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肺通气/灌注(V/Q)平面显像、肺V/Q SPECT/CT显像、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临床疑诊肺栓塞的54例患者[男27例,女27例,年龄(62.0±12.8)岁]。患者均行V/Q平面显像、V/Q SPECT/CT显像和CTPA,对三者结果分别按修订后的肺栓塞诊断的前瞻性研究Ⅱ(PIOPEDⅡ)标准、2009年欧洲核医学学会(EANM)制定的诊断标准、肺栓塞诊断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判别,分为肺栓塞、非肺栓塞和不确定诊断。以临床最终诊断为依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比较各自曲线下面积(AUC),评价3种检查方法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3种方法检出的肺段数及亚肺段数,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54例患者中,临床最终确诊PE 26例,排除28例。V/Q平面显像、V/Q SPECT/CT显像和CTPA不确定诊断分别有5、1和4例;三者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16/24)、88.00%(22/25)、77.55%(38/49)、16/19、73.33%(22/30);92.31%(24/26)、92.59%(25/27)、92.45%(49/53)、92.31%(24/26)、92.59%(25/27);69.57%(16/23)、96.30%(26/27)、84.00%(42/50)、16/17、78.79%(26/33);三者AUC分别为0.757、0.926和0.809,仅V/Q平面显像与V/Q SPECT/CT显像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41,P<0.05)。V/Q平面显像、V/Q SPECT/CT显像和CTPA检出的肺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637,P>0.05);三者检出的亚肺段数分别为2.00(0.00,5.25), 4.00(2.75,7.00),0.50(0.00,3.25),V/Q SPECT/CT显像可检出更多的亚肺段(z值:-3.700和-3.570,均P<0.05)。
结论V/Q SPECT/CT显像可有效提示肺段尤其是亚肺段发生肺栓塞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