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农村、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抛荒现象在一些地区出现并在全国有蔓延之势,成为一个持续热议、影响广泛的社会话题。鉴于土地抛荒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发掘问题背后的本质,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 土地抛荒 原因分析 应对举措
一、 我国弃耕抛荒的原因思考:
(1)农产品价格偏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致使的农业比较效益低下是土地抛荒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近年来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阶段性和低水平过剩,市场风险大,从而造成了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另一方面,农民购买种子、农药、机械等生产资料以及劳动力价格的攀升,使农业生产的成本逐年走高。相比于其他的非农产业的成本—收益而言,农民自然倾向于抛弃耕地投奔其他行业。
(2)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流动造成了抛荒。
我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深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造成了大量农业劳动力的流动。一部分农村劳动地就近转移到二、三产业,另一部分劳动力则在中国的“打工潮”中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失直接造成了抛荒。
(3)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抛荒。
我国部分农业生产地区自然条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效益面临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落后也使得农业生产者改造生产条件、防范和化解自然灾害的能动性大打折扣。两者相合,客观上促使了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低效益性加剧。
(4)耕地流转不畅,土地承包管理不力是抛荒的制度管理原因
随着农村社会发生的生老病死、当兵、升学、就业、家庭婚姻、迁徙等,人口不断发生变化,而人口结构、劳力变动、土地等生产要素变化造成部分耕地无力或无人耕种。当前,土地流转基本处于无秩序、无监管的状态,基层干部对土地抛荒不予重视或管理不力,没有把土地思想宣传工作做到实处,致使部分土地抛荒。此外,政府对于土地抛荒和土地征用等多方面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也使抛荒长期搁置、积累。
(5)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及现代农民文化水平、思想意识的改变也是造成抛荒的重要原因。
传统观念中,农业生产劳动一直被认为是低层次的职业;广大农民子弟都努力“脱农进城”;原本的农业劳动者的农业意识逐渐淡薄。整个社会没有树立对农业劳动的正确认识。
二、 解决土地抛荒的途径和方式:
(1)提高对农业土地资源和农业基础地位的清醒认识,增强解决抛荒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土地资源关乎粮食供应,农业生产关乎社会稳定,农业是社会各领域各部门生存之基、发展之源。全党、全人民都应该牢固树立“保护土地资源,加强农业生产”的观念,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切实解决土地抛荒,确保土地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2)全面制定和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增加“三农”投入,努力确保农业生产收益。
坚决落实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和补贴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继续坚持对农业的持续投入,包括科技、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投入。努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证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和合理利润,确保农业收益对农业生产者的吸引力。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切实建设并保护和管理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抗灾应灾能力;加强对中低产土地的综合治理,提高耕地产出质量;大力推光农业机械的使用,减轻农业生产者的体力付出;普及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不断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4)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技能和素质。
着重培养农民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农民的素质观念,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注重在根据市场导向和本地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生态农业,扩大农业生产范围,适当地使农业与工业相促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农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在现代化条件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5)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和制度建设,提高对土地流的科学管理。
大力推进土地政策革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善土地流转的制度和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和程序,促进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确实保证无人、无力耕种的土地得到流转和利用。创新多样化的土地流转对象、形式,允许以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
(6)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解决中国农民农地抛荒问题问题宏观环境保证。
只有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健康、有序的条件下,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的条件下,才能保证农业的投入、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科技的发展等待具体措施的切实执行。此外,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才能形成持久、稳定、有效的市场需求,农业生产也才具有远远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江林.浅析醴陵市农村耕地抛荒问题.2009
[2]尹兵.对当前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思考.农村经济.2011.22.(4)
[3]郭晓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国农村经济 2011.4
[关键词]农村 土地抛荒 原因分析 应对举措
一、 我国弃耕抛荒的原因思考:
(1)农产品价格偏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致使的农业比较效益低下是土地抛荒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近年来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阶段性和低水平过剩,市场风险大,从而造成了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另一方面,农民购买种子、农药、机械等生产资料以及劳动力价格的攀升,使农业生产的成本逐年走高。相比于其他的非农产业的成本—收益而言,农民自然倾向于抛弃耕地投奔其他行业。
(2)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流动造成了抛荒。
我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深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造成了大量农业劳动力的流动。一部分农村劳动地就近转移到二、三产业,另一部分劳动力则在中国的“打工潮”中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失直接造成了抛荒。
(3)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抛荒。
我国部分农业生产地区自然条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效益面临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落后也使得农业生产者改造生产条件、防范和化解自然灾害的能动性大打折扣。两者相合,客观上促使了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低效益性加剧。
(4)耕地流转不畅,土地承包管理不力是抛荒的制度管理原因
随着农村社会发生的生老病死、当兵、升学、就业、家庭婚姻、迁徙等,人口不断发生变化,而人口结构、劳力变动、土地等生产要素变化造成部分耕地无力或无人耕种。当前,土地流转基本处于无秩序、无监管的状态,基层干部对土地抛荒不予重视或管理不力,没有把土地思想宣传工作做到实处,致使部分土地抛荒。此外,政府对于土地抛荒和土地征用等多方面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也使抛荒长期搁置、积累。
(5)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及现代农民文化水平、思想意识的改变也是造成抛荒的重要原因。
传统观念中,农业生产劳动一直被认为是低层次的职业;广大农民子弟都努力“脱农进城”;原本的农业劳动者的农业意识逐渐淡薄。整个社会没有树立对农业劳动的正确认识。
二、 解决土地抛荒的途径和方式:
(1)提高对农业土地资源和农业基础地位的清醒认识,增强解决抛荒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土地资源关乎粮食供应,农业生产关乎社会稳定,农业是社会各领域各部门生存之基、发展之源。全党、全人民都应该牢固树立“保护土地资源,加强农业生产”的观念,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切实解决土地抛荒,确保土地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2)全面制定和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增加“三农”投入,努力确保农业生产收益。
坚决落实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和补贴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继续坚持对农业的持续投入,包括科技、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投入。努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证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和合理利润,确保农业收益对农业生产者的吸引力。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切实建设并保护和管理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抗灾应灾能力;加强对中低产土地的综合治理,提高耕地产出质量;大力推光农业机械的使用,减轻农业生产者的体力付出;普及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不断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4)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技能和素质。
着重培养农民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农民的素质观念,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注重在根据市场导向和本地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生态农业,扩大农业生产范围,适当地使农业与工业相促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农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在现代化条件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5)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和制度建设,提高对土地流的科学管理。
大力推进土地政策革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善土地流转的制度和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和程序,促进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确实保证无人、无力耕种的土地得到流转和利用。创新多样化的土地流转对象、形式,允许以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
(6)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解决中国农民农地抛荒问题问题宏观环境保证。
只有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健康、有序的条件下,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的条件下,才能保证农业的投入、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科技的发展等待具体措施的切实执行。此外,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才能形成持久、稳定、有效的市场需求,农业生产也才具有远远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江林.浅析醴陵市农村耕地抛荒问题.2009
[2]尹兵.对当前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思考.农村经济.2011.22.(4)
[3]郭晓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国农村经济 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