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方法与实践探索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1984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的“教”过程中,应围绕着“导”这一核心进行教学设计,架构一个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支架,让学生在学习支架的支撑下迈开步伐,更顺畅、更高效地开展学习.就小学数学而言,教师要想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可引进问题链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为学生架构以问题链为主的学习支架,让学生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对相关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进行有机整合,然后发挥自己的思维水平与学习能力,从而展开一系列的问题探究学习活动.因此,本文主要站在小学数学创新改革的视角,探讨教师如何科学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主动开展以问题为核心的数学探究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链;学习支架;探究学习
  问题链可谓是一种具有较大教学价值的新型问题形式,教师可通过一连串的有效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活力调动起来,使其在活跃的探究学习氛围下对问题链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索与解决.如今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的潮流中抓住了不少的发展机会,问题链的设计与运用就是其中之一.实践证明,有些教师灵活利用问题链的设计方法,改进了自己的数学教学,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只是仍有一些教师在运用问题链进行教学时,遇到了一些障碍.教师应正确认识具体的教学障碍,并思考如何优化问题链设计方法,将其推广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
  一、问题链的基本概述
  问题链实际上就是教师在特定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围绕具体教学内容提出的一系列有效问题.问题链以问题为主要形式,直观地呈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有效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也为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方向,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顺畅、高效.不同学生的学情是不一样的,问题链蕴含了不同的问题,可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问题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满足自身的学习需要.此外,问题链的引入与运用可让学生自主开展深入思考,不再停留在浅层的学习层面,而是在有深度的问题探究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深度学习能力.
  因此,问题链的设计与运用可以发挥很好的教学价值.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为学生开辟新的学习路径,突破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局限,让学生做到自主探究问题,自主积累知识经验,自主掌握知识学习技能.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链的运用现况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问题链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也产生了一些教学问题.尤其是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问题链的教学价值,就需要全面审视其实际的运用现况.以小学数学为例,教师运用问题链开展教学时,面临的教学问题如下:
  第一,有的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对学生学情的把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使其在设计问题链时,没能准确反映教学目标,也没能迎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要.因此,这部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链很难让学生获得问题探究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同时影响学生参与问题链探究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第二,有的教师对一连串有效问题的整合力度尚待加强.这是因为在问题链整合性不高的情况下,学生会陷入学习琐碎化的学习困境之中,难以把握好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不利于对碎片化知识进行有效学习、整理与运用.第三,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链导学性不强,只能起到让学生了解知识内容的作用,并不能借助一系列的有效问题,打造以学生的“学”为主的高效课堂,不能有效实现“少教多学”的目的.
  因此,教师应改变以往过于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教学观念,而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为学生设计有效的问题链,让学生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加深知识印象,透彻地理解各大知识点,有效掌握各项学习技能.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方法与实践策略
  教师要发挥问题链的教学价值,就要对问题链的设计方法进行合理优化,并将其践行在课堂教学之中.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开展问题链的教学:
  (一)从学生主体性出发设计问题链
  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链之前,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学生是否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和能力.因为这關系到学生主观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观察学生是否具备独立学习的意识,并针对学生独立学习意识薄弱的问题进行思考,为开展问题链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这就需要教师抛开传统的“包办”理念,不再代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而是让学生成为主人翁,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的角色作用,主动围绕一系列的有效问题展开探究学习.
  例如,在“长方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为学生提供长方体的实物模型,让学生亲自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在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后,教师可合理设计如下问题链:(1)你们在亲自观察的时候,发现这一立体图形和以前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存在什么不同?(2)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简单复述一下长方体的概念吗?(3)你们在观察的时候,可以发现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存在什么样的数学关系吗?如长方体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面与面、棱与棱、顶点与顶点、面与棱、面与顶点、棱与顶点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特点?(4)你们知道该如何计算长方体的棱长和吗?(5)将长方体横放和竖放,它的长、宽、高会发生什么变化?可以具体指出来吗?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链,显然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这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始终反映了长方体的重要知识内容,能够让学生对自己主动摸索和了解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梳理、整合与表述,这对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优化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基于启发性合理设计问题链
  教师在设计问题链的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明晰接下来的探究学习方向,并使其根据具体的学习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对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一步步地朝着学习目标迈进.因此,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对问题链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让问题链突出“导学”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从问题的启发性这一特点入手,合理设计问题链,让问题链中的一连串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问题链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让学生在以问题链为载体的教学活动中接受数学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问题探究能力.   例如,在“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链:(1)回顾自己曾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2)组合图形是什么样的图形?它和你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3)我们可以用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吗?为什么?(4)你们可以提出多少种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5)在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无法直接计算的情况,应该怎么解决呢?这节课考查了学生对图形的认知能力和转化思维能力.教师通过问题链的设计,渗透了转化思想,还有效地引导了学生一层接着一层地展开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被引导的学习状态下,数学思维活动更加活跃.这显然为教师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有利于学生从中获得充足的个体发展.
  (三)利用教学情境合理设计问题链
  在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会比较充足,其学习状态也比较好.因此,教师可借助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学指导,然后逐步深入数学知识的世界中,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知识学习能力.而在问题链教学中,教师要发挥问题链的教学价值,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并以教学情境为背景,合理设计问题链.
  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一课为例,教师可在多媒体屏幕上呈现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走进情境之中.“在图中,总共摆了7本童话书,而且每本书都有价格标签,是10元8角,请问,如果有人要买这几本书,那么需要支付多少錢呢?”此时,教师可为学生设计问题链:“根据自己平时的计算经验,你们会列出什么样的算式?它的算理是什么?如果你用估算的方式来计算支付费用,那么大概要花多少钱来购买呢?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的计算方法吗?对比不同的计算方法,你们得出了哪些学习感悟?”
  这一问题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和不同算法,这有利于学生在一步步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突破学习难点.而教师利用教学情境优化问题链,可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探究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的教学目标.
  (四)在习题训练中科学设计问题链
  习题训练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教师在习题训练环节引入问题链,可有效优化数学课的习题训练方法,让学生在问题链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逐步深入地掌握好数学习题的解题技巧.再加上数学习题本身就是特殊的数学问题形式,教师以问题链的设计理念对数学习题训练教学进行优化,可大幅度地提高数学习题训练的效果.
  例如,在“速度、时间和路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给出这样的数学习题:“在火车铁轨上,有一列火车用了2 h行驶了164 km,那么是否可以知道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了多少路程?”教师可让学生先计算这一道习题的结果,再设计问题链:“若这列火车在铁轨上连续行驶了4 h,那么它行驶的总路程是多少?这一问题和之前习题的问题有相同之处吗?具体的相同点是什么?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这样的问题链内容可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力.为了继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可进一步增加问题链的内容,如“如果这列火车一共行驶了492 km,那么火车一共行驶了多长时间?”这样的问题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带进了另一个层次,也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进行了有效探究,这有利于学生把握好数学问题的本质与规律,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点.此外,学生在数学习题训练中,对问题链中的一系列数学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可显著提升自己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围绕问题链进行数学习题的探究学习,可减少数学习题训练的枯燥感,使其在数学习题训练中的学习积极性更强,参与度更高.因此,教师应善于在习题训练环节合理设计问题链,从而优化学生的数学习题训练方式,切实提高其数学综合解题能力.
  四、结束语
  问题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力度并不小,但是有些教师在问题链教学中遇到了不少的障碍.教师应全面审视问题链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掌握好问题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发挥问题链教学的实际价值与教学优势,通过不同方法优化问题链的设计,让学生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开展更自主、更深入、更高效的数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静.用“好问题”撬动深度学习[J].小学数学教育,2020(8):4-6.
  [2]范仁干.浅析小学数学思维教学的着力点[J].新教育,2020(8):58-59.
  [3]梁佳正.创新教学,引导探索: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J].才智,2019(28):150.
  [4]吴梦云.巧设数学“问题链”,有效发展学生思维[J].学苑教育,2019(19):58.
  [5]李明.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究问题链设计的原则[J].学园,2019(6):1-4.
  [6]王冬晖.数学问题四驱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上),2018(12):26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互联网信息教学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当前,传统黑板板书的教学形式已经被多媒体教学取代.互联网信息教学开拓了现代教学的新局面,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其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接收新奇的事物.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师教学的关键目标之一.因此,教师要采取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策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信息
【摘要】理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进程,也影响学生对一堂课甚至一门课的学习兴趣与态度.小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教师理答视角狭隘、策略单一、语言匮乏等问题.本文基于学生应答的七种分类,给出理答的一般策略,有助于教师拓展理答视角,丰富理答语言,构建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答;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阜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教师课堂
【摘要】为帮助全体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数学核心素养,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构建更加丰富立体的教学体系.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同时能够让学生在提高个人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数学这门课程,深切地品味数学的内在乐趣.教师应用实验教学策略,旨在打破以往先定的教学体系,不再开展“填鸭式”教学,从而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感悟数学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养提升;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通过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渊源,梳理劳动价值理论形成的轨迹,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
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已开展十余年之久,各省都取得了不少成绩,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高等职业院校分类招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摘要】“微时代”的到来,给新时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个倡导快速、便捷的时代,微课的出现给教育者提供了良好的教学途径.新时代教育理念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因自身年龄的影响,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喜欢“开小差”和猎奇新事物,因此小学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寻求最好的授课模式,如此才能使课堂有趣、新鲜,使学生的眼光牢牢注视于课堂内容.而微课精悍短小、内容丰富,正好可以调动学生
【摘要】“统计”是小学数学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这部分教学内容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据分析观念.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加强自身对这部分内容的重视,采取可行的教学方法,引入先進的教学工具,推进统计教学的健康开展.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为教师开展统计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电教技术支持,其可改进原始实物教具在教学中的不足,让数学教学更具先进性和科学性,这有利于保障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如何运用交
当网络信息技术开始蓬勃发展,基于信息技术演化而来的教学载体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当中.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现代教学技术展现出了高效、便捷、科学的教育特
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本文全面剖析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及教学考察等方面结合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特点提出了
高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其他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相比,既有共性特点,又有其不同的个性特征。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从学校的宏观调控和教师个人的自我规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