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辛德勒的名单》极具现实主义特色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现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战争对人性的扭曲。马克思指出:文艺作品要展示人物生活的历史背景;要有充满戏剧性和带有历史必然性的情节;人物性格要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中的典型性格;语言要丰富;作家的倾向性要在描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辛德勒的名单》的导演蒂文·斯皮尔伯格运用黑白视觉效果的蒙太奇的手法造就了一部世界影坛的经典之作。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来分析《辛德勒的名单》的艺术特色,揭示人物性格和社會环境的辩证关系,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人文主义理想的矛盾关系。
关键词:《辛德勒的名单》;斯皮尔伯格;人文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美学观
一、 黑白色调蕴含的丰富意义
这部电影是斯皮尔伯格的经典之作,影片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在当时已经有彩色电影的时代下他毅然选择了近似纪录片的黑白胶片效果来拍摄。通过黑白色基调将观众带回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更加真实的重现历史增强影片震慑力的同时,塑造出一种森严,悲凉的时代气息。
这部电影虽整体以黑白色调为主,但是几处彩色部分独具匠心,富有深意既是对历史的真实再现,又是对艺术的再次加工。在大屠杀时出现的红衣小女孩,鲜活的跳跃在满屏的黑白中。这美丽鲜活的小生命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红色和儿童都象征着生命和希望,却最终被黑暗吞噬走向死亡。堆积尸骨的地方那一抹鲜红所产生的视觉张所引发的心理冲击是其他表现手法所达不到的,而开头和结尾两处的红色,形成首尾呼应之外蕴含深意。影片开头的犹太人家庭祷告时出现了一次彩色镜头,随后正片开始转为黑白,预示着犹太人悲惨命运也即将来临。结尾处的彩色部分的拍摄一方面是为了区分历史和现实,也是为了区分现实与电影。影片运用整体的暖色调画面时烘托出人们摆脱战争威胁,重获自由的明朗。
电影光线的处理和光影的巧妙搭配,形象逼真且不露痕迹的表现出二战时期被占领的犹太区、火车站、集中营、焚尸场等。摄影师在处理一些场景时有意识地夸张了光线的明暗对比,利用逆光的强反差来烘托气氛,巧妙地运用水汽和烟雾来配合光线的处理。被驱赶到黑暗中的淋浴室的妇女们,沉浸在被毒死的恐惧中,突然随着淋浴喷头的一个个打开,一束束强烈的逆光透过水花照射过来,画面呈现出剪影、半剪影的肖像。光线、水汽、烟雾强化了这种紧张、屈辱、恐惧、残暴的氛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用光也极为巧妙。在开头辛德勒第一次露出正面时,利用角度极正的侧面光展现出“阴阳脸”的形象,暗喻辛德勒人性中善与恶的两面性,使接下来他的转变不显得突兀。这些夸张化的处理,展现了摄影表现形态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 影片背后的人文主义
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能够真实地反映历史题材的电影,科学的反映历史,向大众讲述真实的历史事件,使观众最大程度的感受历史的厚重感。《辛德勒的名单》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那段黑暗时期对人性的践踏和无数普通群众人生价值的幻灭,深刻的向我们描绘了那段反人类战争。纳粹党人道德和人性的泯灭使得人的生命在那个沉痛的年代显得一文不值,更被无情的纳粹党人践踏着,生命已然变成了一场消遣娱乐的游戏。当看到堆积如山的尸体时,让人毛骨悚然。影片中极具纪实的风格通过镜头的推进和情节的铺垫,向观众展现了那一段触目惊心的历史画面,虽然残酷,但却都是真实的历史。观众无论在心灵上还是视觉上都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感受到那段时期所反映的真实感受,使人们对纳粹的暴行愤恨不已,无不为消逝的生命感到惋惜,这方是影片向人们传达的精神所在。
在《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中,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得十分突出。影片将那段泯灭人心性,惨绝人寰的历史重新暴露在世人的面前,体现出斯皮尔伯格对自由和人类的热爱。虽然这部电影只是通过受害人角度,没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做过多描述,但却从客观中立的角度再现历史,这更加能够唤起观众对这段反人类历史的批判,也更能体现出人文主义关怀,当观众面对着如此残酷的环境,感受着电影中人们对生的渴望时,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感悟是无法被阻止的。更加同情战争时期饱受苦难的人们。为了增强影片的真实感,导演还运用了极具冲击感的艺术语言,来渲染影片的视听感受,进一步升华影片的人文主义思想。影片中辛德勒并非一个完美的英雄,他只是充当着救赎者的角色,这也体现出影片的人文主义思想,但对于他而言,“英雄”这一称谓难免勉强。对于传统好莱坞电影作品而言,往往有一套英雄塑造模式,身为英雄必须有特殊的成长历程,受过磨难,也立过卓功,最终受到万千人民的崇拜。
三、 蒙太奇手法展现的艺术魅力
蒙太奇在电影中的运用是超越时空的叙述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在线的视听可能。电影运用了声画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值得仔细品味。
整体画面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与有声巧妙的结合。影片开头火车站登记的那场戏,一开始四周寂静,只看到工作人员在做准备,当一队人缓缓走来时。登记员一声简短有力的“NAME”后。镜头猛然切换到拥挤的人群当中,各种声音报着不同的名字,打字机也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这个镜头带领观众在仓促中猝不及防的进入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交叉蒙太奇的艺术形式是由3组镜头组成的,一组是犹太人的婚礼场面,一组是歌德暴打他的犹太女佣歌伦的场面,还有一组是辛德勒举办舞会的场面。三个场面间的切换,使得情绪也在喜悦、愤怒、开心间来回转换,音响也在婚礼踩灯泡、歌德打海伦、舞会鼓掌声中来回切换,一气呵成,节奏紧密又条理清晰,不同人物命运相互之间的对比也更为清晰。
四、 结语
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黑白色调,电影艺术手法,表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向观众展现了惊心动魄、高度纪实的历史图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示了时代的矛盾和弊端,体现了人物性格与人文主义环境的辩证关系,不难看出,电影艺术的创作它并不是虚幻的,而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反映出了二战时期人们的渴望和平的理想。
参考文献:
[1]戴若英.生命价值与《辛德勒的名单》的美学构成之间的关系[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6,23(6):97-101.
[2]张彤.由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揭示其背后的历史文化[J].电影评介,2016(11):46-49.
[3]张永禄.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现状与反思[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10):67-74,108.
[4]李永新.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形态:从经典到当代[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8,9(2):10-12.
作者简介:
何宝怡,天津市,天津工业大学。
关键词:《辛德勒的名单》;斯皮尔伯格;人文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美学观
一、 黑白色调蕴含的丰富意义
这部电影是斯皮尔伯格的经典之作,影片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在当时已经有彩色电影的时代下他毅然选择了近似纪录片的黑白胶片效果来拍摄。通过黑白色基调将观众带回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更加真实的重现历史增强影片震慑力的同时,塑造出一种森严,悲凉的时代气息。
这部电影虽整体以黑白色调为主,但是几处彩色部分独具匠心,富有深意既是对历史的真实再现,又是对艺术的再次加工。在大屠杀时出现的红衣小女孩,鲜活的跳跃在满屏的黑白中。这美丽鲜活的小生命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红色和儿童都象征着生命和希望,却最终被黑暗吞噬走向死亡。堆积尸骨的地方那一抹鲜红所产生的视觉张所引发的心理冲击是其他表现手法所达不到的,而开头和结尾两处的红色,形成首尾呼应之外蕴含深意。影片开头的犹太人家庭祷告时出现了一次彩色镜头,随后正片开始转为黑白,预示着犹太人悲惨命运也即将来临。结尾处的彩色部分的拍摄一方面是为了区分历史和现实,也是为了区分现实与电影。影片运用整体的暖色调画面时烘托出人们摆脱战争威胁,重获自由的明朗。
电影光线的处理和光影的巧妙搭配,形象逼真且不露痕迹的表现出二战时期被占领的犹太区、火车站、集中营、焚尸场等。摄影师在处理一些场景时有意识地夸张了光线的明暗对比,利用逆光的强反差来烘托气氛,巧妙地运用水汽和烟雾来配合光线的处理。被驱赶到黑暗中的淋浴室的妇女们,沉浸在被毒死的恐惧中,突然随着淋浴喷头的一个个打开,一束束强烈的逆光透过水花照射过来,画面呈现出剪影、半剪影的肖像。光线、水汽、烟雾强化了这种紧张、屈辱、恐惧、残暴的氛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用光也极为巧妙。在开头辛德勒第一次露出正面时,利用角度极正的侧面光展现出“阴阳脸”的形象,暗喻辛德勒人性中善与恶的两面性,使接下来他的转变不显得突兀。这些夸张化的处理,展现了摄影表现形态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 影片背后的人文主义
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能够真实地反映历史题材的电影,科学的反映历史,向大众讲述真实的历史事件,使观众最大程度的感受历史的厚重感。《辛德勒的名单》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那段黑暗时期对人性的践踏和无数普通群众人生价值的幻灭,深刻的向我们描绘了那段反人类战争。纳粹党人道德和人性的泯灭使得人的生命在那个沉痛的年代显得一文不值,更被无情的纳粹党人践踏着,生命已然变成了一场消遣娱乐的游戏。当看到堆积如山的尸体时,让人毛骨悚然。影片中极具纪实的风格通过镜头的推进和情节的铺垫,向观众展现了那一段触目惊心的历史画面,虽然残酷,但却都是真实的历史。观众无论在心灵上还是视觉上都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感受到那段时期所反映的真实感受,使人们对纳粹的暴行愤恨不已,无不为消逝的生命感到惋惜,这方是影片向人们传达的精神所在。
在《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中,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得十分突出。影片将那段泯灭人心性,惨绝人寰的历史重新暴露在世人的面前,体现出斯皮尔伯格对自由和人类的热爱。虽然这部电影只是通过受害人角度,没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做过多描述,但却从客观中立的角度再现历史,这更加能够唤起观众对这段反人类历史的批判,也更能体现出人文主义关怀,当观众面对着如此残酷的环境,感受着电影中人们对生的渴望时,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感悟是无法被阻止的。更加同情战争时期饱受苦难的人们。为了增强影片的真实感,导演还运用了极具冲击感的艺术语言,来渲染影片的视听感受,进一步升华影片的人文主义思想。影片中辛德勒并非一个完美的英雄,他只是充当着救赎者的角色,这也体现出影片的人文主义思想,但对于他而言,“英雄”这一称谓难免勉强。对于传统好莱坞电影作品而言,往往有一套英雄塑造模式,身为英雄必须有特殊的成长历程,受过磨难,也立过卓功,最终受到万千人民的崇拜。
三、 蒙太奇手法展现的艺术魅力
蒙太奇在电影中的运用是超越时空的叙述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在线的视听可能。电影运用了声画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值得仔细品味。
整体画面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与有声巧妙的结合。影片开头火车站登记的那场戏,一开始四周寂静,只看到工作人员在做准备,当一队人缓缓走来时。登记员一声简短有力的“NAME”后。镜头猛然切换到拥挤的人群当中,各种声音报着不同的名字,打字机也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这个镜头带领观众在仓促中猝不及防的进入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交叉蒙太奇的艺术形式是由3组镜头组成的,一组是犹太人的婚礼场面,一组是歌德暴打他的犹太女佣歌伦的场面,还有一组是辛德勒举办舞会的场面。三个场面间的切换,使得情绪也在喜悦、愤怒、开心间来回转换,音响也在婚礼踩灯泡、歌德打海伦、舞会鼓掌声中来回切换,一气呵成,节奏紧密又条理清晰,不同人物命运相互之间的对比也更为清晰。
四、 结语
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黑白色调,电影艺术手法,表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向观众展现了惊心动魄、高度纪实的历史图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示了时代的矛盾和弊端,体现了人物性格与人文主义环境的辩证关系,不难看出,电影艺术的创作它并不是虚幻的,而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反映出了二战时期人们的渴望和平的理想。
参考文献:
[1]戴若英.生命价值与《辛德勒的名单》的美学构成之间的关系[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6,23(6):97-101.
[2]张彤.由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揭示其背后的历史文化[J].电影评介,2016(11):46-49.
[3]张永禄.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现状与反思[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10):67-74,108.
[4]李永新.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形态:从经典到当代[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8,9(2):10-12.
作者简介:
何宝怡,天津市,天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