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局”成为了最近网络上的热词,与之相伴的所谓“酒局文化”也被广泛热议。这些年,舆论对于酒局文化的批驳一直都在持续,而这一次,媒体和网友对酒局文化的批评,比以往来得更为猛烈。
原本承载欢庆与美好的酒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逐渐地异化变质,成为职场与官场的功利场所,充斥着虚假、野蛮、腐败和庸俗。而其中的丑恶“潜规则”也冠冕堂皇地披着“酒局文化”的外衣出现,虽令无数人反感抵触,却“长盛不衰”。
这种恶俗的酒桌风气和所谓“文化”,为何会有土壤令其野蛮生长,我们何时又能看到其退出江湖?
“雅兴”变味
关于酒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按照现有的主流说法:中国酿酒起于杜康,最早的朝代,一般认为为夏朝,在夏朝时已有专门盛酒的容器——爵,在商末也有“酒池肉林”的说法。几千年来,它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食、医疗、人文艺术等等,自然而然形成一种酒文化,深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影响深远。
古时候的人们往往是借酒抒怀、借酒忘忧、借酒寄哀,是文化与情感的结合。尤其是唐宋时期,不少文人大家更是将酒与诗文紧密结合,留下无数不朽名篇名句,比如“诗仙”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在中国古代的酒局中,大多讲究以文会友、以酒助兴,酒是美好而浪漫的载体,而古代的这些与酒相关的文化,与现在所说的“酒局文化”中的恶俗野蛮,根本就是两码事。
在中国古代的酒局中,大多讲究以文会友、以酒助兴,酒是美好而浪漫的载体,而这种酒局文化是一种“雅趣”,核心还是在于“文化”二字,追求的是文化底蕴和精神层面的升华。除了文人的曲水流觞,诗酒风流,大碗喝酒的英雄侠气,也是古代江湖人士所推崇备至的。而古代的这些与酒相关的文化,与现在所说的“酒局文化”中的恶俗野蛮,根本就是两码事。
当然,酒自诞生之初,也与权力紧密联系。最早有关饮酒的礼仪和规定都出自帝王家,有着极强的政治含义。酒被当作强化统治地位和君臣伦理的道具,一开始就被统治阶层把控,慢慢演化出一系列的礼仪,以便让统治更为庄严和牢固。早期酒文化也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与祭祀、庆典等礼仪结合紧密,是属于皇家与当权者的上层文化。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很多礼仪就是来自酒文化。
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酒局在历史文化上承担了如此多的功能,朝代的兴衰都能与酒局联系起来。曹操邀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历代著名酒局对于中国人来说,已是耳熟能详。
到了现代时,“酒”成为人情社会中的重要交际媒介,喜丧宴席、求人办事、生意往来、考研入学都离不开饭桌上的推杯换盏、你来我往。无酒不成席,好像是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尤其在官场和职场,就算我们很多人没有置身其中,但或多或少都听过各种“酒局文化”,这些“酒局文化”,其实已经被扭曲异化,发生了质变,成为了“权力游戏场”,涌动着或明或暗的“潜规则”。
变味“酒局文化”掩盖不轨之事
不管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有新员工入职,年会或节庆,又或者大型项目结束之后,总要去饭店“犒劳”一下。而在酒桌上,权力的秩序依然存在。下属向领导敬酒,领导往往意思一下,“我干了,您随意”这句话很多职场人都不陌生。轮到领导回敬,下属就得受宠若惊,加倍表示,否则就是对领导的不敬。
去年8月,新闻曾报道厦门国际银行一新员工不喝酒被部门领导扇耳光的事件。在這名部门领导看来,一个新人不肯喝大领导敬的酒,那就是不尊重领导,就是不服从。而且,这种不服从,不仅仅是新人员工自己的问题,还会连累自己,让自己在大领导面前也去了面子。当时就有媒体评论:这种酒桌文化不仅对职场新人不公平,助长了一种强权文化,也使得“弱者”被迫通过喝酒向“强者”献媚,助长了一种奴性文化。
生意和业务的酒局里,这种场面也是屡见不鲜。为了把产品卖出去,光是价格低、回款慢、回扣多还不够,销售员或业务员还必须小心翼翼地“伺候”着桌上的客户。客户一句:“你多喝一杯,我就多签一张单”,销售员为了把业绩做上去,能不喝吗,敢不喝吗?这种场合的酒桌文化,实则是一种权力压迫下的交易。
酒局中,往往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往往要求女性“陪酒助兴”。如果女性光喝饮料或茶水,就无法融入酒局,甚至无法介入话题。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压力下,女性往往被迫参与,这种劝酒场合也最令女性深恶痛绝。若是“美女陪酒”“喝尽兴了”才能签的合同,可想而知这其中的可靠度能有多少?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喝了这杯酒,这个合同就是你的”“领导敬酒是看好你,看得起你”……不顾健康与理智,不顾尊严的狂饮,倒仿佛成了勇气和面子,忠诚与威严的象征。身在职场,大部分人内心即使再讨厌酒局应酬,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席,否则就会被视为不服从工作安排、和领导客户对着干,往后的职场之路便会走得比别人艰辛许多。
被困于酒局文化的职场人,以身体健康为代价,活得惶恐而卑微。除了最近的酒局事件和去年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新员工被打耳光事件,此类“酒局文化”的丑闻在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2017年,广东知名高校大一学生在一片喝酒加油声中酒精中毒死亡;2014年中纪委曝光了黑龙江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在应酬时喝死陪酒人员……这些耸人听闻的事在现实中绝非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