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和春:一腔热忱,四赴灾区

来源 :脊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im1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年近花甲,曾四赴灾区,唐山、汶川、玉树、舟曲等地都留下了他志愿救灾的身影。在灾区,他挖掘遇难者遗体,做着其他人不愿干的活儿。救灾结束后,他留在灾区为群众免费修理电器……他叫吴和春,是河北保定的一位普通老人。
  
  白发志愿者
  
  “悲伤的气氛让我不忍心休息”
  8月15日,59岁的保定老人吴和春,在一片啜泣声中低下头为遇难者默哀。他的脚下,是被泥石流摧毁的甘肃省舟曲县,那底下埋着灾难中死去的同胞。他固执地想,那底下也许还能救出一个人。
  此前,吴和春从四川出发,经两天一夜长途跋涉,在8月12日赶到舟曲后,立即加入了挖掘遇难者遗体的行列。
  一头白发令吴和春在挖掘遗体的行列里格外引人瞩目,因为现场救援队伍中除他以外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谁能想到,这位跟小伙子比着劲儿干的矮个子老汉,十年前曾患脑血栓。
  每当发现遗体时,吴和春便放下手中的铁锹,趴下身子用手挖去周围的泥土,生怕碰坏遇难者遗体。掘出遗体,他情难自己、老泪纵横。对待每具遗体,他都先用布擦去淤泥,再用清水和白酒正反面仔细清洗,最后与遇难者家属一起用被单将遗体紧紧裹起来。他说,要善待每位死者,因为他们都有尊严。
  这位老人已经几天没吃过午饭。每天从早到晚,他在浓烈的气味中挖掘着,中午累了就在废墟边歇一会儿,全身的味道洗都洗不掉,干脆不吃午饭。其实,即使吃早饭、晚饭时,在仔细清洗之后,手上的味道依旧很浓。
  只有在烟草袅袅的青烟中,他才能得到休息。但也只是片刻的休息,“因为有那么多人在砖块、淤泥中寻找着自己失踪的亲人,悲伤的气氛让我不忍心休息。”
  在舟曲,吴和春挖出了20多具遇难者遗体。
  
  免费修理工
  
  救援结束后,他在绵阳租了一间房,给人们免费修理电器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吴和春就瞒着家人从河北保定奔赴了灾区,随身只带了500元现金、工资卡和一套修理电器的工具。那以后的两年多里,他一直没回过家,先后又参加了玉树、舟曲救灾。
  两年里,吴和春坚持“自愿、自费、自负责;献力、献血、献款物”救灾。救灾时,他尽量不给灾区添麻烦,自费解决食宿。在舟曲,最初他在受灾群众安置点打地铺,安置点人满之后,就主动搬出来给别人腾出地方,自己搬到小旅館,每天租金20元。
  虽然每月只有1000多元退休金,吴和春在汶川地震时捐了3000元,玉树地震时捐了1000元。到达舟曲后,他身上只剩几十元钱,但退休金刚打到工资卡上,他又立刻取出500元捐给了灾区。
  汶川地震救援结束后,吴和春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四川为灾区人民免费修理电器,帮他们节省一部分开支。舟曲泥石流灾情发生前,他在四川绵阳市租了一间房,平时便游走于周边各市、县,给人们免费修理电器。出远门回不了绵阳时,他就住在当地百姓家,每晚付10元住宿费。
  虽然年近花甲,但汶川地震后,吴和春在四川德阳听说有人急需血液,就跑到德阳市中心血站报了名,还把电话留给了血站工作人员,需要献血时随叫随到。
  
   大爱几十载
  
  不希望再做救灾志愿者,因为那意味着灾难和生离死别
  吴和春四赴灾区志愿救援的事迹,传回了他的家乡河北保定,熟悉他的人在为他骄傲的同时并没有感到意外。
  1976年唐山地震时,25岁的吴和春便参加了救援工作,与同事一道挖出130余具遇难者遗体。他的热心肠在同事中众所周知,他自学了电器修理,常给工友修理电视、洗衣机、收音机。
   1981年1月2日的《保定日报》头版还刊登了他见义勇为的一段佳话。1980年岁末,一名妇女在保定市裕华路被汽车撞成重伤,事故发生后,肇事司机驾车逃逸。恰巧路过的吴和春主动拦车亲自将伤者送往医院抢救。
  此前,吴和春还往返40公里,给清苑县一个到保定拉煤却病逝在路上的农村社员家里送信,没留下姓名。
  这两年,吴和春在灾区救援没回过家,他家原本干净、整洁的小院长了半人高的杂草。有人说他傻,放着安宁、舒适的晚年生活不过,非要到灾区跟危险和忙碌做伴。他说自己其实不希望再做救灾志愿者,因为那意味着灾难和生离死别……
其他文献
2010年是章美兰的本命年。  章美兰属虎。18年前,正好18岁的她以征地工的身份成为江西新钢公司一钢厂的电焊工。18年后的今天,当年那个有些大大咧咧的“假小子”蓄起了长发,穿起了长裙,嫁作人妇成了人母,唯一没变的是手里牢牢攥着的那把焊枪。  章美兰倾注18年的心血与汗水,浇灌出来的焊花越来越绚烂——2010年,她成为全国劳动模范。  在许多人看来,艰难辛苦的18年风雨路程,她走得幸福从容。   
期刊
韩金忠是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南郊分公司紅土店供应站站长,在这个特殊岗位上,韩金忠体察老年人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免费送气等服务长达十年,为其他供应站起到表率作用。    爱心服务的排头兵    2000年,韩金忠走上供应站站长的工作岗位,他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行动准则,正如他说的,“液化气供应是保障老百姓日常生活起居的重要工作,每天服务千家万户。”任职10年来,韩金忠带领职工尽职尽责服务周边居民,因为工
期刊
连续411天没休过一个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平均工作时间超过15个小时,为了平安世博使命,他与时间赛跑;持续23天发热不退,3次高烧至40℃仍坚持工作,直至生命垂危,为了平安世博使命,他与生命博弈……  担负世博任务1年多来,武警上海总队参谋张少锋先后完成10余次重大任务,精雕细琢20余项世博执勤方案,发现执勤隐患50余起。    带病坚守    张少锋是上海市武警总队训练参谋。他身高一米八、11分钟
期刊
在一般人眼里,收费员是一项吃力费劲的差事,而且往往得不到住户的理解,尤其是在燃气行业,入户查表、上门收费更显出了它的枯燥和乏味,但就是在这个不被外人看好的岗位上,天津市燃气集团第二销售分公司红桥营业所佳园里服务站收费员付玉玲二十五年如一日,敬業爱岗,无私奉献,步行服务里程2万多公里,入户50多万户,累计收费数百万元,收费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无一例服务事故,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一首平凡劳动者
期刊
精瘦,干练,沉默得像堵墙,然而走近他,你又会触抚到真诚、和蔼与细致,这就是河南陕县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政委任金平。  从1982年到检察院工作至今,任金平给同事留下的就是一个硬汉印象,尤其是在查案时,这一印象尤为深刻。  众所周知,渎职侵权案件有“三难”,因为它监督的对象都是行政执法机关国家工作人员,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较强的反侦查能力。然而任金平总能化难为易。见证过任金平一
期刊
天上星光点点,一辆伊兰特出租车静静驶出小区。5时刚过,车子停在了一幢楼前。司机小心翼翼地将老人搀扶进车里,车子缓缓启动,驶向北大医院妇幼中心。这样的一幕,延续了13年。  魏勇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儿子学校的一名德育辅导员,戴着红领巾、站在国旗下演讲,进而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的士英雄”。    从妻子手里接过班    每天早上4时20分起床,5时左右来到李世娴老人的住处接她去医院做透析,其
期刊
奉命去采访王林。听说他是专家、教授、博导,又是院长;还听说他是“老三届”,曾经在调料厂里腌咸菜、做面酱、烧锅炉、赶马车。  哎哟,这些个“关键词”怎么会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这本身就是一道人生之谜——他有什么本事?怎么成了医学专家?记者的好奇心催促着去解读王林。  如约来到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宣传科科长小孙在大门口等我。她眼睛很大,声音很甜。她在前面领路,没去前几年建成的高楼大厦,也没进刚刚投入使
期刊
叶榄接受采访时展现“绿色和平之旅”一笔双钩绝活。  叶榄,一个中等个、戴眼镜、皮肤黝黑的年轻人,17年行走16万余公里,深入学校、社区作了2000多场次的绿色环保宣传,发放30余万份环保资料,还与人合作出版了15本环保书籍,先后荣获丰田环保资助行动等奖项,他的理想是——  在北京见到叶榄时,他正在第二届中韩青少年环境论坛上做环保志愿者。黑瘦身材的他,一直跟随着主办方忙碌于论坛的事务。在会议间隙,他
期刊
派出所所长处在公安工作的第一线,每天从早到晚,忙于应对各种各样的警务及非警务活动,这其中有苦有乐,有喜有怒,但这分喜怒哀乐,却非他人所能感知。“一位基层派出所所长的一天”,也许能让读者有所感悟。  日期:2010年8月13日,农历:七月初四,星期五,天气:晴  7:50,起床(昨晚配合治安大队行动加班至凌晨3点多),洗漱时接妻电话:“老公,生日快乐!……”答:“好了,有事,正忙着。”  (老夫老妻
期刊
从2005年《脊梁》创刊至今,从“如今谁来写工人”到“如今怎样写工人”的大讨论,我们一直在为当代工人文学寻找一条阳光之路,我们一直在为当代工人的阅读心灵营造一种温暖。  欣慰的是我们眼前的阳光越来越灿烂,我们集合的文字越来越有光芒。本期“旗鼓台”的《文学需要给人以温暖》,表达的正是这种追求。文学的品质应该是温暖的,当徘徊的心灵寻找精神的家园时,文学的红花绿叶往往能释放出纯美的芬芳,润泽出生命的春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