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也是学习,复习课也是课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h504705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门三月,春寒摇落满地风铃黄,煦阳又撩拨万朵木棉放。但是比那一树树红艳更惹人注目的,则是江门市蓬江区五邑碧桂园中英文学校综合馆内来自广东省各地的八百多语文人不知疲倦的身影,广东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9年初中语文复习课教学研讨会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展开。
  3月21日早上8:30,活动准时拉开帷幕,参加开幕式的有广东教育学会中语专委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冯善亮老师、江门市教育局语文教研员施文华老师、江门市蓬江区教育局刘元祥副局长、江门市蓬江区教研室苏振旋主任、江门市蓬江区语文教研员周华章老师、承办单位江门市蓬江区五邑碧桂园中英文学校方之武校长,以及来自广东省各地的语文教师八百余人。
  简朴的开幕式后,研讨活动正式开始。为期两天的复习课教学研讨,共展示了五节语文复习研讨课,五位专家的微讲座,三场上课教师与专家交流切磋的评课交流,二十位一线教师的复习教学经验分享。活动精彩纷呈,为与会教师献上了一场精神盛宴。
  “学生会什么?我还能教学生什么?通过这节课我教会了学生什么?”带着这种朴素的思考,佛山市顺德勒流新球初级中学的杨清老师执教了研讨课《压缩句段专题复习:概括要点》。杨老师设置了递进式教学环节:先懂压缩是什么;再学压缩如何做;最后了解压缩的变形。循序渐进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是基于教育的课堂,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课堂”,专家对杨清老师的课堂教学做出了这样的点评。
  “运用每个知识点内部之间的联系,打通其中的壁垒,避免机械套用答题格式。”“让学生把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整体,化零为整。”这是中山市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龚义民老师执教研讨课《小说阅读专题复习:情节》的设计理念,给现场的语文老师打开了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学的新视角、新思路。
  “在上课之前一定先要了解学生的学情”,东莞中学初中部植星华老师在说课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而她在执教《散文阅读专题复习:首段作用》一课时也是这样做的。依据学情,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善于捕捉学生兴趣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示范。
  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李雪莹老师和江门市蓬江区五邑碧桂园中英文学校林秋实老师,都选择了作文专题复习课。李雪莹老师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对作文进行升格。她将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简化,把“点题目,点题意,点题旨”作为突破口,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勇于挑战。整节课轻松愉悦,学生和听课者均兴致盎然。林秋实老师指导学生多角度挖掘、加工素材,从“红包”的故事切入,用这则素材串连起整节课,教给学生“一材多用”的方法,理念新,可操作性强。
  五节研讨课给与会者提供了很好的思考与借鉴,专家们的评课也是真诚恳切、直指“要害”。而五位专家的微讲座尽管每人只有短短的20分钟,但都是他们多年教学教研经验的璀璨绽放。
  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陈辉霞老师跟大家分享了“我心中理想的复习课”:研究考纲,有精准的方向;分析学情,有精细的规划;掌握知识与方法,有精确的内容;通过教学设计,有精巧的落实。陈老师还结合顺德区备考经验,做了中考语文“基础版块”复习经验介绍。
  由分到合,化零为整,打通考点,连点成面,整体把握,系统梳理,举一反三的“整体策略”和处理好小说情与理的“情理策略”,是中山市教研员张宝华老师带给大家的关于小说复习行之有效的方法。张老师以近几年小说考题为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中蘊含着大智慧。
  东莞市教研员刘巍老师以文学作品考查为例给大家做了关于“精准分析,有效备考”的讲座,分析了“考什么”“怎么办”,强调“读懂才是王道”。刘巍老师关于学情的四问也让人印象深刻:学生在哪儿?要带学生去哪儿?怎么去?结果如何?
  江门市蓬江区语文教研员周华章老师对作文教学及备考有着丰富经验,他着重分享了如何让学生成为内行的写作者的教学心得:从学生作文的常见问题入手,寻根溯源,对症下药。其中的“一鱼多味”(即一料多用)和“异常视角”,让与会者纷纷称道。
  广州市黄埔区教研员王希愚老师给大家捧出的则是色香味俱全的“私房菜”——“基于问题的作文教学备考”,毫无保留地介绍了她及她所带领下的团队关于初三作文备课的策略。提出了“以终为始”,从考场作文评改反观作文教学的理念。王老师关于区作文得分情况的对比分析,让大家震撼:学习贵在得法。
  研讨会期间,还有二十位一线教师登台,分享了中考语文复习备课的经验,内容涉及中考考纲的多个考点,人人都有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智慧绽放。
  3月22日上午,在兴犹未尽中研讨会拉上了帷幕。闭幕式上,冯善亮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借用北京方言“局气”一词给予五节研讨课高度评价,指出每一节研讨课都能够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开发出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让学生在复习课上真真正正有收获,较好地实践了这项专题教研活动提出来的“复习也是学习,复习课也是课”的基本理念,超越了机械做题答题的应试窠臼,使复习课也具有了大格局。
  2019年初中语文复习课教学研讨会,内容异彩纷呈,听者酣畅淋漓。江门大儒陈白沙先生有云:为学须从静中坐,养出个端倪来,方有商量处。在这样一个喧嚣的时代,广东有这样一群语文人,他们愿意静下心来,把目光凝聚到复习课这样一个原本最功利的角落,还原复习备考作为学习的本质属性,这是一个时代的幸运。作为热爱教育的语文人,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前行。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基础  一、古诗文默写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每题10分)  1.(1)□□□□□,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1分)  (2)晏殊《浣溪沙》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返的惋惜、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名句是:□□□□□□□,□□□□□□□。(2分)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分)  (4
一、聚焦“被看”的孔乙己   师:今天,让我们用批注法来欣赏小说语言;聚焦人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品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解读作品的内涵,思考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   课前,我们已经做了预习:读完课文,孔乙己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阅读批注分析。刚刚投票的时候(学生课前通过纸笔系统投票),A组的同学获得最高的人气,获得同学的赞赏,现在有请这个小组上来分享他们的预习成果。   生1:(学生站到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东街道计划生育协会坚持“政策引导、协会牵头、保险托底,群众受益”的工作思路,以实施精准帮扶、改进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管理为重要抓手,依托“全科大网格”全科整合、全域覆盖优势,开出公共卫生“八大处方”,兜牢民生安全网底,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互联网 线下宣教”同频共振,筑就宣传舆论新高地。市东街道利用每年的“5·29会员日”“5·20母乳喂养宣传日”“7·11世界人口日”“
摘要: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阐释学习目标与教学活动如何保持一致性。首先指出说明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理清说明顺序,提取主要信息并进行整合,理解说明文的事理,学习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这些学习内容实际上是策略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接着针对学习目标分别介绍阅读说明文的几种策略及其学习过程的组织安排。   关键词:策略学习;筛选信息的策略;构思行文的方法;描述概念的策略   对说明
基于学教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则:一是立足常规课堂,即教学设计不是为了赛课也不是为了展示,不必刻意求新求异;二是保留课堂真实的“自读”环节,让学生的初读体验和自读环节真实存在,为理解、分析、探究等活动做好铺垫;三是注重阅读方法与策略的渗透,坚持教方法,而非教这一篇文本;四是注重单元整体与单篇的整合与衔接。   笔者试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针对整个单元的文章都是写人、记事、
摘 要:本文从阅读现状出发,基于学生的阅读起点,探究如何指引学生回归原生态阅读的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找到师生共生的阅读课堂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力求创设真阅读课堂,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提升。   关键词:原生态阅读;方法;指引   我们常常发现学生读书只读大概内容,不钻研文本,不思考,更不会提出问题。面对此生情、此学情,很多老师不自觉以自己的阅读起点作为教学起点,课堂开始就
(四)我的家乡(16分)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②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堤有石级,因此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提下的地
今年的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广大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顽强拼搏、日夜奋战,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重大贡献。  2月22日,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就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问题印发通知,给奋战在前线的医务人员送来温暖。《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称《通知》)指出,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当前全国疫
兴趣是阅读活动展开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然而仅凭着一时的兴趣快速浏览,对阅读内容缺乏思考、质疑和归纳,我们的阅读可能只是停留在浮光掠影的层面。如果這本书对你十分重要,那就应当更进一步——在兴趣之上,努力让阅读更有深度。   所谓更有深度的阅读,就是要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所读内容,比如把握作者的写作脉络、感知作家的叙述风格、品味文字背后隐含的思想情感,甚至提出不同于作者的观点等。那么,如何让自己的阅读从
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与往年相比有所变化,其中一个变化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内容由单篇文本阅读变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又被称为“间断性文本”,是基于社会信息化发展下形成的一种文本形式。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非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