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与体育赛事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i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媒体以其自身的特质属性和传播方式开拓着传媒市场的疆域,为传媒全方位报道大型活动提供了可能。网络媒体在体育赛事的前期准备、赛期报道方面较传统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媒体与体育赛事的关系因而日趋紧密。此外,网络媒体在体育赛事报道中,还应尊重视频作品的版权问题,避免因不当传播而触犯法律。
  关键词:网络媒体;体育赛事资讯服务;版权问题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3-0093-02
  
  
  个人享有的闲暇时间的多与少,是衡量当代人幸福与否的重要要素。闲暇时间和休息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无所事事。闲暇时间的内涵是自主支配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既可以用来干自己所喜欢的事情,也可以是纯粹的消遣。当代社会,体育事业成为新型消费模式的奥妙在于媒体传播将体育赛事带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花很少的费用即可足不出户尽览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广播电视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受栏目时间、频道资源、转播成本等局限,体育赛事虽然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培育出公众欣赏体育竞技的兴趣和习惯,却无法解决体育报道能力的有限和公众对体育赛事关注的多样性这个基本矛盾。
  网络媒体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已经确立。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网络媒体已经从传统媒体的潜在竞争对手变成了现实的竞争对手。在2008年8月份的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中,网络媒体的参与重大体育赛事报道的成绩赢得了世人的肯定。2009年10月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中,网络媒体自始自终服务着这一体育盛事,将网络媒体与体育赛事的关系向前推进了一步。
  一、网络媒体与赛前服务
  2008年是网络媒体参与重大事件报道的一个分界岭。在此之前,网络媒体的报道居于配角地位,其影响力和参与的广泛度无法与传统媒体相提并论。然而,2008年3月的拉萨暴力事件、5月的汶川大地震和8月的北京奥运会,网络媒体在中国传媒市场中立稳了脚跟。值得注意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媒体首次作为奥运会独立传播机构与传统媒体一起被纳入到奥运会的传播体系,在体育赛事转播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充分表明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传播渠道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网络媒体在大型体育比赛的赛前服务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型体育赛事都有筹委会,筹委会临时办一份报纸的难度较大,筹建一个专业网站相对比较容易。无论是北京奥运会还是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事前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以后者为例,早在2007年10月l0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官方网站已经在济南开通。由大众网承办的十一运会官方网站主要发布十一运会官方信息,其性质是一个为社会公众服务性质的网站。除了提供十一全运会的最新最快的筹备情况外,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官方网站还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强大的数据库,既突出宣传全运会,又全方位反映山东的历史、现状,同时提供翔实的体育背景资料,便于记者在报道时查阅历届全运会的相关资料,便于读者了解相关的历史信息和体育运动背景资料[1]。于此同时,央视网在其体育频道中也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子网站,开展赛前服务。[2]大型体育赛事具有历史的延续性,越是古老的体育活动,其历史资料便越是丰富。网络媒体的赛前服务具有日报的性质,并且是滚动报道。其海量信息的承载能力,可以将和赛事有关的各类信息集纳在一个网络空间之内,这是任何传统媒体所无法具备的优势。大众网承办的十一运网站,从比赛场馆的介绍,到社会服务(如“媒体服务”、“全运票务”和“气象服务”)以及山东省情的宣传(如“魅力山东”栏目),都是其显著的特色。更为重要的是,该媒体负责第一时间发布组委会的官方新闻,这种优势是其成为传统媒体相关报道最权威的新闻源。不管是知道还是不知道这家网络媒体的人,只要想了解第十一届全运会,只要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上输入“十一运”这个关键词,即可找N-t—十一全运会的官方网站地址。央视体育频道开辟的十一运子网站,在赛前服务方面更具专业特色,突出的是“体育”二次比赛项目的分类比较详细;其滚动更新的“全运快讯”,在内容的丰富方面并不逊色于官方网站。网络媒体的赛前服务,为即将来临的大型赛事进行了较好的铺垫,對扩大大型体育赛事的社会影响奠定了基础。
  二、网络媒体与赛期报道
  大型体育比赛期间是体育新闻最为集中的时期,这期间,各路媒体最为繁忙。
  网络媒体特质让它成为与民众最贴近的媒介。网络媒体的这个特性是通过它与其它类型的新媒体的互联互通显示出来的。网路媒体这个平台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可以将报纸、广播、电视和手机媒体和播客等媒体整合起来。网络媒体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将一次大型运动会的所有比赛项目一网打尽,为每场比赛设置音视频播出栏目,观众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现场直播。
  还是事后点播。这是网络媒体服务赛事的最大优势所在。就我国的网络媒体与大型体育赛事而言,首开百年奥运历史上网络同步转播的先河,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网络媒体的无界传播,让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同步欣赏、共同分享这一盛况。同时在奥运会赛事的报道中,为网络媒体的成长来说是个难得的契机,为网络媒体体育赛事的报道提供了大练台,文字、音频和视频新闻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体育受众对大型运动会的收阅需求。对于即将到来的十一运会,网络媒体更是要把握好报道的“量”和“度”的问题。十一运会的官方网站开通后,可以利用传统媒体、齐鲁手机报等媒体展开与读者在线互动活动。网站和报纸优势互补,携手报道,大大增强十一运会的影响力。同时,网站还提供十一运会的视频和音频新闻信息。
  网络媒体的强强联合,是其做好赛期报道的出路所在。2009年8月21目,包括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知名商业网站和各省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65家网络媒体在济南成立全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网络媒体联盟。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采访报道中,“十一运会全国网络媒体联盟”成员单位可以共享各自新闻资源,协同调配采编力量,共同参与全运盛会策划报道,汇集不同特色、不同地域网络媒体的智慧,多角度、全方位地报道全运会,打造最权威、最快速、最深入的全运报道,提高各自网站的影响力[3]。
  目前,我国网民的数量超过3亿之众,但网络媒体的覆盖面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网络媒体只是新媒体家族中的一员,网络媒体要做好大型运动会的赛事报道,还需要联合其它新媒体,取长补短,扩大体育赛事的社会影响。在这方面,
  十一运组委会早已有所考虑。2009年4月11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与央视网在山东济南签署协议,授权央视网拥有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独家网络媒体。
  转播权及分许可权,包括互联网、移动平台(手机)、公交移动、IPTV和所有其它网络媒体形式的独家视频直播、重播和点播权。为强化移动电视转播体育赛事的力度,2009年9月26日,国家广电总局在济南向十一运会赠送1000台手持电视(CMMB),为十一运提供新媒体服务。手持电视可以为受众提供各个场馆比赛赛程、金牌榜、天气预报、旅游景点等多种服务信息[4]。手持电视(CMMB)可以让过去带有电子显示屏的各种便携数码产品,如手机、GPS、MP4、PDA等变成一部多媒体电视终端[5]。
  十一运全运会期间,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一个双规道上进行赛跑,在这样对于确保传播市场有竞争力、有活力、有效率,加强传播的平稳运作,提供了捷径。从某种程度来讲,建立一个更有竞争力的节目内容市场就意味着有更多不同类容的节目,由此提供多种多样的意见和观点。
  三、网络媒体体育报道的版权问题
  奥运的巨大商机推动网络媒体布局和发展,网络媒体版权保护受到重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期间,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采制的文字和音频和视频节目如何维护自身的版权,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十一运新媒体的版权保护工作同样受到重视。2009年l月10日,央视网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溜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授权,成为第十一届全运会官方互联网/移动平台转播机构,独家享有对十一运会赛事(包括但不限于开幕式、闭幕式、比赛赛事以及由赛事衍生的各项活动)进行传播的新媒体业务权利。新媒体业务权利包括:1.网络业务权利,即通过互联网输送十一运会赛事的权利;2.移动业务权利,即使用任何无线通讯技术、通过移动设备传送十一运会赛事的权利。除央视网以外,任何人(包括但不限于媒体、网站、公司、其他组织、个人)不得利用新媒体业务或类似方式对十一运会赛事进行传播。否则,央视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这一方面,央视网在奥运会报道方面早已开了版权保护的先河,2009年举办的十一运上只能加大赛事视频报道的版权保护力度而不是相反。除了技术的加密,运动会期间网站还应抽调专人加大对同行盗播行为的监控并搜集证据,为可能上演的版权诉讼做好前提准备,也维护网络媒体的自身利益。
  总之,网络媒体报道正在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和报道,是以网络媒体为主体的新媒体茁壮成长的新契机。大型体育运动会,恰恰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 大眾网,本网承办十一运会官方网站[OL].http://.dzdaily.com.cn/benzhangonggao/200710/t20071019-2543603.htm,2007-10-19.
  [2]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官网[OL].http://sports.cctv.com/special/11thgame/01/index.shtml,2009-10-28.
  [3] 贾勇,张悦.十一运全国网络媒体联盟成立 打造权威网络报道[OL].央视网http:// sports.cctv.com/20090821/108786.shtml,2009-08-21.
  [4] 十一运:手持央视提供新媒体报务[OL].http://www.sdtv.com.cn/news/shipin/xinwenlianbo/200909/197254.htm,2009-09-26.
  [5] 手持电视正式服务全运会 为首次使用移动媒体[OL].中广网http://www.cnr.cn/09zt/qysport/yw/200909/t20090929-505493215.html,2009-09-29.
其他文献
摘 要:商业门户网站在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中占有优势地位,现有法律法规并不允许其自采新闻,并对新闻来源作了严格的限定。本次调查发现,商业网站的原创新闻已经接近全部内容的三分之一,且超过新闻网站新闻原创比例,商业网站通过各种途径已经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采访权限制。本文认为,对商业门户网站新闻采访权限制已经意义不大,逐步放开商业网站采访权,将其纳入到日常的新闻管理之中更有利于对网络新闻的管理。  关键词:商
期刊
摘 要:新闻舆论一直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本文详述了国内工人类报刊的代表之一——《江苏工人报》加强和创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舆论宣传的实践样板,分析工人报刊作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发挥着党政联系职工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和互动交流的重要作用,提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探索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方法,必须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的有效途
期刊
摘 要:纪录片,从电影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产生了。在电影产生的初期,我们所看到的影像都是纪录片,它们拍摄的都是真实的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从它的诞生到现在,纪录片在中外的发展状况却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在叙述手法、细节刻画还是思维角度等方面都各有其特点,但又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本文将通过对《微观世界》《森林之歌》这两部题材相似的自然类纪录片在叙事手法和细节刻画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
期刊
摘 要:随着博客、微博、个人主页等网络媒体日益深入生活,个人获取、发布信息更加便捷,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媒体”。大众传播在自媒体时代有了新的面貌,曾经适用于传统媒体的“拟态环境”理论也有了新的变化。本文通过思考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发展情况,试图揣摩“拟态环境”的现状,把握自媒体传播的趋势。  关键词:自媒体;拟态环境;微博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电视和体育的完美结合,使得电视对体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育也给电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两者的结合互相促使对方的进步和发展。在我国,电视体育媒体的赛事资源以及制作水平分布的失衡,使得单独的地方体育媒体在央视、上海、北京、广州等实力强大的电视体育媒体的纷争中逐渐边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CSPN(中国电视体育联播平台)成立,通过成员台之间的深入横向的联合,实现资源共享,结构优化来探究新的发展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开放与发展,明确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作为在数字化胚胎中孵化并在媒体融合及三网融合浪潮中诞生的新媒体“安徽网络电视台”如何借力国家政策引导,在自身成长中通过完善品牌传播建设,打造视频门户特色品牌,树立新媒体文化品牌成为数字文化品牌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借文化发展之势为背景,以安徽网络电视台为例,紧扣网络电视新媒体文化品牌传播的主题,通过阐述品牌传播的原
期刊
摘 要:辩论类谈话节目以其话题贴近现实,形式生动活泼,备受广大观众注目。但是,辩论毕竟不是聊天,它需要旗帜鲜明的立场,是非清楚的对立,胜败了然的结果。《一虎一席谈》作为一档辩论类节目,主持人没有明确的立场,辩论双方不分胜负,最终也得不出合理的结果。四十多分钟的节目,常常变换多个主题,每个问题都无法争论清楚,造成观众思想混乱。  关键词:传播;信息;舆论引导  中圖分类号:G206
期刊
真正的学者应该充满人文的情怀,从过去与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处,努力为文明的升华提供智慧的支持,这是真理的价值所在,学术因之得以长存。在人类学术进步的潮流中,那种极端自私、偏狭的人,不可能真正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编者按: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成立于1979年,其前身为1954年创建的《历史研究》编辑部。目前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历
期刊
摘 要:方言类电视节目是自20世纪90 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兴电视节目样式,多年来方言节目的发展也遇到众多瓶颈,遭遇“俗”、“滥”等恶评。南京电视台十八频道《听我韶韶》节目从2005年开播以来不断适应观众要求,优化节目内容,受到观众和社会好评,本文试以此节目为例探讨电视方言节目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方言节目;电视;新闻评论  中图分类号:G229.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2012年,《黑夜传说4》成为新年的一记重磅炸弹,在年初再次引爆好莱坞的吸血鬼狂潮。不可否认,吸血鬼与超人,蝙蝠侠,钢铁侠一起,延续着好莱坞的炫酷题材。自1913年美国影片《吸血鬼》开始,吸血鬼就在好莱坞银幕上不断出现,每个时代的吸血鬼形象皆不相同,却又异常成功。在数字手段无所不能的今天,好莱坞电影中的吸血鬼形象变得更为丰满,故事讲得更为引人入胜。本文整合好莱坞历史上优秀的吸血鬼题材影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