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改革创新视角下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mmi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设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对提升中国大学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建设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在实践中可能面对的矛盾,提出将“学习”与“民主讨论”纳入决策程序的方式,即建设“学习型”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当代中国大学民主决策。
  关键词:学习型 党组织建设 民主平台
  在中国高等教育“由大到强”的征程中,创新现代大学管理模式,提升大学的管理水平,是高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原有的学习理念、行为、制度等进行更新和完善,不断强化其原有的学习机能,并赋予其新的功能。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强化学习的基础上与学校的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机制相融合,是创新高校管理模式的有效方式之一,这种融合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有益尝试,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高校科学发展联系更紧密。
  中国大学建设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的特色
  1.中国大学自身的多维属性
  无论与西方大学还是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相比,当代中国大学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属性都有着自身的鲜明特点。
  首先,与西方大学相比,中国大学有着自己鲜明的政治属性——党委对高校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中国大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辐射源,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时刻服务于中国共产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并且要作为宣传者、先行者、开拓者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传递给全社会。
  其次,中国大学有着“学校”与“单位”的双重身份,大学不仅是师生教学、学习、科研的场所,而且还与师生的食、住、行等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后,大学的“单位”职能有所降低,但仍然承担着很多社会管理与服务的职能。
  再次,与中国社会的其他“单位”相比,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必须彰显“学术本位”,体现“教授治学”;大学的业务性、专业化较强,各个领域的专家较为集中;大学还承担着引领社会科技进步、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这些都使中国大学的文化、社会属性有着其鲜明的特征,管理上也有其自身独特的一面。
  最后,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大学在社会中的经济属性也将发生变化。
  2.中国大学决策的特点
  中国大学自身的多维属性,使中国大学的决策有着高度的多元性、重合性和关联性。
  多元性:高校发展中所涉及的政治领导、学校管理、学术事务、社会职能这四个方面的决策,决策主体、决策对象、决策内容与过程都不完全重合,但又相互联系。
  重合性:一项决策,有可能会涉及政治领导、学校管理、学术事务、社会职能中的多个方面,而且很难把其中的某一项从中剥离出来。
  关联性:一方面的决策出现问题都会对其他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如“教工班车”“学生分宿舍”是大学承担的社会职能方面的事务,但也会对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乃至党委威信产生影响。
  建设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的重要性
  中国大学决策多元性、重合性、关联性的特征,对我们在新形势下不断提高决策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大学提升决策水平的探索也可以为其他基层单位、基层组织乃至全党、全社会作出很强的示范效应。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做好重大问题的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基层干部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校长职权。”
  建设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可以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决策中的作用,可以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基层干部的意见与建议,将大学的“学术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中相关人员的思路和建议充分融入党委、校长决策之中;同时也可为决策提供良好的信息与智力支持。
  建设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可以弥补单纯“投票式民主决策”的不足,让民主决策在具有较为公正的形式基础上,增强其民主的实质性,促进民主决策与基层有效治理紧密结合。但在实际工作中,缘于中国大学的多维属性和中国大学决策的特点,建设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值得我们思考、探索的地方还很多。
  中国大学建设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可能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学者关注到建设基层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扩大改革共识、转变发展观念、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但是,与该问题在理论层面的“热”相比,在中国基层单位的决策管理实践中,制度化的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却相对少见。我们认为,这很大程度是缘于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可能面对的三对矛盾。
  1.“主观必要性”与“客观壁垒性”之间的矛盾
  上文提及中国大学决策的多元性、重合性、关联性,政治领导、学校管理、学术事务、社会职能四个方面决策的并存为建设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提供了必要性。但是,在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城市化的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正在不断地向科学化迈进,管理工作职业化程度在不断加深,学术、业务事务的专业化在广度、深度上不断拓展,师生利益诉求也呈现多元的特征,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壁垒”,也可以说让不同方面的人“协商、讨论”起来并不容易,人们并不一定完全了解其他岗位上的人所言及的事务,可能不完全理解不同阅历人的价值观念与看法。例如,对某个概念,党务工作者、管理工作者、科研工作者、教学工作者、后勤工作者、离退休人员、青年学生可能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同样是科研工作者由于学科不同也可能有不同理解,同一学科的科研工作者因为在理论、方法论上流派不同也可能会有大相径庭的想法。可以说,现代社会各方面分工的不断加深为“民主讨论”增添了一定的“壁垒”。   2.“共识性”与“分歧性”的矛盾
  建设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就是提供一个促进民主讨论的载体,但是,讨论既可以凝聚共识,也可以扩大分歧。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语境下的民主讨论可以让大家求同存异,共同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理性维护师生的切身权益。但如果讨论不能以一种理性平和的态度展开,不能在同一个话语层次中进行,讨论也可能变为一个发泄私愤的场所;或者大家的话语层次尚不能达成统一,各执一词,这样就很难做到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因此,我们在建设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之前,必须将这些问题予以充分考虑。
  3.民主与效率可能存在的矛盾
  一方面,从民主讨论到凝聚共识再到作出决策、规划,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但另一方面,民主与效率之间往往不能完全达成一致,有时甚至是相反的。民主讨论平台的搭建要有一定时间,民主讨论本身需要时间,民主讨论成果的整理也需要时间,即使我们能建设一种比较完善的民主讨论制度,也可能因为民主讨论的过程而贻误学校作出决策、规划的时机。再者,民主讨论与单纯投票相比,不够量化,这又会给提升决策效率增加难题。
  建设“学习型”的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当代中国大学民主决策
  面对当代中国大学建设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可能面对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把“学习”纳入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建设,并与高校党的建设紧密结合,以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载体,建设“学习型”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推进中国高校民主决策。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是单纯地强调学习,而是将现代管理学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党的建设相结合。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仅是党员个人政治、业务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化、团体性的系统学习”,使党组织成员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把自身目标和组织目标融为一体,形成“共同愿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包括以学习提升思想境界和业务素质、集体讨论、凝聚共识、以学习成果促进日常工作改进等环节。
  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民主决策,建设“学习型”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并将民主讨论、凝聚共识的成果作为党委、校长作出决策、制定规划的参考,是当前中国高校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的一种合理路径。
  第一,建设“学习型”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将“学习”与“民主讨论”同时纳入决策程序,是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与推进民主决策的有机结合。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既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举措,也是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方式;以此推进民主决策,为高校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载体,解决新形势下高校理论学习、基层组织建设缺乏有效依托的问题。同时,也会促进党的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的紧密结合,提升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第二,建设“学习型”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民主讨论”,可以充分打破思维上的“壁垒”。通过集体学习,让所有参与讨论的人员都能站在学校发展的视角去理解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部署,理性看待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在民主讨论中为学校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切实能通过“学习”与“民主讨论”的互动为学校发展凝聚共识。在为学校的决策、规划提供有益思路的同时,也为决策、规划的施行提供良好的思想氛围。
  第三,建设“学习型”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民主决策,有利于为民主讨论营造一种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氛围。通过集体学习,提升讨论参与者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使其能站在学校全局的角度思考学校发展、本单位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站在全校最广大师生利益的立场上去思考学校各项服务的完善,提升民主讨论服务民主决策的有效性。
  第四,建设“学习型”决策咨询与民主讨论平台以学习型党组织推进民主决策,寓学习于工作,寓工作于学习,拉近学习、民主与工作的距离,实现民主与效率的统一。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以对日常工作的调研为媒介,促进集体学习、民主讨论与日常工作、决策紧密结合,使集体学习和民主讨论不再独立于工作之外,而是融入日常工作、决策之中,实现民主决策与高效决策的良性互动。
  本文系北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专项课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高校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责任编辑:蔡桂兰]
其他文献
北京邮电大学自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历代的建设者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以振兴民族信息通信事业为己任,培养出一批批无私奉献、勤奋务实、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信息科技人才,为国民经济特别是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形成了“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这一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北邮人不断开拓向前,逐步把学校建设成为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管、文、理相结合,在信息通信领域有
摘 要:文章从“重研轻教”“过度行政化”“权责不对称”三个层面探讨了当前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师生关系中存在的“异化”“僵化”“疏离化”问题,并结合当前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精神,从反对教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方面提出了正确处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矛盾,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群众路线 师生关系 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  目前,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全国各高校深入开展,关于加强高校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扩展,毛入学率在2002年已达到15%,根据美国伯克利大学的马丁·特罗教授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我国已正式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文章系统总结了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出发,为保障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 保障机制 大众化  研究背景与理论综述  第
在民国“话剧皇帝”石挥主演的电影《我这一辈子》的开头,有一段独白:“北京啊,北京,这是咱们中国的古城啊,从元明建都到现在差不多七百多年了,中和殿太和殿保和殿,红墙琉璃瓦,正大光明……颐和园、万寿山、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天坛、北海白塔,堆云积翠,多美啊……可是城里面的老百姓呢,穷啊,苦啊,可是真安分!”就这一句“真安分”,道出了历史包裹中,北京人面对乾坤大挪移时,所展现出的抉择与无奈。那滋味
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北京理工大学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要求,多年来采取多项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厚积薄发,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一所以高水平、研究型为建设目标的大学,培养更多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较高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一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题,以学生全面成长为目标,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咨询和危机干预为根本,以团体辅导为补充,以专业化队伍建设为保障,大力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实现学生全员覆盖  1
关键词:人权 人权教育 人权信仰 务实教法       我国高校开设人权教育课程之必要及现状    1789年,法国著名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开篇即指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不尊重和保障人权,必然导致社会的无序和野蛮化;对于每一位社会成员而言,缺乏人权信念与技能,则会使其在权利受侵时不懂得如何合法地保护自己。人权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
他是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他创办了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并担任会长,创办了《中国社会语言学》杂志并任主编……  在学术研究上,他坚持完美主义;在人才培养上,他坚持循循善诱;在田野调查中,他坚持寻找“快乐”……他就是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曹志耘教授,他主编的《汉
一、艰苦创业50年,辉煌成就50年    2008年因奥运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在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年度里,北京化工大学迎来了建校50周年的庆典。回顾50年来学校所取得的成就,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50年办学经验的总结,将成为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宝贵财富。  学校始建于1958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94年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
北京工商大学是由原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原北京商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市属多科性大学。近年来,学校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积极对接国家、区域和行业的战略需求,紧密联系学校实际,总揽学校改革发展全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党建,以党建促发展。学校党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和改善民生,注意发扬民主,调动学校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凝聚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