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维维:给世界一点颜色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5013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娲娘娘补了天,剩下块石头是华山,鸟儿背着太阳飞……”近日,东方卫视“中国之星”节目中,歌手谭维维与堪称中国最古老的摇滚——华阴老腔艺人们共同登台,一首创意十足的摇滚歌曲《给你一点颜色》,将黄土摇滚的悲凉、沧桑跟现代乐器结合得天衣无缝,谭维维高亢激昂的唱腔更是震撼全场。
  这次演唱的成功,一是在于谭维维本身,独特的唱腔以及对音乐世界的不断追求和创新,另外一点,就是与古老民俗音乐“华阴老腔”的结合。
  谭维维说,“这个表演来源于一个念头,我希望寻找一些中国特别民间的或者是更久远的音乐元素,但是它是充满着摇滚气息的。我们当下听到的很多摇滚音乐都是来自西方的,我想做一个东西方音乐的碰撞。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几百年前的华阴老腔,我觉得他们就是中国最早的摇滚。”
  这样的混搭,更像是一次冒险。老腔自由豪放,并无节拍的概念,但舞台呈现和电子乐队却离不开节奏。“我觉得最好的磨合方式就是顺着自然走,不是他来将就我们,而是我们去贴合他们。”谭维维做了一次让人惊艳的音乐实现,让传统文化再现世人面前,并赋予其新生。在传统中寻找灵感,在乡土中摄取灵魂,让人不由想起那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谭维维的探索,不只是为了比赛,也是为了唤回人心:“为什么天空变成灰色?为什么大地没有绿色?为什么人心不是红色……为什么我们都已知道,为什么我们还在挥霍?”这首歌里如此多的问号,问得撼动人心。谭维维高亢的发声,也吼出了人们心中的压抑和愤懑的心声:“我们为何会无奈地生存在如此严重污染的环境和可怕的雾霾灾难之中啊?”
  雾霾之下,我们一直不能畅快地呼吸,我们一直在小心地压抑。不息的车流,竞争的压力,物欲的世界,变色的河流,不确定的未来,我们一直在纠结和忍受。我们太“文明”了,从来没有如此需要原始本能。
  不憋屈,不纠结,吼出来,声嘶力竭。不用数字不讲逻辑,只用本能,只用原始的冲动。这正是这首歌能震撼到人心的地方。看看台上五位老者身上的冒着烟、发着光、燃着火的挡不住的天真和活力,我们就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天真和活力,什么是黄土气息。
  谭维维在传统老腔里找到了灵感和归宿,契合了雾霾中的现代都市人对蓝天白云对自然风情的渴望,这也是摇滚的一种归宿。


  我们回不到过去,也不会停留在现在。我们只能自省,并展望未来。谭维维真的给了这个世界一点颜色。
  [链接]华阴老腔是明末清初,以陕西华阴县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汉族皮影戏曲剧种。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因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墨晗整理)
其他文献
如果向松树问路,松针会用手指给你指几千个方向。它不认为只有一条路,它觉得上下左右都是路,蜜蜂和小鸟正在四处飞翔。松针的道路遍布虚空,打碎了空间观念。  在松树上,松针是它的花,一朵朵绿色的刺猬花开在松树枝头。松树贞直,你想象不出它的叶子会是片状,那太像瓜的叶子、杏树与桃树的叶子。松树的叶子绝不单薄,必定刚劲,这样的叶子如果不是拳头也是针,与浑圆的枝干匹配。  松树的针无碍于其他动植物的生长,它只是
期刊
1.我第一次跑进魏格登先生的糖果店,大概是在4岁时。时隔半个多世纪,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间摆满许多1分钱就能买得到的糖果的可爱铺子,甚至连它的气味好像都能闻得到。  2.魏格登先生每听到前门的小铃发出轻微的丁当声,必定悄悄地出来,走到糖果柜台的后面。他那时已经很老了,满头银白细发。  3.要从一大堆的美味糖果中选出一种,实在伤脑筋。魏格登先生总是把你拣好的糖果用勺子舀在纸袋里,然后停一停。他虽然一
期刊
在网上看到一则好玩的花边新闻:五位科学家打赌,把偶像鲍勃·迪伦的曲名或歌词偷偷混入论文名称,看谁在退休前能发表最多的数量。这个游戏进行了17年,至今仍不分胜负。论文名称有《一氧化氮与炎症:答案在风中飘》《蓝色纠结:多分子时代的分子心脏病学》等等。  这其实是许多创作者的习惯或日通病:在作品里藏一点儿无伤大雅的私货。常常是为了给工作找点乐子,娱己的成分大过娱人。程序员在写软件时多写一段代码藏个彩蛋,
期刊
老妖是个怪人,最喜穿着汉服背着箫笛,纵情山水,却不大爱拍照。她白天睡觉,夜晚工作,特别喜欢她正在做的事情——做古典首饰。  老妖出生在江南。那年,村里演社戏,母亲大着肚子听《红楼梦》、听《梁祝》……出生之后,每次社戏,老妖也一定要咿咿呀呀地去学。这份痴迷,导致她从小就喜欢溜到古街,买那些冰冷的“石头”。  南红玛瑙是老妖的第一件宝贝。那是她开始觅宝之前,有一日,祖母带老妖去她的房间,从一个古旧的梳
期刊
画虾与人生  章铜胜  舒乙说齐白石在画虾上有重要的三段变法:第一阶段是如实画来,写实,宗法自然,更像写生;第二阶段最重要,主体简化,留好零碎,搭好完美的结构。虾身主体简化为九笔,所谓零碎是八样:双眼,短须,长须,大钳,后足,尾,还有一笔用深墨勾出的内腔,这种结构便是齐白石的虾所独有的重要风格;第三阶段是画上墨色不均一,笔先蘸墨,然后用另一支笔在笔肚上注水,把虾的“透明”画出来,虾一下子就活了。 
期刊
说起来有些惭愧,关于奶奶的回忆,大部分与食物有关。在我小时候,人们对食物仍抱有深深敬畏,因为曾经短缺过,刚刚温饱中,将来是否短缺仍是未知。那种神经质的敬畏使我的童年、少年记忆都紧紧跟食物做了“链接”。  奶奶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那一辈人,刚开始是提倡做“英雄母亲”,不过是添双筷子的事情,养到中途觉出生活艰辛时,已经没有退路。爸爸还小时,爷爷在外地工作,奶奶一个月靠他二十几块钱工资带七个孩子生活,
期刊
当我的博士论文快要完成的时候,林尹老师对我说:“在将要得到博士学位的此刻,是人生最美的时光。”他把“将要”二字念得好响,话里充满玄机。  人生在“将要”的时刻,总是满心憧憬,眼看辛苦的汗水都将化为成功的琼浆,这份期待向往,最教人心醉。一旦获得学位以后,工作可能无着,恋爱可能失败,那时兴起的“不过如此”的瘫痪,滋味远不如未获博士之时呢!  这使我想起,把一锅佳肴调好了味,浅浅地尝一口,那热腾腾正在兴
期刊
文物制假中多有“做旧”之事,鲁迅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北京认识了一个土财主,不知怎么,他忽然‘雅’起来了,买了一个鼎,据说是周鼎,真是土花斑驳,古色古香。而不料没几天,他竟叫铜匠把它的土花和铜绿擦得一干二净,这才摆在客厅里。这样擦得闪闪金光的古铜器,我一生中还没有见过第二个。一切‘雅士’听到无不大笑,我也不禁由吃惊而失笑了,但接着就变成了肃然,好像得了一种启示……觉得这才看见了近于真相的周鼎。”
期刊
一本正文只有264个字的书,却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大股风潮!“它的每一页都可以带你回到一个更温和的时代。”《纽约时报》如此盛赞这本叫做《秘密花园》的涂色书。  苏格兰插画家乔汉娜·贝斯福(Johanna Basford)是这本书的作者,她毕业于邓迪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织物图案设计专业,从小就酷爱填色,擅长以黑白二原色勾勒出炫酷的作品,2007年曾获得ELLE DECORATION(家居廊)设计大奖。她从
期刊
跋涉在青藏高原上,你最希望看到蓝天上的太阳。阳光给雪山、冰河、草地铺一层柔软的锦缎,让你找不着季节的地段,分不清阴山和阳坡,满眼的灿烂!可是有一个地方例外:走在沙漠里,你最怕的是悬挂头顶的太阳。  那天,我和作家王鹏随一支测绘队到柴达木盆地深处,去完成一次采访任务。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爆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铁锅,仿佛可以
期刊