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胡万俊
年龄:95岁
荣誉: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紀念章”获得者
格言:读书如行舟,人生有彼岸
2018年5月24日,一个初夏花开的日子,家住北京安贞里“北京市东城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的胡万俊老人一大早就接待记者来访。他穿一件橙色T恤衫,精神矍铄。老人说话不多,但声音宏亮,一听就是在战场上“练”过。言及最多的不是曾经历过的战场,而是关于自己读书与生活的故事。
“以桨拨水”行其远
1924年2月,胡万俊出生于河北衡水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大概也就是十来岁时,他就独自一人外出“谋学”。那时,有官办机构救济流浪读书的孩子,他在一天可免费领取两个玉米馒头的乡村学校,读的是民国课本,其中有一课文,叫《河中两舟》:“河中两舟,一去一来。去舟风顺,桅上挂帆,其行速;来舟风逆,以桨拨水,其行缓。”他渐明白:人生如河中之舟,何以行远?顺风与逆风者,只要得法,都有彼岸。
于是,他一边读书,一边观察世事。20世纪30年代,胡万俊参加过小学生抗日宣传队;由于成绩优秀,后来还考上了当地的国立一中。再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他以一位当时“有学问的年轻人”应征入伍,编入中国远征军新一军,军长孙立人。1942年4月,胡万俊跟随远征军出国作战;1944年6月,胡万俊所在远征军发动滇西松山战役,历时95天,本次战役打破滇西战役僵局,同时拉开了中国抗战胜利大反攻序幕。
“凭一身军装读北大”
抗战胜利后,胡万俊从滇西回老家路过当时的北平,他一身军装在北平大街上,好心人告知:从前线下来的军人,可直接进北大读书。“就这样,凭一身军装就可读北大,比现在的孩子幸福多了!”老人回忆至此,脸上充满幸福与得意。当年,北大在京城景山北沙滩,胡万俊就读北大政治系,后来叫哲学系,完成了从“枪杆子”到“笔杆子”的转变。
在北大,胡万俊从书本中结识了德国哲学家尼采,这位“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的人,也给了他再认识人生的新高度。“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的这些话,让当年经过残酷战火洗礼的胡万俊意气风发。在北大读书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地下党员。
在校时,他与胡启立上下铺,他们都是北京地下党组织的积极分子;在和平解放北平期间,他们走街串巷,默默记下每一条街道的兵力布置,为中国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解放前夕,政治系教授胡适,私下找几个学生去台湾,但不知他已秘密加入共产党。胡万俊是胡适唯一没有“规劝”成功的一人。
身兼数职的炮兵教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部队急需知识人才。作为第一批大学生,胡万俊再一次穿上军装,服役于当时的空军第二高级专科学校任教官,该学校主要负责培养地对地、地对空炮兵。
1950年初,中央军委根据国内外形势和面临的任务,做出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的决策,并决定组建军兵种领导机关,相应的炮兵领导机构也在筹建中。谁来掌舵炮兵呢?当年,毛泽东亲自点将:“红四方面军有个陈锡联,外号叫‘小钢炮’,搞炮兵当然是内行!”于是,胡万俊又成了陈锡联的部下。
1959年春,“炮兵战斗条令”形成;当时,炮兵部队每个连队都有计算员,也就是手工计算,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是,炮兵战士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不高,不少还是文盲,计算员确实不好找。有的部队干脆办学校,自己培养中学生。胡万俊与他所在的空军第二高级专科学校“身兼数职”,先培养学生,后培养学员;那个时期,他们被称为是“给大炮装上眼睛的人”。
这期间,胡万俊凭借就读北大“深厚的文化功底”,给当年的《空军报》还写过大量新闻报道,在人民军队灿烂军事文学的天空,也有着他辉煌的一笔。
1957年,胡万俊与河北省昌黎县姑娘董淑卿结婚,相继生育一女二子。文化大革命期间,胡万俊一家随时代的颠簸,也如那个年代人一样有过几次“小插曲”:
1969年,全家迁至黑龙江嫩江空军五七干校;
1970年,全家改迁黑龙江牡丹江空军五七干校;
1971年,林彪“九一三事件”后,空军司令部一纸调令,胡万俊全家回京。
在五七干校期间,胡万俊在校部政治处,其间阅读了大量马列、毛泽东的著作,成为一名马列著作辅导员。回京后,也因此调任空军政治部,其间,为老干部平反做了大量工作。作为一名严守组织纪律的“老机关”,直至1986年从部队离休。
一生的“四个爱好”
1986年秋,胡万俊一家被安排到“北京市东城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五层没有电梯的房子;如今,这房子已有32年了,他每天上下爬五楼,从63岁一直到95岁。别人说:“胡老,您还能爬得动吗?”他说:“比当年远征军的时候在密支爬野人山好多了,坚持就有劲!”
老人说:“现在,党和国家给了我足够的生活费,我也偶尔下下馆子……”胡万俊常去的一家川菜馆在小区尽头,他总是独自下楼,一人前往。女儿只好隔几步尾随他。他还不时与路人打着招呼,总显得春风满面。川菜馆老板见他来了,也总是热情招呼他。老板说:“毫无疑问,多年来,胡老一直就是我家饭馆最年长的客人!”
胡万俊一生有“四个爱好”:读书,京剧、足球与钓鱼;老人生活态度一向积极乐观,生活起居有规律,一生不抽烟、不喝酒;菜饭清淡,饭后百步走。年轻时,他曾是空军足球队中后卫,还当过队长,获得过全军足球比赛冠军。这些,可能与老人95岁依然能爬五楼有关系。
胡万俊离休后,时常钓鱼。论钓鱼,他说:“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调漂就是如何把你的眼睛的力量发挥好,不会错过任何一个鱼情;但是对于新手来说,调漂是个很大的难题,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关键要考虑水面的张力,这样能够提高钓钩与水的‘亲和力’;淤泥比较厚的水塘,抛竿之后,没一会就呈现了鱼泡,可就是没有‘鱼口’,这是由于鱼钩陷入了淤泥,鱼吃不到鱼饵,原因是鱼在水里游动所导致。”
他还说:“钓鱼有学问,与读书有关,还与战争学相关,这些都是我的爱好与经历;所以,我的鱼也钓得好。”在干休所举办的钓鱼比赛中,多次获奖。
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胡万俊庄重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事后,邻居及周边店家知道老人的身世后,主动上门为他义务提供“足疗”“正骨保健”等服务;那时间,“热爱抗战英雄”“崇敬抗战英雄”成为老人所在小区的一段佳话。
胡万俊坚守“读书如行舟,人生有彼岸”的人生格言,在家庭树立良好家风。大女儿胡东黎“唯有读书自清高,心系教育终不悔”,在中国教育报工作直至退休;大儿子胡东风学至有才,是一位被同事称道的“好检察官”;小儿子胡东红以勤为本、节俭做人,立志做一名对得起老百姓的“红顶商人”。
2018年2月18日,家人为胡万俊老人举行95岁寿宴,女儿胡东黎,儿子胡东风、胡东红向老人敬言:“95年,历史长河只是一瞬,但对于人生来说,却是漫长而曲折。您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的变迁,一生积累的最大财富就是勤劳、善良、艰苦朴素以及为人求真、宽以待人的高尚品质;今天,虽然母亲已逝,但您的这一切将继续伴随着您,经历美好生活与幸福晚年……”接着,孙子胡榛、孙女胡琳那、外孙胡楠共同向老人汇报,在老人“读书自有家风在”人生信仰影响下,孙子胡榛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孙女胡琳那研究生就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外孙胡楠研究生毕业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他(她)们共同表示: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也会像老人那样,在读书中求真,在世事中明理,做一个正直、诚实、勇敢、永远追求正义的人,继续写下各自的人生新篇章。
年龄:95岁
荣誉: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紀念章”获得者
格言:读书如行舟,人生有彼岸
2018年5月24日,一个初夏花开的日子,家住北京安贞里“北京市东城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的胡万俊老人一大早就接待记者来访。他穿一件橙色T恤衫,精神矍铄。老人说话不多,但声音宏亮,一听就是在战场上“练”过。言及最多的不是曾经历过的战场,而是关于自己读书与生活的故事。
“以桨拨水”行其远
1924年2月,胡万俊出生于河北衡水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大概也就是十来岁时,他就独自一人外出“谋学”。那时,有官办机构救济流浪读书的孩子,他在一天可免费领取两个玉米馒头的乡村学校,读的是民国课本,其中有一课文,叫《河中两舟》:“河中两舟,一去一来。去舟风顺,桅上挂帆,其行速;来舟风逆,以桨拨水,其行缓。”他渐明白:人生如河中之舟,何以行远?顺风与逆风者,只要得法,都有彼岸。
于是,他一边读书,一边观察世事。20世纪30年代,胡万俊参加过小学生抗日宣传队;由于成绩优秀,后来还考上了当地的国立一中。再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他以一位当时“有学问的年轻人”应征入伍,编入中国远征军新一军,军长孙立人。1942年4月,胡万俊跟随远征军出国作战;1944年6月,胡万俊所在远征军发动滇西松山战役,历时95天,本次战役打破滇西战役僵局,同时拉开了中国抗战胜利大反攻序幕。
“凭一身军装读北大”
抗战胜利后,胡万俊从滇西回老家路过当时的北平,他一身军装在北平大街上,好心人告知:从前线下来的军人,可直接进北大读书。“就这样,凭一身军装就可读北大,比现在的孩子幸福多了!”老人回忆至此,脸上充满幸福与得意。当年,北大在京城景山北沙滩,胡万俊就读北大政治系,后来叫哲学系,完成了从“枪杆子”到“笔杆子”的转变。
在北大,胡万俊从书本中结识了德国哲学家尼采,这位“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的人,也给了他再认识人生的新高度。“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的这些话,让当年经过残酷战火洗礼的胡万俊意气风发。在北大读书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地下党员。
在校时,他与胡启立上下铺,他们都是北京地下党组织的积极分子;在和平解放北平期间,他们走街串巷,默默记下每一条街道的兵力布置,为中国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解放前夕,政治系教授胡适,私下找几个学生去台湾,但不知他已秘密加入共产党。胡万俊是胡适唯一没有“规劝”成功的一人。
身兼数职的炮兵教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部队急需知识人才。作为第一批大学生,胡万俊再一次穿上军装,服役于当时的空军第二高级专科学校任教官,该学校主要负责培养地对地、地对空炮兵。
1950年初,中央军委根据国内外形势和面临的任务,做出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的决策,并决定组建军兵种领导机关,相应的炮兵领导机构也在筹建中。谁来掌舵炮兵呢?当年,毛泽东亲自点将:“红四方面军有个陈锡联,外号叫‘小钢炮’,搞炮兵当然是内行!”于是,胡万俊又成了陈锡联的部下。
1959年春,“炮兵战斗条令”形成;当时,炮兵部队每个连队都有计算员,也就是手工计算,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是,炮兵战士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不高,不少还是文盲,计算员确实不好找。有的部队干脆办学校,自己培养中学生。胡万俊与他所在的空军第二高级专科学校“身兼数职”,先培养学生,后培养学员;那个时期,他们被称为是“给大炮装上眼睛的人”。
这期间,胡万俊凭借就读北大“深厚的文化功底”,给当年的《空军报》还写过大量新闻报道,在人民军队灿烂军事文学的天空,也有着他辉煌的一笔。
1957年,胡万俊与河北省昌黎县姑娘董淑卿结婚,相继生育一女二子。文化大革命期间,胡万俊一家随时代的颠簸,也如那个年代人一样有过几次“小插曲”:
1969年,全家迁至黑龙江嫩江空军五七干校;
1970年,全家改迁黑龙江牡丹江空军五七干校;
1971年,林彪“九一三事件”后,空军司令部一纸调令,胡万俊全家回京。
在五七干校期间,胡万俊在校部政治处,其间阅读了大量马列、毛泽东的著作,成为一名马列著作辅导员。回京后,也因此调任空军政治部,其间,为老干部平反做了大量工作。作为一名严守组织纪律的“老机关”,直至1986年从部队离休。
一生的“四个爱好”
1986年秋,胡万俊一家被安排到“北京市东城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五层没有电梯的房子;如今,这房子已有32年了,他每天上下爬五楼,从63岁一直到95岁。别人说:“胡老,您还能爬得动吗?”他说:“比当年远征军的时候在密支爬野人山好多了,坚持就有劲!”
老人说:“现在,党和国家给了我足够的生活费,我也偶尔下下馆子……”胡万俊常去的一家川菜馆在小区尽头,他总是独自下楼,一人前往。女儿只好隔几步尾随他。他还不时与路人打着招呼,总显得春风满面。川菜馆老板见他来了,也总是热情招呼他。老板说:“毫无疑问,多年来,胡老一直就是我家饭馆最年长的客人!”
胡万俊一生有“四个爱好”:读书,京剧、足球与钓鱼;老人生活态度一向积极乐观,生活起居有规律,一生不抽烟、不喝酒;菜饭清淡,饭后百步走。年轻时,他曾是空军足球队中后卫,还当过队长,获得过全军足球比赛冠军。这些,可能与老人95岁依然能爬五楼有关系。
胡万俊离休后,时常钓鱼。论钓鱼,他说:“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调漂就是如何把你的眼睛的力量发挥好,不会错过任何一个鱼情;但是对于新手来说,调漂是个很大的难题,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关键要考虑水面的张力,这样能够提高钓钩与水的‘亲和力’;淤泥比较厚的水塘,抛竿之后,没一会就呈现了鱼泡,可就是没有‘鱼口’,这是由于鱼钩陷入了淤泥,鱼吃不到鱼饵,原因是鱼在水里游动所导致。”
他还说:“钓鱼有学问,与读书有关,还与战争学相关,这些都是我的爱好与经历;所以,我的鱼也钓得好。”在干休所举办的钓鱼比赛中,多次获奖。
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胡万俊庄重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事后,邻居及周边店家知道老人的身世后,主动上门为他义务提供“足疗”“正骨保健”等服务;那时间,“热爱抗战英雄”“崇敬抗战英雄”成为老人所在小区的一段佳话。
胡万俊坚守“读书如行舟,人生有彼岸”的人生格言,在家庭树立良好家风。大女儿胡东黎“唯有读书自清高,心系教育终不悔”,在中国教育报工作直至退休;大儿子胡东风学至有才,是一位被同事称道的“好检察官”;小儿子胡东红以勤为本、节俭做人,立志做一名对得起老百姓的“红顶商人”。
2018年2月18日,家人为胡万俊老人举行95岁寿宴,女儿胡东黎,儿子胡东风、胡东红向老人敬言:“95年,历史长河只是一瞬,但对于人生来说,却是漫长而曲折。您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的变迁,一生积累的最大财富就是勤劳、善良、艰苦朴素以及为人求真、宽以待人的高尚品质;今天,虽然母亲已逝,但您的这一切将继续伴随着您,经历美好生活与幸福晚年……”接着,孙子胡榛、孙女胡琳那、外孙胡楠共同向老人汇报,在老人“读书自有家风在”人生信仰影响下,孙子胡榛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孙女胡琳那研究生就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外孙胡楠研究生毕业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他(她)们共同表示: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也会像老人那样,在读书中求真,在世事中明理,做一个正直、诚实、勇敢、永远追求正义的人,继续写下各自的人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