题,在攻关的前十年,我朝思暮想着杂交稻研究成功。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配套成功,我又朝思暮想着进一步挖掘杂交稻的增产潜力。”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科学技术》一节中说道:“1973年,中国在国际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华东师大版的《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这样讲:“1973年10月,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来籼型杂交水稻,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的“籼型杂交水稻”一目中讲:“经过多次杂交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2009年9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1970年,长期致力于水稻增产研究的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在海南发现一株天然野生稻,为水稻增产改良研究带来了可能。三年后,杂交水稻增产这道世界难题被攻克,水稻产量从亩产300公斤提高到亩产500公斤以上。”很明显可以推出: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是“三年后”,即1973年。
因此,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于1973年,而不是1974年。
参考文献: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2]九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鲜为人知的故事.世纪风采,2008(11)
作者简介:
刘念,男,1981年生,河南省安阳市实验中学高中部,中学二级教师。
【错误之一】1927年10月,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它给的信息是:三个事件的时间都是1927年10月。时间果真是一样的吗?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各地红色政权不断地遭到优势敌军的“围剿”。在这样的形势下,“红旗到底打得多久?”成了党必须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其中的第一部分就是后来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毛泽东在文中首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存在的原因和条件,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接着,《井冈山的斗争》文章进一步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得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结论。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给林彪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复信中说:“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这是毛泽东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一九四八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在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版的時候,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中系统阐述了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的思想,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是:将党的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为先进的革命根据地,并进而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所以,正确的表述方式是,1927年10月,毛泽东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0年明确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错误之二】1937年底,(毛泽东)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是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时间是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这篇报告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和策略转变作了理论概括与说明。那么,这个报告是不是1935年发表的呢?不是。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复刊了因长征而中断了的《斗争》,作为中共西北局的机关刊物。后来毛泽东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讲演稿整理成书稿,分两期连载于1936年1月3日和27日出版的《斗争》80和83期上。1951年10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发行,这一卷包括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写的17篇著作,第12篇是《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因此,正确的发表时间应是1936年初。
【错误之三】1974年,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1974年”的时间值得商榷。
在《袁隆平访谈录》中,袁隆平亲口说:“1964年选定杂交水稻作为研究课题,在攻关的前十年,我朝思暮想着杂交稻研究成功。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配套成功,我又朝思暮想着进一步挖掘杂交稻的增产潜力。”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科学技术》一节中说道:“1973年,中国在国际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华东师大版的《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这样讲:“1973年10月,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来籼型杂交水稻,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的“籼型杂交水稻”一目中讲:“经过多次杂交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2009年9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1970年,长期致力于水稻增产研究的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在海南发现一株天然野生稻,为水稻增产改良研究带来了可能。三年后,杂交水稻增产这道世界难题被攻克,水稻产量从亩产300公斤提高到亩产500公斤以上。”很明显可以推出: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是“三年后”,即1973年。
因此,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于1973年,而不是1974年。
参考文献: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2]九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鲜为人知的故事.世纪风采,2008(11)
作者简介:
刘念,男,1981年生,河南省安阳市实验中学高中部,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