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宁波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作文题及佳作展示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_yu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对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历来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生活是艺术的来源,艺术必须为生活服务,如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也有人认为“艺术至上”,它启迪了生活,如王尔德就曾说过:“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注意】 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
  题目考查同学们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白居易和王尔德的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无论持何种观点,都有话可说。
  白居易的话可以理解为:艺术是从生活中获得启迪,是用来反映生活的。这一观念强调生活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水准高低取决于它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生活现实。而王尔德则认为艺术高于生活,人们为了让生活更具美感,反而在按照着艺术不断改进日常生活。
  两种观点都有立论的根据,当然我们也可以折中立论,也就是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写作时,只要展示自己对生活与艺术关系的真实理解就可以。要注意的是,“生活”可以模仿、吸收、欣赏、享受“艺术”,但是不能说“生活来源于艺术”,也不能把诸如张海迪如何克服生活困难成为强者,作为“生活的艺术”。
  【评分标准】
  阅卷时着重从四个方面评价文章:审题、文體、思想深度和语言。
  从审题角度看,对文章提出以下分档标准:
  50—60分:对“生活”与“艺术”的理念及相互关系有准确、深刻的理解。
  45—49分:对“生活”与“艺术”的理念及相互关系有较准确的理解。
  40—44分:对“生活”与“艺术”的理念及相互关系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40分以下:对“生活”与“艺术”的理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不清晰。
  文体方面,题目并没有强调必须写论述类文章,但是如果文章文体不明确,总分不能超过49分。
  思想深度方面,50分以上的作文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对白居易与王尔德的观点,不要求只是顺从,应该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敢于质疑,有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语言上,除了通顺、流畅外,论述类文章还要求简洁、清晰、鲜明,力求客观、理性。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毛刚飞
  成为生活的镜子
  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类的艺术往往建立于人的实践之上。因此,艺术是一面镜子,反映着生活中的点滴,是画家笔下的浮华世界,也是作家笔下的美丽与丑恶。
  艺术能够反映生活。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为拿破仑推翻帝制而作,却也因其自封帝王而声明献给死去的英雄。艺术反映了生活中的美丽,却也折射着生活的黑暗。生活是艺术最好的素材,在刺激人美感的外衣下,艺术包含了艺术家对生活的评判。从古至今,艺术总是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变化,它多变的形式中承载的是厚重的历史生活情景。没有艺术,生活难以被身在其中的我们所感知,也难以引起我们对生活的思考。
  艺术能够让我们改变生活。近年来嘻哈文化的迅猛发展让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紧急叫停后的阴影反映的是当下拜金、色情、毒品等一系列的黑暗因子。不羁的嘻哈艺术中充斥的不良信息正是社会阴暗面的写照,探其究竟,是各种生活中的恶疾。艺术形式的反映比苍白的叙述更能发人深省。艺术的力量促使我们去改变生活,因此,舆论、社会、国家开始反思,开始采取行动改变这一局面。这是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艺术是生活的镜子,它的作用是促进人类的进步,而不是简单一味地概括为服务。其存在是以生活为前提,用其真实而近乎残忍的手段揭露真相。其目的是给我们带来启迪。顾城让人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的同时也说过“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要运用艺术这一面镜子,镜子可以让你整理仪表,见证成长。虽然生来渺小,虽然容易犯错,但美会有所成长。艺术是人类的瑰宝,是人类生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生活需要艺术,艺术能让人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艺术再现生活,使生活能够走上更好的前途。鲁迅说,前途很远,也很暗。但是不要怕,不怕的人才会有前途。
  点评
  论述类文章很注重考查逻辑思辨能力,这可以体现在句子与句子之间内在的关联和贯通,也体现在文章的总体思路推进上。
  本文从三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论述艺术能够反映生活,第二部分论述艺术能够改变生活,第三部分分析和思考艺术能够促进人类的进步。其实,改变生活也就是促进人类的进步,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如果第三部分能从艺术能够遇见或窥测未来这个角度切入,论述艺术反映人性的探索和追求,就可以避免简单的重复,三部分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逻辑感会更强,文章也会更耐人寻味。
  文章在论述艺术改变现实生活的时候,能联系嘻哈文化展开思考,体现了作者对现实文化的关注,也体现了论述类文章的价值导向。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毛刚飞
  不可分割的艺术生活
  艺术与生活,犹如果子与果树,没有果树如何结得出果子?没有果子的树又如何存活于果园?艺术与生活,谁创造了谁、谁影响了谁,很难说清楚。毕加索说“脱离实际的画作我创作不来”,而陶渊明觉得没有诗的生活谈何乐趣,是故艺术与生活是一种藕断丝连的缠绵,艺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艺术源于生活,揭开大屏幕的幕布,背后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托尔斯泰背叛庄园,追求自己所要,他看到了贫困区的生活,他有感而发,为穷人呐喊,为穷人奉献。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托尔斯泰写出的一部部不朽之作都来自他的所见所感。《湄公河行动》深入金三角地区真实还原场景,创下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不正是挖掘生活中的足迹,再将其塑造成一篇影视作品,令人震撼不已?艺术不正是从生活中创作出来的吗?   艺术影响生活。从小到大,许许多多人教我们看书,那一本本书里的艺术,为的是教会我们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艺术时时刻刻影响着生活。上课的读本、车载的电台、影院的大作,哪里会缺少艺术的身影?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启迪着我们去探索生活的奥秘,去发现自己的存在。如此令人深思的作品只为让我们了解生活、影响生活的一点一滴。鲁迅弃医學文,是受时代的影响,也是受名家之作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他掷地有声,只为用艺术寻回人们的认识。
  没有生活,艺术失去了根;没有艺术,生活失去了花。“我们一路唱着歌,却忘记了词;我们一路向前进,却忘记了目的。”分离的艺术与生活,像一艘没有灯塔指引的船,摇摇晃晃,没有方向。漫无边际的创作,无人能懂。花天酒地的生活,无人想要。如果人们脱离生活谈艺术,就像文盲看文言文;如果人们抛开艺术讲生活,就会乏味无趣。
  人生之路何其漫长,一味地前进不流连身边的艺术,愣头青一个;只顾着艺术,沉陷其中而飘飘然,粉身碎骨。做一个放风筝的人,手牵艺术,脚踏生活,在人生路上畅意奔跑。别忘了生活,也别忘了艺术,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绽放精彩。
  点评
  文章思路清晰,从艺术源于生活和艺术影响生活两方面构架主体,然后联系现实,比较论证,论述生活和艺术兼顾的重要性。用例跨越绘画、诗歌、电影、文学等各种艺术媒介,开头与结尾放收自如,颇显才情。
  语言上比较老练、清新,但是仔细观照,一些地方表达不规范、不准确。比如,最后一段把“一味地前进不流连身边的艺术”说成“愣头青”,把“只顾着艺术,沉陷其中而飘飘然”说成是“粉身碎骨”,很突兀;生活和艺术也不是“知行合一”的关系。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毛刚飞
  无生活不艺术,无艺术不生活
  若道生活是水,灌溉世人,艺术便是水汽凝华而成的冰花;若道生活是沙石,铺平无华的道路,艺术便是误入蚌中的石粒,变作颗颗精致的珍珠。生活是普遍的现象,艺术则是偶然的果实。
  艺术自生活而来。魏晋之俊逸风骨,方得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淡雅;盛唐之华贵,方出李白豪肠中的七分月光三分剑气;明清之变,方有曹雪芹一叹“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艺术经由生活而生,众口间回荡的俗世沉淀,再经诗人作者的愁肠百转吐出,引得后人追叹。诗圣杜甫之作,被称作史诗,其诗自生活中来。“三吏”“三别”皆为时事,史书中的零碎字眼终究平淡,字里行间埋去多少黎民百姓的期愿与苦楚,是杜甫字字泣血而写,令后世沉吟至今。他写下的是生活,又在平仄间成了艺术。
  艺术又高于生活,启迪了生活。契诃夫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小人物的谄媚、苦难与悲惨;他又是一面放大镜,将世人百态扭曲地放大,以此来尖锐地讽刺世事。这样的艺术确实“为时而著”,但终究不是生活本身,它是一个夸张的艺术形象,却又那么具有象征意味,启迪了生活。
  鲁迅先生以笔救国也是如此,他以高于生活的笔锋去刺破愚昧的穹顶,将光热与风雪一并带入那麻木不仁的人世间,唤醒黑暗中沉睡的青年去做一点萤光、一分星火。这便是艺术,清醒而又尖利,不顾一切地去破除桎梏,也将永恒地高于生活。
  我想起里尔克写给一位青年诗人的话:“一位艺术家,要像一棵树那样站立,不去勉强将它的枝叶挺立在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去想后面的夏天会否到来。”长久以来,这句话不断埋进我的心中,似颗种子般悄然生长,又似点点火光终成燎原之势。我愿去爱这样的艺术,它来自艺术家的所见所闻所思,它是生活的本质,不断引领着人生,鞭策着人生,激励着人生。
  艺术不可无生活,生活不可无艺术。就让这样的艺术根植于我们的生活吧,它定将成长为参天大树,荫蔽人世间的苦痛。
  点评
  文章选择了一个辩证的视角,阐述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作者先论证了艺术来自生活、艺术启迪生活,然后引用里尔克的话点明观点,并且结合“我”的生命体验,使文章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力量。
  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非常重要,它们具备统率、收束的作用。好的开头和结尾会使得文章开合自然,浑然一体。本文开头用形象、直观的比喻阐述了艺术与生活之间不可分离的关系,这个比喻非常漂亮,但是归结于普遍和偶然似乎与文章主体违和。另外,最后一句将艺术定位于荫蔽人世间的苦痛,又把艺术的功能窄化,不能涵盖文章前面部分论述时所提到的艺术引领人生、激励人生的特点。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毛刚飞
其他文献
《全元文》从1991年立项,到2005年全部完成并出版,其间经历了15年时间。回顾这15年的辛勤日月,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回味的东西。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是第一个不
张仲寿是元代较为重要的一位书法家,《全元文》卷五五九“张仲寿”条下辑录了他的部分文章,但还有不少脱漏,传世《畴斋二谱》和《畴斋外录》中收录的许多文章即未引起编纂人
平凡,这一个词语从那天开始就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原来我一直都是这么平凡。  曾听过这么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当你察觉身上没有多少责任时,我想这就可以说明你的能力也就只有这么一点了。  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是英语听力课,是全年段统一听力的时间,但是班里许多同学始终无法停下躁动的心,互相聊得热火朝天。因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没有多少人在认真练习听力,直到把正在开会的班主任引来,这些人才停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麦田里的守望者》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标题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  这个作文题旨在考查同学们明确表达观点,并
期刊
沧桑古老的路,布满苔痕的墙,岁月悠悠,爱无声。  这是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给我的第一印象。没有绚丽的特效,没有催人泪下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是父与子相携走过的一段旅程,一段两颗心渐渐接近的旅程,一段或许再平凡不过的旅程,却活生生地打开了我的心门,引起了我沉寂许久的心灵的共振。  “雨是无声的风是沉默的,路是哺育的你是安静的,手是粗糙的脚是疲惫的,头发是零乱的你还是安静的……”不得不说,这首
【作文题】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7年12月15日,电影《芳华》公映。剧中的男主角刘峰是一位公认的“活雷锋”,是文工团中最善良的一个人。但他的善意并没有得到他人的珍视和命运的眷顾,不幸成为一个社会底层的残疾人。电影引发了关于“善良”的广泛争論。  2018年1月3日,湖南株洲公交车司机李晖在开车时突发疾病去世。在昏迷前,他尽力坚持,把车开到路边停稳,提醒乘客下车。新闻传
期刊
无法言说的处境。各自封锁的过去和未来。正在呼啸而过的此刻。  一号线车厢。陌生人温热的皮肤。人群或对着手机无所事事,发亮的屏幕跳动着游戏或是新闻;或看着对面玻璃上的身影自我陶醉,玻璃外甩下一层层光影。  南生紧紧攥着手机,指尖泛白。开、关。开,关。开。关。屏幕明明灭灭,却始终如潭死水。沉默。  只有荼蘼花香在静静地弥漫。  也许,这次,再也等不到了。  如他所言吧,一切终究是会过完的。残存中没有余
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和谐课堂.高等学校和谐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亚里士多德“四因说”既是对事物的形而上学的研究,也具有丰富的系统论思想,为探讨高等学校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好看的皮囊很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有人说,最怕的不是没有思想,而是满脑子装满了标准答案。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  生活中普遍存在缺乏独立思想(思考)的人,这个作文题就是希望同学们就思想独立、灵魂有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