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860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性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水平,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关注热点。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执行新课程标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谈谈笔者个人的看法。
  一、恰如其分地在课堂教学中执行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中,以化学学科知识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研究方法,把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贯彻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是人,而不是教材,人是课堂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课堂教学中通过下面方式来体现:一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重视实验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本身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如《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这样更有利于启发学生心智,激活思维,调动学生探知未知领域的信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求学作风和敬业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是课堂教学中,重视科学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材中科学思维方法很多,要求教师挖掘教材,把握内涵。例如《水的组成》的研究,通过实验探究搭台,科学分析推理唱戏,悟出物质组成测定方法和化学式的推导方法。三是课堂教学中重视科学探究要与课外有机结合。课堂只有四十五分钟,容量有限,课外空间更大,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教学之余可以布置一些社会调查,或探究的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在课堂学到的探究方法广泛联系社会实际乡土风情,积极推动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激发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一是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推进剂,适当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笔者将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回去做,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再进一步讨论“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你能有办法防止生锈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并对铁器防锈的方法也有了较深的了解,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
  三、巧设情境,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行为和良好的个性,对整个学习过程起到引导和定向的作用。如笔者在教学“分子的性质”这一内容时,就设置了这样三个情境:课前,在教室洒上花露水,引导学生闻香味并设疑“我们的鼻子并没有和它接触 但是却能闻到花露水的香味,这是为什么呢?”引入,学生猜想可能原因将课堂活跃起来;讲到“分子的小”时,展示手中不小心粘上的一滴水,告诉学生这滴水所含的水分子个数并进行假设,让学生通过计算数一滴水含的水分子个数所需要的时间,感受水分子的大小,使学生得出结论分子体积很小、质量很小;讲到“分子间的间隔”时,演示将一体积的黄豆和一体积的绿豆混合不等于两体积,学生针对这现象讨论、分析得出绿豆跑到黄豆的间隙里了。化学是一门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并且以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自然学科,教师根据这一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充满积极性,变被动的课堂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视随堂检测,及时反馈
  随堂检测是检查学习效果、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练习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上的不足,及时纠正,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听课效率、学习成果。随堂检测可以让学生通过口头或者书面形式的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可设计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或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比如,讲溶解度概念这一内容,先提出概念里的四大要素,然后让学生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2)10℃时,NH4Cl的溶解度为33克,表示NH4Cl在10℃时只有33克溶于100克水中,才能配成NH4Cl溶液;(3)20℃时,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18克食盐,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8克。学生在解答时常常缺这漏那的,但是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到溶解度的四要素缺一不可。如此通过随堂检测,获得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及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解难,使教学效果更上一个台阶,从而实现高校课堂。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学模式,精心设置教学情境,正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
其他文献
《基础会计》是中等职业教育会计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根据《基础会计》的理论性与操作性并举的特点,必须根据教材,将教学内容变成直观性强的具体情景,引导学生去探讨和梳理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科教学效果。从这一观念出发,我在《基础会计》
PF15型多路直流数字电压表(见封底)是一种集成化的数据检测仪表,采用双积分原理实现模数转换,主要用于巡回测量四十点以下的0~60伏直流电压,并以十进制荧光数字显示同时输出
摘要:主题阅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等,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一主两翼 主题阅读 批注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  表达能力的程度、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事物态度的表白,都需要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这些情况的需求之下,迎来了教改的春风,学校开始实施用“一主两翼”教材进行教学。  “一主两
日本俳句产生后,涌现出不少女俳人。女俳人在前辈的指导下,她们对生活感知到了每个细节,对每个细节都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她们把自己的恋情用俳句的形式咏唱出来,表现出对恋
兴趣是影响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幼儿期是培养学习兴趣、态度和信心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识字兴趣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幼儿识字质量。我们不难发现,在日常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班班通”在全国广泛的安装使用,教育部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经费,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在积极使用。本文重点论述了“班班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指出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班班通;物理教学  随着“班班通”设备的安装和广泛应用,为我们教师教学工作打方便之门,特别是在物理教学中更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弥补了传统教育中的不足,丰富了教育技术的内涵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是高中化学课程体系中的重点难点,因此也成为高考化学命题的必考点,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这一部分内容在客观题中的命题趋势更是一路加强,因此这部分内容在高三复习中愈发重要。  化学反应速率是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表示。主要受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四个外界条件的影响。反应物(除固体、纯液体外)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对有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引导他们树立向真、向善、向美的思想品德,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一个重要内容。”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改善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能否把情感教育寓于教学中则直接关系到语文课的收效
摘 要: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不可言传的微妙内在世界情感波动的实存。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感,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主要从几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依据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与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目标 。  
本文在“用弗晰集理论对氘灯特性进行综合评选”一文的基础上,应用弗晰集理论中的贴近度与择近原则的概念和模糊相似优选方法,给出了一种物理标准组的最佳选择法。 Bas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