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式访谈节目《豫见后来》的创新实践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ly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媒体的发展进入了融媒体时代,媒体的变革、受众的变化无处不在。任何节目的制作都在创新。在文娱类节目“井喷式”增长和同质化节目频出的背景下,访谈类节目的受众大量流失。显然,访谈类节目急需转型和创新。《豫见后来》突破了以往访谈节目的局限性,凭借着独特的选题策略和叙事方式成为当下访谈类节目的转型范本。
  【关键词】访谈类节目  《豫见后来》  融媒体
  在电视所提供的视听空间中,人们渴望相互交流且有自我表现的渴望,这使访谈类节目获得生存的土壤。多年以来,访谈类节目凭借其反思性和共鸣性的力量,一直是文娱市场上不可缺失的节目类型。但在泛娱乐化的背景之下,文娱类的节目呈井喷式增长,大大挤占了访谈类节目的受众市场,同时访谈类节目本身也出現了严重的同质化,受众产生了“观看疲劳”。在这样的背景下,访谈类节目面临着转型和突破的危机。纪录式访谈节目《豫见后来》突破了以往访谈节目局限性,成为当下访谈类节目适应融媒体环境的转型范本。通过分析该节目的选题策略和叙事方式,对于探究当下访谈节目的转型和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外双因,访谈类节目面临生存危机
  加拿大政治经济学家达拉斯·斯密赛提出的“受众商品论”指出,商业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产品是受众的注意力,并将注意力卖给广告公司以此获利。由此可知,访谈类节目得以生存的关键是要赢得受众的注意力。但在泛娱乐化的时代背景中,不论是呈“井喷式”增长的文娱类节目还是大量同质化的访谈节目,都挤占了大量的受众市场,访谈类节目如果要求得继续生存,进行创新极具必要性。
  (一)文娱类节目井喷式增长,挤占受众市场
  近年来,随着节目制作技术不断进步、节目制作团队不断成熟,不论是本土原创节目还是外国节目引进后再行改造,越来越多的文娱类节目横空出世,其中真人秀的表现尤其突出。真人秀凭借着流量明星的加盟和搞怪、出奇的噱头,相较于访谈节目,受众更容易选择性注意、接触,在接收方面,受众也更容易解码。另外,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提出了大众传播的四种功能,其中一种则为“娱乐功能”,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娱乐节目相较访谈节目更能胜任“排气阀”的角色,调节人们的情绪。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传统的访谈节目的竞争性急剧下降,受众市场被大量挤占。如何在保留节目本质的同时,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重新赢得受众的关注,成为访谈类节目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同质化节目繁多,引发受众“观看疲劳”
  访谈类节目一般是指由主持人对被采访者的访谈构成节目主体内容的节目类型。细看国内市场,访谈类节目一直层出不穷,它也曾是电视黄金时代的受宠儿。随着访谈类节目的增多,访谈节目同质化情况凸显,在节目基本模式、谈话场景构建以及嘉宾的选择上都呈现出程式化、同质化的特点。一个要持续播出的节目,在策划初期就会对节目的制作流程、环节设置、嘉宾的选择、热度的维持等有着详细的规划,一方面旨在吸引市场上的目标受众,另一方面确保在制作周期内能够完成相应的节目。但这样的节目制作很容易陷入一种枯燥的循环之中,模式固定不变,访谈枯燥没有新意,很容易让节目处在一种机械式的更新之中。反观处在人文经济环境大变革中的受众,其审美趣味是在一直变化,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更是满足了受众各种“想之即有”的需求。显然,一味固守旧模式和旧阵地的访谈节目必然会面临收视率下跌的结果。近年来,无论是电视台、网络媒体独立制作的访谈节目不断停播还是制播分离的访谈节目辗转多地无台购买的窘况,都说明访谈节目的确面临着生存危机。
  二、《豫见后来》的创新实践
  《豫见后来》是由优酷和能量公司联合打造的一档全新纪录式访谈节目,这档节目集主持人鲁豫的广泛影响力、能量公司多年的访谈节目制作经验、优酷平台得天独厚的平台流量于一身,充分适应了融媒体环境变化,给予了受众全新的视听感受。仔细分析可知,《豫见后来》并不是一档简单改装后拿到新平台继而播出的节目,制作团队将以往的访谈节目的制作模式完全打碎,从零开始精心打磨,无论是其选题策略还是叙事方式都极具研究价值。
  (一)选题策略——关注焦点褪去后的人物
  以往的访谈节目都是靠流量、话题度来撑起收视率,其嘉宾的选择无非是一些有新作品需要宣传或者有争议性话题可以炒作的明星,甚至有一些明星为了增加曝光率,会在一段时间内参加多个访谈节目,这也造成了很多访谈类节目的区分度不大等问题。相反,《豫见后来》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其访谈对象并不是流量明星或者争议性人物,其选取的是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新闻事件中全民关注的焦点人物,如“曾疯狂追星的杨丽娟”“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顾少强等。这是一个热点频出、焦点不断的时代,《豫见后来》别出新意,它关注曾经是焦点但现在基本被全民遗忘的人物。这说明《豫见后来》在一开始选题时并不想通过噱头来提高关注度,而是深挖人物,讲好每一个人物背后的故事,通过人物的经历、体会来引发受众的思考。这的确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在拒绝用“流量提升收视率”之后,《豫见后来》在每期的选题中,不论是访谈人物还是访谈话题实际上都含有社会痛点和人性中最脆弱的地方,例如杨丽娟追星导致家破人亡,媒体曝光,她在遭受众多非议之后,她的人生是如何继续的。“重来”和“生存”是本期的核心关键词,而这也是每个受众所要面临的。总的来说,《豫见后来》的选题回归了访谈节目的本质:用故事打动受众。
  (二)叙事方式——多层次展现访谈对象
  福斯特将作品中的人物划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两类,其中“扁平人物”的特质较为单一,而“圆形人物”则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豫见后来》通过对访谈对象内心世界的深刻解读,呈现出“圆形人物”的立体化形象。其采用的叙事方式主要为以下两点。
  一是通过多方叙述者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第一个层面是通过访谈人物自己的叙述来展现内心世界。如《红楼梦》晴雯的扮演者安雯的一期节目中,安雯讲述了自己戏外的曲折爱情故事,包括如何为爱还债、交不起房租流落街头的细节等。在安雯讲述自己故事的时候,受众身临其境,有很强的代入感。第二个层面是通过访谈人物身边人的评价来展现全方位的人物形象,如在杨丽娟的一期节目中,鲁豫采访了杨丽娟的同事,通过同事的评价,受众可以了解到一个在媒体聚光灯外真实的杨丽娟。第三个层面是鲁豫的客观评价和思考,在节目中,鲁豫跳出访谈场景,就访谈对象的陈述提出自己的认知和评价。这样的一种叙述视角最为接近受众的心理,不偏不倚,又能给予受众正确的导向。   二是在流动中展现多样性格。《豫见后来》的访谈人物本就是焦点褪去的人物,时隔多年后进行采访,“人物的变化”也是节目本身的看点。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一些人的个性会随之改变,关注性格中的流动因素,关注人物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是节目吸引观众的重要特质。如曾经的杨丽娟不惜一切代价追星,现在的她努力工作,想要提供给母亲更好的生活。这样的叙事方式展现给观众一种较长的时间维度,增加了节目的厚度和内涵,访谈人物的人生变化也能折射出每一個在生活中的受众。
  三、融媒体环境下访谈节目的转型启示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媒体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融媒体的时代,媒体的变革、受众的变化无处不在。任何节目的制作都在创新。在融媒体环境下,为了使电视访谈类节目更好地满足现实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已经成为媒体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但具体如何创新,结合《豫见后来》的转型启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借鉴。
  (一)贴合受众需求,把握节目主流思想
  传播最为基本的功能是要满足受众的需求。随着人文经济环境的变化,受众的审美趣味是会变化的,一贯的演播室内进行的访谈节目在融媒体环境中愈发暴露出短板。在一个局限的空间里呈现出来的节目,很难让受众具有沉浸感。任何的节目都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创新的关键是要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也要突出市场竞争性。首先需要在宣传方针的指导下,把握节目主流思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把握好受众需求,产生共鸣;另外需要突出市场竞争性,任何节目要有市场竞争性才能够获得广告商的投资,继而得以生存,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法则。但这并不意味着节目可以一味地追求“眼球经济”,没有原则。在业界原创性不足、同质化严重的表象下,泛娱乐的深层问题更值得警惕。如今综艺已成为网台巨大的盈利板块,并且主导着年轻一代消费观赏习惯。但是,有些娱乐节目思想性贫乏、文化品位不高、价值导向模糊、架空于现实社会等问题比比皆是,不仅起不到引领先进文化的作用,也有可能造成大众审美趣味的低下。
  (二)拓展传播途径,提升节目品牌价值
  在融媒体的环境中,受众接受信息的途径大大增加,访谈类节目也应该适应趋势变化,拓展传播途径。《豫见后来》在优酷平台率先播出,同时配合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短视频平台等进行碎片化的传播,这充分地利用了优酷平台本身的流量聚集能力,也在增加传播频率的同时扩充了潜在用户。另外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只选择一种传播途径也不利于节目的长期发展和受众的接收,只有方便受众可以随时、随地、不受任何限制,才能拓展节目生存空间、增加节目受众的粘性。
  在时代变化和受众审美趣味转变的现实背景下,访谈类节目如要求得生存,必然要进行创新。《豫见后来》的转型成功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不论是其选题策略、叙事方式还是其传播途径,都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任何节目时刻面临着受众需求和市场竞争性的考验,“变”一直是解,“变得好”需要在行动中一步步接受检验。
  参考文献:
  [1]雷蔚真.电视采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8.
  [2]张芳.新时期访谈类节目的转型发展[J].视听研究,2019(11):37-38.
  [3]方毅华,孙芙佳.人物类特稿叙事规律分析——以改版后《人物》为例[J].现代传播,2015(1):88-92.
  [4]朱嬿霖.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创新思路分析[J].传媒论坛,2019第二卷(17):43.
  [5]方毅华,杨惠涵.从《国家宝藏》看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叙事方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4):68-70.
  作者简介:柏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长  青
其他文献
【內容提要】随着受众在中国媒介审判的形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占媒介审判成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因而,研究媒介审判时还要将受众作为重要研究对象,并将其视为研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全面进行探究。本文从媒介发展的视角出发,分别考察以报刊为主的媒介时期被动的受众、媒介市场化时期能动的受众、新媒体时期主动的受众,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出不同时期媒介审判的呈现过程和受众主体性的变化。最后总结不同时期媒介审判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公里的有效手段,是国家战略,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内蒙古103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基本建成挂牌,都推出了自己的客户端,形成了新媒体矩阵
国内外翻译的主体研究走过了一段“范式更替”的历程,并已陷入困境。主体间性哲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总结国内翻译的主体间性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五个翻译
本研究以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框架,讨论了该理论对建筑文化翻译的指导作用,以三处岭南建筑文化翻译的文本为例,运用目的论的基本原理对建筑文化翻译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归
【内容提要】本文以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为框架,通过对直播带货中表演者、表演区域、剧班和观众的分析,詳细解析主播的自我呈现、直播的舞台和情境营造、剧班人员的表现并阐释受众是如何被激发出购买行为的。此外,在直播带货的盛大表演中存在着“表演崩溃”,本文同时对“表演崩溃”反映的行业乱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拟剧理论 直播带货 表演 前台  2019年被称为“直播带货元年”,从QuestMobile数据看,
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以下简称“新华报业”)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市场化报刊改革的成果与缩影,在成立20周年之际,回顾报刊改革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报刊发展规律、把握基本情况、规划未来发展,在新时代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深化报刊改革,着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有地区特色的全媒体矩阵。  一、改革发展进程  新华报业主要经历了由内蒙古新闻出版局管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师在初中教育阶段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适应今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体育学科作为初中阶段对学生进
本文首先分析地方政府政务数据资源体系的社会背景,然后阐述地方政府政务数据资源体系的功能和作用,梳理各地方数据资源体系的实践模式,总结其相关经验,最后探究绍兴政府政务
【内容提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传播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新媒体的辐射力更加强大,已经渗透进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社会舆论发挥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来说,新媒体形成的舆论影响也日益明显。我国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数民族中牢固树立“五个认同”意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新媒体在传播“五个认同”思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的:研究健胃益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患者胃蛋白酶原等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CAG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后分别纳入常规组与观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