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创新课程教学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b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需要以进一步实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为抓手。课程教学的创新实施需要以顶层设计的课程文化为导向,需要以整体布局的知识建构为导向,需要以造型立象的童心视界为导向,需要以工具平台的互动生成为导向,以及以在场学习的体验为导向。只有在这五个导向上下足功夫,特色文化引领教学创新的实践才能坚实落地。
  【关键词】课程文化;知识构造;综合体验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2-0015-02
  【作者简介】马斌,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南京,210024)处长。
  自2013年我省提出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以来,全省现已有小学建设项目198个。南京市小学特色文化建设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有想法、有办法、有做法、有章法,并取得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实际效果。2017年南京市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现场交流会,通过高淳区淳溪中心小学和高淳老街现场的网络体验、基地体验、课堂体验、休闲体验和专业体验,让与会者普遍感受到项目学校都在通过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展现不一样的精彩。事实证明,小学特色文化建设是成功的、有效的、师生喜欢的、社会称道的,具有平台抓手效应和放大辐射效应。
  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适应了当下加强文化建设的大势,但仍要勇立潮头,深化建设,创新发展。要进一步围绕课程教学改革深度推进特色文化建设,产生聚合效应。具体表现在,要运用物型课程的理念,打造知识化的立体校园;运用课程基地的理念,促进体验式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型;运用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的理念,集聚众创性的群体智慧;运用品格提升工程的理念,构建真实感的立德树人的新范式,在“顶层设计的课程文化导向,整体布局的知识建构导向,造型立象的童心视界导向,工具平台的互动生成导向,在场学习的综合体验导向”的“五导向”上下功夫、见成果,以特色文化引领教学创新,以教学创新实现立德树人。
  一是顶层设计的课程文化导向。
  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突破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一般化、普通化、无特色、无感觉的思路和做法,从课程学科文化的视角和切入点,赋予小学校园文化以新的内涵、新的内容、新的创意、新的精神。因此,学校的特色建设项目,从立项开始,就须将顶层设计放到第一位,在项目主题凝练、立意创新、方向路径、实际效能和措施保障上整体谋划。要更多地围绕国家基础课程开展小学特色文化建设,挖掘、展现学科的文化教义,这无疑是一种学科课程文化建设的创新,是基础教育长期以来注重学科教学、忽视学科建设、忽视学科文化的纠偏。在全国几十万所中小学中,能见到诸如数学等学科的学科建设,毕竟极少极少。
  二是整體布局的知识建构导向。
  “不断增加校园建设中的知识容量和审美含量,着力于构筑向学的立体校园和知识空间”,这是新时期江苏省中小学校园建设、各类项目建设的新定位、新要求、新导向。小学特色文化的整个项目的建设,要强化系统思考,整体建设。前提是要学会和能够进行项目的知识建模,突出空间布局的知识体系和建设模块的建构,在每一点、每条线、每个面、每一块的内容建设上,要从上下、左右、前后的三维空间甚至是多维空间进行立体设计,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素质养成的课程要求进行整体构建,从地方文化、时代要求、未来引领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呈现创意,注重横向联挂,强调内在的逻辑体系和教育规律,使特色项目建设在自成特色体系、并与课程内容融合、与学生需求适应上找到科学的切合点,并使学校成为展现立体知识空间的新型校园。
  三是造型立象的童心视界导向。
  物象有限,意象无限。在特色文化建设中,首先是要“做”文化,物态、物化、物型都特别强调立体的文化造型和独特的个性创意,最难的莫过于立象而取意。因此,从项目的设计到建设的全过程中,既要突出万物的天然性、生态性,注重事物的取象、立象、景象,更要在万物成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儿童心性特点,从孩子的眼里去建设、去造型、去创新、去寓意,充分体现审美情趣、知识生成的有机统一,以视觉物语形成学生学习的活知识、活学习、活思考。特别是要重视防止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物质建设形式性、装饰性、摆设性、机械性等毛病,而要在建设的人性、人文、人格上出彩,真正体现儿童第一的教育信仰。
  四是工具平台的互动生成导向。
  世界是物质的,任何物质对人而言皆是工具。人以思维的智慧,凭借工具的力量,才得以主宰这个大千世界。在特色文化建设中,无论是硬件资源的建设,还是软件资源的建设,都要注重工具思维,以教育工学指导实际运用,突出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在知识获取、原理习得、思维深刻和能力提升上的工具平台和桥梁作用,尤其是以专业化的载体优势,转变课程育人、学科育人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物态的立体造型、意境形成、精神赋予中,要紧紧围绕教育的使命和育人的天职,力求文科类建出工程技术感、理工类建出人文意象感,涵养学生的文理精神。工具、技术、设备等的建设,在体现技术感、工程感的同时,要重点在人物互动、人机互动、人境互动、人人互动上挖深、做透、创新,努力做到凡是机械的、重复的工作能让智能机器去做的,都要通过信息化的智能作用予以解决,促进学习自主学习的形成和学习效率的提升。
  五是在场学习的综合体验导向。
  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的重点就是建设小学课程基地。课程基地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和实践场所;是展示学科文化、学科装备、学科内容的专业化学习场域。因此,无论是室内的建设还是室外的建设,都要有“作场”“作坊”“在场”的特点,以配置小坐凳或莆团等,让孩子们时刻可以席地而坐,在场交流学习。校园里要有较多的大大小小的“场子”。这种“在场”通过多学科的国家基础课程、超学科的专题学习课程、跨学科的文化综合课程,形成组合拳,增强综合性、体验性、实践性。2016年全省共有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152个。其中,语文19个,数学6个,外语1个,美术14个,音乐11个,体育18个,书法13个,综合19个,历史11个,品德17个,科学23个。上述分析可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是以国家基础课程类为主的,而专题学习类、文化综合类课程更多地体现在科学和综合项目中。如,智能机器人就是超越学科限制,集运动学与动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控制与传感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的先进理论与技术,交叉形成综合性的学科;环境教育就是融合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等学科,从各学科中选取与有关环境科学的概念和内容合为一体,组成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即便是国家基础课程也体现了在场学习的优势和综合性特点。综合学习才能更好地体现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
  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时间不长,各地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在教育优质均衡、学校教学转型、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力提升、文化育人出新上形成独特的效能。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核心素养的培育,小学特色文化建设要突出“课程” “基地”的重点特征,将在知识建构的校园学科生态内涵上,充分发挥出无可比拟的创新优势、教学优势、文化优势和育人优势。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2014年3月,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
【关键词】学科价值;学生学力;创新思维;问题解决;动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7-0058-02  数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在与现实生活沟通的过程中,在感受和践行前人的数学智慧的过程中,学生应通过对数学特有的逻辑系统的学习和思考,把数学内在的智慧转化为他们自身成长的力量。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现数学学科
【关键词】智趣数学;学习发生;认识周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0-0054-03  【作者简介】吴汝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210013)教授,正高级教师。  2016年5月,我有幸参加了第十一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南通赛区)数学课堂评审活动。这届展评活动的主题是“让学习真正发生”,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各尽
【摘 要】江苏省基础教育“机器人课程”建设项目在建构、实施与推进过程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建设“北极星科学院”,营造浓郁的科技氛围;“场馆”,产生校园学习新方式。研发、实施机器人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爱动手爱动脑的特质,触发学校“理趣课堂”的教学研究。由机器人课程衍生出学校“活课程”群,“机器人”不仅是课程,更代表“与时俱进”的理念,“创新”和“超越”的文化,推动学校进一步优质
【摘 要】曾参是孔门私学中精进修养且孝行突出的弟子。孔子对曾参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曾参的个别化教学艺术;二是“参来勿内”——孔子对曾参“愚孝”言行“以怒示警”的教学艺术;三是“三省吾身”——孔子指导曾参进行自我教育的艺术。此外,曾参为“以友辅仁”而建立的“同学圈”,也值得深入考述并认识其所特有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曾参;孔子;教学艺术;问对;反省;孝  【中图
【关键词】思维导图;学力;Chinese festivals课例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1-0054-03  【作者简介】吉桂凤,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泰州,225300)英语教研员,高级教师,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  学力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它主要由显性的知识、技
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它产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实在难以自已。当学生犯了错误,尤其是屡次犯错教育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教师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视教育本身具有的反复性,利用合适的教育时机,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1.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日常生活也在悄
综观李昌亮老师执教的《爱之链》一课,师生和谐共处,通过“观、品、悟”的主要实践活动,教师与学生在小说阅读的核心地带建构意象。  一、观:读解人物关系,感受精巧情节,初见小说意象  观,是大略地读,直接地感知,是学生对小说直观、初步的感受和意象重建。教学伊始,教者直接交代课文文体,触发学生已有的小说阅读经验,将学生带入阅读新起点。接着,学生浏览课文,教师通过“人物之间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情”的问题引导,
【设计理念】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六下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人散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感悟人生。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的形象。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感悟发人深省。  王荣生教授在《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强调:“散文教学要定位‘这一篇’课文,它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散文阅读教学,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
【摘要】用耳朵阅读,是儿童阅读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有助于儿童具备多元化的读书方式。用耳朵阅读,帮助儿童从疏远语言到亲近语言,给童年阅读以丰饶给养。言说,存养儿童的言语天性,满足其言语生命独特的感悟与需求;写作,释放儿童语言活力,使其言语生命得以鼓荡与激扬。  【关键词】儿童阅读;亲近语言;言语生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