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派对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nhai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乡村的人,走出乡村的人,望着乡村的人,回到乡村的人,谁都无法忘记那些以电影邀约的乡村派对,那是那些灰色乡村日子里唯一的亮色。如今,乡村的日子亮色了,乡村的电影却渐行渐远……
  谁也说不清村里是什么时候放了最后一场电影,但是大家都记得村里放的第一场电影。
  电影这个城里的词语传到乡村的时候是1975年的五月,那是一个赶场天。“电影来啦!”乡里的书记从电话中听到县里的书记的声音,说是县上买了一台放映机,要一个村一个村地巡回放电影。“电影来啦!”像是老街上小酒馆刚炒了一盘鸡蛋,香气一下飘满青石板的街道。
  其实电影还在路上,乡里正派了几个壮劳力从山外的公路抬着机器,一步一步向山里走来。
  中午乡场快要散场的时候,村里的支书满场找村里的男人,要组织他们抬电影。支书不知是喝了酒还是家里的猪卖了个好价钱,脸比山上的杜鹃花还要红艳,“快,抬电影去!我抓到啦!”抢来的?后来才知道全乡12个村都抢着放第一场电影,乡里书记面对脸红脖子粗的各村支书,最后的办法:抓阄!
  山里的第一场电影就在我们村庄。
  电影抬进村里的大黄葛树下,树下早围满了人,除了几大箱机器,就两个我们不认识的说是放电影的人。大家就问支书,唱戏的就他们两个?支书已经没有了乡场上那般红光满面,闷声闷气地说唱戏的在那个铁盒子里。
  两个人?一个铁盒子?有什么好戏?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村里的老祠堂院坝上竖起了两根竹竿,竹竿上挂着一方白布,白布的四周是方框式的黑布,一根竹竿上挂着一个黑匣子——这是什么戏?
  太阳刚一落山,乡亲们纷纷从自家屋中出来,从小路汇聚到大路,从大路汇聚到那方雪白银幕高挂的院坝。
  一阵轰鸣之后,放映机扁担上的那颗亮晶晶的玻璃唰地一声亮起来,哇!院坝上一声惊叫,院坝之上的天空一片明艳!
  天哪!放电影的,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他们叫一个乡村从没有听过的手艺人名字——放映员,很多很多唱戏的人,从放映员脚下的铁盒子里走到那收音机一般的机器上,踏着一束亮亮的光柱走向银幕——小河流水,枪声响起来,歌声响起来,姑娘笑起来……
  电影叫《柳堡的故事》。
  当银幕上现出“剧终”时。院坝上的人没有一个要走,放映员说今晚的电影到此结束,以后他们还会来的。大家这才纷纷起身,有人却围在扁担下的灯泡下,举着一个又一个空瓶子,央求放映员把扁担上的灯油给大家倒一点,说这个点灯会很明亮。
  就这样,电影继续在村庄巡走,我们也跟着巡走,直到电影去了更远的村庄……
  我们的手中多出了小木枪,我们的帽子上多出了两颗扣子,我们的口中有了那首百听不厌的歌《九九艳阳天》。村里的大哥哥大姐姐唱着歌,脸红红的;我们唱着歌,心中痒痒的,懵懵懂懂的明白生活中还有比水果糖比小木槍更美妙的东西,开始向往长大后要去找一个二妹子一般眼睛那么美、辫子那么长的美丽爱情……
  那年我才7岁。
  县里就那么一台放映机,走遍全县每个村子要两百多天。就算后来乡里买了放映机,走遍全乡也要半个月。火柴,油灯,蜡烛,月亮升起来,星星亮起来,每到夜晚,我们总渴望在乡村某一方院坝有一张幕布挂起来,有一片灯光亮起来,盼望过年一般。
  哪怕地里的活太累,锅里的饭太稀,不怕!晚上有一场电影哩,心里就热乎乎的。
  大家坐在院坝上,等着放映机扁担上的灯泡亮起来,等着银幕上的影子动起来。大人们问着庄稼问着牲口,交换抽着旱烟。小伙们晃过来晃过去,眼睛故作不经意地望着某个姑娘。姑娘们的衣服显然是走亲戚或者赶场的那一身,笑声没有一个关得住的。最幸福的自然还是孩子们,兜里有糖,哪怕没有糖,也有大人们炒香的葵花籽。手里的玩具完全是银幕上那套行头,小木枪,金箍棒,木军刀,头上绝对不忘套上一圈柳条,一圈杜鹃花,大家都成了小兵张嘎。
  电影最兴盛的时候,乡里有放映队,私人也有放映队。乡里放映队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轮着放,私人放映队是谁家有红白喜事请到就在哪家放。婚丧嫁娶,大家都要请一场电影以谢乡邻,喜事不断的时候,一周可能看上七八场。记得当年我在宣传部工作的时候,老家一个养羊的专业户致了富,专门请了电影说给农村承包责任制过生,那场电影从日落放到日出,直到银幕上实在留不住影子,电影才结束,给乡亲们过了个电影饱瘾。后来被本地日报的记者知道写了新闻《给责任制过生》,获得了当年的中国新闻奖。
  碰上村里两家同时请电影的时候,最苦的是我们,我们两头跑着看,哪边武打、枪战就往哪边跑。只有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坐得住,守着那谈情说爱的片子,心花怒放地看,碰到些脸红的镜头,总会捂住嘴眼,其实指缝间永远没有合上。我们没有她们的忠贞不一,奔着枪声走,跟着拳头走,板凳不是坐在地上,是坐在头上,根本没有时间让板凳坐下来。
  回到今天的乡村,到处是灯光,村子却空无一人般地静,大家关着门看电视,看影碟,多年前把电影搬到屋里的愿望实现了,乡村的夜晚却一下寂寥了几十年……
  渴望一场电影。
  在乡村,那是乡村最幸福的派对。
  责任编辑  杨  枥
其他文献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有声语言之外,教师还需要运用态势语,态势语和有声语言共同构成口语表达的主体。长期以来,受认识、班容量和教学时数的限制,师范生在运用态势语方面存在意识弱、理解少、技能差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口语表达的效果,因此应加强师范生态势语技能训练。本文从师范生学习态势语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和技能训练等方面出发,阐述了师范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态势语运用的实际情况。  一、学习态势语的
期刊
纵观世界文学发展的长河,韩国文学似乎并不是一枝独秀或位于顶峰,受朝鲜半岛分裂、语言翻译限制等多方面的影响,韩国文学作品为人们所熟悉的并不多。但是,提到韩国文学,人们不得不承认其在社会秩序和自由渴望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韩国著名女作家孔枝泳所著作的《熔炉》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它改编自真实发生的社会事件,用细腻的笔触和独有的女性视角,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原著改编成的同名电影《熔炉》上映后反响巨大,甚至
期刊
穿过  穿过你,  犹如线穿过针眼后把两头  并齐再打个结;犹如孤身穿越大峡谷,  在恐惧中体验极致的快乐。  雨從草叶上淌下,  石头秘密会晤了子夜的雕刻刀。穿过,  持续穿过一盏灯,直到你像  一片小树林,将我整个涵纳又  全部暴露。  我忘了是在穿过一堵墙。我忘了  穿过一滴雨便是天堂。在  无处不在的你中,我把世界当成一只  毛茸茸的果子,  给栽植到你的呼吸中……  可是你在哪儿?你的针
期刊
红山茶  少年时曾向往过  红遍山崖,红透一杯春水  任森森月光吮吸  待到如今我的红舞鞋  依稀溜出你缤纷的花径  却原是一方舞台  一个从未谢幕的萋萋闹剧  待到浓雾散尽  越过种满新茶的预约之后  我仅能从家庭药箱  取出红霉素软膏,涂抹一千次  治愈那年,那月  采花时不小心被你,割破的手指  这是你给予我一生的爱吗  你生命中贮满的血  一经释放便是,眼泪与汗液  且我慵懒的身躯  伴随
期刊
你看着他们,沐着三月的春风  一阵小跑,跑過了后花园  旋转楼梯的前面,是清新的  古运河,沿岸的草绿了  几个拍婚纱的工人  在选适合的场景  阳光下,那一对新人  比三月的花朵还要清新  他们变化着服装,撑开了油纸伞  颜色仿佛是季节的转换  一些花开了,另一些还在休眠  开与不开,这些沿岸的花朵  都在这个午后,写满了祝福  后园的玫瑰  玫瑰又开了  东一簇,西一簇,散落在五月的阳光下  
期刊
七月的巴丹吉林沙漠  七月的巴丹吉林沙漠枯骨燃烧  蜥蜴是另一种海拔。  巴图的三峰双峰驼老了  在芦苇丛中,蚂蚁成群奔袭  去年春天的那只羊羔  戈壁深处,一窝狐狸经常在梦中  海市蜃楼般地把尕妹子的脸当成泉水  多年来我一个人在沙漠遭遇  风暴以及风暴的敌人,  妄想的星斗拉直额济纳天空  青格乐和她三岁的巴特尔  骑一匹骟马去了苇杭泉  此前多年的一场雨,  活命的畜群和红蝎子  曾经在胡杨
期刊
我叫宋勇,大个子,黑脸膛,五十多岁了;从我的眼神和面颊上,可以看出岁月的烙印。按说不小了,疲惫沧桑也在情理之中。当我着装整齐行走在街面时,大家都会认为我是个中规中矩的一名老警察。特别这身行头(术语叫单警装备):斜挎式的武装腰带上,有手枪、手铐、警棍、催泪瓦斯等,更能强调我的真实身份。甚至它还包装了我,使我不由得精神中还透着几分威严。当然了,我在家休息的时候,就是一普通公民、一草根。当然了,和大家一
期刊
我从未真正恨过一个人  我无法容忍安放在世间的寺庙  就如寺庙无法容忍虚假的灵魂  我无法坦白羞怯  就如满月需要夜的私藏  一叠情书,有一封必定隐藏欺骗  一处囚牢,死后必见光明  一次甜蜜,必有苦涩相随  一次绝望,必伴枯木逢春  我從未真正恨过一个人  宿命是一杯水,影子都很破碎  那个坏坏的女人用桃花赌了春天  赌了她的孽债  小镇  活着为了我的小镇,它太远  远的只有几头牛,几房瓦屋 
期刊
山越来越低  沟,越来越深  就像那个,刚刚换完了衣服  又在擦着身子的  夜归人  一场大雨,用白云的眼泪  替人间的尘埃  一一赎罪  倒影  在楼房高大的玻璃幕墙中  一个清洁工  一个骨碌接着一个骨碌  在上下挪动  系在楼顶上的那些缆索  像藤  他在移动,像一片又一片  浮着的萍  我站在地面上  仰视着高处的  那些风景  怎么看,都像是人世间的  一些倒影  颂歌  在春天里  我
期刊
我从老家扫墓回到京城,已有几个月了。按说家门前那条老大难的山路,也该修起来了,我很想打个电话问问陈老四。  几个月前,我让陈老四,以及全村人很失望。我这个大老板、有能耐的北京人,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大打折扣了。哪怕过去我对家乡做得再好,就因为这一次,全砸了。  不过,想想也是。三十多年前,是家乡让我这个穷苦人家的孩子能够免费上小学、中学,幸逢国家恢复高考,才能上大学。后来毕业分配,做梦都没想到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