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深入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bo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有效深入是对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和挖掘,如何将课堂教学有效深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试从创设问题,关注生成,发展思维等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作了一些具体细微的探究,以期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深入作一点探索。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深入创设问题关注生成发展思维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如果我们的课堂缺少师生间思维的交锋、精神的交流、视界的融合,缺乏自我反思、相互唤醒,而只有徒具形式的,甚至是哗众取宠的问与答、讨论和研究,那么我們的语文课堂教学是近乎无效的,是“原地绕圈”,而非“上台阶”。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实现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有效深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成为我追求的方向。笔者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深入作一些具体细微的探究。
  一、深入挖掘文本要点,创设问题
  没有思想高度,怎能高屋建瓴?教学要有的放矢、首尾相顾、有效、圆融、大气。教师应该首先抛开教参,熟读文本,静思默想,含英咀华,细心体悟;然后再结合教参等资料,对文本作深入的解读。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敢走进课堂。文本的解读一定要到位,课堂教学才有效度。
  笔者观摩过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潜心学习过不少专家的教学体会、论著,深深有感触。如教学《阿Q正传》的时候,笔者就发现阿Q的悲剧是个很有发挥空间的地方,正如鲁迅所说的,它是“喜剧的外套,悲剧的内核”,这个“外套”、“内核”具体表现在哪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一上来就直接问学生,学生很可能“卡壳”。因此,我就转换了一下问题:阿Q 显得滑稽可笑吗,可笑在哪里?这个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出很多,其中最滑稽可笑的可能就是画押这个细节,然后我就引导学生思考阿Q为什么遗憾自己没把圆画好,然后在联系到他爱面子,在让学生讨论爱面子好不好,阿Q爱面子对不对,最后得出阿Q的面子追根溯源其实就是人性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只不过被那个畸形的社会压迫得变了形,让我们觉得偏执、可笑、滑稽。于是“喜剧的外套,悲剧的内涵”自然而然就出来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呈现眼前。这样,不仅探讨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还生成了有关“面子”的教学资源,主题不多言而自明,可以说很好地拓展了教学广度和深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认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
  二、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关注生成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教育契机。
  周平涛先生在《语言之中散发思维》一文中说:“生动的课堂来自于老师的随机应变,精彩的课堂来自于学生的机智回答。”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创“生”过程,教学的“生长点”往往来自学生。
  例如,教学《渔父》时,笔者就设计从“渔夫”和“渔父”的区别入手,言行如何?问:观其言,察其行,如此之人(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作者为何还要表达对他的尊重?以此顺势来分析渔父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认真倾听学生并鼓励其他同学继续探讨“渔父”这一意象。在此过程中,学生明白了,“渔父”意象的文化内涵是超脱旷达、恬淡自适,隐逸者的象征。“渔父”他隐逸,淡泊,遵循时命,顺应自然。他飘然来,又倏然去,留下千古一笑,鼓枻而去,歌声回荡。探讨让“渔父”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深深把握了《渔父》一文的主题。
  当然,提高生成的品质,也非一日之功。这需要教师以一贯之的培养。
  三、适时激活情景刺激,发展思维
  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课堂才会变成生命的涌动。在课堂上,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用情境去刺激学生。在情境中,适时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的宽度,掘进思维的深度,提升思维的品质,让课堂走向深入。
  笔者教学《鸿门宴》一文时,我让同学翻译“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同学的回答是“我(樊哙)对待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又怎么值得我推辞呢?”按理说,这样的回答是可以的,但我在静静地听完学生的发言后,总感觉到还有点不到位,就接着追问:“这杯酒,一般的人能喝得下吗?”这学生稍一迟疑,回答说:“不就一杯酒吗,怎么喝不下?”听到这答案,我就迅速判断出这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还没理解透。于是就及时地打破预设,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指出项王赐酒本意是“英雄惜英雄”,绝无为难樊哙之意。项王随意说了一句“壮士,赐之卮酒”,他的手下就在“卮酒”两字上做文章,不就一杯酒吗?项王又没说杯子的大小,于是就作弄樊哙,谁叫你樊哙如此嚣张,撞人闯帐呢?就给樊哙来个如同“斗”样的杯子,看你怎样。至于樊哙,这时也是骑虎难下,进退两难:项王诚心敬你,不喝下这杯“斗”酒,就是对项王大大的不敬;喝下去,这么一大杯酒,又有伤身体,实为两难。但此时的樊哙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立马豪情万丈,轻蔑的一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脱口而出,这是面对作弄、挑衅的反击,是面对鼠辈所表现出来的豪气。学生们听完我的点拨,豁然开朗,意味无穷。如此语文课会让学生喜欢,也让自己自豪,不是吗?
  俗话说:“方法之失,失之皮毛;理念之失,失之根本。”语文课堂教学拒绝浅薄,拒绝喧哗,要给思想以厚重,要给生命以启迪。课堂教学就必须有效地深入,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智慧、努力和执着。
  参考文献:
  [1]王一川.《意义的瞬间生成——西方体验美学的超越性结构》.山东文艺出版社,1988
  [2]韩雪屏.《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全球教育展望》,2003(9)
  [3]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其他文献
特点之一: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观察和实验作为一种手段,特别是作为一种物理学的基本思想或基本观点,在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作为一种探索物理世界,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与人类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物理学研究中的观察和实验的思想和方法,必然影响和制约着物理教学过程的教学指导思想,这种影响和制约作用具体表现为:要求物理教学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
期刊
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在阅读数学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学科有其学科特殊性,其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可以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文着重针对职高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问的概念以及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进行了实践探究。  关键词:职高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一、职高数学课堂提问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期刊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歷史课的课堂导入做了一些尝试,如:利用历史歌曲、诗词导入,利用直观的历史实物和历史模型导入,用地方历史遗迹和传说导入,利用热点时事导入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课堂导入的设计十分关键,“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设计不仅能创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拉近他们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时空距离,还能使
期刊
所谓教学语言,是一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具有鲜明职业性的语言,它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即它是教师传递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介物,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教学语言形式多样,主要有课堂语言,即口头表达;书面语言,即书面文字表达,如板书,批阅作业的批语等;态势语言,即用示范性或示意性动作来表达思想。在这三者之中,课堂口语是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因而,教师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本身的语言
期刊
摘要:搞好小学音乐教学,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是全面提高我们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做到全面提高我们小学的音乐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这个提高要从五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观念模式结合    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方向如何通过音乐课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每个音乐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期刊
摘 要:在小学生的教学活动中注重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强化孩子对知识的系统梳理,让学生从学习数学到喜欢数学。使数学作为一门工具真正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学以致用,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实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主体性    自2001年我国颁布了新的数学教学标准以后,就要求提高学生的自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目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一、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充分利用实验器材,设计有悬念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
期刊
古诗文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读诗能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对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中古诗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则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但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的现状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切实贯彻自主、探究学习的教育理念,而不使自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