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管理方式中国化

来源 :科技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一谈到管理这个词,人们常常会想到欧美的效率化管理、日本的忠诚度管理,中国的企业往往会找欧美的企业,或是日本的企业为标杆企业,以他们的管理方式对自己的员工进行管理。但是,很多的企业家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在中国,员工也多是中国人,而由于文化的不同,中国的企业有其特殊的情况,那么,何不将管理的方式中国化呢?
  
  作 者:曾仕强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专研中、美、日管理比较,易经在管理上的应用,中、西管理思想比较,人际关系与沟通,中国人的民族性与管理,人伦关系与企业伦理。著有《中国管理哲学》、《二十一世纪易经管理法》、《胡雪岩成功秘笈》等百种管理著作。
  
  核心内容:
  中国式管理语录节选:
  1、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应用以求圆通
  2、以化解代替解决,务求尽量减少后遗症
  3、寓人治于法治,更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4、做人做事兼顾并重,透过好好做人来把事情做好
  5、抱持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心态来包容一切
  6、发展事业本身并没有什么目的,必须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使命,立业才有价值。
  7、只有组织成员各守其分,大家才能和合为一,产生强大组织力。
  8、中国人擅长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来代替二选一。
  9、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误解而放弃。
  
  有一个在美资500强公司的朋友和我说:“现在我们的公司已经变得像国有企业一样有人情味了。”他们公司的总裁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刚来中国的时候完全是美国人的思维和方式——对员工只有金钱和升职的鼓励,从来与员工保持距离,所有的指示都由秘书传达,公司的新年聚餐也只是致词,从不喝员工敬的酒,只要员工把事情做好,一切都OK。但是,渐渐地他就发现,他与员工的关系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客户与员工的关系都比自己要好,而因为人情关系跳槽到其他公司去的员工大有人在。这令他觉得很危险,并且终于意识到了这是在中国,一个不仅要讲办事成果更是要讲人情的地方。于是他开始改变自己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偶尔与员工出去聚餐、打球,职员工作不错的时候除了升职加薪还有几句口头表扬。这样做的结果是,员工工作效率大增,并且大家对公司有了一种归属感,所有人都愿意为老板工作,为公司卖命。
  这个例子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曾仕强在《中国式管理》中所说的一句话:“持经达变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则,却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应变,以求制宜。”要知道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的是人情人伦,中国因其历史悠长而且尊孔重儒,使中国现代社会有了其复杂又特殊的一面,中国的一切皆是“以人为本,以情为线”。孔子也说过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曾仕强为我们总结了美国式、日本式与中国式管理的不同之处:“美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日本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中国式管理则是我们常用的交互主义。” 而中国式管理的科学之处、中国式管理的最大贡献在于,它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企业管理,能极大地发挥个人能动性,有助于企业进入最佳发展状态。“其中最突出的一点,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曾仕强说:“西方管理理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太过理性。但管理的主要对象——人,却并非总是理性的,这就需要中国式管理与之补充。”中国人在人情上比之美国人要世故,比日本人要圆滑,如果硬是套着美式或日式的管理方式管理中国人,员工的工作成绩也许并不能令人满意。
  对比一下中外企业,你很快就会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在王石的万科集团里你很容易发现每一个员工的个性都非常鲜明,并且使公司充满着一种奋斗的激情。这样的管理使得企业在短短10年间从默默无闻变成了今天的地产大鳄。而联想干脆采用了中西合并的管理模式——在中国的公司使用中国式的管理,在海外的企业使用西方的管理模式。与之截然不同的是,在日资企业里,你就会发现虽然工作井然有序,员工的表情却是不苟言笑,工作机械而有效率,但看不到激情和活力;美资公司气氛轻松,但人情却很淡泊。
  由此可见,在中国,“中国式管理”是比较科学和实用的管理模式。而作为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曾仕强所写的《中国式管理》则很好地为我们总结和梳理了中国式管理的方法和定义:一, 中的意思,是合理。凡事求合理,是中国人特质。二,中国式管理,便是合理化的管理,务求管得合理。三, 应该管的才管,管的方式要合理,即中国式管理。
  笔者以为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的功课除了制定创业方向外,研习一下管理学也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式管理》无疑是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学书籍。那么,去读一下《中国式管理》吧,至少会使你获得许多管理学和人生的启示。
  为帮助本刊改进质量,请告诉您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编辑信箱:hexiaom@gmail.com
其他文献
3月26日,黄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区就业促进中心启动了青年“励业”计划,专门面向青年提供一站式就业支持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求职技能讲习班、求职练习、面试体验、简历点评、择业指导等。25岁以下具有就业能力,有积极就业意愿的黄浦区青年都可以到区职介所或找街道的就业援助员报名参加。为了普及这种就业服务的方式,除了在区职介所内设置“励业”计划总站,在各街道就业服务站还将设置分站,扩大服务的范围。  
期刊
3月30日,在松江大学生创业大赛颁奖大会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微星纳米技术”、东华大学的“机器视觉科技”等13个项目获奖,松江区为每个项目提供了扶持资金开展创业实践,共计193万元。  据悉,松江区内高校今年有2万多名大学毕业生。为帮助大学生就业,松江区政府出台了8项措施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其中4项政策重点聚焦大学生创业,包括加大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大学城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政府高校联
期刊
“零首付”创业贷款遇尴尬  紧接着上海工商部门推出的注册资金“零首付”创业政策,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与同济大学签订了首份“银校合作协议”,推出了“零首付“创业贷款,力图更方便地帮助初涉创业领域的同济大学生们获得他们急需的资金;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受到了信息传达不畅和(大学生初创)公司尚未成熟的影响,从而为该协议的效益的发挥打上了不小的折扣。    “协议”无人知  2009年3月10日,中国工
期刊
在和企业的沟通中我们还发现企业融资难有很多自身的原因:具体有很多小企业财务制度很不完善,往往是没有报表或者报表做的不好。这样,银行如何判断你的真实情况?其次是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突出,企业不了解银行的产品,银行不了解企业的运作;三是企业大多负责人不熟悉或者根本不懂金融知识。心中有些建议,愿与创业者分享。    1.不要在企业缺钱的时候才来找银行,而应该在企业发展很好的时候就和银行进行沟
期刊
继沪上各大创业利好政策的出台,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自4月1日起正式推出小额贷款担保新政策,为广大创业者奏响破解融资难瓶颈的进行曲。  近两年,随着上海市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微小型企业的创业环境逐年得以优化。根据全市居民创业状况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全市整体创业活动率为7.4%,创历年新高,但资金短缺仍成为制约市民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
期刊
中小企业创业往往需要在大行业中寻找合适的市场空白点切入,一旦你从中找到了适合自身特长的市场空白点,那么,你就抓住了创建一家能够持久生存且盈利的企业的机会。杜忠勤以技术的融入、多元的思考,开拓了创新产业的全新空间。创业者要把重点放在一个较小的、服务不足的市场上,并且把一种独特的、国际一流的产品或服务带入这个市场中,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缝隙。    与我所接触过的创业者相比,西安佰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
期刊
上海市工商局推出的“零首付”政策规定,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投资设立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零首付”注册,无需支付原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必须缴纳的3万元和10万元最低注册资本,全部注册资本缴纳时限推迟至自公司成立之日起的2年内。  但是,创业“零首付”了,你就敢去创业吗?下面几位大学生创业者在不完全了解“零首付”政策下贸然创业,结果陷入巨大烦恼的案例。    案
期刊
企业管理创新就是不断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重新调整人才、资本和科技要素,以知识创新适应市场,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达到自身的效益和社会责任的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管理本身的过程,即管理过程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管理就是创新。一家专业从事互联网的嵌入式即时翻译软件的高科技成长企业,由于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的核心是脑力劳动密集型的研发活动和信息加工业务,其产出和创新过程有相当不确定性,所以,科技型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 谭古邓媚颖冯莉莉刘佳    创业在西安,回答了很多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创业问题,比如文化与创业的关系,比如创业的环境城市选择,比如创业基本条件的具备,比如产品与市场的距离控制等。我们发现:21世纪的今天,许多问题早已无须回答,世界不但渐而平了,甚至真的开始“村”了,时间、地理、空间上的差距和阻隔,已逐渐失去力量和机会。唯有文化,厚重文化的积累,健康文化的传承,文化传承中的创新
期刊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始终有理想,有信念,靠着这信念我们锻炼成长了一支优秀的团队,同时也将力邦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成长,是力邦永远的话题,也是力邦人永远的渴望,人们都说十年磨一剑,力邦这柄剑已经磨砺了12载,该是他亮剑的时候了……    理性的成长模式  成长模式的确定是所有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必须要做的功课,而对于医药行业的创业者而言,由于研发周期的漫长,他们不得不找到一种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盈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