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牛粪堆肥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_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牛粪与稻壳混合堆肥,通过测定物理、化学、生物指标的变化,分析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剂量对牛粪堆肥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微生物菌剂的用量。结果表明,加入0.3%、0.5%微生物菌剂的堆肥比不加入菌剂的处理升温快,高温持续时间长;堆肥结束时加入菌剂的堆肥含水率、C/N更低;pH值接近8;并且可提高纤维素酶活性水平和峰值;接种菌剂的处理组,细菌数增长要快于空白组,且接种0.5%菌剂的处理比接种0.3%的菌数峰值高;加入菌剂可使堆肥更快达到腐熟。本试验中处理3堆肥效果优于处理2,所以在本试验的堆肥中用0.5%的微生物菌剂用量更好。
  关键词:复合微生物菌剂;牛粪;堆肥;纤维素酶活
  中图分类号: Q939.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427-03
  收稿日期:2015-05-16
  基金项目:辽宁省沈阳市科技攻关项目(编号:F-13-144-3-00)。
  作者简介:牛明芬(1967—),女,辽宁本溪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修复生态学。E-mail:niumingfen@sina.com。
  通信作者:梁文涓,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修复生态学。E-mail:liangwenjuan100@163.com。牛粪属于冷性堆肥材料,纤维素含量大,自然堆肥降解速度慢,并且不易起温,达不到我国堆肥无害化标准[1]。大量研究表明,在牛粪堆肥中加入发酵菌剂可以促进牛粪堆肥的腐熟进程,并能提高堆肥的质量。徐大勇等将外源腐熟菌剂用于牛粪堆肥的研究表明,添加了腐熟菌剂的堆肥比自然堆肥进入高温期(>50 ℃)提前了11 d[2]。牛明芬等研究表明,加入发酵菌剂的堆肥,C/N下降速度比单独牛粪堆肥下降的速度快[3]。刘佳等的研究表明,接种菌剂的牛粪堆肥中微生物数量消长速度快于自然堆肥,接种微生物菌剂加快了微生物群落演替的速度[4]。本试验将自制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接种于堆肥中,通过测定堆肥中物理、化学、生物各指标的变化,判断堆肥的处理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堆肥材料为本溪木兰花牛场的脱水牛粪和稻壳。微生物菌剂为前期试验所制得的微生物菌剂。该菌剂是从腐熟牛粪与土壤中分离出的HN1(枯草芽孢杆菌)、HP2(地衣芽孢杆菌)、TG1(放线菌)、P3(枯草芽孢杆菌)共4个菌株,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各菌种配合比例为TG1 ∶P3 ∶HP2 ∶HN1=3 ∶1 ∶1 ∶1。堆肥原料牛粪和稻壳成分见表1。
  表1堆肥原料主要理化性质
  堆肥原料含水率(%)全碳(%)全氮(%)C/N牛粪71.9323.211.2318.9稻壳 9.8543.560.5776.4注:全碳与全氮为风干样含量。
  研究表明,堆肥时最初的C/N应为30~35,含水率在50%~60%[1,3,5-6]。经计算得出,当牛粪与稻壳的质量比约为2 ∶1时,可满足上述条件。
  1.2堆肥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以自然堆肥(处理1)为对照,比较添加0.3%(处理2)和0.5%(处理3)生物菌剂在牛粪堆肥中应用效果。其中,处理1:200 kg牛粪 100 kg稻壳粉,为空白对照组;处理2:200 kg牛粪 100 kg稻壳粉 0.3%(质量分数)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3:200 kg牛粪 100 kg稻壳粉 0.5%(质量分数)复合微生物菌剂。
  堆制时,肥堆长、宽、高分别为100、100、80 cm,顶部尽量平整。雨天在堆体上加盖塑料膜,以免雨水对堆肥的冲刷。
  1.3采样及测定
  1.3.1样品采集在堆制当日取样,并在堆肥后每2 d定时采样1次,采样方法采用多点采样法[5]。
  1.3.2测定项目测定的项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指标3类,包括堆肥温度、含水率、pH值、C/N、纤维素酶活性和细菌数。
  用乙醇温度计测定堆温和气温,测定温度分别在9:00和15:00进行。将堆体分上层(10~25 cm),中层(30~45 cm),下层(50~65 cm)测温,每层选测3个点,取平均值作为该层的温度,将3层温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堆体的温度,当天测得温度进行平均作为当天的温度。从堆肥开始到第一次升温,须每天测温,之后可隔1天测1次,当堆体温度开始下降时,对堆体进行翻堆[6]。
  含水率、pH值、C/N测定参照国家农业标准NY 525—2011《有机肥料》[7]。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参照文献[8],细菌数的测定参照文献[9]。
  2结果与分析
  2.1堆肥中温度的变化
  堆肥温度是从表观上判定堆肥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图1可见堆肥初期的升温速度依次为处理3>处理2>处理1。3种处理达到的最高温和高温(50~65 ℃)持续时间分别为:处理1最高温58.7 ℃,持续7 d;处理2最高温62.0 ℃,持续10 d;处理3最高温63.1 ℃,持续11 d。可见堆肥中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可提高温度峰值,且高温持续时间较长,其中,加入0.5%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堆肥升温快,最高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效果最好。
  堆肥在堆制5 d和8 d进行了翻堆,出现温度下降,而后又升高。翻堆可使堆体积聚的热量散失,防止堆温过高;翻堆也可以使堆肥反应更充分地进行,促使下一个高温的到来。在堆肥进行到10 d时温度开始持续降低,降温速度:处理3>处理2>处理1,说明堆肥已逐渐进入腐熟期。
  堆肥在5月份进行,此时的气温已经超过15 ℃,从图1中看出气温的变化,处理10 d后,气温升高,而堆肥温度下降,可见气温对堆体的温度变化影响不大。从图1中还可以看到堆肥的起始温度要比环境温度高,这可能是由于堆肥所用的牛粪是经在牛场脱水后的牛粪,相对鲜牛粪水分含量要低很多,加之在往堆肥场地运送的过程中,牛粪内部很容易积累热量,致使堆肥的起始温度要比环境温度高。   2.2堆肥中含水量变化
  堆肥前10 d,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图2),处理1的水分减少了8%,处理2减少了13.14%,处理3减少了20.69%,水分减少量依次为处理3>处理2>处理1。由图1、图2可见,堆肥升温越高,水分减少越快。加入0.5%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3),微生物活动剧烈,能够快速升温脱水,提高堆肥的发酵速度。在堆制10 d和11 d有降雨,雨水从塑料膜的缝隙处渗入,堆肥中水分有上升趋势,之后又下降。
  2.3堆肥中pH值变化
  在堆肥中,适合微生物生长的pH值为中性或弱碱性。图3中,堆肥的pH值在6.8~7.8之间,说明3个处理堆肥过程反应良好。从图3还可以看出,pH值先下降后升高,主要是由于堆肥初期产生有机酸所致,随着堆肥的进行,有机酸被分解,同时又有含氮有机物产生的氨,使堆肥的pH值升高,并在堆肥结束时保持较高的pH值(处理3的pH值接近8),这与王绍文的研究[10]相一致。处理2和处理3堆制4 d pH值降到最低,处理1在堆制6 d时降到最低;堆肥结束时pH值大小排序为:处理3>处理2>处理1。堆肥中pH值与温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处理3的堆温高,pH值在酸化阶段下降快,且下降幅度大;堆肥后期,处理3的pH值升高也快,且高于处理1和处理2,这与处理3生物量多也有一定的关系。
  2.4堆肥中C/N的变化
  初始C/N对堆肥的腐熟进程有重要的影响。堆肥初始适宜的C/N为30~35,C/N过高(>35)微生物必须经过多次生命循环,氧化掉过量的碳,直至达到一个合适的C/N以供其新陈代谢[11]。本试验中3个处理的最初C/N分别为:37.86、36.94、34.52,都与适宜C/N比较接近(图4)。堆肥过程中,3个处理的C/N整体都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15.66%、23.09%、27.69%。C/N下降的原因是由于随着堆制处理时间的延长,微生物消耗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总碳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全氮相对含量增加,使堆体的碳氮比逐渐减小,堆肥逐渐达到腐熟。图4中C/N下降程度依次为处理3>处理2>处理1,由此可知,在堆肥中加入0.5%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堆肥效果更好。
  2.5堆肥中纤维素酶活性变化
  酶活性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堆肥的进程和发酵的强度[12]。畜禽粪便中不仅含有较易分解的单糖、淀粉和半纤维素,还含有难以分解的纤维素。牛粪中纤维素所占比例较大,堆肥中对纤维素酶活性进行跟踪测定,可以了解堆肥中纤维素被降解的情况。
  从图5可见,本试验中3个处理的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均是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最后降低的过程。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堆料,在堆肥的前2 d,堆体温度升高,堆肥的纤维素酶活性也随之升高;在堆肥的2~4 d,温度有波动性的降低,纤维素酶活性有小趋势的下降;堆肥温度在6 d时开始升高,纤维素酶活性在7 d时开始增大;到10 d时,处理2和处理3的纤维素酶活性达到最大值1.304 U/g和1.428 U/g;到堆肥结束时,处理2和处理3纤维素酶活性分别降至 0.423 U/g 和0.336 U/g。处理1(对照组)的堆体温度和纤维素酶活性均滞后于加入菌剂的处理2、处理3,处理1的纤维素酶活在堆制4 d和12 d时出现峰值,分别为1.214 U/g和1.233 U/g,在堆肥结束时,其纤维素酶活性为0.932 U/g。从试验结果可知,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堆肥纤维素酶活性的水平及其峰值,加入菌剂的堆体纤维素酶活性峰值比空白处理提前1~2 d出现,且峰值的水平要高。
  分泌纤维素酶的微生物是一个群体,包括中温菌、嗜热菌,还有低温菌[13]。堆肥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这些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有关系。从图5中可以看出,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滞后于堆肥温度的变化,可能是因为温度的改变引发堆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新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会产生酶活的新值,于是出现了酶活性变化滞后于温度变化的现象。处理1的纤维素酶活峰值比处理2和处理3出现晚,且峰值较低,这可能与处理1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少有关。堆肥结束时,处理2、处理3比处理1的纤维素酶活性低,表明处理2、处理3已腐熟,而处理1未完全腐熟。
  2.6堆肥中细菌数变化
  堆肥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细菌不论从数量还是种类上都是堆肥中的优势群体。细菌在堆肥中凭借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快速将可溶性底物吸收到细胞中[14]。在发酵初期,嗜温细菌利用糖类、淀粉、蛋白质等易分解的有机物产生热量,提高堆体温度,以利于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和有机物的分解。嗜热细菌是高温阶段的主要微生物类群之一,在高温阶段分解有机物[15]。细菌数变化结果见图6。
  从图6可以看出,加入菌剂的处理组细菌数增长要快于对照组,且接种0.5%菌剂比接种0.3%菌剂的菌数峰值要高。在堆肥过程中细菌数目出现波动的原因可能是在堆肥初期简单易分解的有机物被细菌利用,促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数量在堆制2~4 d开始下降,主要原因是堆体温度升高,嗜温菌死亡或休眠,嗜热菌数目还不多;堆制6 d细菌数目开始增大,嗜热菌开始大量繁殖;在堆肥进行到10 d时,由于堆肥中有机物的消耗和堆体水分减少,细菌数量再次下降;堆肥结束时处理2和处理3的细菌数比处理1低,说明处理1未
  完全腐熟。
  3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将自制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接种于牛粪堆肥中,通过测定堆肥中物理、化学、生物各指标的参数变化,来判断堆肥的处理效果。加入0.5%菌剂的堆肥升温速度最快且高温持续时间最长。3组的pH值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处理2和处理3提前1 d降到最低点。水分减少量为处理3>处理2>处理1。结束堆肥时,处理3的C/N最低。堆肥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滞后于温度的变化,加入菌剂的堆体纤维素酶活性峰值比空白处理提前1~2 d出现,且峰值的水平要高。加入菌剂的处理组细菌数增长快于空白组,且接种0.5%菌剂比接种0.3%菌剂的菌数峰值要高。通过分析堆肥中各指标变化得出,本研究中加入0.5%菌剂的堆肥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李吉进. 畜禽粪便高温堆肥机理与应用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2]徐大勇,黄为一. 接种外源腐熟菌剂对牛粪高温堆肥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7759-7762.
  [3]赵明梅,牛明芬,何随成,等.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牛粪堆肥发酵影响的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增刊2):587-590.
  [4]刘佳,李婉,许修宏,等. 接种纤维素降解菌对牛粪堆肥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环境科学,2011,32(10):3073-3081.
  [5]隆梦佳. 白腐菌对污泥堆肥木质素降解及重金属钝化影响[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6]曲淑岩. 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发酵牛粪生产生物有机肥[D]. 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2.
  [7]NY 5252011—2011有机肥料[S]. 2011.
  [8]牛明芬,武肖媛,于海娇,等. 牛粪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393-395.
  [9]GB 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S]. 2006.
  [10]王绍.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与应用[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11]Hassen A,Belguith K,Jedidi N,et al. Microbial characterization during composting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1,80(3):217-225.
  [12]袁立,王占哲,刘春龙. 国内外牛粪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现状与趋势[J]. 中国奶牛,2011(5):3-9.
  [13]秦清军. 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微生物菌剂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14]陈芙蓉. 农林废物堆肥化中木质素生物降解研究及接种剂开发[D]. 长沙:湖南大学,2008.和华龙,黄华,薛建辉. 模拟酸雨和富营养化复合胁迫对水葫芦抗氧化酶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430-432.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解砖茶主产区茶园表层土壤有效氟含量背景特征,对湖北、湖南4个县市139个典型茶园0~30 cm土层土壤水溶态氟、交换态氟含量和pH值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水溶态氟和交换态氟平均含量分别为 0.67 mg/kg 和0.49 mg/kg,主要分布区间分别为0.51~1.00 mg/kg和0.61~0.80 mg/kg;湖南省水溶态氟和交换态氟平均含量分别为0.39 mg/kg和0.
梦想感言:不要管梦想是否靠谱,只管全力去准备!  我梦想着当作词人。  其实,最开始我想当诗人,我认为,只要肯下功夫,终有一天我也可以成为诗人。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拼命地背古诗词、看才子才女的作品,周围人都说我是书呆子。  看多了,我就兴致勃勃地写,绞尽脑汁地挤一些文字,然后和网友相互点评。我本是外向的人,周末在家里待着不会超过10分钟,但是当我决定写东西的时候,卻可以待一整天甚至一个月。  
摘要:基于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创新需求,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从效率评价、投影分析、规模收益以及超效率评价等4个方面,对黑龙江省34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营效率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整体运营效率偏低,运营效率差异较大;规模效率是导致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运营投入过少与投入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园区DEA无效的根本原因;DEA有效园
摘要:硫化氢(H2S)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调控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应用双向电泳技术(2-DE)分析了水稻幼苗叶片经不同浓度的H2S处理后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并获得29个表达丰度差异2倍以上的蛋白质。鉴定的差异蛋白质主要涉及到光合作用 (43%),能量代谢 (9%),氧化还原平衡 (13%),蛋白质合成、折叠、加工与降解 (19%),信号转导 (3%)等。gene ontology(GO)分析发现,受
“别人对自己好”这看起来是一个充满爱意、让人温暖的举动,但这样的举动,的确却让很多人内心拒绝。除去怀疑对方是骗子,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这是一个很微妙也很复杂的情绪。什么才算是对你好?  现在就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心里想着一个人,想一想ta对自己好不好。好,好在哪里?不好,又不好在哪里?  一个5岁的小女孩说:“爸爸对我好,他给我买好吃的,陪我玩儿钓大鱼。”从孩子的视角,一个人对她好,是可以分为物质和
摘要:为更好地认识哺乳动物GDF9基因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形成的密码子使用模式,通过CodonW软件计算不同哺乳动物GDF9基因的密码子偏性指标,利用SPSS软件对密码子偏好性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合密码子偏性和最小进化法分析其亲缘关系。GCT、TGT、TTT、ATT、CCT、AGA、ACT为哺乳动物GDF9基因的最优密码子,该基因偏爱使用以A或T结尾的密码子;G、C含量和蛋白质亲水性
摘要:区域土地利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社会状况、规划导向作用的不同,客观上将形成差异化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区域。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以各镇(街)为评价单元,综合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内部土地闲置率法、城镇体系规划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各镇(街)农村居民点整理对区级目标达成的重要性,同时从自然适宜度、经济发展度、社会接受度、规划导向度4个方面选取8个指标,评价各镇(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CO2浓度对施氮水平棉花生理的影响。研究结果:(1)C360、C540水平下,低氮处理棉花株高高于高氮处理,C720水平棉花株高则为低氮处理低于高氮处理;(2)棉花叶、蕾、茎表现为高氮处理干质量大于低氮处理,随CO2浓度增加,干物质量均先增加后降低;根干质量在C360、C540水平下低氮处理高于高氮处理,C720水平则为高氮处理高于低氮处理。2个氮水平下根冠比均表现为随
摘要:以豫麦49、郑麦004、周麦19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以10月13—23日为最佳播期,早播、晚播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效应均较低,产量明显低于适播期;相对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是穗粒数、千粒质量、穗数,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最高的是穗数,千粒质量次之,穗粒数最低,说明本生态条件下,在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稳定千粒质量的条件下,通过提高穗粒
[1]  我很早就羡慕邻居的霞同学了,她虽然是女孩子,却拥有很多男孩子喜欢的东西,比如玩具车、恐龙图鉴,还有小人书……最让我着迷的是小人书,我经常一放学就跑到她家里,抱着小人书看,觉得它可以让我忘却学习和烦恼。在霞的小人书不能满足我的需求后,我开始攒零花钱,买自己喜欢的小人书。  但我妈妈很反感,每次看到我读小人书,她都要说正是因为我看这些书,造成成绩下滑。每次看到成绩单,妈妈都要把我和邻居孩子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