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香:每天给自己定个10000步的小目标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rl111shi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海香,出生于1984年,就职于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参与环保事业8年。刘海香是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行政庭法官助理,同时也为行政庭党支部组织委员。她自2014年居住于顺义区牛栏山镇以来,一直以公职与党员的双重身份,在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中,坚守绿色生活理念,在思想上让绿色种子落地生根,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在行动上让绿色在身边开花结果。
  坚定信念,做绿色生活的实践者。刘海香现居住于顺义,但是上班地点在密云,她每天需要跨三个区去上班,30公里的路程在周边人选择自驾这一便利出行方式的同时,她却毅然决然地坚持乘坐公交车,无论刮风下雨。用她的话说就是,不开车坐公交,不仅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北京的天常蓝作出一份微薄的贡献,而且还能利用乘车的时间学习充电。6年多,工作路上来回2个小时的车程她已经看完20多本书和上千个案例。她始终积极支持与践行“3510”绿色出行方式,刘海香有一个小目标,每天走到一万步以上,无论这一天有多么繁忙,她都在坚持着,毫无松懈。力争在绿色出行中,实现个人健康与环境美好的双丰收。
  积极担当,做绿色生活的志愿者。刘海香也是牛栏山镇北军营村在职党员的报到者,自2018年报到以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加村委会组织的清扫大街、捡垃圾、服务老人等活动15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自2020年北京市大规模开展垃圾分类活动以来,她又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争做“桶前值守员”,带头做好垃圾源頭分类,向家人和邻居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领社区形成垃圾分类新风尚。
  率先示范,做绿色生活的引领者。对于建设美好社会环境,如果说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那么一个家庭、一个团队的努力则就是乘法,刘海香对于绿色生活的选择就是对它最好的诠释。在家庭中,她包里常备环保购物袋和垃圾袋,带孩子出游,让孩子从小养成自觉装好垃圾,分类投放垃圾的行为习惯;泡脚水冲马桶,洗手用洗手液时也得把水龙头关上,衣服能用手洗的就不用洗衣机,水能循环用的就增加使用次数,珍惜每一粒粮食,外出就餐必须“光盘”,这些都是她家庭教育的常态 。
  刘海香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观念会决定人的选择,但是环境会影响人的选择。每个个体的出行选择,影响着整个城市的交通流向,每位市民的公共意识和生活习惯,是构建城市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市民应从自身出发,选择环保交通工具,改善人居环境,坚持绿色出行,出行时根据距离可选择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方式,一方面减少汽车废气排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空气质量,提升市民生活满意度。另一方面,在选择骑行和步行能活动筋骨锻炼身体,改善市民亚健康状况,且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市民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意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养成绿色生活的良好习惯,家长熏陶子女,亲朋提醒亲朋,老师规劝学生。一个影响另一个,一片带动另一片,让身边多一份畅通,多一份绿色,那么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刘海香

  (顺义区文明办)
其他文献
編辑 刘颖
期刊
小时候住在胡同中的平房,是那种老式的大杂院,花花草草星罗棋布。从小就管杨树花叫作“毛毛蟲”,因为它们掉在地上,扭曲的形状还有那一身的茸毛,像极了爬来爬去的毛毛虫。曾经和伙伴们恶作剧,捡了几条放进女同学的铅笔盒里,看着她们打开那小铁皮盒子瞬间惊叫的反应,一众坏小子躲在角落里偷笑。  可能是儿时形成的理念无法磨灭,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在今天,还是喜欢把杨树花叫毛毛虫,觉得亲切,觉得顺嘴,也觉得自己还恍如
期刊
魏东明的名字,年龄大一点的麓山学人,大概不会不知道。原来只闻其名却未见其人,现在算是见着了。他个子不高,戴一副眼镜,是近视还是老花,我不清楚。   说句老实话,他这次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怎么好,也许是我对他的期望太高。他说话很慢,而且不停地在讲台上走来走去,摆出一副名士派头,我觉得他知识分子的味道太浓了点。  后来,他离开了我们学校,调到湖南大学当副校长。他本是燕京大学的学生,一二·九运动的干将,后来
期刊
平凡岗位,彰显人性  当今社会,为了应对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节奏,兴起了各种各样方便快捷的服务,其中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恐怕要数快递行业,它像一张看不见的网,遍布城乡每一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足不出户却维系着人与社会的特殊关联,远隔千里依然表达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情感。永州市零陵花鼓戏剧团创排的大型花鼓戏《走啰行啰》,在探寻快递行业人性化服务的背后,人的情感空虚和价值追求。  《走啰行啰》讲述的
期刊
民国时的鼓楼商业街,一些店铺名家有种“对应”现象。这种现象或出现在鼓楼大街上,或者在鼓楼、什刹海范围内,或者跨出鼓楼,形成北城与南城的相对应。其“对应”的内容、形式也各不相同。鼓楼大街上的“对应”  大约在今天地安门百货商场(以下简称“地百”)的北侧,曾是当年“通兴长绸布店”,它的正对面,路东,是“乾泰隆绸布店”。这两家店都是蒙藏庄,专营口外的生意。店员会蒙藏话,店铺的招牌、包装纸也都有蒙藏文字。
期刊
侯畔,1985年出生于北京,现为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浣溪谷社区工作人员,参与环保事业7年。汽车是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但频繁的堵车、浑浊的尾气,使我们在安享便捷的同时,也一同承受着污染带来的严重影响,不知何时,穿行在车流中的人们脸上那厚重的口罩变得格外醒目,这一刻才顿悟,倡导绿色出行已是大势所趋。  侯畔是大兴区黄村镇浣溪谷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她不仅常年参加社区内的环保工作,还长期坚持绿色出行,积极实践“
期刊
又是一个开学季悄然而至,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是一个伴随着“双减”政策大力推行和疫情后时代网络教学大规模被应用的开学季。“双减”的要旨是希望通过减轻孩子们校内外的课业负担,给他们更多时间和空间玩耍与成长;网络教学扩大了教学的范围空间和方式,间接地也是给了学生们更多空间去参与学习和分配学习之外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可能有一个会让家长们都忧心忡忡的问题来了,自由的空间大了,那么孩子们能好好地把这个自由的部分来
期刊
邢艳青,1982年出生于北京,就职于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中心小学,参与环保事业4年。邢艳青坦言:“我的出行很简单,我在路上的大多数情况基本就是去单位和下班回家。早上上班,我会先骑半个小时自行车到车站,再坐四五十分钟的公交车;下班则反之,先坐公交,再骑车。就这样日復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着。”邢艳青所描述的自己出行方式看似很朴实,但做起来并非容易。  她有时候也会感到不方便。邢艳青回忆,记得有一次下班,
期刊
《三打祝家庄》里的唯物辩证法  在延安诞生的第一部新编历史剧是《逼上梁山》。 1943年末、1944年初,由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俱乐部创作演出了新编历史京剧《逼上梁山》,在延安干部和群众当中,取得了轰动一时的效应,并且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当这出戏演出以后,延安平剧研究院的同志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鼓励,各个摩拳擦掌、斗志倍增,准备也创造一个轰动剧目来媲美。恰巧延安平剧院研究室的任桂林同志,就在此时
期刊
田颖,1987年出生于北京,现为北京市昌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名工作人员,参与环保事业3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家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生活中,道路拥堵已成常态,尤其是早晚高峰,大部分时间都耽误在了路上,心情也随之变得焦躁。田颖说道:“其实,我们在使用私家车的同时,对空气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近几年,随着冬天的来临,天空逐渐变得朦胧起来,看似是雾,其实是霾,在室外待久了,呼吸都变得不通畅,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