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世同堂》中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dow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文学历史舞台上,中国作家老舍经过多年的艰难创作,成就了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这部作品植根于历史现实,深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胡同居民的奋斗和觉醒。小说共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其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体现出老舍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独特的文学思想,被誉为“好评最多的小说之一”。本文结合《四世同堂》的创作背景,围绕其中的人物形象和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究,供广大文学爱好者借鉴参考。
  “人要是没那么点劲儿,跟整天低着头捡食的鸡有什么分别呢?”这是出自老舍《四世同堂》里的一句至理名言。在抗日战争时期,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揭露了日本人冷酷、残暴的罪行,弘扬了伟大的爱国精神。老舍将自己的全部心血融入《四世同堂》这部作品之中,使其成为代代传阅的文学经典,是值得后人珍藏的民族回忆。
  《四世同堂》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如祁瑞宣的沉稳刚毅、韵梅的善良隐忍、冠晓荷的自私市侩、祁老人的老实倔强等,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为作品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
  一、《四世同堂》的创作背景
  老舍曾评价《四世同堂》:“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这部长达百万字的小说表现了抗战时期北平普通民众的生活,全书共有三部,围绕小羊圈胡同展开,以祁家、钱家、冠家为主要脉络,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既展现出复杂的矛盾纠葛,又真实反映出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困惑和不屈气节。
  《四世同堂》中这样写道:“总之生在这个年月,一个人须时时勇敢地去面对那危险的、而小心提防那‘最’危险的事,你须把细心放在大胆里,去且战且走。你须把受委屈当作生活,而从委屈中咂摸出一点甜味来,好使你还肯活下去。”老舍之所以迸发出如此深刻的感悟,是因为创作《四世同堂》的时候正是北平沦陷的第5个年头。在全民抗日的不屈气节下,高涨的爱国情绪促使更多的普通百姓萌发爱国之志和报国之心,这样真挚而热烈的情感激发了老舍的创作欲望。老舍在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后,于1944年在重庆开始创作,历经4年多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部百万字的经典文学作品。1949年,《四世同堂》在美国出版译本,成为美国同一时期出版的最优秀的小说之一。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直到1982年,《四世同堂》的全貌才被中国读者所知。2016年,《饥荒》的英文原稿被找回。2017年,《四世同堂》完整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和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二、《四世同堂》中正面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
  《四世同堂》中的正面人物有祁瑞全、祁瑞宣、韵梅、钱墨吟等,他们既有相同的闪光品质,也有个性化的人物色彩。
  (一)充满矛盾的祁瑞宣
  祁瑞宣是《四世同堂》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祁家的长孙,热爱国家和民族,崇尚科学和文化。他是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形象,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个性热情、积极,同时也承担着家庭的重任。他信奉父慈子孝,面对生活毫无怨言。在时代背景下,祁瑞宣一方面作为长孙,想做到尽孝,另一方面作为热血青年,渴望为国杀敌,做到尽忠,这体现了他思想上的矛盾。最终,祁瑞宣实现了从忍耐、顺从到挺身反抗的巨大转变。
  这个看似温文尔雅、谦和有礼的有为青年,在敌人入侵家门、国土面临沦陷的特殊时期,便不再是那个稳重、多虑的祁家长孙,他抛开了对大家庭尽孝的矛盾思想,舍小家为大家,从妥协和忍让中挣脱出来,走上了一条殊死抵抗的道路。从祁瑞宣的人物形象中,读者可以看到在抗日战争中一个青年的蜕变,这反映了祁瑞宣的觉醒。
  (二)坚定爱国的祁瑞全
  凡是好的作品,皆是从小处着笔,以小见大。《四世同堂》中,老舍塑造的人物看似普通,实质上代表着不同的群体。祁瑞全是祁家的第三个孙子,他是一名有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学生。后来,祁瑞全逃离了北平,加入了地下党,成为一名有着坚定信仰的爱国志士。相比之下,祁瑞全成长的环境更加优越,他比哥哥祁瑞宣少了更多的顾虑,而多了一份勇气和洒脱。虽然对母亲怀有深深的依恋,但是他仍然在国家的号召之下,离开了沦陷的小羊圈,来到抗战的主要战区。在深入农村的过程中,祁瑞全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生活,他在更合适的地方贡献自己一腔热血,虽然过程十分艰难,但是他最终获得了成功。可以说,时代改变了祁瑞全,让他成为一个心中装着国家、人民的戰士,也让他真正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三)善良坚贞的祁老人
  《四世同堂》中,祁老人已经将近80岁了,作为祁家这个大家族的“掌门人”,他是年龄最长者,也是四世同堂的代表者。祁老人是北京老派市民的代表,他有着老北京独特的小市民习性,对于政治和战争有着一种本能的回避。因此,在日军占领北平时,祁老人仍然抱有诸事大吉的期望。作为一个普通百姓,祁老人不关心灭顶之灾,只顾虑自己的生日。他继承了传统的尊卑意识和思想礼节,忠诚而严格地按照礼教习俗办事。他信奉和气生财的人生哲学,即便是对来抄家的便衣,都报以微笑和谦恭。因而,不惹事、懦弱、拘谨是祁老人的性格特征。
  然而,作为一个老派市民,祁老人并非永远懦弱可欺。当残忍的侵略者打破了宁静的生活后,祁老人萌发了仇恨和反抗,惩罚了当汉奸的孙子祁瑞丰,怒斥特务。在得知自己的重孙女被饿死时,他奋起反抗,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感,从侧面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抗战的民族气节。
  (四)善良隐忍的韵梅
  祁瑞宣的妻子韵梅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城市女性。她具有善良、隐忍、大方等优秀的品质。韵梅虽然没有上过多少学,但是在嫁给知识分子祁瑞宣以后,她竭尽全力做一个贤妻良母,全心全意照顾家中的老小,无怨无悔承担着照顾家庭的重任,具有东方女性的特点。爱憎分明的性格、奉献牺牲的精神使得韵梅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无数东方女性形象的代表。
  三、《四世同堂》中负面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
  《四世同堂》中的负面形象集中在祁瑞丰、蓝东阳、冠晓荷等人物之中,他们虽然在中国长大,但有着新的思想,一味追求享乐主义,沾染了很多西方糟粕。读者在他们的身上看不到淳朴、热忱,他们在醉生梦死中丢失了自己的灵魂。这映射了低三下四、不知廉耻的汉奸形象,更呈现出这些汉奸腐朽的思想。   (一)贪图享乐的祁瑞丰
  祁瑞丰是老舍笔下典型的“洋青年”,他贪图享受,甘当日本人的帮凶,甚至不管对方是谁,都会亲切地致敬,呈现出崇洋媚外、趋炎附势的姿态。他凭借卑躬屈膝和一味讨好,依靠着日本侵略者坐上了教育局科长的位置。老舍在塑造这类人物时,满怀痛恨之情,笔下充满力道,讥讽了贪图享乐的祁瑞丰之流,解释了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所展现的丑陋面貌,有力地抨击了汉奸卖国贼的肮脏思想,是对人性中“恶”的真实表达。毫无疑问,老舍对于这类人充满了痛恨、不屑与厌恶,同时也在字里行间展现了一种悲凉之感。祁瑞丰之流作为出卖了自己灵魂和肉体的人,必将接受人民和
  时代的惩罚。
  (二)性格矛盾的大赤包
  在胡同中,大赤包具有自私、势力等性格特点,她是冠晓荷的夫人,她爱打牌、爱嚼舌根,就像胡同里的“西太后”,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形象。大赤包早年出身于旗下,崇拜日本人,对于邻里不屑一顾,因此她和自己的丈夫冠晓荷一样,都是没有原则的虚伪之人。但是大赤包的身上也有真实而多元的一面。她在生活和交际中十分豪爽,虽然贪恋金钱但是不吝啬,既有突出的人格劣性,也有敢作敢为的品质。因此,大赤包的性格充满了矛盾性,在整部作品之中,也更具艺术效果,是一个不可模仿、难以复制、充满戏剧性的人物形象。老舍对于大赤包强势霸道的性格进行了深入刻画,也展现了冠家不同人、不同选择所造成的不同结果。
  (三)求荣反辱的冠晓荷
  在众多人物形象中,冠晓荷的形象尤为鲜明。他50多岁,没有职业,也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他作为冠家的“大家长”,虽然外表华丽,但是内心却极度自私,即便是在外敌入侵下,他依然没有亡国之恨,满脑子只有享乐安逸。他毫无民族气节,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在日本侵略者进攻北平的时候,冠晓荷出卖邻居钱默吟,导致钱家家破人亡,而他没有丝毫的内疚,令人深感憎恨。最终,冠晓荷因染病被日本人活埋,自食其果。
  (四)无可救药的蓝东阳
  蓝东阳,原名蓝紫阳,在日本攻占北平之际,为了表达自己的赤诚之心,毅然改名,表示要与日本交好。这不仅展现了一个丑陋的灵魂,而且也呈现了当时部分中国人在国家遭受侵略时的状态。蓝东阳犹如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飞,他的内心丑陋,体现出老舍对于这类典型人物的厌弃。值得注意的是,蓝东阳这一人物是根据真实的故事塑造的,老舍深感這类人的丑陋、滑稽和悲哀,因此,他在塑造蓝东阳这一人物形象时,整合了真实人物的思想,体现出了深刻的现实价值。
  四、结语
  老舍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作家,他在《四世同堂》之中借助小人物的视角来体现战争的残酷,以“宏大”的写作主题,对人物进行了塑造和艺术化处理。《四世同堂》中涉及的人物十分庞杂,包含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洋派市民和城市贫民等不同形象,凸显了不同的文化情感和民族历史。通过分析《四世同堂》中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广大读者能够从《四世同堂》中感受到深刻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因此,读者要真正做到读深、读细、读透,同时,通过对书中不同人物性格的探讨,能够在阅读中汲取更多的知识,深刻感受书中所呈现的现实道理和处世哲学。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作者简介:李广宽(1974-),女,广东肇庆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历史
  文化。
其他文献
余继泽,男,汉族,1975年出生,陕西省宁陕县人。已在《阳光》发表中篇小说《山花儿》;《延河》绿色文学发表小说《红梅花儿开》;《参花》发表小说《半边街》《采笋》;《陕西文学》发表小说《爷爷奶奶》;《翠苑》发表短篇小说《三角地》。市级报刊发表小说《老唐的手机》《城市生活》《汉江边的吊脚楼》《村里婚姻》《幻觉》《坐绿皮火车》及散文若干篇。现供职乡村学校,寓居西安。  王壮壮曾经很想成为一个猎人,成为一
期刊
松柏是一种生命力极为顽强的植物,它适应性强,而且四季常青。古代对于松柏的寓意则广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古代的文人墨客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怀,常常以松柏为主运用到自己的文学作品当中。而底蕴深厚的松柏文化,内容丰富,常常被融入人们的生活和文学题材当中,成为民族文化历史的一个符号。在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有关松柏的题材和意向作品多到数不胜数,它展现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所以现如今中国古代文学有关松柏
期刊
这是发生在名为“热海”的地方的事。很多读者尝试在不同年代的世界地图上寻找热海,但均没有结果。它实在太小,小到我们大可以忽略它,去肆意谈论生活在那儿的一些普通人的历史、婚姻和道德。  在这个新世界,没人会为自己的长舌行为感到不安,仿佛热海的人天然生活在繁华街道上供人观赏的橱窗里似的。事实上,热海除了石头、冰川、荒草地,鲜有其他光景。  鸿蒙时期的热海起先一片混沌,气、火、水等事物缠斗不绝,后来从西方
期刊
老舍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小说家兼剧作家,其代表作品繁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老舍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构成了老舍别具一格的文学风格。老舍起初创作话剧是在当时民族大环境的影响下诞生的想法,强烈的民族危机感驱使他开始尝试话剧创作,实际上,老舍缺少话剧创作的经验,对话剧的模式也不够了解,所以就只能结合自己擅长的领域独辟蹊径,尝试把话剧和小说融合,以小
期刊
近年来,不少经典文学作品经过改编后被搬上荧幕,以另一种方式与大众见面。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就是其中的一员,根据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路遥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制作班底强大,由毛卫宁导演执导,王雷、佟丽娅等演员倾情演绎,播出后获得多项大奖,堪称近年来文学作品改编影视作品的成功范例。该剧在改编过程中,力求忠于原著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满足了观众对作品艺术性的期待。本文从接受美学这一角度研究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期刊
明代周嘉胄的《香乘》被视为集明代以前香文化之大成之作,其文化内涵丰富,美学意义突出。《香乘》收录了不同阶级、不同身份人用香、品香的故事,展现了劝善、尽孝、尚礼等具有普世意义的道德意识;典故和诗文复现了文人正心、内省、慎独的香文化实践方式,其收录的篆香图、叙写的个人用香体验都表现了以和谐、含蓄、典雅为内核的中国传统美学思维。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其中包括中国传统香文化。中国传统香文化
期刊
女作家叶广芩1984年出生于北京,受到北京文化的熏陶,其作品透出浓重的京城贵族气息。叶广芩对北京街头巷尾的市井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她以北京为背景创作的家族小说《采桑子》《状元媒》《豆汁记》等,展现了北京文化。饮食文化是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以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的饮食文化书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采桑子》《状元媒》《豆汁记》等小说的深入分析,研究饮食文化书写的成因及其独特性。  叶广芩的家
期刊
胡金铨的电影往往被认为贯穿着博大精深、深邃優雅的传统文化气息,呈现着典型的中国古典之美和东方哲学意味。电影内人物衣着、色彩、构图与运镜的追求,体现出其电影在意境上与其他武侠电影的与众不同。从《大醉侠》开始,到《龙门客栈》,他首先确定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视听风格。经过《侠女》的基调沉淀,直到《山中传奇》,胡金铨成功地将中国古典之美和东方哲学意味融合,使其电影的作者性愈发明显,且考究的色彩搭配、巧妙的镜头
期刊
夜 歌  自由的闪电  击破了我的序列  那最狂烈且最猛躁的惊雷  震醒了我  我既沉重得太久  我又肃穆得太久  我不是要入睡了吗?  我不是要继续了吗?  我在凝固的图景中作息  我吃喝 我工作  我痛苦 我喜乐  这一切  在肃穆的序列之中  将我禁锢  我在序列之中  面对着的究竟是什么呢?  我迫切想敲开的  那扇门的背后  隐藏着什么呢?  那震竦的闪电  那猛然爆裂的惊雷  从外部瞬
期刊
先秦时期的中华饮食文化是傳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板块,其承载了规范秩序、移风易俗、划分等级等诸多文化功能,在祭祀属性、文化功能方面对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先秦古籍的饮食体现了细致丰富的祭祀礼仪和文化功能,这不仅是古代社会的写照,更是人们了解古人的重要材料。  到达一个文化的心脏部位的最佳途径之一大概是通过它的胃,中华饮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涵盖了关于人神祭祀、文化象征以及审美志趣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